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护士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19 12:07:40

输血护士论文

输血护士论文篇1

【摘要】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室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本次实验回顾分析了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之间,我院80名门诊输液室护士的职业接触情况和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经过调查分析发现,门诊输液室护士发生血源性传染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针刺伤、安瓿割伤和接触患者血液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安瓿割伤和接触患者血液,影响率分别为78.75%和93.75%。80名护士实验期间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病率为65%。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合理有效地配置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防护意识,加强护士的职业防护措施和知识培训,能够显著降低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生几率,提高护士职业防护的有效性。

【关键词】门诊输液室;血源性传染病;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1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859-02门诊输液室是患者进行门诊输液的首要场所,门诊输液室具有人员流动性大和患者数量多的特点。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在频繁地整理医疗垃圾、拔针、打针和加药的过程中,难免会接触到带有传染病菌的医疗器械和患者,所造成的安瓿割伤接触患者血液带来的血源性传染更具有严重性和普遍性。为了进一步改善门诊输液室护士的职业防护,掌握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染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我院对门诊输液室护士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观察和实验。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次实验以我院门诊输液室的80名护士为实验对象,回顾分析了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之间,门诊输液室护士的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生率和相关的影响因素。护士年龄范围在20岁至50岁不等,平均年龄为(34.5±0.5)岁;护士工龄在5个月至30年不等,平均工龄为(14.5±0.5)年。其中,实习护士40名,占50%;护士6名,占7.5%;护师10名,占12.5%;主管护师22名,占27.5%;副主任护师2名,占2.5%。护士文化程度为中专39名,占48.75%;大学专科24名,占30%;本科学历17名,占21.25%。

1.2方法: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门诊输液室护士的职业防护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表经临床医学护理专家反复多次讨论和修改设计而成,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部分为护士的基本自然情况,如工作年限、职称、学历、年龄和性别等;第二部分为门诊输液室护士职业接触发生的处理情况、类型、原因和是否进行报告等内容;第三部分为对护士自身职业防护意识水平的调查。调查问卷由调查小组负责在门诊输液室进行发放,同时向被调查护士讲解问卷每个条目的实际意义和具体的填写方法等,由护士进行自行填写,其中,实习和进修护士在离科前填写,本科护士则在年底时进行填写。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80份,回收80份,回收的有效率为100%。另一方面,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之间所整理和收集的护士自行填写的职业接触记录文件进行调查和分析,经过分类整理,从中筛查出相关内容。2.结果

2.1门诊输液室血源性传染病危险因素分析。门诊输液室护士发生血源性传染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针刺伤、安瓿割伤和接触患者血液等,其中,针刺伤18例,占22.5%,安瓿割伤63例,占78.75%,接触患者血液75例,占93.75%。80名护士实验期间血源性传染病的平均发病率为6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门诊输液室血源性传染病危险因素分析[n/%]

危险因素护士人数发生例数发生率发生次数构成比针刺伤801822.5%363.7%安瓿割伤806378.75%40141.4%接触患者血液807593.75%53154.9%合计968100%2.2门诊输液室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生环节。经过调查分析发现,门诊输液室护士血源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整理物品、配药过程、回套针帽、更换头皮针以及按压棉签和拔针的过程中,其中,发生率最高的环节为按压棉签和拔针过程,占46.83%,具体数据,(见表2)。

表2门诊输液室血源性传染病发生环节分析[n/%]

危险因素整理物品配药过程回套针帽更换头皮针按压棉签和拔针合计针刺伤5(14.7%)-6(17.6%)13(38.2%)10(29.5%)34(3.6%)安瓿割伤98(25.2%)271(69.7%)-20(5.1%)-389(41%)接触患者血液36(6.9%)--46(8.7%)444(84.4%)526(55.4%)合计139(14.6%)271(28.6%)6(0.6%)79(9.37%)(46.83%)949(100%)3.讨论

职业防护是降低门诊输液室护士血源性传染病发生率的基础,职业防护意识越高,防护措施越完善,护理过程的安全性也就越高。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大部分门诊输液室护士在发生针刺伤后都能够及时上报,但安瓿割伤和血液污染的上报率却较低,这不仅充分暴露了门诊输液室护士职业防护知识不足和自我防护意识较差的问题,更是职业接触伤害问题发生的首要影响因素。另一方面,职业接触伤害的发生率还与护士的职业经验存在直接的联系,护士职称越高、工作经验越丰富,职业接触伤害的发生几率也就越低,其所采取的主动防护行为也就越为规范和有效。由于我国护理教育体系中关于职业防护知识的教学较为匮乏,导致实习护士普遍缺乏相关的职业防护知识,防护意识较差,所以,医院和相关的护士教学单位应该加强护理防护知识和防护意识的培养,使其具备完善的职业防护技术,如举办职业防护培训班和学术讲座等,从而提高门诊输液室护士的整体职业防护能力和意识。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合理有效地配置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防护意识,加强护士的职业防护措施和知识培训,能够显著降低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生几率,提高护士职业防护的有效性。参考文献

[1]郑恒燕.输液室护士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与防护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09,05(11):159-160.

[2]赵晶燕.医务人员针刺伤调查与预防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6):1035-1036.

[3]胡亚君.影响职业性血液传染病发生的相关因素[J].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感染科,2011,01(01):154-155.

输血护士论文篇2

【关键词】基层医院;临床输血;工作问题;防范策略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743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394-02保证血液的质量、保证输血过程的安全、节约血液资源是临床输血工作的主要目标。本文通过调取本地区2011年部分医院的输血科相关资料,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基层医院临床输血工作常见问题及防范策略进行了探讨。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地区部分医院输血科2011年的工作记录资料以及输血病历资料。

1.2方法对每一份资料进行查对核实,然后对资料中的数据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并分析。

1.3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4.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P

2.1一般论述在临床输血的各个环节中存在以下常见的问题:临床医师填写的临床申请单存在内容不完整的问题、护士采血时存在对血标本标签填写不规范的问题、输血科存在采用配血方法不当的问题。

2.2表格分析我们通过表1来对基层医院临床输血工作常见问题进行分析。

表1基层医院临床输血工作常见问题分析

工作环节问题名称1调查例数1出现问题例数1问题率(%)申请单内容填写不完整1202811645181.11未告知输血风险12971110.34未执行大量输血审批制度1501316采错血标本12971712.36无输血前九项检测结果129711013.37血型鉴定错误120281610.29合格血标本标签内容填写不规范129712518.42配血方法不当1297162120.88合格血标本保存不当或丢失12971311.01输血记录单填写不规范129712518.42输血报告单填写不规范129712317.74血液贮存过期报废114281916.33讨论

从表1的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在基层医院输血各个环节中,医生、护士、输血科人员均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工作问题,其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执行,没有认真的履行好自身的岗位职责,没有严格的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工作。现在对医生、护士、输血科人员的工作问题进行分别讨论

3.1医生工作问题

3.1.1输血申请单内容填写不完整、对已经检查血型或者已经输过血的患者不填写血型。医生准确的填写血型有利于在输血科人员进行血型的复查时多一道核查关,也有助于为急重症患者提前准备好血,在分析资料的时候,发现多数申请单没有填写病情,还有的申请单不填写Hb或RBC,也有的申请单上没有医生的审核签名。

3.1.2未告知患者输血风险,没有要求患者填写输血治疗同意书或者填写的不规范,医生没有做到告知义务。

3.1.3无输血前九项检查报告。输血前九项传染病指标可以反映受血者输血前是否有相关疾病,可以用来作为评判输血有无过错的原始的证据。

3.1.4未严格执行大量输血审批制度。在一次输血2000ml以上的就是大量输血,必须进行严格的审批。

3.2护士工作问题

3.2.1采错血标本护士在采血的时候,没有认真的对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血样进行管理。

3.2.2配血标本标签填写不规范。护士在填写标本标签的时候常常出现标本乱贴标签、字迹不清、床号和姓名不符等问题。

3.3输血科工作问题

3.3.1血型鉴定错误由于血液样本保存不当,操作人员操作失误等导致血型鉴定错误。

3.3.2配血方法不当输血科人员标本抗凝剂使用不正确或者用量过多、红细胞悬液与血清比例不当是配血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

3.3.3输血报告单和输血记录单填写不规范内容填写不完整、字迹不清、没有审核签名等是常见的问题。

3.3.4合格血标本保存不当或丢失部分医院因为护士对血标本的管理工作,导致血标本的保存出现问题,这使得出现输血纠纷时难以找出准确原因,划清责任。

3.3.5血液报废没有制定好用血计划,使得血液贮存量过多导致过期报废。4防范措施

4.1要加强对临床输血工作进行监督管理,要将临床输血工作纳入到全院医疗质量考核体系,每月要进行医疗质量检查工作,加强对输血病历的管理工作,要保证病历的及时性、完整性,要认识到进行输血前检查的重要性,严格进行输血前九项检查,输血科要不断创新,改进配血方法,做好相关内容的记录工作,这样可以使血液质量得到保证。

4.2医院要组织医生、护士、输血科工作人员学习《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要求他们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输血的相关工作,要培养他们树立较强的工作责任心。

4.3医生要认识到输血申请单填写规范的重要性,要告知患者或者其家属输血存在的风险,要严格的做好输血前九项检查工作,要遵守大量输血审批制度,这样才可以保证输血工作的安全性。

4.4护士要认真执行输血的相关工作,要严格的遵守标本采集、运送、取血、输血的操作规范,要做好输血记录的资料归档工作。

4.5输血科人员要正确的进行血型的鉴定工作,要做好配血工作,要做到选择试剂可靠、标本合格、操作规范、记录完整,要做好血液标本的管理工作,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用血计划,减少血液过期的浪费,节约血液资源。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基层医院在临床输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实都是可以避免的,我们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要以预防为主,强的全程监管和质量控制,医院加强对医生、护士、输血科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要使他们的责任心加强,增强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这样才可以使得基层医院临床输血工作中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参考文献

[1]刘礼富,李焱平,石德清.基层医院临床输血工作常见缺陷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医药导报,2009,(6).

输血护士论文篇3

[关键词] 标准操作流程;手术;护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9(c)—0125—02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nursing

CUI Xiaoling LIU Yanhua HAN Suxia

Operation Room of Central Hospital of Jiaozuo Coal Industry Group in He''nan Province, Jiaozuo 45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nursing. Methods In the surgical nursing,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was applied and satisfaction rate of surgery doctors with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was implemented before and after. Results Through implement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the nursing cooperation skills were improved, and the operative coordination time became shorter, the surgeon satisfaction rate had been raised from 78.9% to 93.8%. Conclusion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can make the management of operating room more normative, reasonable and safet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so it deserves to applying extends.

[Key words]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 Operation; Nursing; Applications

手术室护理工作是往返循环的流程,本院手术室积极组织医护人员分析、讨论,结合手术实际情况制定出各项标准操作流程,如确认手术患者、输液、输血、意外受伤等操作流程,并印刷成册作为内部资料在手术室及其相关科室间学习实施,不仅减少了工作中的差错,更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士的自身素质[1],同时缩短了手术配合时间,提高了手术医生的满意率,保障了手术患者安全[2]。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设计问卷调查表,问卷项目13项,参加调查手术医生50人。调查时间为2011年1月~ 2012年3月。

1.2 方法

1.2.1 确认手术患者操作流程

严格执行“六查十二对”。术前访视患者术日持预约单接患者术前、术中执行查对制度手术结束送患者。

1.2.1.1 术前一日根据预约单对患者进行访视。

1.2.1.2 防止接错患者。手术当日手术室负责接送的人员,应当将手术患者由病区接到手术室接受手术。为防止错误手术患者以及防止患者的照片、药物、物品遗失,手术患者的交接应使用接送卡,填写出入科记录单,和病房护士认真做十二项核对,无误后带患者进手术室。

1.2.1.3 防止手术部位开错。患者识别“三确”、“四核”规则,“三确”即正确的患者、正确的手术部位、正确的手术方式。“四核”即接手术患者时、入手术间时、麻醉前时、手术即将开始时。“Time out”再次核对患者姓名、手术名称和正确的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由巡回护士在手术记录单上记录患者的正确信息,并由所有确认人员签名。“Time out”最明确的目的是减少医疗事故,同时给所有参与的医护人员一个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以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1.2.1.4 防止体内遗留异物。手术开始前认真清点手术物品数量,实行两人“唱点”制度。手术中间需要增加物品,及时记录,不许延时操作和记录。任何人不允许在手术间随意丢弃物品或者取走另用。在手术结束时,手术护理及时完成,存放病历内。

1.2.2 输血正确的操作流程

严格执行“三查八对”。确定输血通知巡回护士打电话给血库取血标本、申请单专人送并取血巡回、麻醉共同核对无误后输血手术结束将未输完的血液交接给病房。

1.2.2.1 防止取错血。手术室用血时,巡回护士电话告诉血库人员,凭血单取血。护士与血库人员共同严格认真核对。

1.2.2.2 防止输错血。取到血后,巡回护士、麻醉医生一起核对血的质量、采血日期及保存外观、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姓名、年龄、住院号、血型、血液种类、血袋号、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量等。每项检查内容须准确、无误方可输注。

输血护士论文篇4

【关键词】导管插入术;中小心静脉;护理质量审核;护理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814-8824(2009)-09-0012-03

中心静脉置管(CVC)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发展和应用是静脉给药技术发展的里程碑。由于应用的不断普及,并发症也随之增多。置管操作和导管维护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导管放置时间长短和感染发生率的高低。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对从事专业输液治疗护理的工作人员有严格的资格认证制度,对认证条件、临床技能、工作职责有明确的界定。目前国内尚未有专业的行业机构对操作者进行资格认定,医院内制定严格的准入制度来界定CVC、PICC的操作者是必要的。我院借鉴国外的安全输液管理经验,将分层管理模式引入到CVC、PICC置管技术准入和质量监控中,自2005年9月开始制定实施分层级的CVC、PICC的置管技术准入,对其质量监控实行分级管理,有效规避了置管风险,现报告如下。

1 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准入和质量监控的分层级管理

1.1 成立置管技术准入审核管理组织 成立准入审核评估组织是新技术、新方法准入管理实施的基础。2005年9月,医院成立了CVC、PICC技术准入审核管理组织,管理小组由护理部主任及外科、内科、护士长5名护士长组成。5名护士长经层层考核选拔,有精湛的置管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护理部正、副主任分别为正副组长。管理组织的职责是负责全院置管技术的标准制度制定、操作培训指导、技术审核计估、资质认证、质量监控等。

1.2 建立置管技术准入管理流程 我院CVC、PICC技术准入审核管理组织以循证护理的方法优化置管操作流程和导管日常维护标准。通过查阅文献,借鉴国内外医院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同时结合我院以往置管技术中的经验和教训,引入全程准入制度,重新制订置管操作准入的审批程序和充分告知制度,修订和完善置管技术系列护理常规和流程,包括各种类型CVC、PICC的目的、原则、适应证,具体步骤及要点,导管冲洗、敷料更换,导管阻塞的处理流程及肝素液或尿激酶浓度等。细化全程管理标准,注重环节,严把质量关。

1.3 制订置管技术准入的分级执行程序

1.3.1 置管操作人员的资格确认 ①入选条件:CVC、PICC置管操作是高风险的护理项目,必须是临床一线的主管护师才可成为置管的申请者,科室在申请者中推荐临床经验丰富、动手操作能力强,专业奉献精神好,并具有一定CVC/PICC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人员成为置

管操作的培养对象。②培训:参照美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实施先培养后使用的管理原则。置管技术准入审核组的5名护士长

作为全院置管操作的指导老师,负责对置管操作培养对象进行系统的理论培训和操作指导。每2个月1次的理论和技能培训内容包括:中心静脉导管应用现状和展望、穿刺部位和输液工具的合理选择、置管技术、操作程序、并发症防治、感染控制、职业安全防护、质量保证与质效提高等。医院专门配置可以模拟操作的模型,先指导培养对象在模型上操作,待熟练掌握操作技巧,并征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后,再让其在穿刺条件较好的患者中进行实际操作,但指导老师必须在现场指导。若一次穿刺不成功,则必须有指导老师亲自操作,以免因多次穿刺造成患者不必要的损伤和将来血管选择的有限性。③资格认定:经系统理论技能培训和考核下实际操作50例以上的培养对象,可以以书面形式申请置管资质。审核管理组织对申请者进行每季度1次的考评,先书面测试相关理论知识,成绩优秀者可进行实际操作的评估考核。由置管技术准入审核组的5名护士长进行现场考核。对操作流程规范、技术准确熟练、一次穿刺成功者,结合其在操作训练中的技巧和熟练程度,集体讨论审定其置管资格。考核合格者由医院认定其置管资格,并以医院文件形式公布拥有相应操作资格的人员名单。不具备操作资格的护理人员不得施行CVC、PICC。

1.3.2 置管后日常维护的技术准入 置管后的日常维护对控制相关并发症、延长导管维持时间至关重要。由于对置管维护技术要求高,必须先进行系统培训,包括导管冲洗、敷料更换、感染控制、并发症预防等导管日常维护知识和技能。我院通过定期的全院性输液理论

的授课,科室内每月1次的实体导管维护技能的操作训练,以规范和提高护士的导管日常维护技能。培训后由科室输液质控小组对科内护士进行考核评估,考核合格的注册护士才能进行日常维护的独立操作。

1.4 完善置管技术会诊制度 由护理部牵头重组CVC、PICC技术会诊小组的成员,成员由5名增加到10名,审核组的5名护士长负责全院会诊,ICU、麻醉科、急诊科主任担任顾问。会诊小组安排每日值班人员,若科室人员均不具备操作资格或估计操作难度较大,可填写会诊单,邀请技术会诊小组成员会诊、施行操作,以确保置管操作的安全性。自实施准入制以来,会诊小组共会诊穿刺了1050例患者。遇有疑难病例,会诊小组成员集体讨论,共同参与,共组织了4次集体大会诊,解决了临床的一大难题。

1.5 健全落实置管质量监控 建立护理部和科室的静脉输液质量二级监控组织。护理部专门设立输液质量控制项目小组,在医院技术准入审核管理组织中挑选质量监控能力强的4名护士长作为项目组成员,负责全院静脉输液质量的标准制定、质量监控和提高,每月不定期对全院静脉输液质量情况进行督查,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以持续改进质量。各科室设立相对应的质控小组负责对科内静脉输液质量进行连续监控,以控制环节质量,进行层层质检。通过医院输液质控小组每月1次的全院性静脉输液质量检查和半年1次的输液理论和操作考试,以评价院、科二级的培训效果和制度落实情况。

2 效果

2.1 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在住院患者的满意度调查中,对护士技术操作满意度从实施技术准入制前的93.25%提高到实施后的98.10%。

2.2 导管一次穿刺成功率提高 准入制实施后近30个月共置管7819例,穿刺一次成功7675例,成功率98.15%;实施前的30个月共置管6310例,穿刺一次成功5673例,成功率89.9%。

2.3 常见并发症发生数下降 收集汇总准入制实施近30个月各科规范登记的并发症统计数据,共置管7819例,发生穿刺局部血肿16例、静脉炎31例、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41例、导管堵塞65例、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8例,无一例发生血气胸,并发症总计161例,总发生率为2.0%;实施前30个月共置管6310例,发生穿刺局部血肿35例、静脉炎53例、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73例、导管堵塞95例、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15例,发生严重并发症血气胸3例,并发症总计274例,总发生率为4.3%。

2.4 护士中心静脉置管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了提高 通过开展CVC、PICC输液新理论及新技术的教育和临床实践,使护士的输液知识、技能得以提高,专业理论考核成绩优良率从78%上升到93.3%,超过95%的注册护士能较规范地进行导管的日常维护。已有39位主管护师具备置管操作资质,成为我院的临床静脉输液专家。

3 讨论

3.1 实施置管准入制促进静脉输液专业队伍发展 在现代医学中CVC、PICC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输液患者中CVC、PICC的比例在提高,我院的使用比例约为10%。置管技术准入的分层级管理,促进了置管专业队伍的发展。优化置管操作流程、界定置管技术标准,置管操作和导管日常维护的技术准入分别在院科二级层面执行,根据护士的职称、学历、业务能力和实践经验分为不同的层次,建立护理技术的阶梯结构,选择不同的培养目标。主管护师的培养目标是临床静脉输液护理专家――置管操作者;护师、护士的培养目标是能进行导管的日常维护。合理利用护士的人力资源,量才施用,各尽所能,以充分调动和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升护士的劳动价值,激发护士的劳动热情,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培养出更多的护理人才,使之向高水平的医疗护理技术挑战,最终推进护理学科的专业化发展。我院通过系统理论培训、技能指导,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技术熟练的置管操作和导管维护专业队伍,满足了临床工作的需要。

3.2 置管技术质量监控的分层级管理提高了输液护理的安全性 置管技术质量监控中实行分级管理,是提高CVC、PICC输液质量的有效途径。穿刺局部血、气胸是CVC、PICC穿刺置管中机械性损伤的并发症,发生率5%~19%。置管经验水平直接影响损伤发生率,有50例以上置管经验者,置管损伤发生率仅为50例以下者的1/2;1次穿刺成功的损伤发生率是反复3次以上连续操作才成功者的1/6。我院要求必须有50例以上置管经历者才能申请置管资质,确保了操作者的临床技能和经验,提高了导管一次穿刺成功率,从而减少机械损伤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置管过程中的风险,从制度上保证安全护理工作的落实。完善的会诊制度,降低了反复穿刺所造成的损伤的发生率。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静脉炎、血栓形成、血栓栓塞、导管堵塞等是CVC、PICC导管留置期间的并发症,其发生与穿刺置管操作有一定的联系,但更为重要的是导管留置期间的日常护理。我院通过制定导管日常维护的技术准入标准,修订和完善了导管日常维护的护理常规,健全质量监管体系,使护士对导管日常维护的技能有了提高,减少了与CVC、PICC输液相关的并发症的出现,提高了输液护理的安全性,也减少了患者不必要的支出,提高了患者对CVC、PICC输液的满意度。

3.3 技术准入和质量监控的层级管理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结合国家的医疗法律法规,从目的、效果、适用范围、项目风险评估、操作者资质、相应的制度及操作流程,各级审核评估组织讨论审批意见、患者知情同意等几个方面严格审核,规范了护士的CVC、PICC操作,减少了患者的相关并发症,从而保证了患者的安全,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

服务理念。知情同意使患者在了解CVC、PICC方法应用优点的同时,对产生不良反应也有一定的认识,解除了后顾之忧,并得到了广大患者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从源头上控制并遏制了医疗纠纷的发生,从而切实改善了护患关系。

4 小结

输血护士论文篇5

【关键词】静脉输液;疼痛;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293-02

药物疗法是临床治疗最常采用的一种手段,静脉输液又是临床药物疗法中最常用的方法,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每天都在重复的工作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追求无痛穿刺是护理工作追求的永恒的主题。疼痛护理是临床医学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有研究认为,我国护士的疼痛知识相当缺乏,护士的疼痛知识水平与实践亟待改善〖1〗。两种输液进针方法病人的疼痛反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1日到2011年4月30日在我院骨一科住院输液的病人,年龄选择在15-45岁住院并进行静脉输液的病人100人次,去除一些反应迟钝,和不愿意进行参加的病人,其中男性病人66人次,女病人34人次,共计近静脉输液1020次。

1.2 方法:选择两名静脉输液进针方法不同的护士进行观察,这两名护士就称为甲护士和乙护士,其中甲护士静脉穿刺针头与皮肤约成15°- 30°角,从静脉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静脉。乙护士是在血管上方增大针头与皮肤之间的进针角度约45度进针即采用快冲击式、大角度直刺静脉穿刺方法在进入皮下后以最短的时间同时进入血管,放低进针角度在血管内前行一定距离后固定。甲乙两组护士在进行静脉穿刺时,与患者交谈,以分散其注意力。以减轻病人的疼痛。两组护士穿刺部位均选择以桡骨茎突。尺骨茎突及第三掌骨头所形成的三角型区域。其中甲护士输液的病人为对照组,乙护士输液的病人为观察组。两组输液次数均为510次。由一名丙护士负责收集资料,即甲乙护士扎液时,丙护士根据病人对疼痛的反应即病人的表情进行评估。以下是表情图:

疼痛的分级:0-非常愉快,无疼痛;1-有一点疼痛;2-轻微疼痛;3-疼痛较明显;4-疼痛较严重;5-剧烈疼痛,但不一定哭泣。

2 讨论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和抢救的重要措施之一〖2〗。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也是临床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操作,我们每天都在重复静脉输液这项工作,我们不应该仅仅追求一针见血,更应该追求无痛穿刺,做好输液全程的管理。甲护士静脉穿刺针头与皮肤约成15- 30度角,从静脉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静脉。由于人体皮肤痛觉纤维大多分布于表皮,因此表皮对疼痛感觉较为敏感,我们知道病人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皮肤具有的感觉痛觉的功能,痛觉是由有可能损伤或已经造成皮肤损伤的各种性质的刺激所引起的,它们除引起不愉快的痛苦感觉外,还伴有强烈的情绪反应。因此甲护士是在进入皮下后在皮下行进一段后再进入血管,皮下有丰富的感觉痛觉的神经,因此病人感觉疼痛比较严重。乙护士是在血管上方增大针头与皮肤之间的进针角度约45度进针即采用快冲击式、大角度直刺静脉穿刺方法在进入皮下后以最短的时间同时进入血管,放低进针角度在血管内前行一定距离后固定。大角度穿刺可减轻进针疼痛或者达到无痛,这与注射时皮肤所承受的压力,皮肤血管神经分布及皮肤结构特点有关,因为此种静脉穿刺方法在皮下停留时间短,对体表敏感的神经末梢刺激减少,从而减轻了疼痛。因此疼痛感觉比较轻。减轻个体和人群的痛苦是护士从事护理工作的基本责任和任务〖3〗。观察组静脉输液进针法能将病人的疼痛降到最轻。这正是我们护理工作一直追求的目标,因此此种静脉穿刺方法值得推广。

两组静脉输液不同进针法病人疼痛情况表

参考文献

[1] 李漓,刘雪琴.护士疼痛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护理研究,2003,17(6):633-635

[2] 李小萍,王克芳,段功香.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54

输血护士论文篇6

摘要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收表格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11月180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将自体血回收的操作步骤、内容进行准确排序,并制定成表格,按照此表格进行护理操作,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平均回收血量、平均回输血量、平均异体输血量。结果:观察组平均回收血量、平均回输血量、平均异体输血量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血液回收表格式护理操作方法对常规方法进行了优化,使血液回收的过程更为顺畅、准确、安全。

关键词 术中自体血回收;手术;护理;表格式;效果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1.005

由于血液资源紧缺,自体血回收可避免输异体血并发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并由此获得及时、安全、免除或减少异体血的使用,因此,术中自体血回收的价值备受重视[1-4]。但血液回收机的使用需要巡回护士、洗手护士、麻醉师的协调配合,操作和观察内容较多,要求严格,为了使手术室护士熟练、

准确地掌握此操作,我院设计自体血液回收表格并应用于100例骨科手术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7月~2013年11月180例骨科大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11例,女69例。脊柱手术47例,髋关节置换术56例,严重闭合性骨折77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

2方法

观察组应用血液自体回收表格进行操作,对照组按自体血回收常规护理操作即按照自体血液回收机使用指南由值班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病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护士或麻醉师进行操作,由于无法固定专人,有时出现操作不够准确、漏项、甚至操作失误。随着自体血回收病例增加,本研究结合临床实践将整套操作进行规范。具体过程如下:

2.1设备及材料自体血液回收机,一次性使用的配套物品1套,包括吸引管、抗凝药袋、储血器、血液回收罐、清洗液袋、浓缩血袋、废液袋,肝素注射剂数支,生理盐水数瓶,负压吸引装置1套。

2.2操作内容(表1)

2.3操作过程按步骤实施“血液回收表格式护理操作方法”(1)估计手术出血量,核对自体血液回收回输禁忌证、适应证、患者知情同意书。(2)准备并检查血液回收机和配套耗材。(3)手术开始时,完成吸引管、导管连接,吸引负压设定在80~100 mmHg,安装血液回收罐、离心杯(离心机运转参数为5600 r/min左右)、储血袋及废液袋,按比例配好抗凝液(生理盐水500 ml加肝素12 500 U)、洗涤液并与回收机连接,用抗凝液预充回收系统管道。(4)手术开始后,开启血液回收装置,根据回收血吸入的速度,调整抗凝剂的流入速度,当出血速度快、回收血量急剧增加时,加快肝素液的滴入速度;当出血量少时,适当减慢滴速,使二者的比例保持在每100 mL血液加15 mL抗凝液。(5)血液回收罐内的血液达到400 ml以上,即可开始洗涤、回输。(6)对自体血回输前后进行血液项目检测,对出血量、回收血量、回输血量进行记录。(7)根据血容量、凝血指标及回输血情况,必要时加输异体血制品,如血浆、浓缩红细胞、血小板、冷沉淀等。(8)严密观察患者有无不良表现,及时记录和处理。(9)使用结束后,清洁仪器。

2.4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回收血量、回输血量、异体输血量等。

2.5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或t′检验。检验水准α=0.05。3结果(表2)

4讨论

4.1骨科手术中自体血液回收表格式护理操作优势骨科领域中的脊柱外科、关节外科、严重创伤(包括闭合性骨盆骨折、髋部骨折、股骨干骨折等)手术病例多,预计术中出血量超过400 ml者,适合开展自体血液回收[5-6]。但手术过程中参与操作血液回收装置的护士不能相对固定,手术中巡回护士又需同时执行多种护理操作,加之自体血液回收的操作程序性、准确性要求较高,因此,常会发生操作不熟悉而失误,影响血液回收效果[7-8]。自体血液回收表格式护理操作方法是将血液回收的各项操作程序优化,并制定成为表格,使护士实施这项操作时一目了然,能依序准确地执行,效果满意。

4.2优化术中血液回收方法术中自体血液回收是目前节约用血的有效措施之一,采用自体血液回收表格式护理操作方法准确地回收术中失血,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血液浪费,而且能及时回输,避免或减少异体血的使用,提高手术安全性,增强术者的手术信心,还可以激发对自体血回收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推广。有报告显示[9],应用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可使60%~70%病例不必输异体血,本研究中骨科大手术可以不用输异体血,需要输异体血的病例,其需求量也明显减少,证明了优化血液回收工作、节约血源和手术安全的意义所在。

4.3回输自体血出现脂肪滴的认识与处理本组实施“血液回收表格式护理操作方法”观察中发现了2例回输血袋的血液上层有脂肪存在,采用将最后约20 ml含脂肪血液废弃的方法处理,未出现异常结果。对于自体血回输时出现脂肪滴问题,有学者指出[8],骨科手术中,不管是长骨还是松质骨,其中都含有大量的黄骨髓及脂肪成份,扩髓腔或者松质骨破坏都可能使这些脂肪进入回收瓶,由于脂肪在高温或高速离心时仍然会通过滤过膜的特点,在静置或者是温度下降后脂肪析出于液平之上,所以在脂肪量较多时肉眼便看到脂肪层,在输注过程中也可以看到输血器上有附壁的脂肪滴,而一旦在回收过程中出现脂肪析出的情况,回输过程中均可能增加受血者脂肪栓塞的风险[10]。少数骨科大手术回收血虽经过滤、洗涤,终末血中仍含有脂肪,说明自体血回输过程中也有严重并发症的存在,严格执行表格式护理操作方法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这些意外问题。

总之,表格式护理操作方法,可以将操作内容较多的护理项目进行优化排序,在表格的每一栏中明确显示该操作的要求和指标、执行时间等,使任何操作者均能按时、准确地完成操作,获取满意的效果。也可将骨科手术中自体血液回收表格式护理操作方法扩展到外科其他专科没有自体血液回收禁忌证的大手术,表格式护理操作方法也可以改进、扩展到其他复杂护理操作项目,使之更趋规范化。

参考文献

[1]陈顺富、楼静芝、陈雷,等.自体血液回输联合控制性降压在骨科大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2):133-134.

[2]李先花.自体血液回输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7):1158-1159.

[3]刘冰,胡佚,付蕊红.自体血液回收系统在双髋关节置换手术当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1):144-145.

[4]李自强,刘静,欧阳晴汝,等.1538例骨骼疾病回输式自身输血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101,23(8):587-588.

[5]米彦军,刘晋,林娜,等.自体血液回收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护理体会[J].武警医学,2010,21(10):912-913.

[6]茆顺翠.血液回收机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5):394-395.

[7]彭罗方,李思.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的护理进展[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4:7-10.

[8]刘翠芬,张少娟.自体血液回收机在术中的安全管理[J].实用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9(1):139-140.

[9]陈剑明,辛斌,王小腾,等.术中自体血回输在骨科大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9,22(5):395-396.

[10]苏丽红,董绍兴,谭琳燕,等.骨科手术自体血回输可能引起脂肪栓塞[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1):85.

(收稿日期:2013-12-29)

输血护士论文篇7

【关键词】手术室;安全;用血;管理

围手术期输血可以提高机体组织的血氧含量,进而改善手术效果。然而,输血也存在着风险,主要有:感染、输血和溶血反应以及输血过程中的失误等,严重者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如何防范患者在术中的输血风险,保证术中用血安全,手术室护士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对手术室安全用血方面与护理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手术室安全用血的管理

1.1 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订和技术操作规范是安全用血的重要保证

严格遵守和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操作规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医护人员要不断地认真学习临床用血和输血的相关知识以及操作技能,了解国家和相关部门制定的有关输血的法律法规。

1.2 熟练掌握各种血制品使用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保存方式

手术室护士应熟悉血液的成分、血制品的质量要求及质量鉴定方法,掌握各种成分输血的技术操作和输血中护理,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和抢救措施,确保输血安全。

1.3 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根据《临床输血技术操作规范》第二十九、三十条规定:输血前,输血责任护士与另一名护士或麻醉医师共同执行三查十对制度[1]。在查对过程中,若发现问题或有疑问,要及时和血库沟通,或派专人将血液送回血库,查清楚原因,妥善解决问题。双方核对无误,才能为患者输注,执行查对的两名医护人员要在输血单、交叉配血结果单、输血登记簿共同签名,以防输错血。

1.4 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做好保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应了解经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风险,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免受感染。对于择期手术的患者,术前除做好其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外,还要查看手术患者的病历,了解其术前配血的准备情况,因为术中需要用血的择期手术患者,其输血前的准备,均由病房护士来完成。手术室护士在术前访视过程中,除要检查患者有无血型检验结果外,还要查看有无谷丙转氨酶(ALT)、丙型肝炎抗体(Anci-HCV)、人体免疫缺陷病毒(Anci-HIV)、梅毒和乙型肝炎五项检查,以便做好防护措施。对于假如患者感染上述疾病,以目前的医疗水平,还不能确认患者感染途径是什么,只有将其检验结果前后对比,才能判断是否是输血引起的,因此,对输血前患者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对于预防和减少因输血后引起的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对患者、医院及供血单位均具有保护意义[2]。

2 术中输血的护理

2.1 检查血制品

检查血袋中的血液红细胞与血浆分界处有无溶血现象、有无血块、红细胞颜色是否变深或呈现紫黑色、血袋有带否渗漏或破损,无误后方可输注。

2.2 血制品复温

库血常温下放置30min输入,一般不必加温。若术中急需用血,要将库血复温,因为如果直接将冷存库血(0-4℃)输入患者体内,可导致其体温下降,凝血功能障碍,同时低温抑制心肌收缩,可导致血压下降及外周循环障碍,严重者可导致患者心跳骤停[3]。复温的方法是将库血置于37℃水中10min,在复温的过程中,不要摇动血袋,避免震动破坏红细胞。

2.3 注意输注速度

输血应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开始输血前15min要慢,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无不良反应方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调节输血速度。无论什么情况,200ml的红细胞悬浮液或全血应在2h输注完毕,每袋血常温下方置不超过4h,血小板、冰冻血浆、冷沉淀,若患者病情允许,尽快在短时间内输注完毕,尽量减少血制品的有效成分在体外破坏,防止污染,确保疗效。

2.4 输血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处理

手术室护士应熟悉并严密观察有无各种输血反应及并发症的出现,掌握其处理原则及常规,输血时,要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输血反应,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巡视,做到及早发现,及时处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都是大多数都是处于麻醉状态,特别是全身麻醉的患者,若出现输血反应,其症状和体征往往被掩盖,不易被发现,而且可能还会被漏诊或误诊,因此,术中输血的患者,巡回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尿量、体温、意识的变化及末梢循环、皮肤粘膜的情况,若发现患者出现荨麻疹、寒战、发热、气促、呼吸困难、低血压、尿量减少、血红蛋白尿和切口渗血等输血反应的症状和体征时,应减慢输血速度或停止输血,以限制进入患者体内的血量,或用生理盐水缓慢滴注以维持静脉通路,以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持续供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立即通知麻醉医师及手术医师,配合麻醉医师进行抗过敏、抗休克治疗和抢救,防止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在给患者进行抢救的同时,要再次核查患者的身份及所有相关标签和记录,以确定患者所接受的血制品是否正确。填写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单,采集患者血样本连同血袋、输血器等相关输血物品送到血库,尽快查明原因,为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及处理因输血引起的纠纷提供原始的证据。大量输血1000ml以上,可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ml,并且在每输完一袋血液制品后,输入少量生理盐水以冲洗输血管道,以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

2.5 输血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5.1 一定要使用输血器输注,并且不能与其它药物混合一起输注,输注前最好先输注少量生理盐水,以防输血时药物和血液制品混合一起输注,而发生输血或溶血反应。严禁用葡萄糖溶液及林格氏溶液来冲管,以免发生凝血和溶血。

2.5.2 连续输注两个以上供血者时,应间隔输注少量生理盐水,以免发生免疫反应。

3 小结

手术室输血是一个环节复杂、参与人员较多的一个工作,从血液样本的采集、血液从血库发出到临床用血之间的任何一个环节的出现疏忽,都可以为医疗纠纷埋下隐患。因此,手术室护士必须具备丰富的输血知识,以及良好的法律知识,有高度的责任感,安全意识和证据意识,严格把关,一丝不苟地严格按照安全用血的护理常规操作,才能避免因输血程序中某一环节的疏忽(包括自身疏忽)而造成的输血意外事故的发生,从而达到输血的目的,保证患者安全,挽救了生命,增加手术的成功率,提高输血护理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冯春燕.查对制度在输血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9,23(1B):228.

[2] 陶传敏,严可宁,陈宏斌,等.受血者输血前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意义的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2):134.

输血护士论文篇8

关键词:输液;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322.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152-01

引言

小儿的头皮静脉不但丰富而且静脉分支较多,浅表易见。进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时,不易滑动,固定方便,利于患儿四肢运动及保暖。因此,头皮静脉输液作为2岁以内患儿最佳、最常见的给药途径被广泛应用。但在血液较少时,外形易呈扁缩状态,故在行头皮静脉穿刺时易造成穿刺失败,血肿形成或误穿动脉、神经等并发症。下面就32例并发症发生原因及护理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收集本院门诊及住院患儿发生头皮静脉输液并发症32例,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4个月――2岁。其中,误入动脉4例,糖代谢紊乱6例,输液发热反应9例,静脉穿刺失败13例。

2 方法

2.1误入动脉分析

误入动脉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来自患儿。因患儿过于肥胖或病情较重,出现重度脱水或衰竭情况,其次是患儿不配合,哭闹等。另一方面原因来自操作者。因护士穿刺技术不够娴熟或头皮血管选择、判断不正确,不能正确摸到一些细小动脉的搏动,导致穿刺时误入动脉。

为了有效预防和避免穿刺时误入动脉的情况发生,操作者要及时了解患儿的既往病史及现在的病情。尽量保持患儿安静,不哭闹,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患儿熟睡时进行静脉穿刺输液。

另外,护士要加强头皮静脉穿刺操作技术的训练,总结穿刺技巧。操作者应熟练掌握小儿头皮静脉的解剖位置及分布特点,对特殊患儿的血管要注意观察其特点。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前,护士必须先触摸血管是否搏动,确认不是动脉后再进行穿刺。输液中护士也要加强巡视,观察患儿输液反应。发现误入动脉,要及时处理,并向患儿家长做好解释工作,重新选择血管进行穿刺。

2.2糖代谢紊乱分析

糖代谢紊乱常常发生于重症感染、极度衰竭等代谢性、消耗性疾病患儿。此类患儿静脉输入葡萄糖时,输液速度不能过慢也不能过快。如果输液速度过慢,则易发生低血糖。如果输注速度过快,易发生高血糖症。

因此,此类对此类代谢性、消耗性患儿输液时,护士要严格按医嘱输液,严格控制头皮静脉输注速度。同时,做好患儿电解质及血糖的监测工作,并做好记录。如果患儿出现低血糖,要适当加快输注速度;发生高血糖,则要暂时停止输入葡萄糖溶液。

2.3输液发热反应分析及处理

患儿出现输液反应主要因输液器具不干净或被污染所致。不洁净的器具直接或间接的带人致热原。如果,输入的药液不纯、变质或污染,也可直接把致热原带入体内。其次患儿发生输液反应与其所患疾病的种类有关。如小儿肺炎、菌痢等感染性疾病输液反应的发生率相对要高一些。

再有输液反应和输液的量、速度密切相关。输液速度越快,输入的热原物质就越多,出现输液反应的几率就越大。某些机械刺激也可以引起输液反应。如果输液液体的温度与人体的温度差异较大时,往往机体不能及时调节,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从而引起输液反应。

为了避免和预防输液反应的发生,护士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输液前,护士需认真仔细地检查输液器具及药物。同时,护士要严格掌握患儿的输液指征,一旦发生输液反应,要及时处理,仔细查找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从而降低输液反应的发生率。使用多种药物时,要严格注意药物之问的配伍变化,尽量减少过多药物配伍。同时,注意患儿的体质,对―些早产儿、体弱儿、重度肺炎、痢疾等患儿,在输液前要适当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改变环境卫生,治疗室、病房输液时的环境要保持清洁,减少陪人,防止灰尘飞扬。护士在操作过程中要防止器目及药物污染。因此,一定要把好三关,即药物关、输液器关、操作关。一旦患儿发生输液反应,应及时处理。

2.4静脉穿刺失败

静脉穿刺失败主要因穿刺操作者心理压力较大,情绪波动较大造成的。护士面对患儿家长不能很好地调节情绪和压力。之家长的疑虑和不信任,加重了护士的压力和紧张情绪,失去自信心,往往导致穿刺操作失败。另外,穿刺角度过大或过小,也可导致穿刺失败。患儿家长及亲属期望值过高,甚至坚持自己选择穿刺部位,一旦穿刺失败就产生埋怨等情绪,给操作者造成心理压力,成为不利于护士静脉穿刺操作的刺激源。

鉴于以上原因,护士要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平素,护士要加强自身的心理锻炼和业务训练。护士要经常保持自信、沉稳、进取的良好心态状态。给患儿穿刺前,要进行自我调节,放松精神,调节不良情绪,摒除一切不利于工作的心理因素,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通入到工作中去。另外,护士要积极锻炼忍耐性,强化与家长的沟通,取得其配合。

穿刺前充分固定患儿,若年龄稍长或力气较大的患儿、双下肢不停地踢蹬、极不合作者,可由另一助手固定患儿膝盖,使其双下肢不能动弹,让患儿在被动情况下接受静脉穿刺。护士进行头皮静脉操作时,需根据患儿不同年龄和具体情况选择血管和针头。穿刺前要“一看二摸”,穿刺时要做到稳、准、浅、轻。操作者正确掌握好进针的速度、角度与深浅度。最后,穿刺成功后有效固定针头。

3 讨论

上一篇:综合文员述职报告范文 下一篇:机关文员述职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