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何时国际化

时间:2022-04-25 05:30:05

人民币何时国际化

今天,我们的论坛请来了几位国际经济和国际金融方面的专家,想就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讨论一下。近来我国的人民币在周边一些国家很受欢迎,可以直接兑换成当地货币或是美元。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际社会也都预期中国可能实行人民币自由兑换政策。特别是近来美国和日本经济不景气,美日舆论都在说人民币定值过低,这里面有压人民币升值的意味。于是大家都很关心:人民币何时可以自由兑换?人民币如果自由兑换,将面临升值压力还是贬值压力?人民币是否有可能发展成为国际货币?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和国际化问题,不仅是关系到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民众用汇的经济问题,而且还关系着许多政治问题。例如,东亚经济区域化是否也需要一个地区货币,人民币自由兑换对建立东亚地区货币的影响是什么,与东亚地区贸易自由化是什么关系。今天请专家来就想探讨一下人民币的前景。

――阎学通

要不要国际化

鄂志寰:不是所有国家都愿本币国际化

我们先要澄清两个概念:货币境外流通与国际化。最近有报道说,仅蒙古就有3亿元人民币流通,越南、新加坡也都有。1996年时,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一个规定,允许出境人员携带6000元人民币,此规定现在没有变化,但实际上海关很少检查。然而,只能是将人民币现钞带出去,不能在境外存起来。这点很重要。如果境外银行可以吸收人民币存款,并对其进行资金运用的话,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可就不是目前的现钞流通问题了。现在允许人民币出去,出去后自生自灭,有的流入地下渠道,有的用来买我们的货物。而讲到货币的国际化,则是一个更大的概念,它要在国际贸易中承担一定的结算货币职能,还要在国际资本流动中承担一定的职能。

美国在美元国际化中取得了巨大收益(如铸币税收益)。日本前两年也大力推进日元国际化,但最后也不了了之。新加坡不鼓励自己的货币――新加坡元国际化,在这方面管得很严。新加坡担心,自己的经济规模狭小,新元被别人掌握后,会影响其金融市场稳定。所以,本币国际化,有人愿做,有人不愿做。一个货币国际化,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的确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如果人民币国际化,那么它带来的正负影响各有多大,就必须做具体分析研究了。所以,目前我还不能回答人民币要不要国际化的问题。

但是,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前奏――完全可自由兑换,尽管没有时间表,却有迫切性。完全可自由兑换需要这么几个条件:宏观经济稳定、外贸基本平衡、汇率有弹性,等等。但从我们1994年开放经常账户的经验来看,所有必要条件都不是绝对的,事情并非万事俱备了才去做。当然,资本账户的开放比经常账户的开放要复杂得多,而且,一些国家资本账户开放很可能是迫于无奈――经常账户开放后,资本账户管理必然面临资本外逃等一系列管理上的麻烦,管也管不住了,索性放开资本账户。这也正是很多国家开放资本账户的考虑之一。因此,这里面变数很多,是我们现在做理论分析所看不到的。我估计,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可能不会超过十年。

王建:现在国际化,等于给自己找上吊绳

我们讨论资本项目开放时,很大程度上是冲着引资去的。现在美国金融市场动荡,股市跌了,欧洲、日本股市也没见涨。同时,欧元、日元升值时,日本资产、欧洲资产价格没有涨,这说明资金并没有进到这两个地区。美国、日本、欧洲都呆不住,资金可不可能到中国来?我最近接触美国、欧洲一些做基金的朋友,他们很想到中国来投资,但他们提出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另外,入世后,人民币国际化的压力来自那些国外大公司:要求外国公司在中国A股市场上市,而且钱还要向外汇出。这个前提就是要开放资本市场;而开放资本市场的前提,又是人民币的国际化。这是从资本市场这条线上来的压力。

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非常重要的目标。我们的人民币现在是钉住美元,但人家制定政策时决不会考虑我们的情况,美国人不会把美元当成公共产品。美国的货币政策是紧缩还是扩张,完全是从美国经济的需要出发。结果是,钉住美元的国家,必然要因人家的变动而倒霉。阿根廷、巴西危机都是这么来的,亚洲金融危机也与此相关。所以,钉住大国货币不得好。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搞经济自由化,开放金融,虽然经历了一段发展,但最后还是深受其害。

70年代后,国际资本主义进入到虚拟资本主义的阶段,国际资本市场上,大量虚拟资本存在。德国人统计,现在全球货币存量相当于物质财富的60倍,全球一年的GDP不足40万亿美元,而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则有200~300万亿,如此不成比例。现在汇率的决定因素,已经远不是国际贸易、宏观经济,而是大规模的国际资本流动。在上述情况下,很多经济运行规律都改变了。搞外汇储备,原本是出于外贸的需要,为了稳定经济,但现在我们的储备早已超过外贸的需求;日本储备不可谓不多,但经济仍然垮到今天这样的地步;美国那么多逆差,可美元依然坚挺;等等。这些都是为什么?所以,按过去的理论套今天,来设计我们的货币开放,将使自己深受其害。美国现在是金融泡沫,国际金融体系也正酝酿着巨大的金融风暴,这时货币开放,等于给自己找上吊绳。

侯若石:“货币将从黄金变成空气”,流动性会越来越强

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要从几个角度区分开。

第一,将中短期管理与长期趋势区分开。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最近的一个研究报告说,货币将电子化,它从黄金变成空气是个历史过程,流动性也越来越强,这是长期趋势,人民币也不例外。作为大国货币,人民币自然要国际化。但从中短期来看,需要进行管理。特别是周边国家,有相当数量的人民币在流通,同中国经济联系越来越强。怎么管理,要想办法。

第二,将政府的政策行为与市场行为区分开。由政府进行的金融体制改革方向是一个问题,但市场经济行为本身又是一个问题,不一定受到政府政策的左右,而且会推动政策的调整。过去,我们没想到周边国家大量持有人民币,这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将来,市场经济行为还将推动政府政策调整。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很重要部分,就是要在个人收入中保留一部分作为未来消费使用――教育、住房、退休金。这部分会变成资本,规模将越来越大。这么大规模的资本,必然要给它一个空间。你可以说不要人民币国际化,但老百姓的行为是另一回事。民间的力量,不管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都将迫使政府改革。如果是非理性的(如资本外逃),我们就要加强管理;如果是理性的,就会推动改革,改晚了不行。

第三,事前管理还是事后管理区分开。这里有一个政策设计和制度设计的问题。要搞事前管理,就要事先设计人民币国际化,否则,就要滞后于市场经济行为,风险也就不好防范了。人民币在周边国家流通,是因为中国制成品的竞争力强,进入了这些国家的市场。因此,研究人民币国际化,首先就要研究中国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变化。中国的国际贸易究竟发展到什么程度,竞争力有多强,中国产品多大程度上被接受,这是决定人民币未来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也是考虑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总之,人民币国际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要为此做好准备,而增强国际竞争力是关键。

能不能国际化

毕吉耀:我们还没有走到可完全开放的地步

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讨论时间很长了,时冷时热,说明这一问题的复杂性。这个问题涉及面很广,我说两点看法。

第一,从提出这个事情十几年来的变化看,这个事很难。货币从不可兑换走向可兑换,要求的条件还是很多的。首先,要求资本项目开放和货币的自由流动,要求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相一致。同时,中央银行和监管当局有足够能力来控制资本流动和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眼下,我们金融改革相对滞后,金融市场发展、监管等都需要很长时间来完善。所以,目前来看,人民币走向完全可自由兑换,走向国际化,国内银行和金融体制以及各种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不健全。其次,与一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程度相关。人民币实现完全可兑换,首先面临的是要求用人民币兑换硬通货的需求激增,而不是人家拿硬通货来换你的人民币。这至少意味着,我们要有足够的外汇储备,要有足够的强大出口产业与创汇能力,有足够的资本流入。这些年,尽管我们的外贸出口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用于生产出口产品的机器设备和关键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同时加工贸易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我们的出口很大程度上还是在进口基础上的出口。你只有成为真正的贸易出口大国,你的货币才能逐渐走向国际社会,被人家接受,同时才有更多硬通货来满足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要求。我们在这方面的问题,制约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事实上,一种货币要成为可自由兑换的国际货币,首先就要成为国际贸易中可接受计价货币和结算货币,成为可接受的国际支付货币,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成国际金融交易和投资货币以及国际储备货币。

第二,1994年以来,我们在推进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上,还是取得了很大成绩的。1994年进行外汇体制改革时,我们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但这是有条件的可兑换,是在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以及外贸经营权和其他经常项目下用汇实行审批制度下的可兑换。尽管这几年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很快,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外汇市场供求关系似乎也比较平衡,但这是在并没有真正实现经常项目可自由兑换条件下的市场表现,事实上仍有很多潜在的进口需求和外汇需求,并未在外汇市场表现出来上。尽管目前我们还说不清这个潜在需要有多大,但也不能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我们现在外汇充裕、人民币坚挺,即使放开了,人民币也不会贬值,甚至还会升值。这简直是痴人说梦。目前来看,只要放开,对外汇的需求肯定是大于对人民币的需求,保持汇率稳定难度是很大的。我们还没有走到可完全开放的地步。普遍看法是,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应是个渐进过程,急不得,只能随着机制、体制的完善,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对外开放度的增加,逐步向前推进。

鄂志寰:大国经济与小国心态

我们客观上有能力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吗?最大的问题是,中国的经济规模能否支持一个国际化的货币。这里有一种矛盾的状态:一方面我们有一种大国心态――亚洲金融危机时,人民币发挥了大作用;另一方面,我们的GDP不足美国的1/10,具体执行政策时,又体现出一种小国心态,如人民币与美元汇率的紧密联系。理论上来说,钉住(联系)汇率制度有一个前提――小规模开放经济,香港最典型。所以,我们在具体制定汇率政策时,又在向小规模经济靠拢。人民币本身具备国际化的能力吗?现在国际化的货币有美元、欧元等,但美元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主导作用非常明显。我们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也没什么可借鉴的经验。对货币本身来说,其一,它的使用程度――方便使用吗?人家愿用你吗?在贸易与投资中便利吗?其二,有很强的信誉吗?汇率稳定吗?会不会带来突发的损失?是否具备价值贮藏功能?这些都是人民币国际化要考虑的前提。再说我们的货币管理制度。现在境外人持有人民币,最大的担心是我们外汇政策的不稳。我们的汇率形成、外汇管理制度都有待继续完善。所以,从经济规模、货币本身来看,人民币国际化都是一个漫长的进程,不是十年八年,可能更遥远。

要不要采取措施,推动这一进程

毕吉辉:有一个间接渠道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在地区经济中的作用已越来越大了。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人民币汇率的持续稳定,以及进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中国越来越成为带动东亚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艰难,美、日、欧三大经济体仍未真正实现复苏,中国市场对拉动东亚地区经济复苏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国要在东亚地区发挥更大的作用,那我们的货币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呢?这是一个很自然的问题。人民币――一个大经济区的货币,不能总与其他货币挂在一起,让自己的货币政策总受美元汇率和利率的牵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必然会使人民币扩展到周边去。中国参与地区经济合作,以及入世后的变化,使人民币国际化的紧迫性加强了。

那么,人民币怎样走出去呢?要让人民币先走向地区,让人民币成为周边国家愿意持有的一个支付手段。靠什么做到呢?就是中国市场的开放。可以采取鼓励政策,有步骤地扩大人民币在境外流通,允许境外人民币作为购买中国出口产品的支付手段,允许用境外人民币到国内进行直接投资,但不允许兑换中国的外汇,逐步扩大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影响。这样,既可进一步加强我们同周边国家的经贸关系,逐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又可暂时避免开放资本项目和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可能造成的冲击,并为今后资本项目的开放和最终实现人民币的完全自由兑换创造条件。

王建:利用货币来整合区域经济

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就是区域化。日、港、台、韩与中国大陆这一大块,90年代的出口增加了2万亿美元,其中1万亿是在这五家间进行的。最近区域整合的速度又加快了。欧洲区内贸易量较高,欧洲人用货币――欧元来整合自己的经济。亚洲经济正在发生类似的变化。目前,韩、日、台对美欧贸易都是负增长,但对中国内地的出口速度上升很快。再过几年,我们的区内贸易也可以到达像欧洲那样的60%(现在40%)所以,要考虑用货币来整合的问题,以使中国联合其他亚洲国家,共同对付北美、欧洲。此外,中国与周边国家扩展贸易的结果,会使大量结算用的人民币在当地沉淀下来,就像欧洲形成美元市场一样。如果不管,就会发生很多问题。由此而言,人民币走向区域化是首先需要考虑的。

人民币汇率

鄂志寰:汇率调整不能只考虑外贸因素

目前,对人民币汇率影响最大的,还是市场供求。但这又是怎样的一个市场供求呢?实际上,我们的汇率决定是同外汇分配制度搅在一起的,目前,人民币的汇率形成受到外汇分配制度的很大影响。最早是全额结售汇,其必然结果就是,中国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供求主要体现贸易收支的状况。而且,外贸企业、外资企业进不到市场里,只能是外汇指定银行或被特许的市场参与者在那里活动。这种外汇市场供求的代表面是很小的。在这样的市场上,汇率构成基本上看不到购买力平价的影子。

从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变化来看,购买力平价的影响力也是日渐衰微。全球外汇市场上,最高时每天大约有1.5万亿美元在流动,其中绝大部分与国际贸易无关,更多的是虚拟资金的流动,排除了实体经济的背景。所以,汇率波动必然脱离货币实际购买力,有可能完全不考虑购买力平价。

至于人民币的汇率调整,更多地是考虑出口因素,围绕出口来调整汇率,这几年,也加进了其他因素。人民币的汇率制度改革是必须的,长期钉住美元的确不是办法,即使我们内部没有改的动力,外界也来了要我们改的压力。人民币也有被外界要求升值的压力。IMF希望我们钉住一揽子货币,而不只是美元。当然,汇率调整要纠正过去不规范的做法,而且要考虑资本流动这一块,不能只考虑外贸。相对于贸易来说,中国利用外资产生的资本流动规模有限,但两者之间的相对差距在缩小。随着入世,金融市场开放已是箭在弦上,大进大出、大流通局面将来临。这时的汇率决定如果只考虑外贸因素肯定不行,一定要将资本流动、金融机构因素考虑进去,做一个全面调整。

毕吉耀:汇率稳定必然是政策取向

1994年汇率并轨后,人民币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人民币汇率基本上以钉住美元为主。这不仅是因为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最主要的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国际金融交易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具有最广泛的可接受性,而且也因为美国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美元是我国企业最广泛使用的贸易结算货币,包括同欧洲、亚洲、拉美等地区的贸易往来也都采用美元结算。因此,人民币汇率钉住美元、保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稳定,不仅有助于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和降低汇率波动风险,而且也有助于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营造更加稳定的环境,从而有助于促进中国对外经贸关系的发展。此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也有助于东亚地区经济金融形势的稳定,这也是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对东亚经济恢复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当然,我们也要逐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范围,增加灵活性,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虽然人民币汇率以钉住美元为主确实存在风险,但在现行的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实行人民币钉住一揽子货币的做法实际上是行不通的。美元、欧元、日元等主要国际货币都是独立浮动的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关系往往出现较大的波动,并且变动的方向和幅度也不尽相同,钉住一揽子货币可能反而造成人民币汇率的扭曲和不稳定。从中长期看,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不仅是我国汇率政策的基本取向,而且也是可以做到的。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对外贸易和吸收外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外汇储备的不断增长,为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香港的作用

王建:将企业推到香港上市,对香港、内地都有利

我刚才谈到中期内不考虑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就是要回避这中间的风险。但引资问题怎么解决呢?可以利用香港,圈世界的钱。改革开放20多年,我们利用香港作为融资途径,取得了很大成功。香港是世界第六大资本市场,90%的上市公司都对中国内地做投资,形成中国概念股,在香港很被看好。美国市场如果崩溃的话,资金就要外逃,日本、欧洲都不行,外资就会往中国看。做FDI的是小资金,而做间接投资的是大基金,产业投资与资本市场投资是两回事。要让大的基金来,只有利用香港的资本市场,由香港的上市公司将钱拿来对内地做投资。我最近对外国基金管理人谈到这个办法,他们认为可行。而且,他们不相信内地对金融市场的管理,认为假账厉害,而香港法制环境好。

毕吉耀:仅有香港是不够的

到目前为止,我国利用外资仍以直接投资为主,其中又主要集中于以制造业为核心的第二产业。入世后,中国在扩大利用外资方面面临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不仅国际著名大跨国公司进一步看好中国,在当前世界经济低迷的情况下纷纷增加对中国的投资,而且各种形式的投资基金也期待着到中国来投资。从我们自身来讲,不仅继续大力鼓励跨国公司增加对中国投资,包括设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甚至地区总部,同时也在探索采取收购、兼并、海外上市,以及证券投资等多种方式扩大吸收外资。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求我们加快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可兑换的步伐。随着入世后市场开放的扩大,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大企业到中国投资,甚至设立研发中心、财务中心和地区总部,他们对方便资金往来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大跨国公司,既然将生产基地甚至研发中心放到你中国来,那么就希望像在其他地区一样,有方便的资金流动。所以,即使在利用直接投资方面,如果要想上层次,在外汇管理和资本流动方面没有相应的改革,提供不了相应条件,就必然会滞缓这一进程。另外,与资金流动相伴的就是汇率、利率波动会带来风险,人家就要利用一些金融工具来避险。所以,不管是扩大产业投资,还是证券投资,都面临资金的流出流入,对金融市场改革都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逼迫我们资本项目开放、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一步一步向前走。中国经济的规模很大,需要资金量很大,层面也多,不可能仅盯着一个香港。假若有一天,香港上市公司都以内地公司为主的话,那么为什么不将这个市场移到内地来呢?

侯若石:不能再零敲碎打了

谈这个问题,涉及中国改革开放的战略问题。利用香港,如同我们当年搞经济特区:从局部开放到全面开放。我们现在的改革要有系统全面的战略,零敲碎打解决不了问题。人民币国际化,是我们整体开放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改革开放中有一条教训,就是不能总是零敲碎打,我们入世后,不得不考虑系统开放问题。例如,金融市场体制改革心须是全面的,首先要统一市场。A、B股分开,B股就不会有人理。如果一个市场是分割的,市场体制不充分,不发达,人家怎么信得过你?政府操纵市场,人家是不会来的。

鄂志寰:最关键的是控制好外债

只所以说利用香港,我们考虑的是开放后的风险问题。其实,对这种风险也要客观分析。对亚洲金融危机的研究发现,作为重灾国的印尼,危机期间证券市场波动并不大,外资在证券市场上的撤离并不明显。IMF的研究表明,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资本流动方面波动最明显的是“银行贷款”一项,即各类企业、居民对外通过正常、非正常途径获取的商业贷款,这部分跑得最快。所以有人说,罪魁祸首是商业银行家。这与传统理解差别很大。

证券市场开放后的确涉及很多问题:居民的钱怎么出去,非居民的钱怎么进来,说穿了就这两条。我们的钱会被炒家控制,用本币打本币。至于说到因市场不规范,就不开放,这倒是个古怪的逻辑。从中国经济看,越保护的产业倒是越不规范。证券市场会在开放中逐渐规范,我们引入国外的监管,可加快这一进程。当然,要控制这中间的风险,最要注意的是外债风险,东南亚、拉美危机都提供了反面教材。

关于亚元

比吉耀:亚元的可能性不大。

日元自由兑换早就实现了。80年代日本开始推动日元国际化,那时的日元已经成为硬通货,在国际贸易、金融中也已占有一定比例,但与美元仍不可比。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连续十年萎靡不振,而欧元诞生后又进一步导致日元的边缘化。从目前来看,日元国际化的难度进一步增大。日本是以贸易立国的国家,经济结构至今仍以出口为主,国内需求不足,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限,又不愿意承担稳定地区货币金融形势的责任,因此日元很难成为地区的主导货币,更不用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货币。 中国经济发展不可能像日本那样长期依赖出口,而是要以扩大内需为主。随着入世后中国市场的不断开放和进口的进一步增大,中国经济增长日益成为带动周边经济体发展的动力。这样,人民币有更多机会(比日元)成为在地区发挥重大作用的货币。

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国家和地区开始尝试开展货币金融合作,通过签定双边货币互换协定来防止再次发生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那种货币竞相贬值的局面,但这只能是在短期内解决问题,是应急防范措施。目前也只到这个层面上,很难说是亚洲单一货币的雏型。在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地区经济合作仍无实质性进展的情况下奢谈亚洲单一货币,实在是为时太早。货币联盟和共同货币,是地区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的更高形式。欧洲是在实现了商品、劳务、资本和人员自由流动之后才进入货币联盟阶段的。从罗马条约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洲走过了50年的艰难历程。

上一篇:韩国,热衷赛事为哪般 下一篇:现在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