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问题及改进措施

时间:2022-04-25 02:08:09

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问题及改进措施

作者简介:陈广翠,女,汉族,工作单位:吉林省舒兰市第十七中学,任教学科:初三化学

摘 要:初中是学生知识积累的主要阶段。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实际的化学教学中,很多的概念、原理、规律都需要实验的证明。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重要的部分。化学教学若离开了实验,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纸上谈兵。现实中,要与初中的化学教学,常常以化学实验与中高考的联系不大,在实验时,过于关注理论知识,忽略实验教学的真正意义,教师对实验教学缺乏热情,学生实验目的不是很明确。有些教师甚至将实验课作为放松手段,不备课。一些学生实验前没有预习习惯,在实验中不严谨、不规范、不动脑,实验完成后不记录实验结果。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问题;措施

一、当前化学实验教学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一)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过程中轻实验重理论现象

由于我国实行新课标的时间不是很长,一些教师的思想观念还未转变过来,在教学中往往是出于“实用主义”的角度进行思考,普遍的淡化实验过程,重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这样就使得实验教学偏离了应有的方向,也使实验教学的功能被严重削弱。而且许多教师认为化学教学的目的只是应付考试,只追求学生卷面上的高分,常常有“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看法。过分注重了理论教学和习题练习,忽略了实验教学。这样课本中所要求的实验的就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不能体现出素质教育的优势。很多的学校兴建的“实验楼”往往成为了摆设,这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不到提高,造成学生实验技能低下,一遇到实际问题便束手无策,更不用说自己去设计实验了.

2.教师对实验的态度不够端正

有些教师对实验的准备工作不足,缺乏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对于一些成功率不高的实验,部分教师不愿意课前做充足的备课,也没有自己动手做过实验,就匆忙拿进课堂去演示,在学生面前出现失败的尴尬局面,这样既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反而使学生对该部分知识产生了怀疑,这不仅浪费了教学资源,反而起到了反向作用。由于化学实验本身的特殊性,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或使用一些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有些教师怕危险、怕麻烦不愿意去做。因为仪器的问题或实验技巧没掌握,有些教师遇到难做的实验就回避,黑板上画实验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教师竟然认为实验课是一节轻松课,让学生去玩玩而已,这不仅存在学生安全问题,更多的是对于教学资源的浪费和对自身责任的推脱。通过这些过程,看似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其实教学效果已经大打折扣了。

(二)学生在实验学习过程存在的问题

1.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重结果轻过程

由于学生自身的知识都是书本上看来的,实验往往都是教师的示范性试验,缺乏亲自动手的亲身经历。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拿到了实验仪器并不会使用的情况,有的甚至破坏了实验仪器。一些复杂的实验,老师往往会做提前做一下演示实验,但是学生总是局限于对实验现象的记忆,却忽略了整个实验过程的分析,缺乏探究,对实验缺乏兴趣及主动性。尤其对于一部分学习习惯不是特别好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比如在Fe和碱性的物质反应,学生往往只知道最终会准变为红褐色的正三价的铁离子,却并未认真的研究离子转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比如先出现的是灰绿色的正二价的铁离子化合物。重视结果,忽视了过程,在未来的科学研究中,他们是主力,这样会导致学生基本功的缺失。

2.缺乏独立思考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对于一些学生实验,教材往往是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操作步骤写得请清楚楚。很多的情况下,老师会提前做一下示范性的实验,这样学生只须照着实验步骤做一下,把现象在实验册上写一下就算完成了,这种“照方抓药”的方式即使学生动了手,也没有动脑,更是缺乏实验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自我设计实验过程被省略了,这样的实验还不如不做。

3.学生的对于实验的态度不是很端正

化学实验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特别是实验中颜色的改变、气体的生成、沉淀的产生等现象,这些现象都深深的吸引着学生。但是,中学生正值青少年时期,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往往觉得很好玩,在实验过程中以“游戏”的心理做实验。以这种心理观察和完成实验,只能看到实验的表层现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也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1]。

二、对于当前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些建议

(一)重视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的能力

如上面的原因分析,学生应当是实验的主角。老师的作用的事引导学生的独立思维,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和操作实验,老师起一个指导者的作用。无论学自主设计的实验成功与否,都是一种收获。教师在实验前,要有目的性地设置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并思考以激发其兴趣;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可选择部分实验让单人操作或者是几人的团队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与独立性;开展探索性实验教学,不再简单地让学生掌握前人总结的科学结论,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规律、发现规律。这样才能实现化学实验教学的目标,真正意义上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综合能力[2].

(二)研究教材,充分体会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的作用。

演示实验是学生对相关化学知识的第一感知,留在学生大脑中的印象是很深的,如果演示实验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甚至出现反常现象,学生就会存在很多疑问,以后要给学生解释清楚将要花很大的气力。所以,在演示实验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仪器药品是否备齐,药品的浓度是否合适,试做实验的现象是否明显。这些都需要老师的专注和对于化学实验的重视程度。现实中往往出现的实验无用论就是因为某些老师的实验前的备课不是很充分造成的。

(三)注重事后的分析和运用,不能“做完了事”。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身感受,注意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活动,并通过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演示实验要注意分析探究,不能“做完了事”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在演示实验之后,教师一边收拾讲台上的仪器,告诉学生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最后自我对实验进行分析和下结论。这样对演示实验缺乏必要的分析与讨论,必然会压抑思维激情,长此以往,将给学生的智力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事实上,在目睹了生动、鲜明的演示实验之后,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他们会想到:为什么是这种结果?为何要这样操作?这些在以往的教学中都是忽略的。

总结:

目前,虽然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有很多的问题和挑战,但是只要社会、教育主管部门、教研部门、学校积能够重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广大化学教师能积极的发挥自我的作用,脚踏实地,诚心服务学生,用心教化学和服务化学教学,潜心研究实验教学,相信一定能开创初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新局面。

上一篇:日本学生不爱“名校” 下一篇:动态生成让英语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