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调查

时间:2022-04-20 03:43:32

非英语专业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调查

摘 要:本文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122名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证调查材料为佐证,揭示目前我国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比较欠缺。学生经过一年的高职阶段英语学习,跨文化交际能力没有显著提高。基于此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高职学生;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02-0100-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1.024

1. 理论框架

回顾过去几十年的英语教学发展,我们不难发现教学目标从“语言能力”扩展到“交际能力”(Hymes, 1972),又扩展到“跨文化交际能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也层出不穷。我国学者高一虹(2002)总结了三种比较流行的模式:构成三分模式、行为中心模式和知识中心模式。构成三分模式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认知层面包括目的文化知识, 以及对自身价值观念的意识;情感层面包括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度、灵活性、共情能力、悬置判断的能力;行为层面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关系的能力、在跨文化情境中完成任务的能力。行为中心模式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实践为关注中心,侧重交际行为或外部结果,亦可称为“有效性”或“功效”。“功效”一般包括跨文化情境中的个人适应、人际互动、任务完成情况。知识中心模式也是以培养实践能力为关注中心的,在学校情境中较受欢迎,目前在我国的外语教育中占主导地位。对许多教师、学者来说,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是指如何在目的文化情境中适宜地使用目的语的知识。在此基础上,高一虹针对我国英语教学的特点,又创造性地提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跨越”与“超越”两个层面。“跨越”是指目的文化知识和交际技能的获得以及立场情感、行为模式从本民族文化转移到目的文化;“超越”是指能够以开放、灵活、有效的方式进行跨文化交流,在跨文化交际中“生产性”地(productively)构建自我认同(self-identity)。参考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理论和本次调查的具体情况,作者在这里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大致划分为为基础层次和深层次两个层次,基础层次是对跨文化交际基本知识和技巧的掌握与运用(上文提到的认知层面、个人适应阶段和“跨越”层面);深层次则将跨文化态度、情感、知识、交际策略和交际表现等都纳入跨文化交际能力。

2. 调查背景与目的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4年1月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和教育部办公厅2007年7月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均提出“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我校2007年制定的新的职业英语教学大纲也明确提出“积累必要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和培养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那么,目前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处于什么样的状况?存在哪些问题?不同年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研究将聚焦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层次。

3. 调查方法

3.1 问卷的编制

问卷(出题时参考了王振亚和钟华的部分题目)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共10题)是有关语言行为的试题,涉及打招呼、称呼语、邀请、告别、关切、拒绝、提议、感谢、送礼、收礼等十多种日常交往中常用的言语行为。采用的是“得体”与“非得体”的判断题,例如:

(1)李明到美国朋友家里做客,当被问及“Would you like some tea?”,他回答说“Please don’t go to any trouble(请别麻烦)”。

(2)小红应邀到美国朋友Michelle家做客,临别时说:“It’s too late. I’d better be going now. You must be very tired. Good night.”

第二部分(共10题)是有关非语言行为的试题,以人体语、时间语、空间语为主,也涉及一些社会习俗、社会规范、社会关系等方面的问题。采用的题型是是非判断题,例如:

(1)接受英国朋友的礼物时,应当当面打开礼物。

(2)当你在示意英美人士向你靠近时,手掌向下,五指向内弯曲不停地摆动。

3.2 受试的选择

本调查首先在一年级新生中随机抽取了两个自然班,再选取了二年级全校任选课的一个班级(学生来自各个院系)。共三个样本:一年级1班(29人)、一年级2班(30人)和二年级选修班(73人)。发放问卷132份,回收有效问卷122份。

4. 调查结果分析

4.1 总体得分情况

从表1的数据来看,学生得分在80%以上者只有5人,占总人数的4.10%;14~15分(70%~75%)之间18人,占总人数的14.75%;12~13分(60%~65%)之间40人,占总人数的32.79%;11分(55%以下)以下者有59人,占总人数的48.36%。近半数同学处于不及格水平,13分(65%)以下占总人数的81.15%,整体情况不好。表明目前高职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很低。

4.2 各班跨文化交际问卷成绩T检验

首先对不同样本(一年级1班、一年级2班和二年级选修班)之间进行比较,然后把一年级与二年级之间进行比较。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

上一篇:以写字教学特色项目促进校园 下一篇:隐藏的左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