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厌学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04-25 06:17:21

【前言】高中学生厌学的成因及对策分析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现在的学生,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小公主的生活,对于学习给人的自身成长、发展,乃至于取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特殊功能认识不够或者基本没有认识。以为现在的生活是天上掉下来的【2】。也就没有把学习当作每日的必要劳动,而把有限的精力用在非学习的活动...

高中学生厌学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摘 要】教学是由教与学两个因素构成的,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的矛盾体。因此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作为一名已经有了一定教龄的老教师,必须在钻研好教材,备好课的基础上下大气力钻研学生,备好生。

当然,教学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决定了教学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悉心注意观察、研究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一些厌学表现,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希望为下一步纠正问题,增强学习效率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中学生;厌学成因对策;学习动机

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学习动机是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1】。学生产生厌学,教师首先要考虑的一个因素就是:学习动机是不是不足,甚至是没有。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自我角色认知与外部期望严重不符。

现在的学生,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小公主的生活,对于学习给人的自身成长、发展,乃至于取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特殊功能认识不够或者基本没有认识。以为现在的生活是天上掉下来的【2】。也就没有把学习当作每日的必要劳动,而把有限的精力用在非学习的活动上,离学校、家长、教师等的外部期望相差甚远。

对策分析: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做好思想工作。笔者认为,做思想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结合实际,比如,给学生说一些现在的成功人士,特别是出生在农村的孩子通过自己的艰苦学习、考上大学,从而改变自己命运的例子。再比如,让学生看一看现在的同龄人生存环境的大对比。湖南卫视有一个很出名的节目叫《变形记》,讲的就是城市里的问题多多的“公子公主”和艰苦地区的,从小就承担起家庭重任的“苦命孩子”交换生活家庭的故事,很有教育意义。

2、对于学习本身缺乏兴趣

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学习内容本身也可以使学生产生一定的、足以支撑其完成学习行动的动力,只是需要教师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进行适当的、符合学情的加工处理【3】。下面笔者将对此进行实例说明。在这里,首先要考虑的一个因素就是学生的知识基础,部分学生文化基础很差,比如数学课上,笔者就遇见过不会计算-1+2的情况,而两个分数相加更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或不熟。这些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又何来学习兴趣?即使有也会经常受到“打击”,久而久之,学习兴趣也就消亡了。第二个要考虑的因素就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处理符不符合学生的“胃口”。这也是笔者想着重举例说明的。

对策分析:学习基础是教师无法改变的,能改变的只能是尽量对学习内容进行加工处理,以期符合学生的“胃口”。在这里,笔者想展示一下函数的单调性教学思路分析:

一、教学引入:

1. 作函数 和 的图象:(这两个函数最好是要求由学生自己作出来)

研究两个函数的y随x的变化趋势,考虑有哪个很明显的区别。

和课本上一样,通过这两个比较简单的函数的例子,引导学生得到函数增、减的性质,准确地说,是在头脑中形成直观的函数增减性的概念。因为此时,学生还不能准确的用语言描述这种概念,只是在头脑中形成这个概念的初步印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概念乃至所有知识不应该是被“注入”或“填充”到头脑中的,而是在学生的头脑中,以自己的头脑中原有的“土壤”,也就是知识结构为“培养基”“生长”出来的。在这里,学生头脑中已经有的这两个函数及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就是头脑中已有的土壤,形成增减性的直观认识便是一种“生长”出知识的过程。

当然这种引入和课本有两点不同,在这里做出解释,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1. 没有选用 和 。我认为,在一次函数中,这两个函数是比较特殊的函数,它们的截距是0,图象过原点,从我的教学经验看,这两个函数容易给学生形成只有过原点的函数才有增减性的错误认识。2. 没有选用第三个函数。显然,第三个函数的作用是告诉学生一个函数的增减性可能是比较复杂的,不是在其定义域内一直增或一直减的。但是,在这里,我想先单独给出这两个函数,先得到函数的直观概念,再给出单调区间的概念,形成一定的层次。

2. 作函数 的图象,(最好是要求由学生自己作出来)

通过这个图象,学生可以发现函数有时候是有增有减的,也就是函数的增减性是分区间的,这样就很自然的得到了单调区间的概念。在这里我是先得到单调区间的概念,有四点原因:1. 在函数的单调性这个概念里,给出单调区间是形成概念的前提,而学生也往往容易忽略这一点,所以我把这个概念单独拿出来,而且是提前拿出来。2. 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概念的形成最好的方式是就是像走台阶一样,一步一步的攻破这个概念的,最终到达它的核心,或者是像拨洋葱一样,一层一层的来,而不是整个洋葱囫囵吞下,再去消化。3. 这样的知识形成过程也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从对函数有增有减的认识到有的函数本身在不同的区间也是有增有减,认识自然而然的得到进一步的深入。4. 本人认为,单调区间这个概念很重要,形成单调区间的概念对后面导数的应用的学习很有好处,才能理解复杂函数单调区间的复杂性。

二、单调区间:(因为还没有得到增函数、减函数的概念,所以还不能给出课本上的概念)

例1 课本练习A 第一题

本题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单调区间的概念,能够找出并正确的写出单调区间。同时,形成一个函数的单调性有可能比较复杂的初步印象,为以后学习导数的应用时研究复杂函数单调性打下基础。

例2 已知函数 在区间 上具有增的性质,

(1)判断 和 的大小

(2)若 ,且 ,判断 的大小

对应练习:已知函数 在区间 上具有减的性质,

(1)判断 和 的大小

(2)若 ,且 ,判断 的大小

首先我想说的是,这个例题和练习是笔者自己造出来的题,确实看起来比较“幼稚”, 但是从我的学生的基础考虑确实是有这个必要的,这两个题大家应该也能看出来是为后面的一种题型做准备的,对他们来说,在思维上先制造一个比较低的台阶就容易理解这种题型了。当然,从更大的范围来看,或者说是对基础比较好的重点中学的学生来说也是有作用的,一方面因为这样的学生会越来越来少,另一方面因为数学不应该再像以前那样从一开始就拼尽全力的直奔难题而去,即使对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先让他们做一些、见一些这种题也能让他们感受到轻松,感受到数学的某种魅力,好玩,而不是一开始就那么难、那么无情。

我个人觉得,上述做法应该成为我们的B版教材的一种编写思路,因为这样可以给那些数学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提供进入数学之世界的一扇“小门”,通过这扇小门他们可以进入数学世界去看一看,哪怕只是在门口看一看热闹,也能给他们的思维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也能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亲近,严谨等等我开设数学课本来想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的东西。毕竟,我们都知道,我们的高中数学不是培养数学家的,不是培养奥赛能手的,也不仅仅是利用他考高分,上大学的,除此之外,数学本来就是有它的更多魅力的。当然,我的意思绝不是只出这种水平的题目,我们可以在后面加上比较难的题目,以满足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的需求。

例3 已知函数 在定义域 上具有减的性质,且 ,试求x的取值范围。

对应练习 已知函数 在定义域 上具有增的性质,且 ,试求x的取值范围。

相对于上面的例2,这个题就是属于能力提高的题了,这也是函数的单调性里面一种非常常见的题型。我认为,而且从我的教学经验来看,通过上面例2的铺垫,基础非常差的学生也能理解这个题怎么做了。另一方面,这个题还是考察的学生对函数增减性的最初理解,如果我们把这个题放在讲完增减函数的概念后,甚至讲完函数的单调性证明题后再将可能就不好理解了,因为这种题用不到函数增减性的准确概念。

三、增函数、减函数的概念:

我们利用例2及其对应练习的第一问推出描述增减函数的方法:设 ,则 ,我们已经知道,在例2的第一问, , ,此时函数具有增的性质,我们称此函数为增函数;在其对应练习的第一问中, , ,此时函数具有减的性质,我们称此函数为减函数。最后,我们令 , ,区间 就是区间M。

例4 证明函数 ,在 上是增函数。

本例题是课本上的例1,是一道比较简单的证明题。我想这道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写出这种证明题的规范步骤。当然,要想熟练掌握这种步骤还需要多做几个练习,更重要的目的是熟悉一些基本的因式的处理,为后面数学归纳法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对应练习:证明函数 ,在 上是增函数。

这个练习是例4的一个小变形,比较简单,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熟悉这种证明题的步骤。

例5 证明函数 ,在 上是增函数。

对应练习:证明函数 ,在 上是减函数。

例6 证明函数 ,在 上是减函数。

对应练习:证明函数 ,在 上是减函数。

问题:能否说函数 在它的定义域上是减函数,为什么?

能力提升:证明函数 ,在 上是减函数。

相对来说,这个题是比较难的,特别是对于因式分解还不是太熟悉,证明步骤掌握得还不是太好的学生。

3、外部不良风气削弱了学习动机

学校的教育在整个教育中起主导作用,但绝不是唯一因素,随着经济改革不断深入发展,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社会、家庭及周围社区一些不良的风气给学校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严重地干扰着学校的教育活动,主要体现在价值观的偏向,学习无用论的盛行给学习动机带来不利的影响。比如金钱至上、拜金主义,自私自利,贪图享乐,怕苦怕累,不愿学习等等不良现象。

对策分析:对此,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主要是责任教育和劳动光荣的思想教育。还要以实际行动鼓励、表扬那些平时积极参加劳动的学生。比如,表扬那些平时积极参加班级活动,特别是打扫卫生,布置会场,帮学生会干些力所能及的事的学生。在宿舍里,把床铺叠整洁,鞋子放整齐,桌子擦干净,就授予文明宿舍奖,宿标设计奖。

参考文献

[1]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2] 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新编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3] 叶澜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上一篇: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作用 下一篇:浅谈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