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听课效率的几个要素

时间:2022-04-26 09:10:20

摘 要: 课堂是学生学习和获取知识的主阵地,离不开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听课,而听课的技巧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着学生听课的效率,对听课技巧进行探究是非常必要的。文章对提高听课效率的几个要素作阐述。

关键词: 听课 听课效率 影响要素

听课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有些学生上课听讲非常认真,课堂注意力也很集中,但听课的效果总是不佳。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掌握听课的要领,要想强化听课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课前做好准备工作

一是做好课前的预习,预习的过程,是一种旧知识的温习过程、准备过程,也是由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过程,即温故知新的过程。预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培养自学能力。二是要准备好学习用具,把课本、笔记本、作业本、文具盒等准备齐全,上课前只把与所讲科目有关的书本放到桌面上。绝不能在课堂上才找这个找那个,既浪费时间又分散注意力,直接影响听课效果。三是要有心理上的准备,要调整好上课的情绪,这是搞好课堂学习的内因。学习过程是伴随着学生的动机、情感、兴趣、意志、毅力和个性等心理因素参与的运动过程,其参与度与学习效率成正比。学生上课的目的和情绪尤其重要。专家研究认为,学生只有在目的非常明确、心情非常愉快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发挥学习潜能,学习效果才能强化。在这方面,教师的责任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积极引导、激发,促使学生的心理呈积极状态,二是切忌授课前或授课中挫伤或压抑学生的积极心理因素的发挥。设想,在课前或课堂上,由于一个学生不守纪律,教师大加训斥,甚至辱骂、体罚,一人有过,全班陪训,这不仅使学生听课的积极心理状态下降,而且使全班同学兴致大减,哪里还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可言?四是做好知识上的准备。包括知识的复杂准备与新知识的预习准备。对新知识的预习应主要抓住课文难点,明确听课重点,这是一种重要准备,主要是通过预习来完成的。五是课间活动要合理利用,有的同学课间活动过于激烈,上课后,兴奋劲儿还没消失;有的同学课间十分钟抓紧时间做习题,大脑未得到休息,也会影响下堂课的听课效率,因此,课间活动可做些轻微的体育运动,散散步,调节大脑。有了这样的身心准备,才能进入理想的精神状态,提高听课效率。

2.抓住听课的重、难点

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很多,学生要抓住听课的重点。首先要根据课前预习的情况,重点听预习时没有弄懂的部分,争取通过教师的讲解,解决疑难点。其次,要抓住教师讲课内容的重点。另外,还要善听难点,不易理解的知识点就是难点。每堂课都会有一个或几个难点,它是学习的拦路虎,每个同学各有一定的难点。对于难点,学生就更应该注意听,学习新知识是接收信息、加工、贮存、输出、反馈信息,再到接收信息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课堂中,这种信息活动的过程不是一次,而是多次。学习效率取决于信息渠道的畅通与信息活动的质量。听课是接收信息,是信息活动的第一道关口,能否全神贯注,决定了信息接收的量的多少和信息活动的质的高低,决定了整个学习过程效率的高低。若稍一疏忽,老师讲过了而自己却没注意听,就会造成学习上的困难。特别要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还要注意老师讲课中的提示。

3.以理解力为主,善于听课

学习离不开思考,听课是学生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也离不开思考。“思则明,不思则暗”,没有思考,理解新概念、掌握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便是一句空话,听课的实际意义也就不复存在。学与思是辩证统一的,相互转换的。学是接收、贮存信息,思是判断、处理信息,思维总要有思维着的东西,思维着的东西即是学得的知识,知识便是思维的“原料”。学是基础,思是发展,学的过程即思的过程,学必思,思在学中,善思才算善学。课堂上要积极认真思考,就是要思考所学内容的来龙去脉,它与旧知识的联系和在实际中的运用。听课的关键在于对教师讲授内容的理解,要眼耳手脑各种感官一齐配合,促进对所学内容提要的理解。眼要盯着教师的板书和讲课时的表情动作,耳要听老师讲课的内容,要听得准确、听出重点,听出弦外之音,听出老师讲课的意图;手要有选择地记,记重点、难点和疑点;脑筋要开动,积极思考,抓住老师讲课的思路。听课主要以理解为主,要在理解的前提下记忆所学知识。那种未经思考和理解、死记硬背的知识是不长久的。

4.敢于主动大胆地发言和质疑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字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有的同学由于胆怯和好面子,上课很少提问题,也很少发言。有问题不提,思维能力将得不到发展;对能回答的问题不积极发言,就得不到锻炼自己表达能力的机会,不能了解自己真正的水平,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学生上课时主动回答问题,能促进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加深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是学习成功的保证。另外,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也是课堂学习中促进积极思维的一个重要方法。

5.学会记课堂笔记

在听课过程中,把本节课的知识点和感到有疑难的问题及老师在处理某个问题时的巧妙方法等简明扼要地记下来,课后稍加整理,便成为课堂笔记。有的同学所记的笔记,是把老师在黑板上所书写的内容不问青红皂白全都记了下来,这样的笔记,不仅实用价值不大,而且严重影响了听讲效率。还些同学认为,反正教材上什么都有,上课只要听讲就行了,没有必要记课堂笔记,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研究表明对于同一段学习材料,做笔记的同学要比不做笔记本的同学成绩提高两倍。这是为什么呢?做笔记本的好处概括如下:(1)记笔记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只听不记则有可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到学习以外的其他方面。(2)记笔记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记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可促进对课堂内容的理解。(3)记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记忆。如果不记笔记,复习时就只好从头到尾去读教材,这样既花时间,又难得要领,效果不佳。如果在听课的同时记下讲课的纲要、重点和疑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记下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力和体会,这样对照笔记复习时,就会事半功倍。(4)记笔记有助于积累资料,扩充旧知。笔记可以记下书上没有的,而老师在课堂教学上讲授的新知识、新观点。不断积累,便获得许多新知识。总之,记笔记就是要记提纲、记问题、记疑难点、记方法、记总结。

上一篇:如何激发学生“我要学”的积极性 下一篇:他教与自教,孰轻孰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