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务里的伦理困境

时间:2022-04-09 12:54:17

社会工作实务里的伦理困境

一、概念界定

(一)伦理困境

关于伦理困境的含义,首先起因于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观冲突、道德特质等,并且贯穿于社会工作实务过程的始终。社会工作者在进行专业实践的过程中,会涉入不同层面的伦理困境。现行美国社会工作协会(NASW)伦理守则修订委员会主席Frederic.G.Reamer曾给伦理困境下过一个定义:“所谓伦理的困境是当专业核心价值中对专业人员要求的责任与义务发生相互冲突的情形,而社会工作者必须决定何种价值要优先考量。”Frank Loe wen berg 和Ralph Dol goff也明确指出:“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问题起源于作为现代特点的价值的多元性和矛盾性。当一个从业者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冲突的价值时,伦理困境就可能会产生,诸如公正与平等、服务效用与效率或能力与平等。”因此在社会工作的实践中,我们需要面对各种伦理困境,进而在进行具体案例的操作化过程中进行理性分析与判断。

(二)保密关系

社会工作中的保密是指社会工作者有义务使服务对象在专业关系中透露的信息不被曝光,在教学或研究中对服务对象的资料作适当的保护,从而保护服务对象的利益。在没有得到服务对象的允许或书面授权的情况下,社会工作者不得把自己掌握的关于服务对象的私人信息泄露给第三方。但是,保密原则也不是绝对的,即须以遵守法律和法规为前提,当然也有例外情况,即在特别情况下必须透漏有关信息时,社会工作者应向相关机构或有关部门报告,并告知服务对象有限度公开隐私信息的必要性及采取相关保护措施。

(三)自决原则

案主自决原则是指在社会工作实践中,案主,即受助者,在接受社工专业帮助时也同样拥有自由选择和决定的权利,在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应当鼓励案主行使这种权利,与之同时尊重案主作出选择的决定。另外,案主自决还是现代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也是解决实务中价值矛盾与伦理冲突的有效方法,着重于尊重人的权利和关注人的自由发展。因此在案主采取自决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当给予案主专业知识的服务,并且提供社会资源,甚至是一些价值观的参考。在一定范围内,在自由选择的视角下,社会工作者借助专业的工作方法对案主实施适度的干预手段。

二、伦理困境的具体案例及其分析

(一)案例介绍

芳芳是12岁的6年级学生,怀孕10周。她一直是一个好学生,老师说她从未有过什么问题。学校的护士将芳芳转介给学校的社会工作者,因为芳芳拒绝跟护士讨论自己的情况。起初,芳芳还是拒绝跟社会工作者说自己的事,并且还经常乱发脾气,后来她告诉社会工作者自己不想流产,要求社会工作者做出安排,让她留下孩子。她一再强调不想让父母知道她怀孕的事。芳芳不说谁是孩子的父亲,社会工作者怀疑芳芳可能一直受到待。

(二)案例中包含的伦理难题及其形成原因

社会工作伦理守则表明案主有自决权,而且社会工作者有保护案主隐私的义务,除非是在案主授权的情况下才能打破保密原则。保密原则贯穿于整个服务过程中,包括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和结案,从理论上讲,为了保护案主的利益, 社会工作者必须保守案主的秘密或个人隐私,不能向任何人或组织暴露案主的事情, 除非是直接与司法有关的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 有时社会工作者出于责任不得不泄露案主的信息。当然,保密原则本身也会遇到各种挑战,在面临纵横复杂的情况时,社会工作者究竟该如何面对?因此保密总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基于上述案例的讨论,我们需对保密原则进行重新的审视与定义,到底是基于案主自决的保密还是严格的遵守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实践操守,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三、介入策略

在案主芳芳不愿意让她父母知道自己意外怀孕及案主有行为能力自决时,社会工作者要在考虑保密原则的同时借助案主自决原则――若不告诉其父母,芳芳的怀孕可能对她的身心造成一定影响;而采取行动,要让芳芳的父母了解到真实的情况吗?很明显,这样做将伤害到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建立起来的专业关系,破坏案主对社会工作者的信任,但是案主的选择明显不当,这时还需要尊重她的自决权进而实践保密原则吗?

在本案例中,受助者是芳芳,她起初是不愿意向社工求助,并由学校的护士转介交给社工处理。需要注意的是,本案中的案主并不是求助者,而是芳芳。所以通过和学校护士会谈、了解了事情的基本情况后,社会工作者首先需要了解芳芳及其家长,开始个案辅导。

(一)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与芳芳初次见面,了解此次会谈目的,社会工作者要运用同情心、尊重、真诚、具体等技巧以及接纳、非评判等原则和芳芳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同时会谈选择一个安全、舒适的场所,这可以帮助芳芳在放松的状态下说明事实,澄清事情。社会工作者初步了解问题的成因、程度、频度等。

(二)预估阶段。在现有的资料中,进一步全面搜集资料,和芳芳一起确定问题与需要。资料收集可以从问题、人、环境三个[文秘站:]维度进行考虑,12岁的芳芳目前还处于学龄阶段,根本不适合怀孕生子,这将对芳芳今后的人生造成重大的影响,故仍有待收集资料后,进行预估判断。并根据需要对她进行适当的情绪辅导。 (三)计划阶段。社会工作者协助芳芳一起设定个案辅导的目标和计划。个案工作的总目标是改善芳芳的心理压力和帮助她解决目前所面临的伦理困境,二则教导其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在实际社会工作中,芳芳和她父母的需要社会工作者都应该综合考量,基于各种因素提出合理化建议,提供社会资源以使其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即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四)实施阶段。根据计划展开服务,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里可以围绕三个方面进行:其一,从学校方面,处理学校护士和芳芳的紧张关系,并尽快的与芳芳的家长联系,在保证案主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之下,相对委婉的实施保密原则;其二,处理案主的情绪伤害,教导其与父母正向沟通的策略,避免发生正面冲突并且恶化亲子关系,并根据案主目前面临的伦理困境,在执行最小伤害的原则下,对芳芳的怀孕状况做出合理的选择;其三,改善案主环境,强化家庭及学校对于芳芳及其家长的支持,促进其改变与成长。

(五)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对个案辅导进行成效评估、过程评估和满意度评估。此处,社会工作者也可以约见芳芳的父母,询问其案主的改变状况以此分析个案辅导的效果。

(六)结案阶段。社会工作者要与芳芳一起回顾个案辅导的整个过程,巩固辅导效果。

(七)跟进服务。个案结束之后,可对个案进行跟进,必要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回访,并请求学校给予芳芳更多的关注与关心。

此时,社会工作者面临的真正困境是无法回避且必须有所作为。显然, 生命和健康的道德价值, 较之于保密的道德价值更具有优先性。当发生无论是保密还是泄密都会损害不同主体的利益冲突时, 社会工作者可以持如下原则:1.尊重生命和健康的原则居于所有原则之首。这一原则是针对所有的人来说的,既有利于保护服务对象的生命,同时也可以有效地保护其他人的生命。2.完全平等与差别平等原则。如果各服务对象的实际需要都相同,而社会工作者所能提供的资源和服务也很充分,那么就可以给予各服务对象平等的服务。但是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则可以区别对待。3.最小伤害原则。该原则认为,如果面临的困境有可能对案主及其重要他人造成伤害时,那么就应该选择一个限制性最小、最容易恢复到原来生活状态的方案来操作。

四、结语

(一)在社会工作实务中如何有效地践行保密原则

社会工作者由于职业的原因,具有比案主更多的权力,掌握更多的案主所需要的资源、有权进行相关资源的分配、也有权了解案主的问题和秘密等。在这个倾诉的过程中,案主就会面临一种风险,即秘密可能被泄露,自尊可能被剥夺。案主面临的这些风险因素就得依靠社工来解决,社工在与此同时也要求承担更多的责任。那么,社工在助人自助的过程中究竟该如何实践保密原则呢?

首先,要注重社会工作者自身素养的提升。加强对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训练是十分必要的。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人员应该增强保密意识,警惕秘密信息被泄露。清楚相关的伦理守则和规定。在面对一个具体的案例和案主时,要做相关的伦理考虑,尊重案主的意愿,耐心的倾听,并且要遵循保密原则―对案主的相关资料和信息不能泄露出去,这是作为一名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意识和素养之一。

其次,社会工作者在接案伊始就应该向案主说明所有与保密有关的规定。同时,社会工作者要尊重案主的意愿,给案主提问的机会。

(二)处理好伦理困境对社工实务的作用及意义

社会工作强调以助人自助为准则,是一门比较注重反思性的专业学科和道德实践,因此在社会工作实务中,保密原则与自决原则的重要性更是在专业关系的伦理中得到了主要的体现:即尊重案主的自主性有利于建立社会工作者的诚信和威信,避免对案主造成伤害;强调保密性又使得案主获得安全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求助和工作关系,并且有利于增加工作的时效性,使得服务双方获得双赢的成效等。

综上所述,社会工作者在助人的专业活动中,专业团体和专业工作者必须对在实践过程中的各种相关活动及伦理决定进行解释,如何在尊重案主自决的情况下规避风险而又保守秘密,即对存在的伦理问题及价值选择进行分析和反思,从而尽可能地减少已经存在或者可能面临的风险,这都是今后我们所要进行持续性探索的重要议题。

上一篇:建筑业企业成本的核算问题 下一篇:法官面对“人造美女”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