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演讲与口才”教学实践探析

时间:2022-04-25 09:22:14

高职院校“演讲与口才”教学实践探析

[摘要]高职院校“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以实训为纲、理论为线,注意实际运用,综合运用讨论法、活动训练法、模拟法、自主学习指导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开口讲、有话讲。提高了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优化 核心内容 素质训练 模拟 活动训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4-0178-01

随着社会的发展的需要,演讲与口才技能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然而在校大学生社会阅历不够丰富,在求职面试或者面临职场交流时口才技巧显得捉襟见肘,演讲与口才已经逐渐成为了高校各专业的文化素质教育的必备公共课程,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综合水平,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成为高职院校刻不容缓的责任。

演讲与口才技能作为一项综合性、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职业技能,实训环节是不可或缺的实践性学习环节。鉴于此,笔者在演讲与口才的课堂教学中,一改专业课重理论授课氛围浓厚的传统教学模式,重点突出实训教学,着力强化学生在轻松课堂环境中开口说话能力。

一、改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开口说话自主意识

课堂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主要平台,课堂气氛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营造轻松自然的课堂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由于大学课堂普遍实行合班制进行授课,课堂大而松散,同学们之间互不认识,交流欲望不强,严肃死板的传统课堂氛围抑制住了学生开口说话的冲动和学习活力。笔者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实现学习任务落实在每个小组每位学生身上,有效解决合班上课学生游离课堂的弊端,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小组的灵活组织下相互交流和学习,有效完成老师学习任务和目标,小组之间思想碰撞交流的融合自然而然回归到课前制定的任务目标。笔者这个授课过程将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和学生近距离讨论交流,笔者在引导,学生在参与,笔者由过去的“主讲”变为现在的“主导”,成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学生则成为课程教学的实践者。笔者在整个过程中不失时机给予肯讲爱讲的同学表扬。就这样,师生之间距离拉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人翁地位增强了,很好地激发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

二、科学选择教学内容,突出实际运用功能

教学内容是课堂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课堂教与学的重要桥梁,适用的教学内容对于教师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选择21世纪全国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演讲与口才技能实训教程》为蓝本,参考中华演讲网、实用口才训练网、中国口才网、人际沟通案例网等机构的口才资料,注重突出以下三个方面的核心内容。

(一)演讲口才素质训练

课堂上笔者指导学生练习与课后学习自练相结合,聆听或观摩录像,让学生模仿,组织命题演讲、即兴演讲比赛,在实践中锻炼学生,充分利用学院口才协会的优势,激发会员们的积极性,以课堂活动方式,带动广大同学进行训练。如课堂论辩比赛就很好地训练学生逆向、联想、发散、纵深思维。学生能根据现场的感受,把握临时提供的话题,能自然地发表演说;能大胆、主动地参加演讲比赛并较好地完成任务。

(二)营销口才素质训练

笔者结合社会现实生活,让学生参与营销活动。主要以情景设计为内容,采用角色扮演法和重点强化训练,安排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使之在实地演练中获得真切感受,从而掌握营销活动的特点以及所需的基本技巧,提高营销口才。学生通过实践训练,把握现代营销活动中的规律、特点、技巧,使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做到游刃有余。

(三)求职、应聘口才素质训练

笔者通过在小组间设定情境对答训练,设置一定难度障碍,使课堂交流有一定波澜。通过实践训练,使学生学会运用得体有效的语言表达,在求职的大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谋求到自己如意的职业。

三、运用综合考核方法,全面反映能力水平

作为一门综合性、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职业技能课程,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的应试教育考核方式无法客观衡量学生的真实水平和综合素质情况,笔者在此门课程的考核中大胆尝试多种形式互补的办法,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及学习效果进行考核。

首先,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根据学生参与素质项目训练的具体表现,评定等级成绩。这种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三分之一。

其次,在学期中,组织一次真实辩论或问题解答比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循环竞赛,小组之间互相问答,笔者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技巧来评分。这种成绩占总成绩的三分之一。

最后,期末,对学生进行一次无纸化考试,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有优势的口才类题目进行展示,这种成绩占总成绩的三分之一。

【参考文献】

[1]张秀芬.关于高职院校演讲与口才教学的探索[J].今日科苑,2009.

[2]朱晶婧.许静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科教导刊,2010.

[3]李玮.彰显高职教育特色创新演讲与口才教学[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

[4]李元授.口才学[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上一篇:中职烹饪酒店厨房岗位式教学方法探索 下一篇:高校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