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2-04-20 07:27:36

初中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的实践探索

摘 要:任务驱动法改变了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的“聆听者”角色,它不仅贯彻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而且其全过程以“任务”为中心,倡导学生乐于参与、主动探究。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有效开展任务驱动教学。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任务驱动;可行性探索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3)24-0054-02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要求教育应该为学生带去最前沿的时代信息。信息技术教学作为最具时代元素的教学模式,其对学生进行“现代化”引导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初中阶段正是学生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的探索欲、实践欲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随着时代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难度、深度正在不断加强,无论是教师的教学压力,还是学生的学习压力都前所未有。“任务驱动”教学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起点,不断开辟“生生互动”的形成空间,并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因此,对初中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的实践探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开展“任务驱动”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含义

“任务驱动”全面贯彻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能够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激发教师主动承担教学资源开发的角色意识,避免照本宣科;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任务驱动”课堂能够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养成的主角意识,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在质疑、合作、互动的环境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

2.可行性分析

第一,学科层面上的可行性分析。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在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养成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关键在于鼓励学生主动走近信息社会。“任务驱动”作为学生主动发现自我、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不仅缓解了学生与信息环境的隔绝状态,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学生在发挥主动性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因特网”、“机器人”等都是顺应时代潮流的知识点。

第二,教学对象层面上的可行性分析。初中学生个性强,正处于最难教育的时期。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时,应该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工夫。学生个性是难得的教育资源。“任务驱动”旨在将学生自身的学习优势转化为教育的积极资源,教师需要在正确对待学生的基础上,挖掘丰富的学习资源,“驱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如此,既满足了初中学生个性的发挥,又充分利用了学生自我教育的优势,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第三,作用层面上的可行性分析。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学科特色带给学生优良的信息素养以及丰富的信息技能。“任务驱动”不仅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而且关注学生探究、质疑、解疑等各方面的能力,为信息技术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可能性。生动的“Flash”课程、精彩的“多媒体”世界、神奇的“字处理”软件等的学习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信息技术课程作用的发挥。

二、如何提升“任务驱动”教学的实施成效

任务驱动教学,为教师的教学开辟了新的实践空间。而教师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中,其主导意识决定了任务驱动教学的好坏。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主导角色,并“驱动”学生学习的主人翁精神,成为提升“任务驱动”教学实施成效的重点。

1.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是前提

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具有时代特色的学科来说,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是必需也是必然的。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够将学生带入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色彩鲜艳的图片、发人深省的视频、悦耳动听的音质、引人入胜的动画、各式各样的文字效果等等,都能够成为营造轻松教学气氛的元素,教师在任务驱动教学中要发挥将这些丰富的信息元素带到学生的学习中,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信息世界。

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任务驱动教学前,如果能够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带入课堂,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例如,在教学“走进图片世界”这个知识点时,教师事先布置学生们收集图片,课堂中与学生一起对收集到的图片进行展示、欣赏、交流。在这样的一个互动的教学情境中,不仅能够通过图片的视觉美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带领学生走进图片的世界,进而走进信息技术的任务驱动教学。

2.挖掘丰富的学习任务是基础

挖掘丰富的学习任务能够为任务驱动教学提供必要的学习素材,开启学生学习的大门。学习任务是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重要依据,学生在接受到了学习任务之后,才能够开始分工合作、互动学习。可以说,学习任务在教学情境与合作学习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基础性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任务的布置以及引导学生对任务的完成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发现学生学习的素材。

学生在接受学习任务之后,就能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以更高的学习热情投入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中。例如,在教学“Word”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应首先给出一段已经处理好的文本,如诗歌、散文等,其中包括对文字进行居中、字体设置、颜色设置等操作,学习任务就是要学生在录入文字之后对文本进行相应的处理。学生在接受任务之后,不仅要对文本进行录入,而且需要从复杂的“菜单栏”中找出正确的操作。在此,学生不但需要发挥自身智慧,培养自学能力,而且需要寻求教师的指导、伙伴的合作。

3.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是关键

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学习能够为任务驱动教学指明方向,激活学生合作学习的动力。合作是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绝佳方式,它能够带给学生集体的力量,帮助学生在集体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任务驱动教学注重学生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学习热情。信息技术课程中精彩纷呈的教学任务及教学实践,为学生合作学习提供了大量共同学习的机会,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的熏陶之下,不断养成合作共进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自由大胆地完成教师提供的任务。

例如,在“制作作文选”的教学时,教师除了必须在启发学生正确认识“制作作文选”格式的前提下,关键还要引导学生对学习任务进行分工。“规划应用文档”是制作文选的第一步,学生间的合作必须以教师的积极指导为前提;而“制作卷首语、目录、正文”等环节则需要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分工,其中分工包括材料收集、撰写、校正等环节,教师作为引导者,必须在出现分工不明、方向错误的时候及时加以指导;“作品评价”环节需要每个小组之间发现自身的不足,互相学习。

4.引导学生的学后总结是保障

任务驱动教学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充分体现,由于初中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水平还不够全面,就必须为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进行必要的评价与总结。学生的学后总结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学习中的不足,养成向他人学习的学习态度,保障了教学的质量。教师在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时,要尤为关注引导学生进行学后总结。引导学生进行学后总结并不是仅仅停留在总结自身不足的的层面,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进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任务驱动教学保障了学生学习的质量,保证了任务驱动教学的有效进行,开辟了学生进步的全新空间。例如,在“图表的制作”教学时,教师可以预先提供这样两组数据:某地“各月平均降水量(毫米)”及该地“年气温表”,学习要求就是让学生将数据转换成图形,以了解降水量与气温的关系。由于“任务驱动”教学的自主性特征,不同小组分别将两组数据转化为“饼图”、“柱状图”、“折线图”,进而对数据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虽然转化方式不一样,但是学习效果各有优势,这就需要对小组合作的学习成果进行自我总结、生生评价以及师生评价。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得到老师的肯定,同学间能够互帮互助、共同提升。

三、结束语

信息技术不仅关注学科的实践性,而且关注学科的应用性,需要在优质的信息环境中才能为学生所接受。任务驱动教学充分考虑了信息技术的学科特性,并将学生的发展水平作为教学的重要依据,成为当下初中信息技术乃至信息技术的整个学习阶段学生信息素养及技能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进行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人而异地开展任务驱动。如此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段利文.谈“任务驱动”教学法与能力培养[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152-153.

[2]郑志群,程丽丽.任务驱动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11(2):101-103.

[3]张青海.浅议初中信息技术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J].学周刊,2011(7):155.

上一篇:关于课堂魔方的基本功能与创新应用 下一篇:艺术类高校网站建设与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