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艺术教育模式创新探究

时间:2022-04-24 04:42:59

高职院校艺术教育模式创新探究

摘 要:艺术教育在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在高职教育迅猛发展的同时,艺术教育在教育目标、课程设置、师资结构、活动项目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了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开展。因此,必须正确认识艺术教育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意义,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艺术活动,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实际的艺术教育渠道和教学方法,提升高职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素质教育;艺术教育模式;创新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2-0226-01

素质教育是时展的需要,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素质教育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艺术教育已经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艺术类公共课程,艺术教育以其特有的形式在高职院校大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但同时,艺术教育在教育目标、课程设置、师资结构、活动项目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开展。要消除发展学校艺术教育的尴尬和无奈,就需要我们必须要以更加积极的创新态度对待学校艺术教育工作。

高职艺术教育创新的起点就是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尊重学生在艺术方面的创造性。经过进一步调查与研究,总结出影响、制约高职学生艺术兴趣、艺术创造性的原因,如下:

第一,学制时间。高职教育多为三年制,学生在校时间短,学习任务重。除了繁重的专业课和基础课学习任务,还要完成半年以上的实习与实训,并且要进行外语、计算机等级考试以及众多的职业技能资格考试,的确很少有时间进行系统的艺术理论课程学习。

第二,职业选择。高职院校区别于普通高校的重要特点就是培养职业性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学生的每一项知识和技能都能在未来的社会工作中成为职场竞争的武器。因此,学生在选择学习内容方面,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实用主义”的倾向。

第三,教学指导。鉴于艺术教育所特有的指导性和思想教育功能,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分别进行任选课、限选课和艺术团等多层次的教学和指导。如果完全凭学生个人喜好来选择教学内容,不对其进行指导,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上原因说明,高职教育的特点及教育规律决定,对待不同的教育对象,不能照搬固有模式,必须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创新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理念,适应高职教育的特殊需要,加快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改革。首先,要明确艺术教育的思想教育功能,加强审美能力和艺术文化素质的培养。针对高职学生学制相对较短的特点,将人文素质课程和审美欣赏类课程整合为综合课程。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在1-2个学期内,分专题进行美学类、史学类、欣赏类等课程的教学,单位时间内增加知识量和信息量,使学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受到尽量多的人文与审美教育。其次,第二课堂艺术教育模式的施行,不仅能够强化艺术教育,而且这种课外学分制的施行使学生重视参与校园文化生活、社团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重视自身的艺术修养,无形中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第二,结合高职特点,将艺术实践技能与职业技能相结合。高职学生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如何增强职业技能,面临社会的考验。而艺术实践类课程是培养学生表现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方式。因此,与本专业相关的艺术技能是对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可以增强未来职场的竞争力。将艺术实践课程与职业技能课程相结合的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的专业开设特定的艺术实践技能课程。

第三,向全体学生分别进行任选课、限选课和艺术团等多层次的教学和指导。首先,学校成立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教务处主要负责第一课堂艺术教育,团委等部门主要负责第二课堂艺术教育的模式。其次,成立各类艺术社团,加强对学生社团工作的指导。各艺术社团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活动安排有序,并由专兼职艺术教师负责指导。第三,开展特色文化艺术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展特色文化艺术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突破口。特色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对学生所起的作用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其他教育手段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艺术教育在促进高职学生全面素质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正确认识艺术教育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意义,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艺术活动,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实际的艺术教育渠道和教学方法,提升高职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特别是研讨艺术教育对于青年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更具有重要的意义。相信在广大同仁的共同努力下,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思考、锐意改革,一定可以探究出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成功的艺术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杨笑琪.关于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思考[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83―85.

[2]李程勇,王婷.初探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J].商情,2009.07:66―68.

上一篇:浅析《作弊者》的视听语言 下一篇:论哲学――关于精神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