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省份调整GDP增幅的分寸

时间:2022-04-22 04:30:24

地方省份调整GDP增幅的分寸

阔别十余年之后,中国地方政府开始进入集体下调GDP的周期。

中国今年第一季度GDP增幅7.4%的数据在4月16日公布之后,引发舆论热议。此前,今年两会的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今年GDP目标的描述是“7.5%左右”,这延续了2013年的目标。部分官方研究员认为,“左右”是一个留有余地的表述,7.4%仍在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

在全国经济增长目标没有下调的背景下,各省市自治区的2014年增长目标,其实已悄然调整。

据统计,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当中,调低GDP指数的有23个,七个省市区选择GDP指数维持不变,只有广东省将GDP指数从2013年预设的目标8%,调高到今年预设的8.5%。长久以来,广东省一直在中国各省GDP排名中位列第一。

但是,如果再往回看,会发现并不是广东省“调”高了GDP目标广东在2013年年初预设完成GDP增长8%,到年终超额完成了任务,达到8.5%,所以广东2014年将目标设定为8.5%,其实算是维持巩固目标。

而那些纷纷“调”低的省份,其实不是调低,而是根据去年年底的实际完成数据来制定的方案。

除广东省外,比如宁夏、贵州、内蒙古、河南四个省自治区,今年预定的GDP增幅就完全参照了去年的实际完成数据。

还有一些省份是真的调低。比如吉林省在2013年年初的判断是GDP增幅12%,最终数据是8.3%,是去年GDP增幅数据完成最不好的省份。该省去年遭遇特大洪水与地震,对经济发展影响不小。该省在今年设定的增幅,比去年的完成数据要稍低一些,是“8%左右”。

简单来说,如果将各省市自治区排成一队做比较,并不是广东省往前“走了一步”,而是其他省份在往后退,所以看起来广东的GDP目标就“调”高了。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郭峰认为,经济增长目标不仅仅是一个数字,而是需要地方政府完成的“及格线”。中部某省副省长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就说:“国家的GDP目标定在7%至8%,我们不是经济强省,因此目标必须要超过10%,而且经济形势不佳时,我们就越要紧迫。”

但如果目标制定得太高无法完成,来年也很难向上级政府和两会交代。历史数据能说明这点。据统计,1995年来所有省级政府制定的经济增长目标中,有82.8%得到完成,平均超额完成的增长量是1.55%。

不过,还有省市往后“多退了一步”。比如天津市,去年GDP的实际增长是12.5%,和广东省一样超额完成了0.5%。但天津今年的预设增幅是11%,往回降了1个百分点。而河北、安徽、福建、山东、重庆、云南、甘肃七个省市,也在2013年完成增长目标后,把目标下调了0.5到1个百分点。这八个省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描述自身不足时,都把“产业结构”当成了关键词。有的措辞虽然不同,但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比如天津方面说是“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云南省的表述是“化解产能过剩”。 2014年2月20日,安徽淮北市的装载机正在给货运汽车装载煤炭。在这个煤厂里,每一辆车都在贡献当地的GDP。

这与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一致。在去年的会议上,中央提出淡化GDP指标意义,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放进了要求里面。

但产业调整并不是影响增长目标调整的唯一因素,政府增长目标的调整还与财政预算目标直接相关。在每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编制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通知》里,经常能见到“财政收入的增幅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幅”。

但据专家分析,政府可以自行决定超出预算的财政收入,而在交付人大审批财政预算时,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略微降低,会更有利于政府的财政收入支配。比如把增长目标调低了1个百分点的河北省,今年把财政收入目标也从去年的10%降到了9%。

上一篇:如何设计高效的初中思品课堂 下一篇:密歇根州立大学初等教育专业实习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