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浅谈

时间:2022-04-26 04:33:49

初中文言文教学浅谈

摘要:初中文言文教学理念应该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学习激情。明确教学目标,“两手”都要硬,重视文言文的教学价值。背诵文言课文,注重品味体验。在教学方法上,授之以渔,注重学法指导。

关键词:目标 背诵 品味 指导

在传统文言文教学中,有的教师把文言文教成了古汉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被分解得支离破碎,一段一段地读,一句一句地讲,一字一字地解, 机械填充,教法太死。学生在这种教法下更是死记硬背毫无兴趣,自然在学的过程中会感到枯燥无味,时间久了就会有抵触情绪,这样一来学习效果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应该寓教于乐,应该“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为了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激情,在这里浅谈一下自己的理念。

一、明确教学目标,“两手”都要硬,重视文言文的教学价值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将教材中所有的知识点一字不差地教给学生,耗费巨大的精力和时间去一字一句地分析、解释,教师成了传声筒,学生成为了接受知识的容器。的确,文言文教学中,对于文中词句的准确理解和把握是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目标,但如果教师仅仅完成这一点,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历来选入教材的文言文大多是文学作品,或者是其具有文学性而入选的其他作品。

陈旧的观念,使文言文教学失去重心,现在学习文言文,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将学习的点放在了一些语法、句式、词语解释上,这种能力的培养来源于平时学习中对常用词、特殊型句式及古文化常识的掌握和积累,没有对这些东西的熟练的、牢固的掌握和逐课积累,提高阅读水平和培养阅读能力是不可能的。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导致学生对于文章整体上的把握却欠缺,往往在学习中将文章弄得支离破碎,学生难以理解作者的情感及思想。我们学习文言文的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理解能力。如果在教学中,教师仅仅从一些破碎的字、词句上做一些解释,将有着完美意境,意蕴深远的优美文章人为割裂成一个个古代汉语知识,那就完全背离了文言文教学主旨。我们要注意的是,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在学到语法知识的同时,要深刻领悟文章作者的理想追求,人生态度,要对学生建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例如:在《石壕吏》的教学中对人物的形象分析,很多人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灌输“知识”的现象,把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强行输入给学生,更有甚者,以教参为唯一的标准,变教学为搬教参,根本没有自己的见解,学生也只是在这样的教学中照搬照抄。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文章人物在紧急关头的语言、行为、神情的语段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进行阅读讨论,我们发现学生的阅读活动是自主的,学生的审美活动是不受拘束的,学生对人物的形象展开了大辩论和讨论,最终学生通过学习对人物的性格特征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既在讨论中阅读了文章,使情感得到陶冶,而审美也得到提高。

二、背诵文言课文,注重品味体验

反复诵读,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字、词、句的组合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增强其语感,从而获得初步的感性知识。因此语文课堂只有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才能获得美的渲染和语感的培养,体现出人文的关怀。此外,语文学科有广阔的想象拓展空间,文言文教学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这一特点,积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在《天净沙 秋思》的教学中不妨让学生根据诗意,产生想象并绘画在纸上,比比看谁画得最好!手脑并用,激起学生兴趣。

诵读的初始阶段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可以就某一段或整篇进行诵读,在读的过程中一定要正确断句。文言文的诵读若能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程度,对于下一步的“译”有很大帮助。总体而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需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普遍重视学生诵读,强调整体阅读;二是文言文初学者最基本的实践是口诵;三是先读准字音和句读,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由浅入深,由熟读到背诵。在此基础上逐步解决疑难问题,最后归纳全文内容和特点也便水到渠成了。

三、在教学方法上,授之以渔,注重学法指导

1.教给规律性知识,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如引导学生从实例中归纳,找出共性,发现规律,充分运用自己的理解去研读课文,用自身的体验和感情解读作品,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探索,多角度观察,提出质疑。我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看待,让学生自主去阅读和学习文言文,教师只需引导,对于其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详细解释。让学生通过课下的注释,查阅工具书以及与同学进行讨论等方式学习。实践证明:一些内容相对简单的文言文,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方法技巧进行自学。在理解了大致文意后,学生结合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通过自主质疑、合作探究,解决一些举纲张目的问题。教师可提出一些学生没有注意但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由学生探究解决。在质疑与解疑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和思考。

而且这样的自学方式不仅仅是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还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得到了提高和发展。

2.注重学法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1)引导学生预习,学生在预习时,要读准字音,准确停顿,把握节奏;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从整体上大体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具体地说就是查阅工具书,结合注释给生字注音,清楚准确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和语文工具书,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结合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从整体上了解课文;通过解题和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文体特征。(2)引导学生品读。文言文教学还要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适时归纳。就思想内容、章法结构、表现技法、语言艺术、艺术风格等方面对文章进行文学和美学的比较性、鉴赏性阅读及归纳、评价。(3)最后,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品味,力求熟读背诵。对于名篇、名句要能准确记忆、背诵。还要扩展阅读,研读与教材相关的材料,扩大知识面,以求更为全面深刻地理解课文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下,如何进行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是我们每一位身处一线的教师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以上几点只是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一些浅显经验,有待提高。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等灵活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责编 张敬亚)

上一篇:让初中生爱上音乐课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