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一体化教学在高职实践过程中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4-26 07:43:44

工学一体化教学在高职实践过程中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工学一体化改革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理论与实训、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实现紧密融合,大大促进了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本文以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石化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为背景,探讨在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阐述了对工学一体化教学的新认识,并结合学校的改革经验和教训,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希望对兄弟院校的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关键词: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问题;对策

目前职业教育中较为先进的教学法有项目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工学一体化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这些方法打破了传统的单科独进式专业课程体系,实行专业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可以根据企业用人的具体要求和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组织教学,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院(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自2008年在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推行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迈出了教改实践的第一步,至今已有5年。通过教学改革,学院对工学一体化教学法有了较深的认识,对其实施的规律做了一些大胆的探索与实践,逐渐从传统的“工学一体化”发展为“工学一体化”。工学一体化教学是一种将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紧密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即学中做、做中学,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培养的学生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工学一体化教学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绩显著,但在改革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将直接影响工学一体化教学的效果和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推广。现将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及个人对其分析后提出的解决对策,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教学改革教条化

首先,工学一体化教学要求学生学中做、做中学,以学生为中心,这种教学模式的本意是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然而,在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发现,对于有人生目标、人生理想的学生来说,这种方法充分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十分投入,效果非常明显,但是对于那些对学习已经完全失去信心的学生,教学效果就差强人意了,这些学生根本不研究布置的任务,他们已经完全习惯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不愿主动探究学习问题。这部分学生的能动性很难调动,而且其所占比例也较大,所以工学一体化教学在这部分学生面前完全失去了效果。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在专业核心课程实践的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对于不同的学生,要加入关于人生理想的讨论,让学生明白为什么用工学一体化的方法学、为谁学的问题。只有学生明白了学习目的,愿意钻研课程内容,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工作能力和技术能力。

其次,工学一体化教学对实训设备和实训室管理人员要求较高,要两者都达到较高的水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学校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实训场地和购置设备,但是由于资金所限,往往导致实训场地和设备不足。由于工位不足,每个学生的动手机会不多,大量的时间在等待与玩手机中被浪费掉,不仅理论知识没学好,操作技能也没有练熟练,学生和教师对改革产生怀疑和抵触,从而使工学一体化教学流于表面。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适当地根据自身的实训条件安排专业进行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而不是蜂拥而上一味地推行教学改革。在课程安排上将平行班的概念取消,不在同一时间段安排2个以上的班级上同一门课程,这样就避免了两个班级争抢实训室的事情发生,也充分利用了实训室的资源。

二、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仍停留在传统的学科教育模式中

考核评价是检验学习效果、评价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提高教育创新积极性的重要手段。考核方法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在我院工学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初期,重视课程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手段的改革,而忽视了课程考核方法的创新,依旧采取“结果评价”为主的静态考核方案,一张试卷论英雄,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简单测评,忽视对学生操作技能和综合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核。而对教师的评价则仍停留在对上课讲课内容和能力的评价上,这与工学一体化教学要求背道而驰,在学生和教师中引起了很大的议论。

到目前为止,我院改革了现有的考核评价体制,建立了科学的工学一体化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将学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其综合素质纳入考核评价之中。而对教师的考核,也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学生动手动脑比率等纳入到教师考评体系中。只有摆脱了传统的评价模式,才能发挥工学一体化教学的真正优势,才能让学生安心、放心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

三、工学一体化改革不能片面追求技能提高,也应注重职业道德培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经济有其积极的一面,它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消极面在于市场经济讲求价值规律和利润原则,特别是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这导致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是非善恶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滋长,不守信用、现象存在。这些必然会影响到高职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判断。

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高职院校更是受到技术至上观念的影响,再加上办学条件的限制,将职业道德教育视为可有可无的东西,往往认为职业道德教育是社会的事,职业道德教育应当是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由用人单位通过岗前培训来承担,甚至认为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职业习惯的养成要在职业实践中慢慢实现。这使得在校学生没有机会接受系统化的职业道德教育,直接影响到学生就业后的职业道德素质。

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道德教育不可或缺,有必要在校企合作中引入企业文化向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以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水平。企业文化是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引入企业文化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可以优化学生对企业、对社会的认知结构,增强对职业精神、职业规范、职业素质等的理解,帮助学生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典型示范就是利用榜样激励、利用典型引路、利用典型的人和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学生去学习、对照和仿效。典型示范的特点是将抽象的说理变成活生生的典型人物或事件进行教育,在典型示范的教育过程中,学生在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并以此监督和激励自己朝着典型榜样的方向努力,最终将职业道德牢固地变成自己从业的素养和行为。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职业岗位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学校专业技术水平、推动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必要途径。但值得注意的是,任何教学模式都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要真正的做好工学一体化教学,不仅要认识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中面临的问题,还需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不断修改完善,构建符合自身条件和专业特点的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只有这样,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才会促进教学,产生实效,从而使高职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邓泽民,赵沛.职业教育教学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2]解京选.加强高职教材建设 提高高职教学质量[J].教育与职业,2004(3):41-42.

[3]何卫红,李映.教育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的研究现状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2006(11):48-49.

[4]陈怀俊.探索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人才[J].交通职业教育,2004(3):8-9.

[5]曾繁,京侯杰.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成效与问题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1(11).

上一篇:浅谈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 下一篇:职专学生的心理障碍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