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粹 爱我中医

时间:2022-04-25 06:04:37

传承国粹 爱我中医

继去年之后,2008年“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继续进行,第一站选择了中医大省山东。

传承中医国粹 共建健康和谐

“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山东省启动仪式于前不久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国家卫生部副部长、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出席仪式并讲话,山东省副省长王随莲宣布活动启动,山东省政府副秘书长马越男主持了仪式。山东省卫生厅党组书记、厅长包文辉及山东省各有关单位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传承中医国粹,传播优秀文化,共建健康和谐”,作为2008年活动的首个省份,山东省精心筹备,成立了以山东省副省长王随莲为主任的“中医中药中国行”山东省活动组委会。山东省卫生厅副厅长仇冰玉说,齐鲁大地是祖国医学的发祥地之一,以扁鹊为代表的齐鲁医学,对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山东中医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推动了以临床为核心的中医药不断创新和发展。组委会将抓住“中医中药中国行”进山东的良好契机,通过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使“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科普宣传活动,真正办成一次中医药文化之旅、科普之旅和惠及百姓的健康之旅。

王国强副部长在讲话中指出:山东是我国的人口、经济、教育和中医药大省,是孔孟之乡,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诞生过许多名医大家,中医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近年来,在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中医药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中医医疗机构实力不断壮大,防病治病能力有了较大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中医药人才培养步伐明显加快,中医药科研和产业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通过实施“5155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工程”和大力推广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农村中医药工作水平,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中医药服务。这些成绩和经验都为山东省中医药事业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希望山东省以“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的启动为契机,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紧紧抓住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积极制定实施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政策措施,统筹做好并认真实施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六位一体”的发展规划,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为努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中医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启动仪式当天,在济南市泉城广场举办了大型中医义诊咨询、科普宣传活动。驻济南的中医医院、部分综合性医院的百名中医药专家在现场联袂举行了大型义诊咨询活动,宣传疾病预防保健知识;现场还开展了“弘扬国粹、爱我国医”群众签名及中药谜语、中医药文化知识互动游戏、中药饮片真伪鉴别、保健操表演等活动。济南市卫生局、山东省中医院、济南市中医院的医务人员表演了舞蹈、中医推拿等文体节目。同时,中医大篷车将走进济南市泉城广场、长清扁鹊故里、泰安和宁阳农村、临沂革命老区、金银花种植基地,举办送技术、送文化、送健康的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当天,“中医中药中国行”烟台站、德州站、东营站、滨州站、济宁站也同时启动,并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

增强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山东省卫生厅厅长包文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总结了山东省近几年来中医药工作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并为山东省今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规划,他指出:近年来,山东中医药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整体发展态势良好,正在向着科学发展的目标迈进。当前中医药发展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中医药工作者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努力实现中医药事业发展新跨越。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在刚刚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总理进一步强调要“制定和实施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措施”。扶持中医药发展已被提到党和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上。山东省委、山东省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山东省省政府成立了由分管省长任组长的中医药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解决中医药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发改、财政、人事、卫生、药监等部门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支持,齐心协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良好环境已经形成。目前,全省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省中医药发展呈现出环境优、势头猛、力度大、后劲足、前景好的可喜局面,扶持和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

但还应清醒看到,受历史、经济和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山东省中医药发展仍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管理体系不适应中医药自身特点和规律,行政管理缺乏整体性;二是投入不足,补偿机制不健全,中医医疗机构负债率偏高;三是适应中医药特点规律的扶持政策不到位,中医药高层次学术带头人和农村基层中医药人才匮乏;四是中医药机构机制创新能力不强,增强综合竞争实力的步伐不快,学术研究在自主创新方面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五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比较突出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山东省中医药工作的更好更快发展,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求真务实,始终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不断开创中医药工作新局面。

关注民生 服务群众

关注民生,服务群众,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是十七大提出的重要任务。当前我国基本国情是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此前提下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就必须找到一种简、便、廉、验的医疗方式。中医药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保健体系中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恰恰具有该特点和优势,为我们提供了建立全民医疗卫生体系,特别是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战略支撑。

山东省各级医疗部门必须按照国家关于建设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和社区卫生中的作用。一是切实抓好将中医医疗机构列为合作医疗定点服务医疗机构和将中药、中医适宜技术纳入合作医疗补偿范围并提高补偿比例等中医药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积极引导农民群众选择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积极开展研究和试点,制定中医药补偿新政策。二是完善农村三级中医医疗服务网络,落实《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建设好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和中药房。继续搞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和先进县建设,推动农村中医药工作全面发展。三是探索建立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新机制,更加重视推广应用的实效和后期评价。四是认真落

实社区卫生配套文件中中医药政策,合理配置城市中医药资源。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标准,配置中医药服务设施设备和人员。积极开展社区中医药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探索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公立中医医院的双向转诊制度,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必要的中医药技术支持。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吸引和鼓励高素质高水平的中医药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

发挥特色 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

中医药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蕴涵着深厚的科学内涵,有着个_生化的辨证论治、求衡性的防治原则、人性化的治疗方法、多样化的干预手段、天然化的用药取向等诸多特色。在现代医学高度发达的条件下,中医药只有突出特色,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必须顺应现代科技发展潮流,不断丰富中医药特色的内涵,挖掘中医药特色的潜力,形成新的特色优势,提高中医药的核心竞争力,扩大覆盖面,增强可及性。一是进一步完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体系。要突出中医药特色,加强省、市、县中医医院建设。提高综合医院和基层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探索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建设,做好对亚健康人群的临床诊断和预防保健服务,加快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二是深入实施“三名三进”工程。以重点专科(专病)建设为突破口,在选择一批有中医优势的重点病种进行临床研究的基础上,打造一批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中医“名科”,带动“名医”培养,推动“名院”建设。以农村、社区中医药工作为重点,全面推动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三是要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启动并实施好“823”中医药特色项目建设工程,遴选80所中医医院、20个中医专科、30个针推康复中心进行建设,加强国家重点中医院、重点专科和重点研究室建设,大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全面实施《山东省中医医院评审标准(试行)》,在试评的基础上,逐步在全省推广。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以中医药特色评价为突破口,努力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和中医医院管理水平。四是实施“人才强业”和“科技兴业”战略,将中医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中医药可持续发展提供源动力。充分发挥中医药院校作用,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狠抓高层次优秀中医人才培养,继续开展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强化经典著作的学习和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组织中医四部经典著作全员强化学习。加快中医药科技创新,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坚持医、教、研、产紧密结合,加强中医药理论、临床、药物继承与创新研究,提高对重大、疑难、传染性疾病治疗、评价、规范的研究能力与水平。以中医药治疗优势病种为突破口,形成一批临床疗效显著的诊疗规范,并加以推广,全面提高中医药科研与服务能力。

优化环境 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建设

中医药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承载着中华优秀文化的精华,其源于华夏文明的东方哲学思维、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系统整体的养生防病思想、独特的保健治疗方式等传统文化的元素,深深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杰出代表。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价值,开发中医药文化资源,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对于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2007年始,国家组织“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科普宣传活动,以“传承中医国粹,传播优秀文化,共享健康和谐”为主题,深入广泛地开展中医药科普宣传,建立了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工作的新机制和新平台。今年山东省作为“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科普宣传活动的启动省,为扩大山东中医药文化宣传提供了良好机遇。通过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广泛宣传,集中展示中医药悠久的历史、科学的理论、独特的方法、良好的疗效,让全省人民群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医药、认识中医药、感受中医药,推进中医药惠及千家万户。在组织好“中医中药中国行”山东省活动的基础上,要围绕优化舆论环境,扩大中医药普及,建立面向全省的中医药文化宣传长效机制。重点做好“六个一”:一是强化一个意识,增强对中医药文化宣传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加强领导,完善措施,把宣传工作纳入中医药事业发展整体规划。二是坚持一个导向,紧紧围绕中医药的中心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大局服务。三是建立一个机制,建立健全中医药文化宣传制度和工作机制,创造权威高效、反应快捷、运转协调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新格局。四是形成一个网络,尽快组建省、市、县卫生与中医药管理部门以及各级中医药单位之间高效务实的文化宣传网络。五是培养一支队伍,尽快在全省建立一支政治强、作风硬、业务精、素质高的中医药文化宣传队伍。六是争创一流业绩,及时、全面、准确地宣传山东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普及中医药知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医药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求真务实 制定和实施扶持中医药发展措施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今年又明确提出了“制定和实施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措施”的重大决策。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当前中医药发展的黄金机遇期,立足于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和更好地服务民生,研究制定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切实抓好落实。上半年山东省将在认真调查研究基础上,深入分析全省中医药工作现状和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省政府的名义出台《关于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决定》,制定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力争在中医药发展的体制机制、资金投入、补偿政策、工作措施等方面有较大突破。同时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建立比较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中,充分考虑中医药的特殊性,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在创新和完善医药卫生的管理、运行、投入、价格、监管等支撑建设中,提出充分体现中医药特点的政策措施。在出台文件的同时,省政府还将召开全省中医药工作会议,总结交流经验,研究制定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具体意见,布署今后一个时期中医药工作任务,为实现我省中医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中医文化走向民间意义重大

2007年7月份,由国家中医药治理局联合16个部委局共同主办的“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科普宣传活动正式启动。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是到目前为止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内容最丰富的一次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将历时3年完成。活动自去年启动以来,各地地级以上城市参加现场活动的群众达40多万人,使广大群众进一步熟悉了中医药悠久的历史、科学的理

论、独特的方法和良好的疗效,从而更多地选择中医药,受益于中医药。

业内人士认为,这种中医药文化宣传的大规模政府行为,对于中医药行业的未来发展影响重大。“这不仅是一次中医药文化之旅,一次中医药科普之旅,更是一次惠及百姓、服务大众的健康之旅。通过这次活动的不断深入,会使更多的人民群众有机会感受中医、了解中医、熟悉中医,让中医中药更好地服务大众,为中医药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中医药属于全世界。在国际上,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各国也日益重视中医药科学研究,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开展基础、临床及疗效等的研究。例如2005年,德国公布了全球迄今内容最广泛的针灸调研。报告明确指出,用针灸治疗腰痛、偏头痛、头痛等疾病,效果不是比单纯西医治疗方式好,就是至少同样好。德国闻名的阿伦斯民调研究所200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经过中医治疗的患者中,89%赞同中西医合治的方式。该调查还显示,只对学院西医有信心的德国人仅占18%。

中医药走向民间刻不容缓。当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多了,传统医学的道理深入人心了,中医生存的文化土壤才会丰厚,中医界将不再疲于“自我辩护”。源于民间的中国传统医药正在努力回归民间。从去年开始,拥有数千年发展历史的中医药再次面临一道坎:去年6月份,以中南大学教授张功耀为首的学者发起“万人签名取消中医”引来一片哗然。这荒唐的行为很快被国家卫生部公开表态“坚决反对”,并称“这是对历史的无知,也是对现实生活中中医药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无知和抹煞”。类似的行动自民国到现在已多有发生,但中医药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而这一次却有所升级一方面是不少大学教授和学者的参与使得事件的影响力放大,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即时互动为这次事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此次事件背后有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处于西医全面包围的中医药在科研、资金、人才培养等各方面面临诸多困境,而传承几千年的中医药文化开始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抛弃则更加令人担忧。在西医进入中国前的几千年,我们的民族一直是靠中医来维系健康、治疗疾病的。在汉朝和唐朝,国家甚至设立了类似医院、医学院的机构,来规范和传授中医。那个时候,西医的发展还在萌芽状态。可是今天,面对有着理论、科学仪器为基础的西医,中医确实难以讲出更多的道理来。由于教育与研究的滞后,中医更多的还只是以阴阳五行之类来解释疾病。在中医出现的种种问题中,不可回避某些无良“江湖郎中”对传统中医形象的损害。有专家认为,这些年来,确实有些人打着中医的幌子,行敛财骗术。恰恰是这样的人在砸中医的招牌。

国家卫生部副部长王国强曾经指出,一种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必须以大多数国人的认同为前提。同样,中医的传承和发展,有赖于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广泛认同。中医的困境,一方面是后人创新的困境,另一方面也是文化的困境。当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多了,传统医学的道理深入人心了,中医生存的文化土壤才会丰厚,中医界将不再疲于“自我辩护”,而是重拾自信,更专注于怎样继承和发扬好中医“国粹”。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复兴优秀传统文化,是当前的一个紧迫任务。

上一篇:让中医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发挥新的作用 下一篇:融去孤独症孩子心头的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