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唐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时间:2022-04-23 09:29:25

初中唐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唐诗是中华民族历史遗留下来的珍贵瑰宝,在千百年的流传中为我国文化繁荣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文化更加纷繁多元的新时期,唐诗教学仍然对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唐诗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唐诗教学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艺术想象力,为其以后的多元生活打下基础;唐诗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唐代是一个人文昌瑞的年代,无论是在开元盛世的繁荣下,还是在天宝流乱的昏暗下,诗歌的脚步从未停止过,优秀的作品源源不断地呈现在人们眼前。学生阅读唐诗时会被其丰富的社会内容、高超的艺术技巧所深深感染,从而激发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纵观本人13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以及参与的各级语文教研活动,我们现阶段的初中唐诗教学主要还是从字词句的讲解到篇章结构,中心思想以及写作特点的赏析,形成了较为刻板的教学模式。一、主要问题

1.重分析,轻诵读

在初中唐诗教学的课堂中,大多教师将教学的重难点设定为分析这首诗歌的思想感情,写作特点或表达技巧等,对于学生的诵读并没有提出很高的要求。虽然在一开始或最后会给予学生时间去朗读诗歌,但是这样的朗读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解决诗歌中字词的读音问题,或使学生通过诵读达到背诵的目的,而并没有真正发挥诵读的作用。学生诵读唐诗的真正意义并不仅仅借此来读准字词的读音,而在于了解诗歌中的内涵与精华,体味诗歌的音韵之美、节奏之美和形象之美。这些精华部分往往不是走马观花般的朗读就能体会,而是需要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通过不同方式的诵读才能读出对诗歌的整体感觉,才能达到如陶渊明般的精益求精。

2.重释义,少感悟

在初中唐诗教学课堂中,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还会选择运用“字字落实,全诗串讲”的教学方法。具体的教学情况就是教师先把唐诗当成文言文,进行字词解释,将唐诗的内容以及整体含义全部解释出来,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全诗翻译一遍。唐诗之所以能让人心旷神怡,心灵陶醉,那是因为艺术形象创造的结果。诗歌的艺术形象创造具有它的独特性,它不像散文那样对事物做详尽的描写,也不像小说那样对事物的发展过程做具体的叙述,而是通过“意境”来构建自己的艺术形象体系并抒发自己的主观感情的。“意境”中的“意”是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所以意境是主观情感和客观景物相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形象。诗中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是需要感悟的,如果在唐诗的赏析过程中只注重解释诗句的含义,忽略对诗歌情感和意境美的感悟,那么唐诗教学根本就不能发挥培养学生艺术想象力和审美情趣的作用。

对初中唐诗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后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改进的地方:

二、改进策略

1.重诵读教学,以读促学

针对之前唐诗教学“重串讲,轻诵读”的问题,本人认为在唐诗教学中应该重视诵读教学。并且新课标也指出,初中的唐诗教学应当更加重视“读”,因为诵读是整体感知的基础。现代人常常嘲笑古代私塾先生在教习时的死记硬背和摇头晃脑,但这样的教学方法不无道理,诗句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需要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诵读中去慢慢领会、想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唐诗的诵读教学。但需要注意的是,诵读不光是让学生简单重复朗读唐诗,还需要分阶段,多样式的诵读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目的。

(1)读准字音,读懂文义

这是为接下来的唐诗教学扫清文字障碍,有利于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请学生朗读全诗或者教师范读,帮助学生确定字词的正确读音。

(2) 读出节奏,读出语气

在这一阶段,教师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指导诵读。教师应当在节奏、语调、语速、情感等方面给学生一些明确的指导,比如适当地介绍一些唐诗的平仄声韵知识,或者一些与朗读相关的知识。教师要根据诗的节奏、旋律、感情的起伏指导学生诵读,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来加深对诗歌艺术美的感受。

(3) 读出诗歌的情感

有时须要加入音乐元素来配合朗诵,创设情境。以音乐营造氛围,通过音乐传达情感,为学生学习唐诗营造氛围,让学生进入状态,体会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歌的意象。例如在教学李白的《行路难》这一课时,教师就特意找出了演员濮存昕朗诵的《行路难》的视频跟学生们分享,学生们都被他的朗诵震撼了,学生们边听边欣赏,陶醉于诗歌营造的氛围之中,融入诗歌所创设的情境之中,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情不自禁地模仿朗诵。只有经过这样的诵读,学生才会进入诗歌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诗歌,这样所取得的效果绝不是喋喋不休的讲解能达到的。

2.善于对比联系,深化诗歌意境

(1)注重同一诗人不同作品的比较

初中阶段学生所需要学习的唐诗很多,其中有两位诗人的作品不止出现过一次,那就是李白和杜甫。教材所选录的杜甫的诗歌虽然表达的都是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但诗歌的表现手法是不同的。而李白的两首诗虽然传达的思想感情不同,但在表现手法上却有相似之处。这时便可以采用对比教学。

在学完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后,教师可以把《渡荆门送别》和《行路难(其一)》做一个比较,让学生自我总结两者的异同点。不难发现,第一个相同之处便是无论是短篇《渡荆门送别》还是长篇《行路难(其一)》,读来都带给人一种磅礴壮阔之感,这也是李白一贯的写作风格。第二个相同之处便是两者都运用了比喻手法,在《渡荆门送别》中“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生动描写了明月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天上的云彩重重叠叠好像海市蜃楼一般美丽迷蒙。《行路难(其一)》中“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诗运用比喻手法将仕途道路中的艰难险阻比作阻碍前进的冰、雪,表现出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那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两首诗的不同之处也很明显。

在思想感情上,前者抒发的是浓烈的思乡之情,而后者表达的则是受压迫后的豁然开朗,积极乐观,顽强坚持理想的品格,表现出了李白思想境界的提升。在表达手法上,前者还运用了对偶,拟人的写作手法,后者则更多运用了比兴,象征等艺术表现手法。通过这样一种对比联系,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已有的知识,还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意蕴。

(2)注重不同诗人同类作品的比较

初中唐诗教学中,也可以把不同诗人的同类作品进行比较。例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同属于边塞诗,虽然两者思想感情不同,但在描写边塞风光时都气势磅礴,意境雄伟阔大,有异曲同工之处。

《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称为是“千古壮观”的名句。“孤”字本写出了景物的单调,但紧接着的“直”字,却又赋予了它劲拔、坚毅之美。“落日”本来给人的是感伤的印象,但作者却用一个“圆”字让人顿感亲切和温暖。诗人巧用一个“圆”字和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特有的景象,而且把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对广阔自然景象的描绘中,显示出诗人的功力。而《白雪歌武判官归京》中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则用夸张的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勒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结合前句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雪景刻画得壮观非凡,独有韵味。这也是这首边塞诗的独特之处。

教师将这两首唐诗放在一起比较,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同时领略到两种边塞风光,体会到边塞那种恢宏的气势。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借鉴诗人的表达技巧,如《使至塞上》中的炼字和《白雪歌武判官归京》中夸张手法的运用。让学生在不同诗人同类作品的比较中多多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开拓思维空间,深化诗歌意境,品味、体会诗歌的艺术美。

综上所述,当前唐诗教学并不是完美的,它有值得肯定的长处,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国家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总体要求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应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与审美情趣。”新课改后,初中语文唐诗教学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教学的优劣直接影响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希望本人这些粗浅的看法能给各位语文同仁在今后的唐诗教学方面提供一些参考,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能力。

上一篇:河北省幼儿园收费定价制度的现状研究 下一篇:制造企业管理会计工具整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