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历史文化资源挖掘研究

时间:2022-04-21 03:17:17

中原经济区历史文化资源挖掘研究

中原经济区历史文化资源类型多样,内涵深厚。为促进其更好、更快的发展,本文在分析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安徽等五地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认为五地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对历史文化资源的认识存在误区、挖掘力度不够等,建议要从深化对历史文化资源挖掘的认识、加大挖掘力度等方面开展对中原经济区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

2012年11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了纲领性的文件,使其有了长远发展的动力。对中原经济区内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分类概括,给予深度挖掘和优化配置,可以了解区域内旅游发展差异,不仅为今后中原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基础,还能进一步促进中原经济区旅游业整体规模的扩大,实现中原旅游经济的大发展。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中原经济区

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范围包括河南省全境,河北省邢台市、邯郸市,山西省长治市、晋城市、运城市,安徽省宿州市、淮北市、阜阳市、亳州市、蚌埠市和淮南市凤台县,山东省聊城市、菏泽市和泰安市东平县,区域面积28.9万平方公里。

(二)历史文化资源

历史文化资源是“人类社会生活过程中的遗存,这种遗存可以为人类现在及今后的社会生活所利用。在这个瑰丽的宝库中,有大量的实物遗存和文字遗存。实物遗存中,包括历史文物、历史遗址或文化遗址及墓葬等。”历史文化资源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体现着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人民的智慧和历史文化积淀。文化性、时代性和历史性是历史文化资源的主要特征。

二、中原经济区历史文化资源分布概况

中原经济区历史文化资源主要包括历史文化名城类、古迹文化类、根亲文化类、宗教文化类、建筑文化类、饮食文化类、戏曲文化类、武术文化等类。

中原经济区以历史文化名城、古迹文化、根亲文化、戏曲文化、武术文化发展见长。历史文化名城有历史古都型的郑州、开封、洛阳、安阳、邯郸,传统风貌型有商丘、聊城;一般史迹型有南阳、濮阳、邢台、浚县、新绛;特殊职能型有亳州。古迹文化河南地区集聚在以开封、洛阳、安阳、郑州为代表的古都,东平县、邯郸、邢台等地也分布有众多古迹。河南是根亲文化的主体,以姓氏之源、名人故里为主,新郑黄帝故里和伏羲太昊陵两地的祭祖活动发展出色。戏曲文化中,豫剧、曲剧、越调、河南坠子主要分布在河南,鲁西地区有弦子戏、山东梆子、枣梆,冀北有四股弦、梨花大鼓,蒲剧流行于晋东地区,淮北有梆子戏、泗洲戏、淮北大鼓。武术文化以河南、河北、安徽三地的分布为主,河南以少林武术和陈氏太极拳为主,冀南地区以杨氏太极拳、邢台梅花拳为主,五禽戏、晰扬掌、六合八法拳等分布于皖北。

三、中原经济区历史文化资源的分布特点

(一)资源的分布存在着集聚区和分散区

以洛阳、安阳、邢台、聊城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名城内分布着大量密集的历史文化资源,遗址遗迹丰富,相对于其他城市资源明显富集;河南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体,境内历史文化名城和古迹分布最多。

(二)资源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同质性

根亲文化所包含的姓氏、名人、文明起源等在中原经济区各地均有体现,如起源于各地的姓氏和各地或多或少的名人故里等,体现了中原地区作为中华文化和华夏文明发源地的根源与主体;宗教文化和建筑文化在各地的历史遗留中均有体现,以佛教的流传为例,各地都分布有寺庙,与之相关的石窟、壁画等屡见不鲜。

(三)资源流传分布得益于地缘的相近性

戏曲文化、武术文化的流传多波及发源地周边地区并在周边地区衍生出不同的形式并形成属于各自地域的鲜明特色,以太极拳为例,河北杨氏太极拳是由河北邯郸永年人杨露禅及其子孙等人在焦作陈氏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

四、中原经济区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现状

(一)河南地区――重点突出,瑕不掩瑜

河南以古都文化、根亲文化、功夫文化为重点发展对象,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围绕郑州、洛阳、安阳、开封发挥古都群体优势,构建古都文化旅游中心区(郑-洛-安-汴-许),整合四大古都历史文化资源。与此同时,河南又致力于打造“记忆中原,老家河南”品牌,全面整合中华始祖文化和姓氏祖根文化资源,重点建设了鹿邑、偃师、濮阳、淮阳等重要姓氏寻根旅游目的地。作为重要的中国功夫旅游目的地,河南省充分发挥以少林拳 、太极拳和杂技为代表的中国功夫文化作为典型中国文化元素参与国际文化交流的独特作用,以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焦作国际太极流大赛和濮阳杂技艺术节为载体,扩大“功夫河南”在国内外的影响。

但是,河南饮食文化缺乏推广,发展现状良莠不齐。尽管豫菜历史悠久,但由于宣传推广的力度不够,政策扶持不力,致使豫菜在现今中国的餐饮市场上无法同川菜、粤菜、湘菜、鲁菜等菜系相媲美。

(二)冀南地区――文化品牌众多,文化形象不鲜明

冀南地区依托各地历史文化形成独特地域文化。邯郸和邢台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两地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的历史文化资源形成了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如邯郸的赵文化、梦文化、鸡泽毛遂文化、成语典故文化以及邢台的邢窑文化、邢都文化、扁鹊医药文化等。冀南两地虽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但城市内的历史文化资源市场形象不鲜明,游客对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认知度不高。以邯郸市的赵文化为例,赵文化来源于战国时期在此定都的赵国,是邯郸旅游文化之源,但是与赵文化相关的赵王城等景点却缺乏深入人心的能力。

(三)鲁西地区――名人效应明显,合作共识不够

鲁西地区对名人和传说的利用较为充分,聊城作为鲁西地区唯一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开辟了“水浒旅游线”和“古运河旅游线”等特色旅游线路;菏泽市开发建设了孙膑旅游城、东平县利用新版《水浒传》在此拍摄的契机,积极构建水浒影视基地,倾力打造以水浒文化为特色的精品旅游品牌。不过,鲁西地区主要问题是跨区域合作开发水浒旅游资源的力度不够。

(四)晋东地区――资源挖掘深度不够、力度不足

晋东地区发展较为突出的是以青莲寺、府城玉皇庙、运城解州关帝庙、普救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沁河古堡群、皇城相府、中华宰相第一村为代表的建筑文化和以蒲剧和上党梆子为代表的戏曲文化。晋东地区虽然拥有极其丰富的华夏古文化和根祖文化如同善镇的“帝舜故里”遗存,但是挖掘保护力度明显不足。此地区内的历史文化资源分布零散,没有形成规模优势,其开发力度和知名度明显不够。

(五)皖北地区――发展分散,合作不力

皖北的历史文化资源众多,发展分散。亳州是三朝古都、道教源地;蚌埠地区创造出灿烂的淮河文化,流传着大禹治水的故事;宿州有涉故台、垓下古战场等。皖北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实体性遗存较少,分布较为分散且等级层次多,没有形成具有市场影响力的高品质品牌,使得文化旅游形象不突出,吸引力不强。

五、中原经济区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存在的问题

(一)对历史文化资源的认识存在误区

中原经济区内许多历史文化资源,特别是遗址遗迹类的资源,由于时代的变迁加上各种因素,使其只以一堆黄土或者是传说的形式留存,虽然其历史文化价值深厚,但是却很少得到人们的关注,历史文化资源所在地区的群众甚至也很少对此关心。许多地区在发展当地旅游业时,根本不考虑当地的历史文化内涵或者是对其挖掘保护的态度很是麻木,在景区的建设和资源的开发中,习惯了“一窝蜂”和见利就上的窘境。此外对与自身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源认识的局限使得好多地方在发展名人文化时,对其发展现状认识不够,造成与其他地区的“撞脸”。

(二)对历史文化资源挖掘的力度不够

文物古迹专业性强,晦涩难懂,作为普通的旅游者很难理解其珍贵价值。如相关部门不注重历史内涵的挖掘,不能用形象生动、直观动态的语言或讲解很难满足游客的求知需求。由于知觉的选择性等特点,就导致绝大多数旅游者喜欢欣赏自然风光地,而忽略了一些历史文化资源,使其养在深闺人未识,被忽视、闲置甚至浪费。

(三)对近现代的、非物质形式的历史文化资源关注和挖掘保护不够

由于古代的、以物质形态存在的资源在开发上便于取得成效,但是与之相对的以非物质形式存在的众多历史文化传奇、传说,由于年代久远,能够保留下来的遗迹极少,开发利用难度很大,很多地区在实际的旅游发展中厚此薄彼的情况屡见不鲜,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技艺就面临着失传、灭绝的境地。

(四)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中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在受到旅游知觉相似原理与接近原理的制约下,中原经济区内,地理区域相邻、资源特色相近的旅游区,由于管理体制的多层管理等问题,导致景区出现严重的雷同现象,山寨景区比比皆是。中原区内缺乏一个服务于整个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管理的机制。如安阳、邯郸两市关于曹操墓的争夺就曾趋于白热化。

六、中原经济区历史文化资源挖掘的建议

(一)深化对历史文化资源挖掘的认识

加大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宣传力度,普及历史文化知识,使各主体有更多的机会和途径了解历史文化资源的情况,培养政府、企业、民众的保护意识,转变和提升对历史文化资源以往认识的不足,以更好的挖掘和保护历史文化资源。让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在了解历史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历史文化修养,进而认识到保护遗存的重要性,营造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注重非物质形式、近现代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

中原经济区内存在着众多的近现代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这些在资源的挖掘保护已刻不容缓。对近现代资源的挖掘,不应仅仅局限在建展览馆、保护旧居这些方面,应该尝试更多的形式。对经济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积极进行申报保护的同时,应该借助高科技手段和多种形式,留住传承。

中原经济区内存在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对促进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地在旅游业的发展中也充分了证明这一点。纵观中原经济区五地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现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中原经济区旅游业的深层次发展。在今后的发展中,希望通过各地的努力,对各地区内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切实有效的挖掘,开展地区间历史文化资源挖掘的合作与交流,在人才培养、管理体制转变等方面做出积极尝试,形成中原经济区旅游业的良性发展的局面,推动中原经济区的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上一篇:论浙北地区节庆旅游文化品牌塑造 下一篇:工程施工管理中质量目标管理及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