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35例诊治体会

时间:2022-08-22 11:07:57

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35例诊治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效果并评价其远期疗效。方法:根据患者症状实际情况分别采用单、双侧双椎板扩大开窗、单椎板切除和全椎板切除等手术方法对35例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患者进行治疗,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评价其远期治疗效果。结果:共随访32例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3年,优28例,良2例,可2例。结论:手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效果较好,根据患者检查情况并综合考虑患者病史等资料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并尽可能地去除潜在因素是取得较好长期治疗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病理特征;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681.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389-0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共32例病例,全部为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11例,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56岁,患者病程1-12年,平均5年8个月,其中有27例患者为从事体力劳动人员或者是有长期的体力劳动史,占总病例数83.3%。另外有4例有外伤史。

1.2 临床表现:32例患者全部有间歇性的腰背疼痛和下肢疼痛,表现在长时间站立或者走动后更加明显。有24例患者伴有间歇性跛行,23例患者有下肢肌力减弱表现。对所有患者进行腰椎正侧位片、CT和MRI检查,有9例患者表现为脊柱侧弯,有13例患者表现为中央型突出,有19例患者表现旁侧型突出。单节段病变11例,两节段病变17例,三节段病变4例。

1.3 治疗方法:5例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27例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采用俯卧位,根据患者术前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其中采用单侧椎板扩大开窗术式7例,采用双侧椎板扩大开窗术式9例,采用全椎板切除术16例。术中骨窗大小约为1.2cm-2.0cm,对突出的核髓组织进行切除,同时对椎体后缘骨赘进行切除,探查神经根管和侧隐窝,如果神经根管和侧隐窝狭窄则进行充分减压处理直至神经根可移动5mm以上,探查椎管通畅,硬膜囊搏动恢复。最后冲洗伤口,在切口位置设置负压引流管。术后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术后2d拔除引流管,开始双下肢及腰背肌功能恢复性锻炼,术后7d在腰围保护下适量下床活动,术后3月去除腰围。

1.4 疗效标准[1]:①优:患者经治疗后腰腿疼痛症状完全消失,腰腿活动无障碍;②良:患者治疗后疼痛症状得到缓解,基本恢复正常活动,但是会偶有疼痛症状发生;③可:患者疼痛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部分功能恢复,能进行基本的生活,需要用药物进行控制;④差:患者治疗后症状没有得到明显的缓解或者疼痛感加重。

2.结果

本组病例共随访32例患者,随访采用患者复查、电话联系等方式进行,随访时间6个月-3年,随访结果为优的患者有28例,良2例,可2例。

3.讨论

3.1 病理特征。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多伴有椎管狭窄症状,发病人群多是老年人。其发病机理为老年患者髓核脱水和软骨板的变化造成髓核内部压力下降,而外部应力增加,患者机体为了重建腰椎内外应力平衡加快了骨质重建的速度,导致椎体边缘骨质大量生长,形成骨赘进而导致椎管及神经根管的狭窄[2]。因此腰椎间盘突出是椎管狭窄外在的发病形式,而椎管狭窄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原因,两者经常互为发病因素。该病发病患者一般病史均较长,通常在3年以上,本组病例中32例患者平均病史达5年8个月,患者以腰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反复发作,并有进行性加重趋势,部分患者甚至无法做到腰部直立活动。术前进行腰椎正侧位片、CT及MRI检查可对患者病变部位情况清晰显示,是诊断该病的主要手段和方法。

3.2 治疗方法。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可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但是其治疗效果不同。有文献报道[3],通过脱水疗法、针灸、中药治疗及功能恢复性锻炼等方法针对68例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患者的各分期有选择性的进行治疗,优12例(17.6%),良49例(72.2%),可6例(8.8%),差1例(1.5%),其总体优良率为89.7。本组病例中通过手术治疗方法,获得随访的94例患者效果优62例(66.0%),良30例(31.9%),可2例(2.1%),总体优良率达97.9%,相比起保守治疗不仅总体优良率较高,同时治疗效果为优的比例也远大于保守治疗。因此手术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比保守治疗要好,因此临床上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

3.3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一般有单、双侧椎板扩大开窗、单椎板切除和全椎板切除等,而选用何种术式要根据患者各项检查结果并结合患者病史和临床表现综合确定。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多因间盘退变导致间盘高度丢失,同时伴有纤维环和韧带松弛,造成椎体不稳导致脊柱结构发生侧移等变化,常伴有黄韧带增厚、小关节增生内聚,这些变化也会导致椎管及神经根管狭窄。因此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要考虑多因素引起椎管狭窄的可能,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尽可能去除所有发病因素,有些因素虽然暂时没有引发症状,但是如果不在手术中去除将会成为症状复发的潜在因素。有报道认为,单纯的在病变一侧进行单侧开窗手术治疗可能会因为忽略了其它导致椎管狭窄的因素造成手术远期治疗效果欠佳。因此笔者认为在手术中不但要摘除病变的髓核,同时还要对神经造成压迫的其它病变予以去除,防止那些虽然没有引发症状的因素进一步发展后造成症状复发。而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不能仅在引发症状的节段开窗,还要根据术前检查结果注意对相邻的节段进行减压,重要的是减压完成后探查椎管通畅,松解神经根,只有充分去除所有致压因素,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远期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Nakai O,O okawa A,Yamaura I.Long-term roentgenographic and functional changes in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wide fenestration for central lumbar stenosis[J].JB one Joint Surg Am,1991,73(8):1184-1191.

[2] 杨宇航,杜奇峰,高玉会.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J].中外医疗,2009,(32):68.

[3] 甄旭东,宋海瑞.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保守治疗的选择[J].内蒙古中医药,2008,(01):39-40.

上一篇:基层医院强化呼吸道管理对老年煤工尘肺患者的... 下一篇:急性酒精中毒54例救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