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动漫人才培养构思

时间:2022-04-24 02:39:29

高职动漫人才培养构思

1基于“工作过程”高职动漫专业设置的思考

1.1以市场要求为导向设置培养模式

加强人才培养,提倡“产———学———研”有教学模式,动漫人才培养定位,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创意研发人才,加工制作人才和经营开发人才。每一个阶段都是整个动漫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每个阶段都为下一个阶段服务,相辅相成。而高职教育的定位是动漫产业中的加工制作人才和经营开发人才。国家发改委颁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共列1399条,其中鼓励类750条,限制类223条,淘汰类426条。该指导目录明确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方向和基本要求。而动漫业隶属鼓励类第二十八项信息产业中第43条:数字音乐、手机媒体、动漫游戏等数字内容产品的开发系统。动漫产品的利润生产管理主要体现在创意研发和经营开发上,目前我国动漫加工制作人才相对创意研发和经营人才储备充裕,实际情况一方面由于创意研发人才和经营开发人才缺乏大大制约了我国动漫产业化的速度,而另一方面,动漫制作高端人才的缺乏,导致国内一些影片制作还要高薪聘请国外的制作人,其主要原因在于动漫人才的供需严重失衡,而对创意研发和经营开发人才的需求更直接影响我国动漫产业发展。

1.2课程体系与岗位工作过程对接

工作流程:从影视动漫产品生产流程看高职动漫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笔者在动漫行业从业几年,比较熟悉其工作流程,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如图1):由上图可以看出动漫产业,是一门综合的艺术门类,它集音乐、美术、艺术设计、戏剧表演、建筑、摄影、计算机图形学于一体。现今高职动漫专业学生想在短短几年的时间掌握全部学科是有难度的,即使在普通本科院校,动漫专业人才培养上有时也显的捉襟见肘,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大多数动漫专业在当前教育大框架下“一统式”的发展,脱离了该行业发展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百科全书式”的培养,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表面上样样涉足,实则其中极少精通,临近就业上岗往往还需要到企业六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培训上岗,不能实现零距离就业,高职动漫专业把人才培养定位于能适应动漫产业各环节的制作人员,谈化了动漫片制作技术以及各环节的专业性,毕业生一旦进入行业发展由于动手能力差,最终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所以,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认为,以影视动漫产品工作流程进行高职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是行不通的。

2动漫产业发展方向决定动漫专业培养方向

我国动漫专业教育局限于动漫产业的中间环节,这样的重叠性的教育已经使得动漫人才的无序竞争与教育资源的浪费,直接导制动漫产业衍生产品开发与销售等人才的匮乏,由于很多动漫企业手上拥有大量的动漫中期制作人员,所以只能沦为承接外单为主的动漫企业,在逆境中努力求生存。动漫产业链的角度进行高职动漫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是高职动漫教学的必有之路,并且非常适合高职模块式教学的发展,但现阶段我国的高职动漫教学以及动漫产业市场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发展,才可能使高职动漫专业人才培养回归以动漫产业链的需要上来,因为这需要动漫行业以及教育界的达成共识,以及共同努力。

3采用“大专业加定向培养”模式

高职动漫专业人才培养应坚持“一个平台,专向发展”。也就是说,学院动漫专业为将来想从事动漫创作的同学搭建一个发展平台,前一年学生统一学习综合基础课程以及专业核心课程;后一年半根据自己的喜好、兴趣选择动漫这个大的学科内的主攻方向。教师在学生定向之前按照动漫工作岗位群的特点为两个不同的学习方向:其一,有发挥美术特长,以插画、平面动漫(描线、修型、上色)。其二,重点掌握软件应用、以及影视合成剪辑等专长。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找到学生兴趣与行业发展的契合点,既让学生术有专攻,专业又可以对接市场,满足了工作岗位对从业者的要求,教师教学要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去完成任务,教学形式以个别辅导和小组教学为主;另外,秉承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办学理念,在此基础上独树一帜、多样性的发展,在专业设置上新增如“动漫前期企划、动漫产品营销与服务、动漫衍生产品开发与管理”等专业,使动漫专业这个大的综合性的艺术门类更加细化,从而也增强了动漫服务社会生活的能力,这样经过几年的发展动漫产业里就活跃着一群通制作、善策划、懂市场、精服务的动漫人才,这样才有利于整个动漫产业的振兴与发展。

4小结

为了解决高职动漫人才的无序竞争与浪费,各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的能力,重新审视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1)加强动漫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教师到动漫专业挂职锻炼。2)高职动漫专业人才培养应坚持“一个平台,专向发展”,采用“大专业加定向培养”的专业设置模式。3)关注动漫产业链,增设如“动漫前期企划、动漫产品营销与服务、动漫衍生产品开发与管理”等专业。

作者:董文 单位: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上一篇:农学思想史回顾与展望释解 下一篇:高校学生厌学行为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