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输血前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结果及意义

时间:2022-08-26 07:48:46

患者输血前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结果及意义

【摘要】 目的 探讨患者输血前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5年11月至2009年11月的5568例患者输血前血液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及梅毒抗体检测分析。结果 HBsAg阳性率11.5%,抗-HCV阳性率1.44%,抗-HIV阳性率0,梅毒抗体阳性率0.29%。结论 对输血前患者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对于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预防和减少以及因输血后感染引起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患者、医院及供血单位均有保护意义。

【关键词】 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结果;输血

输血在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仍然是其他任何药物与技术难以替代的治疗手段,但由此引起的血源性传播疾病和医疗纠纷也时有发生。为明确血源性疾病发生的原因,划清疾病传播的责任,减少医疗纠纷,按照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山东省生物制品研究所从2005年11月开始,对患者输血前做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及梅毒抗体检测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2005年11月至2009年11月在本院住院而需要输血的患者5568例。

1.2 试剂与方法 HBsAg、抗-HCV、抗-HIV及梅毒抗体检测试剂分别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金豪 北京万泰、厦门英科新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均采用ELISA方法,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1.3 仪器 Model1575洗板机Model500自动酶标仪(BIO-RAD公司生产)。

2 结果

5568份拟输血者HBsAg、抗-HCV、抗-HIV及梅毒抗体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5568份拟输血者HBsAg、抗-HCV、抗-HIV及梅毒抗体检测结果(例,%)

时间人数

各单项阳性数(率)同时时检出的阳性数(率)

HBsAg(+)抗-HCV(+)梅毒(+)HBsAg(+)与抗-HCV (+)HBsAg(+)与梅毒(+)抗-HCV (+)与梅毒(+)

尚未检出抗-HIV(+)

2000年6至2001年5月1056132(12.5)13(1.23)3(0.28)1(0.09)1(0.09)2(0.19)0

2001年6月至2002年5月1127123(10.9)14(1.24)4(0.35)02(0.18)00

2002年6月至2003年5月1312135(10.3)18(1.37)4(0.30)2(0.15)2(0.15)2(0.15)0

2003年6月至2004年5月1059128(12.1)15(1.42)3(0.28)2(0.19)01(0.09)0

2004年6月至2005年5月1014125(12.3)14(1.38)2(0.20)1(0.10)3(0.30)1(0.10)0

合计5568643(11.5)74(1.33)16(0.29)6(0.11)8(0.14)6(0.11)0

5586例拟输血患者血液传播性疾病标志物总阳性率为14.3%,其中各单项阳性数(率)分别为:HBsAg(+)643例(11.5%)、抗-HCV(+)74例(1.33%)、梅毒抗体(+)16例(0.29%)、尚未检出抗-HIV(+)患者。HBsAg与抗-HCV同时阳性者6例(0.11%),与梅毒抗体同时阳性者8例(0.14%);抗-HCV与梅毒抗体阳性者6例(0.11%)。

3 讨论

本次统计显示,在本院拟输血的患者中,HBsAg阳性率为(11.5%),略高于有关报道的9.8%[1];抗-HCV阳性率为1.33%,同我国正常人群中抗-HCV阳性率(平均为1.35%,)[2]相符;梅毒阳性率为0.29%,与国内其他报道的0.13%~0.38%[3,4]相符。

随着当前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提升,输血的安全问题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近年来,《献血法》、《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和《血站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使血液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有效预防和杜绝了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但由于“窗口期”、试剂灵敏度和人为误差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血源传播性疾病时有发生,由此产生的医患纠纷日趋增加:另一方面,输血并非HBV、HCV、传播的唯一途径,能否明确是否为血源性传播显得极其重要。因此凸现了

作者单位:271000山东省生物制品研究所(张顺龙);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赵伟)

患者输血前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的意义[5]。

首先,患者输血前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检测可以避免或者减少输血医疗纠纷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本院拟输血的患者中血液传播性疾病标志物总阳性率为14.3%,其中HBsAg、抗-HCV、梅毒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11.5%、1.33%、0.29%,这都可能产生大量的输血医疗纠纷。因为一些输血后肝炎等疾病的患者,其在输血前就已经感染上该病毒,只不过是可能在潜伏期而没有发病,但随时都有可能发病,而在输血时由于其他原因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导致原本潜伏期的疾病发生,却被误认为是由于输血引起的疾病而引发医疗纠纷[6]。

其次,拟输血患者输血前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检测可以使医务人员严格器械消毒灭菌对自身的防护做到有的放矢。通过拟输血患者输血前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检测,可以使医务人员能清茶掌握患者的情况,进一步减少并杜绝医院感染。医务人员因长期、经常性接触被污染的血液制品或治疗操作中接触导致感染记录高[7]。因此,医务人员特别是临床一线人员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是十分必要的,一旦不慎造成医疗损伤,可根据患者是实际情况立即对该人员进行相关处理和预防用药。

参 考 文 献

[1] 黄志澄,祁国明.中国病毒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上册).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392.

[2] 吴晓玲,陈剑峰,李文超,等.济南市高校学生无偿献血者肝炎血清学指标调查.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7):1149.

[3] 项蓉,朱发明.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抗体调查.浙江预防医学,2001,13(4):28.

[4] 郑优荣,马琳雅,张蕾琳,等.广州地区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9(4):282-283.

[5] 付军.5985名患者受血前HBsAg、抗-HCV、抗-HIV检测结果的分析.中国输血杂志,2002,15(6):418.

[6] 杨青成.如何处理由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中国卫生经济,2000,19(2):38.

[7] 高晓玲.医院工作人员HBV感染调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30):165.

上一篇:肿瘤患者化疗中的静脉护理 下一篇:眩晕的辩证施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