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廉洁意识培养策略初探

时间:2022-04-23 07:30:56

语文教学廉洁意识培养策略初探

开展“廉洁教育”,引导中职学生树立“廉洁意识”,是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09】11号)的要求。为履行教师育人职责,增强职校生拒腐防蚀、诚实守信、廉洁做人意识,我们语文教师要坚持“文道结合”、“以文载道”的原则,充分运用现有教材,有意识地挖掘、梳理、整合本学科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有机地渗透廉洁教育,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受到敬廉崇洁教育的熏陶,增强诚信、刚正、廉洁做人的自觉性。

一、要善于主动挖掘课文中的名言警句,搞好廉洁人格渗透教育

语文学科在敬廉崇洁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语文课文的选文标准之一是思想健康,潜在地传播着优秀思想,所以特别适合实现敬廉崇洁教育。2011年,我们以中职第二册语文教材为例,开展了语文学科廉洁教育资源的挖掘、梳理和渗透实践,通过引导学生品味那一篇篇文质兼美、感人肺腑、发人深省的文章,有的放矢地让学生从语文教学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廉洁人格教育。

如《兰亭集序》中“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人生态度;《屈原列传》表现屈原“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伟大人格;《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反映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蔑视权贵的品格;《荷花淀》所反映的那皎洁的明月、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和粉色的荷花所含的深层意蕴――如此美丽的家乡,岂容强盗来侵犯玷污?这些名言警句和崇高思想必能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使学生的心灵打下廉洁做人的印迹。

二、要遵循潜移默化原则,有机进行积极人生态度教育

本着渗透重在潜移默化、渗透贵在无痕的教育原则,2011年我们借助中职语文第二册的基本篇目的教学,不断给学生以反腐倡廉不屈不挠的信心意志和崇尚真善美、抵制假丑恶的积极人生态度教育。

如:在执教《风景谈》时,教师在剖析“高原归耕”这段文字时,就根据课堂教学和教育渗透的需求,结合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在痛苦和欢乐、现实和梦幻、摆脱和追求的交集中劳动放歌而归的情景,让学生充分地读议文本,并在学生认知开始清晰,却又产生新的疑惑时,恰到好处地告诉学生:虽“黄土高原上天苍苍野茫茫,路长长山荒荒”,但那里的人们心朗朗气昂昂,不畏困境不低头,只要放声高歌,就有了精神和力量,有了信心和希望。这番精心提炼,富有诗意的话,不仅与课文内容密切对接,更立足于教育渗透,使学生由此受到了“劳动创造美”、“正义终究战胜腐朽”、“精神生活的丰富远远高于物质生活的富有”等春雨入林般的贴切教育,较好地达成了教学与贫贱不移、刚正做人、奋发努力教育两者有机融合的目标。

实践告诉我们,廉洁文化就是以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进一步拓宽反腐倡廉教育的覆盖面,积极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承接,与时代精神相统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乐观向上、刚正不阿、不屈不挠、清正做人等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如学习《风景谈》一文,对于学生认识和感受生活的真善美,体验丰富的精神生活,养成“威武不能屈,贪贱不能移”的廉洁做人态度无疑是有帮助的。又如在执教《敬业与乐业》一文时,需渗透爱岗敬业、勤劳致富、生财有道、诚信经营的教育理念。这样的教学对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具有重要意义。

三、要联系课文背景作者情怀,引导学生把握廉洁的深刻内涵

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对课文背景、作者情怀比较感兴趣,我们老师有必要结合课文背景、作者情怀的剖析,引导学生认识课文及作者的写作寓意,把握课文中廉洁做人的深刻内涵。

如《登泰山记》一文,就要引导学生认识课文虽描绘的是峥嵘苍劲的泰山,但实质是歌颂了泰山的美,歌颂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精神,昭示我们应以泰山为傲,挺直腰杆做人,泰山压顶不弯腰,面对诱惑不屈从。

又如《边城》一文,它是作者表现人性美最为突出的作品。它寄寓的是作者“美”与“爱”的人格理想与情怀,反映了作者沈从文先生在体会上流社会的腐朽生活和城里人“庸俗小气自私市侩”风气之后,对其故乡没有完全被现代都市商业文明污染的世俗风情的怀念。作者笔下的小镇风光秀丽、民风淳朴,人们没有等级功利之争,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外公对孙女的爱怜,天保兄弟对翠翠的爱和诚挚的手足之情,正是作者所赞颂和期盼的。

语文课文中诸如此类的优秀主题和高洁,无法一一列举。实践证明,不是德育学科才可以开展廉洁教育,语文学科同样可以通过挖掘课程资源来进行无痕有机渗透,艺术化地展现语文课文中的真善美,印证“渗透”的功力,收获“渗透”的成果,培养学生廉洁做人的品格。

作者单位: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226300)

上一篇:中职语文对话教学问题设计的基本原则 下一篇:写作之苦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