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高考阅卷看高三作文复习备考

时间:2022-04-22 05:42:20

由高考阅卷看高三作文复习备考

古人云:“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诚哉斯言,只有亲身经历高考阅卷,才能深切感受到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而有效地指导平时的写作实践和作文复习备考。数千篇作文的评阅,其中不乏才子才女的佳作。那些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对社会人生洞若观火的体察,以及纵横捭阖的才气,行云流水的表达,带给心灵的愉悦和沉醉,常令我们折服,动人处,不禁感慨之,吟诵之,涵咏之。尤其是考生在40分钟左右时间里,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让我们这些天天在指导作文技巧的老师们,在有“弟子不必不如师”的欣慰之余,恐怕有一种“胸中似有丘壑,下笔实无一言”的汗颜。当然更多的是带给我们审美疲劳的平庸之作。本文试图对考生的普遍问题作简单地诊断,或许仅为腠理之论。

目前,高中语文作文训练一般是按照三种模式来构建写作系列的,一是如新课程教材,按写作基本能力点编写,如“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写出事情的波澜”、“学会横向展开议论”等;二是按照文体,一般从记叙文到议论文,有的还有变式,如杂文、评论类文、散文,有的切分还细一些,如写人记事类散文、文化散文、咏物哲理散文等,总结一定的写作程式;三是按照写作技巧,针对写作中出现的问题,或是高考作文评分细则,诊断支招,如“如何审题立意”“如何拟题”“如何开头”。除此之外,笔者建议高三还可按照常见的“母题”来构建作文训练序列,母题可大可小,作为一个栏目,就像《智慧背囊》那样,从校园生活到家庭生活到社会生活,一般杂志都是这样。另外,阅读也可以这样,和作文训练配套,以作文来凝练思想,厘清思维,以专题阅读来使思想深刻,使语言丰富。

2012年高考湖北卷作文题为材料作文,虽说横看成岭侧成峰,立意角度是多元化的,但整体把握材料,最佳立意无外乎围绕两个“母题”――“书信的味道”和“变与不变”,一个显得唯美怀旧,就像2011年的“旧书”,一个显得很现代,具有哲学思辨意味。材料中五人对话,很显然有一个话题中心,就是“变与不变”,而这一命意并非横空出世,奇崛突兀。命题者可谓循循善诱,从书信日渐淡出我们的生活一事,娓娓道来――“其实何止是书信,很多事情都在悄然改变”。也就是说,材料明显分为两部分,前面是引子,后面是题旨,或者说是命意,从个别到一般,要由此说开去。

学生围绕这两个母题可以发散、切分、衍生出很多子话题,如“书信的故事”、“书信的情思、情愫”、“书信的魅力”等,可以讲述与书信有关的故事,或以书信作为全文的线索,写人记事抒情,或表达某种体验、感悟、观点。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我们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有计划地进行“母题”构建,积学储宝,酌理富才,确实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文章有“写不尽的母题”,但高考作文有“写得尽的母题”。“写得尽的母题”即作品的主题万变不离其宗,都离不开那些永恒的话题――战争、人性、爱情、亲情、历史、文化等,只要平时注重积累归纳,学生是可以构建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素材储备的。纵观历年各省高考作文,无论其形式如何变化多端,但“只要掀起盖头来”,揭开高考作文神秘的面纱,其本质仍是紧密联系中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诸如为人处事、认知事物、认知社会、省察自我等方面,概括起来无非就是“道德之花”、“理性之光”两大方面,通俗地讲,就是中学生做人做事,想事情、看问题。基于此,只要平时作文训练体现一定的序列性和系列化,是可以写尽这些“母题”的。我们向学生宣扬一种观点,强化一种意识:所谓考场上的灵感无非是自欺欺人的遁词,作文是可以事先准备好的(当然指内容方面,并非宿构),平时苦练基本功,善于调动已有积累,才是作文获得高分的不二法门。考场上,学生只要恰当的链接,链接平时写过的话题,对经典、鲜活、新颖的材料进行适当的转化,并注意扣合话题,那么写作不再是“想说爱你不容易”。

如2012年的作文,就可以链接很多话题。如“快与慢”“继承与创新”“文化反思”“传统遭遇时尚”“土节和洋节”“汉字”“旧书”“诗意的生活”“铭记和忘记”“等待”“脊梁”这些话题,其中有很多就是高考作文题。考场上在链接、转化时,要注意一些问题。就是要深入挖掘两者的契合点。如我们写过“脊梁”,一看到这个题目,大家会下意识想到鲁迅的一段文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考场上,不少考生巧妙地进行了链接,这样写道:谁说时代在变,人心不古?古有志士仁人,今有“最美女教师”、“最美妈妈”、“最美司机”……他们都是新时代的脊梁,美好的人性从来都不会改变。

又如,“快与慢”和“诗意地生活”,看似和“变与不变”八竿子打不着,怎么链接、扣合高考作文题呢?不少考生指出:在快节奏、经济效益至上的时代下,我们的心境发生了改变。我们失掉了一种诗意,一种情怀。是的,人生是应该充满劳绩,但还需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我们变得冷漠,迟钝,我们缺乏一种悲悯和博爱情怀,我们变得远离大地和河流,我们蜷缩在火柴一样的盒子里,除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我们的心灵开始异化,来扣合“改变”这一话题。

有一位考生作文题为《听听那冷雨》,文中“冷雨”是一个独特的意象,他寄寓着诗意的生活和一种平和安详的心境,作者这样写道:

如果李清照等待的不是书信,而是电子邮件,她还会写出“云中谁寄锦书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浪漫词句吗?

余光中笔下的那冷雨是浪漫而怀旧的,雨落在蹬三轮车的斗笠上,雨落在牵手情侣打着的油纸伞上,每一幅图景就像是老上海的电影镜头,黑白无声,但意境深远而悠长。但我们却听不到那冷雨了,我听到雨落在柏油马路上,冰冷的防盗网上,落在钢筋混凝土的丛林里,没有那种天籁之音,有的只是潮湿的心和一身的狼狈。

书信,只有摩挲信笺的质感,犹存的磨痕,才可以承载那沉甸甸的情感呵。便捷的代价便是过滤掉其中的款款深情,用同一字体,夸张的表情,冰冷的机器,呈现文字。而字里行间的情意,便在光电传输中消失了。

但总会有尖利的汽笛声和刺耳的刹车声,它们毁掉那冷雨滴落出来的静谧与安详。

其实不光是平时的作文训练,很多课本、阅读篇目,只要留心,均可以链接,转化为考场写作素材。《胡同文化》中对于日渐消失的四合院和胡同,作者情感上是复杂的,既有个人情感上的莫名的感伤和怀旧,又有对于时代变迁、世殊事异的通透和达观――毕竟城市化是不可避免的。《科尔尼耶老板的秘密》《姥姥的端午》,表现了随着古老生产生活方式的没落消亡,身处其中的人们难以割舍怀旧情结和随之而来的阵痛。怀旧而并非抱残守缺。这些文章无论是在题材还是主题上,都与本次作文极为相似,甚至可以作为“高考范文”。不少考生就是从这里获得灵感,或写成长中执着的书信情结,留痕岁月,沉淀亲情,启封尘封日记,追忆似水流年,叙述少小欢乐忧伤事,铺展青春纪念册,文章流露出对于岁月流逝,情随事迁的感慨和感伤。一页页泛黄的信笺,以及滴落的泪痕,可唤起内心深处那种久违的感动和温暖,幸福和忧伤一阵袭来。考生在展现科技日新月异的同时,也往往流露出明媚的忧伤,怀旧的感伤和失落的忧思,间或阅尽沧桑的理智和豁达。进而联想到很多事物、现象,都是相同的宿命。人们在追求快捷的同时,忽略了很多珍贵的东西。现代人物质极其丰富,但很难有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作者以渐行渐远的书信切入,通过类比联想和对比联想,感慨今昔,紧扣时代脉搏,思考社会现象,剖析国人心理,触及灵魂深处,写出了很多思想深刻、贴近现实人生的文章,表现出相当的认知水平,确实在思想深刻、感悟独特、观点具有启发性等方面达到了发展等级。

曹德宏,徐建华,语文教师,现居湖北远安。责任编校:老 猛

上一篇:语文教育文化力的理论构建与实践 下一篇: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