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酒精中毒54例救治体会

时间:2022-04-21 07:59:51

急性酒精中毒54例救治体会

【关键词】酒精中毒;救治

【中图分类号】R5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397-01

急性酒精中毒是指一次饮入过量酒精或酒类饮料引起兴奋继而抑制的状态,中毒的程度取决于酒精在血液中的浓度及个体对酒精的耐受性。属于临床急症。2006年11月-2011月2月期间,我们共收治急性酒精中毒54例,预后较好,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54例中男性51例,女性3例,年龄16岁-63岁。其中有高血压病史2例,有消化道溃疡病史1例,余皆无慢性疾病史。患者酒精中毒时间至医院抢救时间最短半小时,最长4小时。酒精中毒后处于兴奋期6例,共济失调期29例,昏睡期15例。其中有恶心、呕吐者42例,肢体外伤2例,腹痛者1例。

1.2 诊断标准:有饮酒史,呼出气、呕吐物有强烈酒精气味,有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共济失调和昏睡等症状,排除其他药物及其他原因所致的昏睡。临床上分为三期。①兴奋期:表现为头晕、乏力、自控力丧失,自感欣快,言语增多,有时粗鲁无礼,易感情用事,颜面潮红或苍白。②共济失调期:表现动作不协调、步态蹒跚、动作笨拙、语无伦次、眼球震颤、躁动、复视等。③昏睡期:表现昏睡、颜面苍白、体温降低,皮肤潮冷、口唇微绀。严重者深度昏迷甚至可因呼吸衰竭而死忘。

1.3 治疗:

1.3.1 建立静脉通路,完善相关检查,如三大常规、电解质、血糖。有腹痛患者行腹部CT及血、尿淀粉酶检查。昏睡期患者检测生命体征,检测包括意识状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等。

1.3.2 促醒:根据患者中毒情况,应用纳洛酮0.4-1.2mg静,30-60分钟1次,至患者清醒,呼吸平稳。

1.3.3 促进乙醇代谢及对症处理:①在确诊无糖尿病患者可给予10%葡萄糖500ml加入3g维生素C静滴,并肌注维生素B1、B6及速尿20mg。②保护胃粘膜:5%葡萄糖250ml加入西咪替丁400mg静滴,2/日。③持续呕吐者给予胃复安10mg肌肉注射或维生素B60.2g入液静滴。④低血钾者给予10%氯化钾10ml入液静滴。

1.3.4 心理教育:患者酒醒后应对其进行心理教育,使其认识到过量饮酒的危害性,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并使社会和谐稳定。

1.4 结果:绝大多数患者治愈,其中1例急性胰腺炎转上级医院治疗。

2.讨论

酒精中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可迅速通过脑神经细胞膜,诱导脑组织释放β-内腓肽(β-EP),降低神经细胞活性,使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严重时可导致呼吸、循环衰竭甚至死亡。因此对酒精中毒患者应给予高度重视。

患者就诊后,如在清醒状态,应尽量催吐,减少人体对酒精的吸收。因绝大数患者就诊前已经反复频繁呕吐,胃中乙醇一般不多,洗胃意义不大,再加上过量饮酒后有合并消化道出血,洗胃加重出血,所以洗胃不作为首选。大量饮酒时可促使体内释放大量β-内腓肽(β-EP),而纳洛酮为羟二氢吗啡酮衍生物,为阿片受体拮抗剂,对β-内腓肽(β-EP)有拮抗作用,能逆转呼吸抑制及意识障碍,有良好的催醒作用,又能保护大脑细胞功能,缩短昏迷时间,临床上应尽早使用[1]。我们在临床上纳洛酮用量一般为兴奋期患者给予0.4mg静推,共济失调期0.4mg静推,昏睡期0.8-1.2mg静推,1小时后患者症状无减轻,给予上述相同剂量静推。大量饮酒后体内乳酸和酮体蓄积,易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和低血糖,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及时完善相关的辅助检查。由于酒精中毒者频繁呕吐以及临床利尿剂的使用,易引起低钾,应及时做好血电解质检查,补充钾离子。饮酒后对大脑皮层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镇静剂的应用会加重中枢神经抑制的危险,镇静剂尽量不用,对于狂躁、兴奋过度者必须要用镇静剂时,也只能用少量安定肌肉注射,一般为5-10mg,禁用吗啡、氯丙嗪、巴比妥类的镇静剂,避免呼吸受到抑制[2]。因饮酒造成外伤的患者,需要抗生素预防感染,尽量不用头孢类的抗生素,避免发生双硫仑样反应。酒精中毒后给予上述治疗无效,出现视物模糊,头痛剧烈,应高度注意甲醇中毒,也就是喝了假酒。大量饮酒后伴有剧烈腹痛患者,要高度考虑胰腺炎,急查腹部CT及血、尿淀粉酶以明确诊断。

酒与身体健康、暴力犯罪、交通事故等息息相关,心理教育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尤其对于酗酒患者,我们应对其进行教育、帮助,使其认识到长期过量饮酒的危害性,从而减少酒精中毒对人们带来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侯亚丽,王红军.血必净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昏迷期45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6):764.

[2] 甘先泽.急性乙醇中毒86例的抢救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0,8(5):142-143.

上一篇: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35例诊治体会 下一篇: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健康教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