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在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2-04-24 02:47:38

高校共青团在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人才培养提供了精神动力,而且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示范区和辐射源。近年来,云南师范大学团委依托“一心双环”的格局,以“文艺、体育、学术”为平台打造特色校园文化,从而使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出全新的活力,形成和谐的育人环境。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云南师范大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155-02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人才培养提供了精神动力,而且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示范区和辐射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明确指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近年来,云南师范大学团委依托共青团、学生会、社团联合会“一心双环”的格局,借助学校自身学科资源优势,以“文艺、体育、学术”为平台打造特色校园文化,从而使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出全新的活力,促进和谐的育人环境形成。

一、高校共青团在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共青团是党的教育事业、党的青年工作、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一个重要结合点,既有党的群团组织的根本职责,也有自身肩负的特殊使命。校园文化活动是共青团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组织服务青年成才的重要载体。在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中,共青团有其独特的政治、组织和活动优势。政治上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组织上是团员青年的忠实代表;活动上有抓手、有阵地,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形式活泼,充满活力,对青年大学生有较好地辐射和带动作用。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发挥好在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这是高校团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共青团作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部门,理应成为文化校园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高校共青团推进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路径――云南师范大学的做法和经验

长期以来,云南师范大学团委积极发挥共青团的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作用,在良好的工作基础之上,进一步夯实“文艺、体育、学术”三大平台,培育建设具有内涵特色,体现时代要求的校园文化,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深入实施“456”工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学校团委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依托团中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全国研究培训基地、云南省青少年廉洁教育研究中心等平台,以德育学分、团学活动积分、奖励学分为抓手,坚持思想引导,通过实施“四项重点、五位一体、六个贯穿”的“456”工程,着力抓好大学生的主题教育、廉洁教育、典型示范群体建设、西南联大精神传扬四项重点工作,以社会观察、理论研究、专家座谈、骨干宣讲、社会实践“五位一体”的思想引导模式,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全过程,贯穿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全过程,贯穿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贯穿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全过程,贯穿青年志愿者行动全过程,贯穿学生创业就业服务全过程,有效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案例“青年成长论坛”被收录到面向全国高校团委下发的《大学生思想引导大纲》中。

2.大力开展学术讲座,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学校团委常年面向学生开设各类学术讲座,邀请校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包括欧阳钟灿、陈景等10余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前来给学生作报告,参加学生达20余万人次,迄今举办了352讲“文聚论坛”,10讲“校友论坛”,76讲“i―讲吧”青年学习讲坛,98期“回味西南联大”下午茶,44期群声博雅书友会等系列主题讲座。通过聆听讲座和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激发青年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对丰富知识、拓展视野、开拓思维具有重要意义,营造了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同时,积极融入社会企业资源,协同新东方教育集团开展“相信未来”大学新生学习规划公益演讲、“走向未来”研究生入学考试公益培训讲座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平台,密切第一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的衔接和联系。

3.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素质拓展平台。学校团委按照“学生活动社团化、社团活动项目化、项目活动专业化、专业活动品牌化”的工作机制,以“青春彩云南 成长耀师大”主题活动为统揽,开展以六大文化节(大学生科技节、大学生艺术节、大学生体育节、大学生创业文化节、青年志愿者文化节、师范生文化节)、五大文化月(大学生社团文化月、守望西南联大校园文化月、校园廉洁文化月、少数民族文化月、东南亚―南亚文化月)等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建设,精心打造“一院一品”的精品素质教育项目。举办校园歌手大赛、管乐音乐会、合唱比赛、舞蹈晚会等活动,持续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近三年,学校本科生个人、集体在国内外重大赛事、活动中获得省级以上表彰奖励930项,涌现出了如王家超等残奥会冠军,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4.协同创新以赛为导,增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学校团委坚持“师生联合、协同创新”模式,以冲击“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数学建模竞赛为龙头的各类全国性课外科技竞赛活动为核心,建立健全了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的运行机制。连续举办了15届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7届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设立大学生科研资助研究项目1794项,累计有6139名本科生直接参与到项目研究中。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完善运行机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文化活动,营造了浓郁的学术风气和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了学生的科技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训练了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激发了学生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热情。近年来,学生在各种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7篇,其中SCI、EI、ISTP收录22篇,获专利授权4项。在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部级奖项7项,省级奖39项(金奖7项),在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全国特等奖。

5.深入开展社会实践,着力提升学生社会服务能力。学校团委精心设计,采取“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方式,以“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为目的,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连续承担南博会、三星梦想课堂等大型会议活动的志愿服务工作,定期组织星级志愿者团队和星级志愿者个人评优,组织优秀实践小分队评选表彰,打造云南师范大学公益支教、爱心家教志愿服务品牌。近年来,学校“播爱”公益支教团队等20余个优秀志愿服务团队开展320余次公益支教或者爱心家教活动,服务贫困山区学生或进城务工人员子女6830余人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学校连续四次获中国―南亚博览会志愿者工作先进集体。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影响面广、可持续性强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了学校的文化软实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且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也有力促进了团组织的自身建设。云南师范大学团委获得了团中央表彰的“五四红旗团委”光荣称号。

三、启示与思考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隐形的、潜在的教育力量,对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起着主要的价值导向作用,对学生的智能素质、精神状态、审美情趣、价值取向、人生追求、道德意识等有着重要影响。”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内涵丰富,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高校共青团必须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和系统性,以发展的眼光面向社会,转变机制,创造品牌,以主题活动统领校园文化新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去,加强活动履行职能,不断扩大团的工作的有效覆盖面,提高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e极为繁荣校园文化、推进品牌建设、服务学生成长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郑予捷.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探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234-236.

[2]闫超栋.高校共青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6):45-47.

上一篇:数据驱动学习法与对外汉语多义词教学 下一篇:关于大学生网购行为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