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实际汇率及其波动对中美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2-04-24 07:06:33

人民币实际汇率及其波动对中美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要:文章构造中美出口和进口贸易模型,通过VAR模型和VEC模型分析人民币实际汇率及其波动对中美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实证表明:短期内人民币升值对进口的促进作用大于出口,长期内升值有利于中国对美出口而不利于进口;汇率波动短期内对出口的冲击大于进口,长期内有助于中国对美出口,对进口无影响。中美两国要调整各自贸易结构,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防止汇率大幅波动,才能最终解决中美贸易失衡。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汇率波动;中美贸易;VAR;VEC

一、 引言

近年来,中国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保持巨额“双顺差”,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由此引发世界各国对人民币汇率的关注。2002年日本首次提出人民币升值,此后美国等西方国家频频借贸易失衡不断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

2005年7月21日中国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盯住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从钉住美元改为钉住一篮子货币,放宽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截止到2011年底,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25%。但人民币升值并未减少中国对美顺差,相反却不断增加。

那么,中美贸易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人民币升值是否有助于纠正中美贸易失衡?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美贸易产生什么影响?美国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分析人民币汇率及其波动对中美贸易的影响,对于审视中国汇率政策、纠正外贸失衡具有重要意义。

二、 文献综述

一国汇率主要从汇率水平和汇率波动来影响国际贸易。关于汇率水平主要是检验一国马歇尔——勒纳条件是否成立及是否存在J曲线效应。国外学者Koch(1988)、Tarlok Singh(2002)等的研究支持ML条件成立,而Felmingham(1988)、Patine(1995)则不支持。

关于汇率波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歧较大。Sercu(1992)、Dellas(1993)认为若贸易商具有汇率风险偏好,可利用汇率波动获益,则汇率波动能增加国际贸易;Baily(1987)、Cote(1994)认为若贸易商是汇率风险中性,可利用外汇市场和期权市场进行外汇对冲,规避汇率风险,则对国际贸易无影响;Abdur(1993)、Kroner(1993)认为若贸易商是汇率风险厌恶者,则将减少国际贸易。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关于人民币汇率与国际贸易的研究越来越多,主要集中在人民币汇率水平上。

卢向前、戴国强(2005)利用协整向量自回归方法,对人民币加权实际汇率与中国进出口贸易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中国出口和进口汇率弹性分别为1.881和-1.959 4;封思贤(2007)利用协整和ECM构建了中国进出口贸易模型,得出中国出口和进口汇率弹性为-1.46和0.34;姜茜、李荣林(2010)运用VAR模型和VEC模型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对中美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证明汇改前人民币升值能抑制出口、增加进口,汇改后人民币升值对进口的促进作用更大,汇率的调整作用有所减弱。

随着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汇率波动性不断增加,一些学者开始对人民币汇率波动与国际贸易的关系进行研究。

谷宇、高铁梅(2007)构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GARCH模型,用条件方差衡量了人民币汇率波动,得出中国进口和出口的汇率波动弹性为0.06和-0.12;刘尧成、周继忠、徐晓萍(2010)测算出1单位人民币汇率波动冲击使得中国贸易收支出现修正的J曲线效应。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贸易收支的贡献度为3.2%,贸易收支的汇率弹性为-5.79。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同时从人民币汇率水平和汇率波动两方面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曹阳、李剑武(2006)采用EG两步法和ECM模型对中国进出口贸易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中国出口的人民币汇率弹性及汇率波动弹性分别为1.478、-0.204,进口的汇率波动弹性为0.142,进口的人民币汇率弹性不存在;安辉、黄万阳(2009)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分析了中美进出口贸易的收入效应、价格效应、汇率波动效应和汇率改革效应,发现长期中汇率波动效应不存在,汇率改革不利于中国对美出口,对中国自美进口无影响。

不难发现,当前对人民币汇率与国际贸易的研究还存在很多问题:1.许多研究仅仅限于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国际收支、贸易收支和中国进出口的影响,如卢向前、戴国强(2005)等,而未具体到对中国出口和进口的影响;2.目前虽然有一些研究开始关注人民币汇率波动,如谷宇、高铁梅(2007)等,但同时考虑人民币汇率和汇率波动的研究较少;3.美国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分析人民币汇率及其波动对中美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可以为中国进出口贸易可以提供借鉴。但目前针对中美贸易的研究存在明显不足,一些研究仅对中美贸易收支进行了分析,如王中华(2007),并未区分出口和进口;一些研究仅涉及人民币汇率水平,并未提及人民币汇率波动,如李晴(2007);还有一些研究仅仅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及其波动对中美进口和出口的长期影响,并未分析短期冲击,如安辉、黄万阳(2009)。

本文将采用VAR模型和VEC模型研究人民币实际汇率及其波动对中美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的长短期影响,同时还考虑了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对中美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三、 模型构建与数据说明

1. 模型构建。假定一国出口X由进口国收入Y*、出口国商品价格P、进口国商品价格P*和一国名义汇率e决定,即出口函数为:

X=F(Y*,P,P*,e)

采用一国实际汇率E=eP*/P来代替名义汇率和国内外相对价格,上式变为:

X=F(Y*,E)

此外,大量研究,如Khim-sen Liew(2003)、Tilak Abeysinghe和Tan Lin Yeok(2005)、马丹、许少强(2005)等都证实一国实际汇率波动VE会对一国出口产生影响,因此将VE引入出口模型,即

X=F(Y*,E,VE)

将上式两边取对数,得:

lnX=C1+β1lnY*+β2lnE+β3lnVE+?滋t

其中出口收入弹性β1﹥0,表示进口国收入增长1%,出口增长β1%;出口汇率弹性β2﹥0,表示本国汇率贬值1%,出口增加β2%;出口汇率波动弹性β3符号不确定。

另外,引入结构变量D1表示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检验其是否对中美贸易产生影响。2005年7月前D1取值为0,自2005年7月D1取值为1。

由此,中国对美出口贸易模型为:

lnX=C1+β1lnY*+β2lnE+β3lnVE+β4D1+?着t

同理,中国自美进口贸易模型为:

lnM=C2+?姿1lnY+?姿2lnE+?姿3lnVE+?姿4D1+?灼t

中国收入Y、人民币实际汇率E、实际汇率波动VE以及D1共同决定中国自美进口M。进口收入弹性λ1﹥0,表示中国收入增加1%,进口增加λ1%;进口汇率弹性λ2﹤0,表示本国汇率贬值1%,进口减少λ2%;进口汇率波动弹性λ3符号不确定。

2. 数据说明。样本选用1995年1月到2012年3月的月度数据,以2005年1月为基期。X和M分别用X12方法进行季节调整后的中国对美出口额和进口额与中国出口和进口物价指数计算得到;美国收入Y*采用经过季节调整的美国工业生产指数来代替;中国收入Y用中国月度工业生产增加值表示;用中美两国CPI和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计算得到人民币实际汇率E。

进出口额来自中经网,进出口物价指数、美国工业生产指数来自IMF的IFS数据库,中国工业生产增加值来自中国经济信息网,中美两国CPI来自OECD,人民币名义汇率来自国家外汇管理局。

采用GARCH方法对人民币实际汇率进行估计,用条件方差表示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VE。使用EVIEWS6.0对GARCH(1,1)模型进行估计如下:

Et=0.9999Et-1+?灼t

[7600.993]

?滓2t=9.4995×10-6+0.7626?孜2t-1+0.5402?滓2t-1

[3.7174] [6.0513] [29.4212]

方程中各变量Z值均显著,说明GARCH(1,1)模型较好的估计了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ARCH-LM检验表明P值﹥0.05,说明已经消除自回归条件异方差。因此可以用条件方差来表示人民币汇率波动VE。

四、 实证检验

构建中美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VAR模型,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各因素对中美进出口贸易的短期影响;构建VEC模型估计进出口贸易的长期协整方程,分析各因素对中美进出口贸易的长期影响。

对各变量取自然对数并采用ADF方法进行平稳性检验,以避免“伪回归”。结果显示,在5%的水平下,各变量均为非平稳序列,但一阶差分序列均为平稳序列,可以构建VAR模型和VEC模型。

1. 中国对美出口贸易。

(1)VAR模型。用中国对美出口lnX、美国收入lnY*、人民币实际汇率lnE、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lnVE和结构变量D1构建VAR模型。LR、FPE、AIC和HQ准则均显示VAR模型最优滞后阶数为3阶。因此建立滞后3期的VAR模型。

(2)脉冲响应。脉冲响应是反映自变量的冲击对因变量当期和未来取值变化的影响。选用1单位标准差的冲击来分析各因素对中国对美出口的短期影响。观察期为17期。

1单位lnY*的冲击使lnX第2期小幅降低后迅速增加,第5期达到最大值2.1%,之后lnX波动幅度逐渐降低,第15期转为负值,第17期影响基本消失。短期内美国收入增加可以带动中国对美出口增加;1单位lnE的冲击使lnX第2期上升0.91%,之后迅速下降,第7期达到最小值-1.8%,之后有所回升,第14期达到最大值1.8%,第17期作用基本消失。可见人民币汇率贬值存在明显的J曲线效应;1单位lnVE的冲击使lnX从第2期开始下降,且下降幅度不断增加,到第9期达到最小值-2.3%,之后开始回升,到第17期影响消失。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不利于中国对美出口。

(3)方差分解。方差分解显示冲击过程中各因素对因变量冲击的贡献度,从而得出各变量的相对重要性。观察期为10期。结果显示短期内lnX的波动主要由其自身变动所导致,占94.13%。此外,lnVE的贡献度最大,占3.51%;其次是lnY*,占0.91%;lnE的贡献度最小,仅为0.58%。可见短期内lnVE是导致中国对美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汇率波动的负面冲击远超过汇率升值所带来的正面冲击。因此短期内维持人民币实际汇率稳定、减少汇率波动,有利于保持中国对美出口的稳定增长。

(4)VEC模型。协整检验显示在5%的水平上,最多存在2个协整关系。因此建立3阶滞后的VEC模型,估计中国对美出口的长期协整方程,以分析各因素对中国对美出口的长期影响。

中国对美出口的长期协整关系为:

lnX=-29.800 5+16.145 8lnY*-9.333lnE+1.385 5lnVE-

[4.1748] [-8.2944] [4.3384] [-5.5944]

3.019 2D1+?着t

[4.3518]

中国对美出口收入弹性为16.145 8,lnY*增长1%,lnX增长16.15%;与理论预测不同,出口的汇率弹性为-9.333﹤0,lnE减少1%,lnX增长9.3%;汇率波动弹性为1.385 5,lnVE增长1%,lnX增长1.39%;人民币汇率改革对中国对美出口起抑制作用。出口收入弹性明显大于汇率弹性和汇率波动弹性,美国收入是影响中国对美出口的最主要因素。虽然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中国对美出口,但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无法从根本上减少中国对美出口: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及其波动将进一步增加中国对美出口。

2. 中国对美进口贸易。

(1)VAR模型。用中国对美进口lnM、中国收入lnY、人民币汇率lnE、人民币汇率波动lnVE和结构变量D1构建VAR模型。FPE、AIC和HQ准则显示VAR模型最优滞后阶数为3阶。因此建立滞后3期的VAR模型。

(2)脉冲响应。用脉冲响应函数观察lnY、lnE和lnVE的1单位标准差冲击对lnM当期和未来取值的变化及持续时间。观察期为10期。

1单位lnY冲击使lnM迅速增加,第2期达到最大值3.9%,之后开始回落并不断波动,但幅度明显降低,到第10期逐渐消失。lnY增加有助于lnM增加;1单位lnE冲击使lnM先升后降,第3期达到最小值-0.68%,之后开始回升,到第8期作用逐渐消失。人民币实际汇率贬值不利于lnM增加;1单位lnVE冲击使lnM迅速下降,第2期降到最低点-3.7%,之后开始回落,波动幅度逐渐变小,到第10期影响基本消失。lnVE不利于lnM的增加。

(3)方差分解。对lnM进行方差分解,观察期为10期。短期内lnM主要由其自身波动所致,贡献度占70.65%。除此之外,lnY对lnM的贡献度最大,占17.14%;其次是lnVE,贡献度为6.56%,lnE的贡献度最小,占2.56%。可见短期内中国收入是影响中国对美进口的主要原因。汇率波动的负面影响大于汇率升值的正面影响。增加中国对美进口,除了要保持中国收入增加,还要保持人民币实际汇率稳定,防止人民币实际汇率大幅升值。

(4)VEC模型。协整检验显示在5%的临界值水平上,最多存在2个协整关系。因此建立3阶滞后的VEC模型估计中国对美出口的长期协整方程。

中国对美进口的长期协整关系为:

lnM=-17.983 4+1.877 7lnY+9.568 7lnE+0.269 3lnVE-

[2.944] [-4.8888] [-3.9234] [-1.6136]

0.923 4D1+?灼t

[1.3791]

中国进口收入弹性为1.877 7,汇率弹性为9.568 7, lnE升值1%,lnM减少9.57%。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和人民币汇率改革对中国自美进口无影响。长期内lnE是影响lnM的首要因素。人民币汇率改革以及人民币升值不利于lnM。进口收入弹性远远小于出口,说明美国并未充分利用中国经济发展成果。对华进口限制和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一起限制了中国自美进口。

五、 结论及政策建议

1. 结论。短期内中国收入对中国进口(下转第112页)的促进作用强于美国收入对中国出口的促进作用,长期内出口收入弹性远远大于进口收入弹性,说明美国对华进口限制政策阻碍了中国对美进口,造成了中美进出口贸易的失衡;短期内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对中美进出口贸易都起到促进作用,且进口大于出口,有助于缓解中美贸易失衡。长期内实际汇率升值有助于中国对美出口,不利于中国自美进口,因此会进一步加剧中美贸易失衡;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短期内对中美进出口贸易都产生负面影响,且对出口的冲击大于进口,有利于改善中美贸易失衡。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长期内有助于中国对美出口的增加,对美国对华出口无影响,因此在长期会加剧中美贸易失衡。

短期内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和汇率波动增加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美贸易失衡,但与进出口的收入弹性相比,这种调节作用微不足道。长期来看中美贸易失衡是美国对华限制性贸易政策和迫使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的共同结果。如果美国不从根本上改变对华贸易政策,放松对华出口限制,仅仅一味要求人民币升值,不仅不能解决中美贸易失衡,反而会进一步加剧这种态势。

2. 政策建议。总的来看,中美贸易失衡的核心问题是中国收入弹性较低和人民币汇率两个问题。

中国收入弹性较低的两个原因是美国对华出口限制和中国内需不足。美国应调整对华出口产品结构,放宽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中国应调整自身的出口政策,鼓励内需,尤其是私人消费。

人民币汇率升值,短期内会抑制中国贸易顺差,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人民币汇率改革应在可控性、渐进性原则下,短期进行稳健、小幅调整,避免汇率短期大幅波动对进出口的负面影响,同时平衡中美贸易。长期保持人民币实际汇率稳定,防止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

参考文献:

1. 王中华.贸易收支与实际汇率.经济科学,2007,(3):88-96.

2. 安辉,黄万阳.人民币汇率水平和波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金融研究,2009,(10):83-93.

3. 姜茜,李荣林.人民币汇率对中美双边贸易的影响.世界经济研究,2010,(3):61-67.

4. 谷宇,高铁梅.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对中国进出口影响的分析.世界经济,2007,(10):49-57.

作者简介:高伟刚,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博士生;蓝天,经济学博士,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讲师。

收稿日期:2013-01-28。

上一篇:供应链信息共享障碍问题研究 下一篇:企业关系互动中的网络资源构成及其整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