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

时间:2022-04-21 01:03:18

以人为本,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

摘 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以确保学生在教师构建的高效数学课堂中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也就是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确保学生能够自主地发展,健康地成长,同时,也为高效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更新观念,突出主体地位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是学生能否发挥课堂主体性的基础。因此,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从思想上认识到学生主体性的作用以及价值,以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比如,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搭建自主展示的平台等,总之,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确保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二、多样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也是学生能否发挥课堂主体性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就是说,学生只有有了学习的兴趣才愿意自主走进课堂,才愿意成为课堂的主体去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所以,在教学时,作为教师的我们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课堂的弊端,积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找到自己学习的兴趣点,进而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由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能够辨认这些图形,知道图形的名称。所以,在教学时,我选择的是“自主操作”模式,首先,我引导学生自主制作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在制作过程中找到两种图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分析每个图形的特点,比如,长方体由6个长方形构成,由12条棱组成,相对棱的长度相等等,鼓励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观察能力、操作能力都能得到相应程度的提高,进而为高效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又如,在教学《因数和倍数》时,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授课的时候,我采取了“先学后教”模式,首先,我引导学生带着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以及下面的几个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即:(1)因数和倍数的概念?(2)因数和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3)能否确定一个数的最大倍数……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将先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我;之后,我结合学生的问题以及本节课的重难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以确保数学价值能够高效地实现。最后,为了巩固所学的内容,我还设计了当堂练环节。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学生感受自主学习带来的成功喜悦,进而大幅度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和谐环境,端正学习态度

和谐的环境是课堂效率实现最佳的保障,也是学生能否发挥自主能力,能否以积极的心态走进数学课堂的前提。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元化的课堂评价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学生在恰当的评价中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进而为高效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对学困生或者是优等生进行评价,而忽视了中等生,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善于用发现的眼睛观察学生的优点,进而使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发展,要借助多元化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为高效数学课堂的实现作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王学荣.以人为本的小学数学教学浅谈[J].教师:上,2012(07).

作者简介:王学新,男,1971年5月出生,本科,就职学校:山东省安丘市辉渠镇夏坡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上一篇:关于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探讨 下一篇:论小班化教学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