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初中文言文中的停顿与断句

时间:2022-09-11 10:29:42

例说初中文言文中的停顿与断句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承载体,是现代汉语的活水源头,因此,学好文言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并理解其基本内容,是初中语文新课标阅读目标要求之一,而要达到这个目标,掌握文言文句中停顿和断句的基本方法尤为重要。下面笔者就初中文言文句字停顿和断句的一些技法谈谈个人理解。

一、从句子语法结构出发应掌握的七点

1.主谓之间应稍加停顿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主语是“先帝(刘备)”,谓语部分是“不以臣(诸葛亮)卑鄙”,所以这句应在“先帝”后停顿。

2.谓语中心词和宾语之间,亦即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稍加停顿

如,恐/前后受其敌(《狼》)。“(屠户)前后受其敌”是动词“恐”的宾语,所以这句要在“恐”后停顿。

3.介宾短语后置亦即介宾短语作动词补语的文言句式,朗读时在此前面应停顿

如,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乎东西”、“乎南北”分别是“叫嚣”、“隳突”的后置介宾短语,所以要分别在“乎东西”、“乎南北”前面停顿。

4.提至主语前面的状语,应在状语后稍加停顿

如,今/天下三分(《出师表》)。状语“今”提到主语“天下”之前,所以要在“今”后面停顿。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名词前停顿,且将状语与中心词要连读。如其一/犬坐/于前(《狼》)。“其一”是指其中的一只狼,作句子的主语,“其一”和“犬”之间应作停顿;“犬”在句中作“坐”的状语,译为“像狗一样”,“犬”和“坐”要连读。除了名词做状语外,一般情况状语与中心词之间要停顿。如永之人/争/奔走焉(《捕蛇者说》)。“争”是“奔走”的状语,“争”后应稍加停顿。

5.句子成分省略处前面要停顿

如,便要/(渔人)还家,余人各复延/(渔人)至其家(《桃花源记》)。省略部分前要停顿。

6.定语修饰语和中心词构成的偏正短语之间不能停顿

如,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六七里”中间不能停顿。

7.介宾短语要连读

如,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句中“于乱世”是介宾短语,不能拆开读。

二、从句子语意逻辑出发要注意的七点

1.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今为一词的要分开读,以示区别

如,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无”和“论”都是单音节词,所以“无论”中间要稍加停顿。

2.表示突出强调的地方,一般需停顿

如,余幼时/即嗜学(《送东阳马生序》),突出“余幼时”,所以在“余幼时”后停顿。

3.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和逻辑意义,利用对语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句中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的原貌

如,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恒公》)。朗读时应把“医之好治不病”和“以为功”分别连读在一起,在“医之好治不病”与“以为功”之间停顿。

4.对古代的国号、人名、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

如,天启/壬戌/秋日,虞山/叔远甫/刻(《核舟记》)。“天启”是皇帝年号,“壬戌”是我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59年,称“壬戌年”。“虞山”是地名,“叔远”是“姓王名毅字叔远”的意思,“甫”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5.“而”表示转折关系时,停顿分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而”出现在句首时,应在“而”后面停顿。如,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而”后面应稍加停顿;另一种情况是“而”出现在句中时,应在“而”前面停顿。如,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为学》)。“富者不能至” 但是“贫者至”,前后语意发生了转折,应该在“而”前停顿。

此外,“而”在句中除表示转折关系外,有四种情况应该与后面的词语连读,“而”后面不能停顿。①“而”在句中连接形容词(或副词)与动词,前边的形容词或副词充当状语,起修饰后面动词的作用。如,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捕蛇者说》)。②“而”在句中连接两个动词,表顺接。如,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③“而”连接词性相同的两个词语(即两个名词、两个动词、两个形容词),表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④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如,余/闻而愈悲(《捕蛇者说》)。

6.表示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否则就把意思读错了

如,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曹刿论战》)。“我”看和望的对象分别是“其辙乱”、“其旗靡”。“视其辙乱”与“望其旗靡”这两个表示完整概念的短语,它们中间都不能被断开。

7.表示时间或方位的词后面一般停顿

“俄而、“先”、“中”等词,往往其后面要加以停顿。如,俄而/百千人大呼(《口技》)等。

三、从句子语气表达出发可关注四点

1.句首发语词

“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 “何尝”、“其”、“至于”等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在这些词后应稍加停顿。

如,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表说明或解释);②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表猜测或推断);③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加强反问语气);④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事哉(《捕蛇者说》)(表反问)等等。

2.关联词

“且”、“虽”、“因”、“惟”“故”等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在这些词后应稍加停顿。

如,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二章》(表议论)等等。

3.文言文中一些起到总领性的词

放在句首,加强语气,后面应有停顿,否则会影响对文章的准确理解。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予独爱”总领后面几个分句,所以“予独爱”后面应稍有停顿,否则就不能显示出它的总领作用。

4.句首表假设、转折、递进等的词后应停顿

“若”、“虽”、“且”、“然”、“然则”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如,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活板》)等等。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新坍中学(224300)

上一篇:简析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下一篇:体现差异性 上好作文指导与修改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