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力资本投资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

时间:2022-04-23 10:11:23

我国人力资本投资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

【摘要】近年来,我国消费需求增长缓慢,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成为了社会共同的宏观经济目标。同时,随着社会对人力资本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也在随之增加。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考虑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对居民其他消费情况的影响。本文立足于我国城镇居民的相关数据,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针对此问题展开研究,发现结果显示是较小的挤占作用,并根据这一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希望对完成促进消费和经济增长的目标带来一些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人力资本投资 消费 影响 政策建议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下降。为了扩大消费,拉动内需,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措施,其中也包括教育消费、医疗保健等涉及到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另外,社会对人力资本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这些都必然会使城镇居民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大幅度增加的同时挤占居民的当期其他消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考虑这些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对居民其他消费情况的最终影响。

二、文献回顾

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包括教育、职业培训、医疗保健、人力迁移等项目,有关人力资本投资对消费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支出和医疗保健支出两项。崔凌霄和贾旭光(2008)、骆祚炎(2007)、黄继炜(2008)从消费者生命周期内效用最大化的角度,通过VAR模型分析等方法得到较为相似的观点,认为虽然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拉动相关消费及服务的需求,但对消费表面的拉动作用远远小于实际的抑制作用。周弘(2011)认为不同人力资本水平的家庭在消费行为上具有异质性,他认为人力资本投资对高学历家庭和低学历家庭的消费水平有不同的影响。骆永民(2011)通过构建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DSGE)分析得出健康人力资本对本地区和相邻地区的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经济增长水平较高、健康人力资本集聚的地方,健康人力资本可以更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即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

对于前人的研究我们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讨论人力资本投资对消费的影响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多注重于教育支出的影响,这样的做法是把人力资本狭义地等同于教育,而忽略了形成人力资本的其他因素如健康等。董亚娟和孙敬水(2009)指出,研究证明教育和健康对人力资本的形成是不能完全替代和互补的。二是大部分研究的结果是人力资本投资最终对城镇居民的消费是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只有少数学者的结论是人力资本投资对居民消费起到促进作用,而且这种促进作用多表现为不是同期的促进。三是人力资本投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情况与地区、受教育情况紧密相关,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对于发达地区、受教育程度高的居民来说,人力资本投资对其消费水平的影响有相对来说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

三、实证研究

(一)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有很多,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以往学者的研究经验以及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选取居民人均收入、人均教育支出和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作为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变量,其他影响因素归入随机项。同时,本文还会将物价因素考虑在内,从而更加准确和深入的研究人力资本投资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

本文所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96—2012年各期,为了计算上的统一性,所选变量皆为人均变量。其中,消费选取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2011年数据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现金消费支出),变量名定义为C;收入选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量名定义为Y。另外,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支出用E表示,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用H表示,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用P表示。以上数据均为名义值,考虑到物价后的实际值在以上变量前加“P”表示,即依次为PC、PY、PE、PH。本文采用的是年度数据,期间为1995年度至2011年度,共17年。

(二)实证检验

1.平稳性检验

本文采用ADF(Augment Dickey-Fuller)检验法来检验各变量的平稳性,下面的分析都是建立在考虑了价格指数的实际值之上的。根据ADF检验结果可以发现,PT、PY、PE、PH都接受了原假设,表现出序列上的非平稳性。对它们进行一阶差分之后,仍然没有同时在同一显著水平上拒绝原假设,即仍然存在非平稳性。对它们进行了二阶差分后,在1%、5%、10%的显著性水平上都拒绝了原假设,表现出了序列平稳性,即一个I(2)时间序列。

2.协整检验

通过上述检验得到的四个变量都是二阶单整或可视为二阶单整的,那么如果它们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就可以直接对这四个变量进行OLS回归,以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表1为通过Eviews6.0得到的协整检验的结果。

该输出结果包括迹(Trace)统计量检验和最大特征值(Maximum Eigenvalue)统计量检验。以0.05的检验水平判断,因为迹统计量检验有50.54555>47.85613,22.56992

3.回归模型的OLS估计结果及原因分析

使用Eviews6.0在考虑物价的情况下对上文所述的(9)式进行估计,结果如下,相应的表达式为:

(3.07) (50.81) (1.68) (2.01)

,,(1995~2011)

对于这一估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人均收入对人均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教育支出、医疗保健支出对其他消费支出的弹性为负,这说明我国城镇居民教育支出和医疗保健支出与其他消费支出呈较为微小的替代关系。

导致上述实证结果的原因有多种:其一,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相对缓慢的增长相比,我国城镇教育和医疗保健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增长较快,超过了大部分城镇居民的承受能力;其二,政府对教育和医疗保健的投入不够,这使得居民不得不自己多掏腰包满足这方面的需求;其三,倡导理性消费的宣传和教育不够,这使得居民不能够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收入,导致消费不理性。三、政策建议

在当今社会人力资本越来越受到重视,政府在教育和医疗保健方面积极地进行着改革,但这种趋势导致教育和医疗保健价格不断上涨,对其他消费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目前我们还需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减少这两项支出对居民的负担,从而使居民的消费需求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

(一)控制教育与医保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

应注意教育与医疗保健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防止过快上涨。教育和医疗保健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一方面挤占了其他消费支出,另一方面,教育和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具有较强的前瞻性,为了孩子未来的教育和预防将来生病,消费者会为此增加储蓄,这直接降低了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增加对教育和医疗保健的财政投入

政府应增加对教育和医疗保健的投入,保障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在这方面的财政支出不足,导致居民不得不挤占其他消费来满足这一方面的消费需求,自然会影响到整体促进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目标。教育和医疗部门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所以政府部门应比其他行业更注重对医疗和教育事业,特别是公共卫生和基础教育的投入。

(三)倡导理性消费

倡导理性消费,提高教育和医疗服务的消费质量,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教育倡导理性消费。教育方面,一些家庭没有充分考虑子女自身的水平,只想通过大量投资获得相应的回报,应提倡个性化培养,同时重视具有实践运用的课程和基础课程及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综合提高自身能力的教育目的。医疗保健方面,应加强对消费者进行健康教育,医疗保健消费不是简单的等同于看病,还包括适度的保健消费和体检消费。

四、小结

人力资本投资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得到一个最后的综合影响结果,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研究和挖掘空间。首先,本文的研究仅限于城镇居民,后续的研究可以将农村居民考虑在内,而且可以加入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对比。另外,在后续的研究中还可以增加对不同收入阶层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因为不同收入阶层对人力资本投资情况以及消费理念等都可能会有所不同,对研究对象进行适当的分类研究可能会得到意外的收获。

参考文献

[1]催凌霄,贾旭光.城镇家庭教育消费对其他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J]. 商业时代,2008(33).

[2]骆祚炎.教育、医保和住房支出压力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的VaR分析[J].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7(01).

[3]黄继炜.教育医疗对居民消费支出影响的实证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 2008(06).

[4]周弘.家庭金融视角下人力资本与家庭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来自CFPS的调查[J].经济经纬,2011(06).

[5]骆永民.公共卫生支出、健康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J].南方经济, 2011(04).

[6]董亚娟,孙敬水.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异分析[J]. 财经问题研究,2009(03).

作者简介:杨琳(1989-),女,汉族,辽宁省铁岭县,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金融学。

上一篇:区域金融差异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 下一篇: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