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习中的几个问题和困境

时间:2022-04-22 10:33:31

社会工作实习中的几个问题和困境

一、实习过程中自我角色的认知

在认知行为理论的角度看来,对事件有什么样的认知也就决定了我们会对此做出怎样的行为反应。我觉得在我整个实习过程中,我在困境经历中对自己角色的认知,将便于了解我在应对伦理困境时的选择取向,我觉得我个人在整个实习过程中,仅仅只是扮演了一个非主导性的角色,所以,我在遭遇社会工作困境的时候,往往因为这种角色自我定位的次要性而将责任推给我个人所认为的承担主导性角色的其他人身上。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始终觉得自己还是一个实习生,在开展活动中,也就是帮他们一下,作为一个实习生,我也没有参与到他们的一个具体的工作决策中。在组织活动的时候,尤其是在一般的小组活动中,也就是带着学员们们读读卡片,准备下资料,做些辅的事情,都是机构人员跟我说你干什么,然后我就干什么。因为我总觉得自己是个实习生的身份,实习结束后我还是要回学校的,因此,常常在活动出现危机的时候,我会认为他们的小组活动开展的没有任何意义,但是我也没有办法让他们改变,在所有的工作中我仅仅只是一个旁观者。

另外,当我在实习中遭遇伦理困境的事件时,都消极地采取了“不作为”的方式,我也没有去主导伦理困境的解决,而是以消极的态度来对待,在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后并没有采取实质性的行动来着重解决这一困境,而是在宣示性的提出质疑后然后就销声匿迹,用“无为”的心态将困境搁置,使得困境延续。

二、服务中的困境

在整个实习的过程中,只有真正将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社会工作理论结合到实际的临床服务过程中,我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困境,才真正体会到这句“社会工作本身是一个满载着价值的专业,其本身即是一种道德实践”的一些涵义。我在实践过程中往往面对复杂的价值环境,会陷入两难或者多重价值冲突当中,也就是面对带有伦理特性的困难或者问题。

我们在参与美术和音乐治疗小组活动中,希望由我们引导学员表达、共同制定小组活动计划,训练学员表达和参与的能力,也是对学员意见的充分尊重。不过在中、重度的残障小组里一些学员表达能力都很差,他们大都只能在我们的引导下重复说出以前做过的活动内容,根本无法做到参与,引导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小组工作人员在开会,并自行制定活动计划。

另外,智障人士因为其自身身体和智力的特殊情况,其生活往往不能自理,基本的生存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因此,他们做对于一些基础性的需求比一般的智力健全的服务对象更为迫切和强烈。另一方面,“助人自助”这一核心价值观又要求社会工作者在服务所有人群时注重对服务对象能力的恢复和提高以及对潜能的挖掘,而不是一味地提供资源进行救济,最终的目标是让服务对象有能力重新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其次,智障人士因为智障等级的不同,也会对服务的要求有所不同,较为轻度的智障人士,其生活基本可以自理,机构对其开展的服务主要是针对提升他们适应和融入社会生活的能力,满足他们的发展性需求;而中度或重度的智障人士,因为自理能力的不足,则更多的是要关注其基本生存需求得到满足。

因此,我们在服务的过程中,如何处理满足基本需求和提升能力这两者的关系;如何解决对基础性需求和发展性需求的关系;如何解决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矛盾,这些问题都对我们提出了挑战。

我们在服务的过程中,常常面临的是满足基本需求和权利还是以恢复提升能力为目标的问题。通常人身安全对于服务对象来说是最为重要和基本的需求,因此,我们在服务的过程中始终会以安全作为衡量服务是否应当开展的标准,即便这一服务的开展对于服务对象的能力维持和提升有帮助,但如果不安全,他们就不会开展。

同时我们也面临着是以促进其改变、培养能力为目标还是以尊重案主的人格为前提的问题。行为矫正,在对智障人士的服务中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对学员现有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同时让他们塑造正常的行为,能够提高和发展他们的能力,对于他们的是有益的。训练本身实际上是让对象通过对强化物形成条件反射的动作而塑造其能力,因此,社会工作者往往为了能力的建设而忽视了对案主“人性”的尊重。

另外,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关注长期收益还是更关注短期收益,我们往往需要平衡案主的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我们的方法可以帮助其改变不良的行为,塑造正确的行为,从而更好的融入社会。而在这一过程中,案主的短期利益可能就会受到损害。因此,是关注当下还是着眼未来,往往使得我们很为难。

我们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仅仅作为一名实习生,面临着对案主利益的尊崇与对机构的服从之间的冲突。我们作为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的实践者,必定应当遵从专业价值的要求,始终从专业出发,维护服务对象的正当利益。但同时,我们又大都是以机构工作人员的身份出现的,社会工作者的职业操守中也要求社会工作者对机构利益的维护、对机构的服从和忠诚。但往往这两方面的要求并不是能够同时满足的,因此,在机构和案主之间,我们往往很难取舍。

尊重案主是对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要求,但机构中己经形成的一套从经验上看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保证了机构日常服务的正常开展。那么,社会工作者进入后是否应该打破这种“和平”,以尊重为前提重新尝试找寻合适的工作方法呢?社会工作者在服务智障人士的过程中,一方面希望通过鼓励参与提升他们的能力,另一方面,又为了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而自己决定。我们虽为实习,也是作为机构中的一员,有义务遵循机构的各种规章和制度。但是当服务中为了学员的利益需要打破这种己经形成的规则时,我们都会慎重地考虑是否给机构带来改变。

由于本来我实习的时间很短,很多东西我们只是刚刚接触,虽然自己在自我角色定位,专业价值内化,工作技巧的运用等方面存在很大不足,但是自己还是在摸索一种更好的服务传递方式,在以后的社会工作中,我会对自己存在的不足及困境更加敏感,从而使自己在以后的实践服务中少走弯路。

作者简介:

杨玉霞,女,(1986.10~),甘肃金昌人,兰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2012级社会工作专业

上一篇:两部幼儿对外汉语教材的对比分析 下一篇:浅谈老旧建筑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