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感染的检测指标分析及意义

时间:2022-04-23 12:21:42

输血感染的检测指标分析及意义

摘要:目的:检测受血者输血前感染标志物的感染情况,研究输血感染的原因与解决方法。方法:检测324例患者输血前HBsAg;抗-HCV,梅毒;抗HIV,并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324例需要输血患者中HBsAg阳性的有34人,阳性率为10.6%;抗-HCV阳性的有6人阳性率是1.9%,梅毒阳性的有3人,阳性率是0.97%;抗HIV阳性的有3人,阳性率是0.97%。结论:受血者输血前血清学相关感染标志物检测在医院血源性感染控制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医院感染提供证据,方便医患双方均做好预防措施和心理准备,不仅避免医疗纠纷也为临床治疗提供病史信息。同时也对血液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受血者;输血感染;检测指标;感染原因

【中图分类号】R3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132-01

输血是医疗抢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临床治疗手段,但是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输血是血液性疾病传染的重要途径。通过输血传播的疾病与感染有十几种,其中最严重的是艾滋病、病毒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安全血液定义是:安全的血液为不含有任何病毒、药物、细菌、酒精、化学物质或其他能够使受血者遭受损害、危险或外来物质的血液。20世纪80年代初,艾滋病的发现使得输血相关的安全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为了防止由输血导致的医疗纠纷,避免和防止患者院内感染和医务工作者的职业保护,本文将对入院的324例输血患者进行传染标志物的分析。

1资料与分析

1.1临床资料:2009年8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各科室预申请输血、血制品或手术患者324例,男183例,女141例。其中创伤或手术输血134(41.3%),内科及其他疾病原因输血199例(58.6%)。

1.2试剂和方法:HIV抗体、HCV抗体及HBsAg均采用ELISA法,试剂盒分别是某公司产品;HIV抗体(1+2)采用某公司制药产品,梅毒Trust初筛阳性用TPPA确诊,均采用某家公司产品。采集输血前患者血液标本,及时分离血清,每份标本均严格按检测标准要求进行操作。

1.3结果:324例标本中HBsAg阳性的有34例,阳性率为10.6%;抗-HCV阳性的有6例阳性率为1.9%,梅毒阳性的有3例,阳性率为0.97%;抗HⅣ阳性的有3例阳性率为0.97%。

2.1检测措施不得力:近10年来,世界各国发生了很多严重的“血液事件”,1983日本由于使用未曾加热的凝血因子,使得1800多名血友病患者在医治过程中感染上。1984年,法国的血库血液中发现了HIV,但是仍使用这些库存血,致使1200名受血者输血后感染。我国河南著名的“艾滋村”,也是由于不规范输血导致的严重后果,不安全血液而造成的疾病及死亡的负担非常大,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不仅医疗设施不健全,社会中血源管理不规范,而且医疗水平较低,尤其是血源监测水平不够高,这些因素都使得血液感染发生后果相当严重。

2.2“窗口期” 影响:“窗口期”系从感染病原体后到血液中可检测出病原体标志物的这段时间,病原体标志物可以是抗体或者。经血传播的病毒主要有乙肝、丙肝、丁肝、艾滋、梅毒及HTLV-I;此外还有现知CMV、EBV、HPV,HA等均可以由血液途径感染。目前,由于输血传染的HBV、HCV、HIV有75%以上来源于“窗口期”感染者的献血。所以发展中国家不够规范和不够水平的检测更是导致血液感染最重要和最危险的因素。

2.3血液的细菌污染:血液的细菌污染,在临床医学中尚未彻底解决,由于受血患者一般免疫力和抵抗力均较低,而污染的血液内可能含有大量的内毒素,是死亡和感染后最主要的原因。

2.4不规则的实验室操作程序和落后的检测技术:科学家Moore对肯尼亚政府血液标本研究,结果:献血者中HIV阳性率为6.4%(120/1877),也就是相当于用于临床的1290个血液标本中,26个HIV阳性血液当作阴性血。血液检测受到检测仪器、试剂的经费不足以及不安全的血液来源等因素的影响。其他问题还包括不足的血液来源以及不足的实验质量保证体系、人为的数据输入错误,设备的低敏感性,质量保证体系较差等。

3讨论

输血是临床医治患者的一种重要方法,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临床用血量还将逐渐增加,但血液本身也是致病物的载体,成为医院感染的严重原因之一。保证安全输血就成为预防血源性感染的一种重要措施。目前世界上任何先进的检测仪器和检测试剂都不可能完全避免输血传播病毒细菌的危险,尤其是在“窗口期”抗体还没有在血液中出现时,就会将阳性误当做阴性,因此血源性感染仍有发生。另一方面,输血虽是传播相关病毒和细菌的一种途径,但并不是唯一途径,因此输血前对患者进行检查就非常有必要,可尽量避免输血后血源性传染病的医疗纠纷避免和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利于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防护。以上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324例标本中HBsAg阳性的有34例,阳性率为10.6%;抗-HCV阳性的有6例阳性率为1.9%,梅毒阳性的有3例,阳性率为0.97%;抗HⅣ阳性的有3例阳性率为0.97%。这些统计结果说明这些受血患者本身就患有这些相关疾病,如果输血前没有检测,患者输血一段时间一旦再检测,如果检测结果某项指标是阳性,就无法确定是否是在医治过程中由于输血感染的。因此,输血前对患者进行传染标志物的检测是对患者的保护,也是对医院的保护。

从以上分析结果再次说明,对受血者输血前做血清学检测是完全有必要的,既对患者负责,又能提醒医院各科室注意院内感染,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时避免输血后传染病的医疗纠纷,对医患双方均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输血前检测血源性传染病指标情况分析2053例[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7(5):593-595

[2]郭勇,郭桂英,石小彬.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意义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1):52

[3]输血前检测血源性传染病指标情况分析2053例[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7(5):593-595

[4]段云贺.输血感染性安全问题的现状与展望[J].河北医药,2007,29(2):170-172

[5]输血前检测血源性传染病指标情况分析2053例[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7(5):593-595

[6]段云贺.输血感染性安全问题的现状与展望[J].河北医药,2007,29(2):170-172

[7]桂霞,穆朝东.血源性传染病标记物在输血前检测分析的意义[J].新疆医学,2011,41(6):7-9

上一篇:几种食品中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 下一篇: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的CT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