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时间:2022-04-20 07:31:05

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从一般商品的质量保障角度出发,构建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保障体系,并对如何建设会计信息质量保障体系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会计信息质量 质量保障体系

会计信息作为一种非常重要而有用的信息产品,已经现实地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如何提高和保障会计信息质量已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我们试图把一般商品的设计、生产、质量检验、售后服务等质量保障环节,运用在会计信息这一特殊产品上,构建一个完整的会计信息的质量保障体系,即把会计准则(设计环节)、会计信息生成(生产环节)、独立审计(检验环节)、相关法律(售后服务)等有机的统一到会计信息质量保障体系中来,并希望通过这一保障体系的有效运行,使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提高。

一、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学者对会计信息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的。通过对他们研究成果的分析,我们认为他们都侧重于各个问题的独立研究,但是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不只是由某个独立的环节造成的,而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不能仅停留在分析原因和提出对策的阶段,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系统的保障体系,对财务报告生成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质量予以控制,才能够确保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因此,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综合治理。

二、会计信息的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产品的质量保障不仅仅指生产过程中的质量保障,它还涵盖了从市场预测、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以及建立用户至上、市场导向与以质量求生存等广义的质量观念。会计信息作为经济管理活动下的一种特殊信息产品,要想全面地控制它的质量,也必须要建立和一般商品一样的质量保障体系,实行全面的质量管理。

1.一般产品的质量保障体系

一般产品的质量保障体系包括生产前的设计环节、生产过程中的控制环节、产品生产后的检验环节和产品售出后的服务环节。

设计环节是在产品投入生产前,对产品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规范。

生产过程中的控制环节有两层含义:一是保证产品生产满足设计环节质量要求;二是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要反馈到标准的设计环节,对设计环节的不足进行调整和弥补,从而在这种互动的发展中实现从源头保障产品质量。

产品生产后的检验环节具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方面检验产品的生产是不是依照设计标准进行;另一方面检验生产出的产品是不是满足生产目的,设计环节的生产标准的设立是不是合理、科学。

产品售后服务环节是对产品投放市场后的质量责任追踪系统,它一方面对产品的质量提供后续保障服务,一方面对造成质量问题的环节进行控制,把问题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环节、人员,从而实现严格的质量控制。通过这一系统,产品质量得到全面的保障。

2.会计信息的质量保障体系

我们通过一般产品的设计、生成、检验和售后服务四个环节,相应地把会计准则 (设计环节)、会计信息生成(生产环节)、独立审计(检验环节)、相关法律(售后服务)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完整的、系统的会计信息的质量保障体系。我们通过图示的方法,把会计信息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思路表示如下:

构建会计信息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路图

(1)规范和完善产品的生产和检验标准,在源头设立质量标准,保障产品质量。

对于会计信息而言,它的生产标准和检验标准就是会计准则和证券市场相关披露制度,我们要制定规范而又完善的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用高标准来防止规则性失真,从源头上控制会计信息质量。

(2)加强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保证产品在生产中达到设计标准。

这是保障产品质量最关键的一道屏障。因为,再好的设计,如没有科学合理的操作程序来执行,就不可能达到原有的质量要求。在会计信息的生成环节,会计信息的违规性失真和技术性失真,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程度和会计人员的技术水平、道德素质密切相关。所以,在这个环节,我们要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会计人员素质来保证会计信息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和披露制度的要求生成、披露会计信息。

(3)强化产品的质量检验控制,确保所生产出的产品在投放市场前达到设计标准,具有高质量。

会计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质量检验主要由独立审计进行,通过对会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的检验,鉴证会计信息是否符合会计标准,生成过程是否存在故意的违规性失真,同时指出会计人员可能存在的技术性问题,达到防止会计造假和信息失真的目的。

(4)健全和完善产品的售后监管,承担产品质量的法律责任。

这是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最后一道屏障。虚假的会计信息具有严重的经济后果,如果前面三道环节都没能制止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那么用法律手段加大对会计信息造假者的处罚,增加会计信息违规的风险成本,则是保障会计信息的最后一道屏障。所以会计信息的“售后”监督管理应以法制建设为核心,从民事责任的追究来约束会计行为人的造假行为。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质量保障体系内各环节的关系,我们用下图表示:

会计信息质量保障体系图

三、发挥质量保障体系作用的一些政策性建议

1.充分协调会计准则与披露制度的关系

2007年1月1日我国开始执行新的会计准则,新的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的生成具有指导作用,规范了会计信息的内容实质。我们在执行新的会计准则的同时,也要注重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通过证券市场逐步促进披露制度的发展,进而推进会计准则的完善,使二者最终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2.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会计人员素质

人的利益驱动以及制度缺陷是产生公司治理问题和会计信息虚假的根本。会计信息的提供是一种企业行为,并非会计人员个人行为,所以我们应加强对公司全面整体的教育。此外,由于会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有限,即使他有着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但对准则制度存在理解上瓶颈,同样也会产生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因此,生成环节的质量控制应从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优化以及会计人员素质的提升着手。

3.严格披露要求,强化独立审计监管

独立审计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重要环节,要进一步完善证券监管机构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的职业操作规范要求,加强对管理当局不合理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出具虚假报告的交易成本,缩小会计师事务在与管理当局的可操纵的空间,从而增强其保持独立性的可能性。

4.建立民事诉讼机制和民事赔偿机制

针对我国现行法律在对会计信息造假处罚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民事诉讼机制和相应的民事赔偿机制,明确造假者经济上的赔偿责任,大幅度提高会计造假的成本,同时,鼓励广大受害者依法诉讼赔偿,积极同造假行为作斗争。

总之,构建和完善会计信息质量保障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渗透于会计信息质量控制活动的各个层面,是一个相互衔接、相互协调、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实际工作中应充分体现各个环节的职能,通过诸环节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从而全面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对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风险比较的探讨 下一篇:对财务软件中自动转账模块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