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情趣盎然

时间:2022-04-21 02:04:32

自主探究情趣盎然

临近期末,学校要求任课老师写一份诵读课总结。回首一学期来,我带领孩子们在诵读课上尝试了各种方法,可谓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一切“为我所用”。孩子们享受着经典诗文的乐趣,背诵了不少诗文。其中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正欲下笔,忽又计上心来:何不让孩子们来写呢?从学生的角度来总结诵读课怎么学的?学到了些什么?看看学生眼里的诵读课究竟是怎样的。

说干就干,当我把这一消息在班内宣布时,孩子们一下子就乐了,当然也有的呆了。“写总结?”“我们?”“怎么写啊?”面对孩子们的一脸茫然,我使出我的“忽悠术”,伴以授之简单的总结格式,把孩子们的写作欲望激发得如炉子上的火苗,旺旺的。

这不,四十五篇诵读课总结新鲜出炉。谁说小孩小啊,他们的感受、总结是如此的真实和精彩。每批一篇,都让我忍不住要跟办公室的老师们分享。版面有限,撷取一例。

自主探究 情趣盎然

――四(5)诵读课总结

张 骥

我们有着浩浩长长的五千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些国学经典,字字珠玑,篇篇锦绣,让我们情不自禁地走进了这个神圣的智慧之地、精神之地!

每天我们放学时吟诵古文;上课前背诵名句;早读课朗诵诗词……无不意味深长,令人回味无穷。那这些朗朗上口的诗篇我们是怎样学到的呢?当然都出自――诵读课!

每当上到诵读课我就会很快乐,为什么呢?因为每节课,老师都让我们在趣味中轻轻松松地把古文现代文背下来。你问用什么方法?那我就来了“秘密大放送”,你可要听仔细哦!

方法一:“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什么?就是让人自己愿意去学,自己想要去学,自己会学、学会,甚至教别人学。

我们的现代文老师可真聪明,她竟然请了同学当小老师,给我们上了冰心的《纸船》一课。经过这件事后,同学们个个都跃跃欲试,有的搜集资料,有的做PPT,忙得不可开交。我想,这就是“自主探究”吧。虽然我没有轮到,不过看到别的同学当得这么好,我心中也非常高兴呢!她们把讲课的内容安排得十分有趣,让我们耳目一新。

方法二:“隐形字”加标点

有一天,我们上《卧薪尝胆》的课文以后,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古文版的《卧薪尝胆》,而且竟然没有一个标点!有一个同学疑惑了,问:“老师,还没有一个标点,让我们怎么读呀?”

“哈哈!不许翻书本哦!我们让一位同学来加标点!”

“啊?”大家都把目光聚焦到了“小博士”李智贤的身上。

“智慧百宝箱,是让你的聪明脑袋大显身手的时候喽!”

“这…这……”李智贤有些不好意思地看着大家。

“那请李智贤上来试试吧!”沈老师微笑着鼓励李智贤。

于是,李智贤便上黑板加标点,加完后还端详了一阵儿,才挠挠头发走了下来。沈老师看了看,大力表扬李智贤只错了几个地方,很厉害啊!大家对古文的劲儿一下子热情高涨。

当还有10分钟就要下课的时候,老师又和我们玩起了“隐形字”,老师擦半句,我们就背半句。渐渐的,黑板上只留了几个关键词让我们背,一直到我们全背下来为止。别说,那招还真管用,我马上就背出来了呢!你看,最后,黑板上空空如也,而我们则对着黑板津津有味地“读”着。别人从我们教室的窗前经过,都不知道我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们惊奇地说:“哇!他们会读无字天书啊!”我心中不禁窃窃自喜。哈哈!你们不会玩“隐形字”了吧?

方法三:“拍手节奏”大PK

当我们背《中华成语千句文》的时候,我们老师就经常和我们玩“PK”和“拍手节奏”呢!“PK”就是比感情和读音。可以分为“男女PK”、“大组PK”、“小组PK”等等。不过我最喜欢“男女PK”。为什么呢?因为这可以激起同学们的斗志,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哦!谁说女子不如男,这个时候就见分晓啦!

我们背熟后就爱玩“拍手节奏”了。老师就像乐队指挥,起先节奏拍得很慢,然后突然提速,拍手越快,我们就背得越快,有时都快“绕舌头”了!就这样,时快时慢,忽高忽低,我们又把一篇古文背出来了。

方法四:“动画片”

看动画片是我们小朋友最爱的啦!所以,人们就特意把古文和动画片“搅”在了一起。老师就上网找到了一些国学动画片。深奥的《老子》,用浅显的动画来表达。这样的课堂谁不爱呢?

方法五:“大穿越”

记忆最深的是那一节古代文诵读课。一上课,老师就对我们说:“这次我们来个‘大穿越’,穿越到古代去,好不好?”

“YES!”我们高兴地大叫。

“那你们……”老师想了想说,“那你们要坐坐好,脚放好,否则我私塾老先生的戒尺可是不认人的啊!”

老师一副老夫子的口吻已经抢先入戏了,我们这帮弟子当然也不甘落后,一个个摇头晃脑读起来。“老夫子”还给我们介绍了古文创作的背景,当地人习俗,作者当时的心情,以及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我们仿佛真的置身于千年之前,那节课我们都变得异常认真。

我们的诵读课真像一本快乐集,里面不仅有朗朗的书声在耳边萦绕,还有欢快的笑声不时溢出来呢。

“开卷有益,文以载道,书声琅琅,冀望未来。”让我们在诵读课上品味经典,让书香润泽我们的生命!

“自主探究、情趣盎然”,用这两个关键词来总结我的诵读课是如此的贴切,而这大概就是孩子们喜欢诵读课的原因吧。知我者,学生也。面对当下一些孩子不喜欢诵读课,认为诵读课枯燥乏味、单调重复,我深感欣慰。我正是用这两大法宝,把诵读课上得有滋有味,让学生爱上诵读,受益良多。我想,这会成为我的诵读课堂一直追求的一种境界。

体悟一:目标有多远,就能走多远

放手让学生去学、去教、去写、去总结,孩子的潜能会被无限激发,还你一个精彩的世界,很直接的例子就像这篇总结。起先认为是不可能的事,做起来了会发现,真的是一切皆有可能。相信孩子,鼓励孩子,指导孩子,再如我们的课堂,其实就像一个气球,在安全范围内,你可以把它吹得很大,也可以很小。也许一节诵读课,只是读,只是读,但是若换一种上法,让诵读课不只是读。诵读课中,对于古文的停顿、之乎者也的初步意思、其间的历史知识、典故传说、对仗等用法……可以教给孩子的东西太多了。比之于单纯的读背,这些配料的加入,不仅让诵读这道菜营养更丰富,而且味道更好。

这样的诵读课,读着读着,孩子的眼界宽了;读着读着,孩子的知识多了;读着读着,孩子的智慧长了;读着读着,孩子的底蕴深了;读着读着,孩子兴趣浓了……

所以,你准备让你的学生在课堂中成长为什么模样,会决定你的课堂是什么模样。

体悟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听起来如老生常谈,实际上这是不变的真理。而且在越来越多的实例中,日益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兴趣会促使孩子主动去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一旦孩子的学习变成了“我要学”,那么他所爆发出来的学习能量往往是令人震惊的。

那么,趣从何来呢?

1. 从学生所好。比如孩子们都喜欢看动画片,我就把它引入课堂。既满足了他们的愿望,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又激发了他们学经典的兴趣,也从中学到了知识道理,何乐而不为呢?

2. 从生活所移。比如游戏节目中常用的“PK”方式、电视节目流行的“穿越”,我都把它们用到诵读课中来。当课堂和生活热点相融,当课堂与社会焦点相交,当课堂与孩子的兴奋点相触,那么,这样的诵读课何来枯燥?

3. 从课程所借。比如音乐课上“节奏”、“变速”等,用到诵读课中,会给一遍一遍的诵读增加许多的乐趣。每读一遍都有新意,而不是永远重复之前的读法,在反复中将热情消耗殆尽。课堂让“程式化”走开,尽量灵动起来。

4. 从自身所创。教师的智慧往往就体现在这些课堂随时生成的一些奇思妙想,一些高招怪招上。比如“隐形字”,其实就是逐步擦掉一些内容,渐而让学生背诵。可是这个名字让孩子们一下子就提起了劲,觉得神奇无比。有时候一些平淡无奇的做法,如果能冠以新鲜有趣的名字,往往能无心插柳柳成荫,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体悟三:融通整合,有容乃大

诵读课不是只停留于那几行文字的诵、读、背,文字背后蕴含着丰富的语文资源,浓缩着历史、生活等内容,要用“大语文”的观念去上诵读课,在有限的文字里给予学生无限的素养。

譬如在上《中华成语千句文》“三国演义”一篇时,我就多方面综合,使之不是作为一个单独存在,而是和孩子的学习、生活紧密关联的整体。

1. 与课文相整合: 在学习《三顾茅庐》的课文时,我就启发学生学以致用,用诵读课上所学《中华成语千句文》中的成语形容诸葛亮,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宁静致远,淡泊明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再如说出其他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孩子思维一下子开了闸: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妙计、七擒七纵……

2. 与名著阅读整合:读着这些浓缩的精华,我就引导孩子回去看相关的原著故事,然后在班里开展故事分享会。让这些平面的文字,变成立体丰富的故事,走进孩子的心灵。是《中华成语千句文》点燃了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还是《三国演义》激发了学生诵读千句文的兴趣,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孩子们读有收获,诵有厚度了。

3. 与班队活动相整合:“草船借箭、火烧赤壁……”把一个词读成一个故事,再把一个故事通过表演的形式进行深化。孩子们在创编剧本、制作道具、排练动作等过程中,对人物特点有了更进一步的揣摩,对故事、文字倍感兴趣。

4. 与学生生活相整合:在探究了刘备、曹操、诸葛亮等人物特点后,提出一个开放题让孩子们去思考:这些人物中,谁更适合当班长?孩子们兴致勃勃,根据班长应该具有的素养一一对号入座。并且引经据典,说得头头是道。三国人物走出书本,走入孩子的生活。这样的诵读课,岂是一诵了之?

(作者单位:江阴市辅延中心小学)

上一篇:抓主问题设计深化课堂教学 下一篇:亲近绘本,走进“读写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