我国第四方物流的运作模式选择

时间:2022-04-26 03:27:56

我国第四方物流的运作模式选择

摘 要:第四方物流的发展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我国虽然基础条件并不成熟,但发展第四方物流将是大势所趋。要想更好地利用第四方物流,必须全面地理解第四方物流的运作模式,并加以选择。我国第四方物流有四种运作模式:协同运作型、方案集成型、行业创新型、动态联盟型,每种模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对第四方物流的四种运作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尝试性地总结出四种模式所适应的物流企业内外环境、企业规模和行业状况等。

关键词:第四方物流;运作模式;模式选择

中图分类号:F2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7-0031-02

第四方物流(4PL)在第三方物流的基础上,能够更有效地整合整个物流行业的资源,因而被广泛讨论。第三方物流虽然应用广泛,但在整合资源、节约成本方面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发展第四方物流已是大势所趋,有一定的必然性。

一、发展第四方物流的基础条件

第四方物流是物流方案的集成商,是物流较高层次的发展。我国现阶段的第四方物流企业多表现为物流咨询公司,其市场远远没有第三方物流壮大,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由于发展第四方物流的相关条件还不太成熟,制约了第四方物流的发展。

(一)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第四方物流对第三方物流的市场资源进行整合,是在第三方物流的基础上更高层次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公司数量很多,但在规模和服务方面都有很多不足,成本和效率还可以有很大提高,所以在第三方物流并不成熟的环境下,第四方物流很难凸显出成本和效率。

(二)物流人才的配备

我国物流人才缺口为600万左右,其中高级物流人才尤其缺乏,物流工程、物流系统设计和规划等是我国的高薪行业,这些人才是发展第四方物流的必备人才,这是由于,第四方物流作为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需要对物流系统进行重新规划和设计,而缺乏高级物流人才的话,将很难规划出合理、高效的物流系统。

(三)物流信息化的支撑

第四方物流对物流的各个参与方进行有机集成,实现物流资源有效配置,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目前很多先进的物流技术都得到了使用,如RFID、EDI、GPS等,但更需要解决的是物流信息平台的共建,这样才能整合物流行业资源,从而实现跨行业信息共享。

(四)健全的物流体制

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制度和法规有待完善。部门之间的分工交叉、地方保护主义、偷税漏税问题、物流和其他行业难以融合等问题频频出现,这些不健全的法律制度给我国第四方物流的发展带来很大阻碍。

二、第四方物流的运作模式分析

为了更好地运用第四方物流为社会提供利益,应该对第四方物流企业的四种运作模式详细分析、透彻理解,在此基础上选择出适合不同企业的不同运作模式,以便企业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第四方物流。

第四方物流的主体是第三方物流提供商、IT信息服务商、管理咨询公司、其他增值服务商。根据第四方物流主体的不同组织方式,第四方物流主要有四种运作模式:协同运作型、方案集成型、行业创新型、动态联盟型。

(一)协同运作型

协同运作模式即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共同开发市场,综合双方的资源运作供应链。第三方物流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者,直接与客户进行接触,而第四方物流服务商则在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内部,整合其他参与者的技术、服务和能力,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方案。这种模式业务范围多集中在物流配送管理方面,业务针对性强、灵活性大。该模式的突出特点是,第三方物流提供商雄厚的物流配送实力和第四方物流提供商最优的解决方案。

(二)方案集成型

方案集成型主要表现为,第四方物流集合其他成员的资源为客户提供整个供应链的解决方案。该运作模式与协同运作型不同,第四方物流是作为与客户接触的纽带而出现的。方案集成模式的核心是第四方物流组织,第四方物流作为一个集成者,为一个主要客户提供一系列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第四方物流整合多个服务供应商的资源,他们之间更像一个联盟,而第四方物流就是联盟的领导者。由于服务对象固定,服务提供商和客户之间关系稳定,从而能够有效地保障客户的商业机密。但重要的前提条件是客户的业务量要足够大,使参与的服务商对所得到的收益较为满意,否则大多数服务商不愿把全部资源集中在一个客户上。

(三)行业创新型

行业创新型即第四方物流通过与各个资源、技术和能力的服务商(第三方物流供应商、IT服务商、管理咨询公司和增值服务商)进行协作,为多个行业的客户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行业创新型与方案集成型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为多个行业的客户提供服务的,而不是只为一个主要的客户提供服务。这种模式要求第四方物流服务组织有较强的跨行业物流管理经验,能够为各行各业的物流提供解决方案。

(四)动态联盟型

动态联盟型指具有一定市场机会时,第三方物流、咨询机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等一些相对独立的服务商和客户,在一定时期内形成联盟,为这个市场需求提供物流服务。市场的机会来临时,这些组织快速地组织起来,共同抓住机会,当完成一个项目,这样的联盟就消失了。这样的组织是动态的、柔性化的。动态联盟型是虚拟组织的一种表现,每个成员都有其突出的组织竞争力,在联盟形成后,各个成员之间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动态联盟企业是以物流服务过程为主线的企业组织,各成员在这一主线的贯穿下,按照一定的协作规则完成各自环节上的任务;动态联盟企业的各成员在组织上相对独立,地理上较为分散。因此,他们之间的协作需要快速畅通的信息传递,保证信息的快速有效。如今,国内还很少有这种运作模式的第四方物流企业。

三、我国第四方物流的运作模式选择

(一)适合协同运作模式的企业分析

在协同运作型模式中,第四方物流企业作为一个“军师”的角色,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向客户提供服务。在第三方物流内部,第四方物流企业联合供应商、咨询公司、其他服务商等,为客户提供一个最优供应链组合方式的思想和策略,其思想和策略是通过第三方物流这样一个具体实施者来实现的。在该模式下,第四方物流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有很好的合作关系,甚至有可能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的子公司,第四方物流企业要努力使自己的思想得到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认同和支持。采用该模式的第四方物流企业依赖第三方物流而存在,其不需要具备很强的领导能力,只要能提出可行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就可以了。该模式适宜应用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因为突变的内外环境不利于第四方物流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很好的合作关系。

(二)适合方案集成模式的企业分析

在方案集成型第四方物流模式中,物流企业所服务的客户必须是有很多业务交易的大型客户,该物流企业主要为这一客户服务,这就要求第四方物流企业有很强的领导、管理能力,并且第四方物流企业将作为整体代表与它所服务的主要客户进行沟通,推销自己的思想。这种模式的运作一般是在同一行业范围内,供应商和加工制造商等成员处于供应链的上下游和相关的业务范围内,彼此间专业熟悉,业务联系紧密,有一定的依赖性。运用该模式的第四方物流企业必须有一个稳定的客户,并且该客户有很多物流业务处理的需要,这样才能支撑第四方物流企业的维持与发展。

(三)适合行业创新模式的企业分析

行业创新型为第四方物流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也必然要求他们提高对供应链物流方案的解决能力。因为相比方案集成型,行业创新型的服务对象扩大到多个行业,而各个行业的要求是多种多样的,第四方物流面对的行业环境也是复杂多变的,第四方物流企业能为多个客户服务,增加利润,这必然要求第四方物流企业不仅要对一个行业的供应物流进行管理,还要对多个行业的供应链物流进行优化设计、全面管理,这无疑对第四方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充满挑战。

(四)适合动态联盟模式的企业分析

与行业创新型模式相比,动态联盟系面对的不仅是各种不同行业的客户,更面对着不同权利模式、不同经营方式、不同思想观念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供应商、经销商和咨询公司,因为他们的合作是建立在一个偶然到来的机会之上,合作随着项目的完成而结束。这样的集合是在大网络环境下发生的,完全开放,具有高度激烈的竞争。因此,动态联盟模式动态性特别强,这可能会给第四方物流企业的管理、运作带来巨大的挑战。第四方物流企业必须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和应变能力,对市场的变化、客户的需求快速反应,对机会的到来能迅速把握。

总的来说,依次从协同运作型、方案集成型、行业创新型到动态联盟型,这四种物流运作模式的内外环境是从稳定趋于动态的,运行难度是递增的,第四方物流组织也逐渐独立起来,不依赖于某个组织生存,对企业一体化管理能力、供应链方案解决能力的要求也是逐渐增强的,也代表着物流行业的日趋成熟。值得注意的是,这四种模式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有一定的内在相通性。

四、结语

第四方物流无论采取哪一种模式,都突破了单纯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局限性,能真正地进行低成本运作,实现最大范围的资源整合。从我国第四方物流行业的现状来看,中国第四方物流发展较晚,发展很不成熟。在这样的发展阶段,应从协同运作模式开始运作,先提供一些综合性的供应链解决方案,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向客户服务,随着物流企业的高速发展,运作模式可以不断向方案集成型、行业创新型、动态联盟型升级。到了物流行业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渠道无比通畅,第四方物流企业的机会会更加多,到那时,动态联盟型的运作模式将是更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赵广华.第四方物流的运作模式探析[J].财贸经济,2004,(10).

[2] 王蓉凤,黄章树.海西经济区产业集群第四方物流的运作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09,(8).

[3] 曹亚克.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发展的比较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09,(10).

[4] 丁海鹰.物流企业运营模式比较分析综合运输[J].综合运输,2007,(5).[责任编辑 刘娇娇]

上一篇:高职院校收支业务流程内部控制探析 下一篇:试析高考化学全国新课标卷Ⅰ试题及其与课程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