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的缺失与构建

时间:2022-04-20 01:13:38

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的缺失与构建

摘 要:本文通过对当代部分大学生责任感现状及缺失原因剖析,针对高校如何培养及构建大学生责任感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以后解决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责任;素质

1 责任感内涵

所谓责任感,是指责任主体在一定责任认识的指导下,对责任对象履行一定的责任,并由此得到相关的内心情感体验,它是知、情、意、形相统一的过程。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的责任感不仅关系到他们能否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更关系到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责任感是人才必备的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因此责任感的培养是当代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2 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现状

2.1自我为中心

当代大学生自我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对自我设计、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发展要求比较高,但部分大学生沉溺网络、厌学逃学和缺乏志向等现象仍比较严重。在不良信息的诱导下,他们完全以自我为中心,过度重视自己的个人利益,养成了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对待自己学业和职业没有规划,对工作挑三拣四而未就业,或干脆懒得工作,长期呆在家里白吃白住。成为“啃老族”,拒绝承担自己起码的责任,自私任性,贪图享受,成为社会、国家、家庭的累赘。

2.2社会责任感意识淡薄

当前在校的都是90后的大学生,他们生活在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思想层出不穷的时代,父母的溺爱,生活的奢靡,使他们缺乏必要的国家荣誉感和社会责任心,对集体活动漠不关心,缺乏合作、奉献精神对社会不良风气和违法犯罪现象袖手旁观,甚至逃避生活,逃避责任,逃避义务。他们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前途、自身的利益,对国家大事、社会实事关注较少,历史使命感和主人翁责任感不强,集体责任意识和家庭责任意识淡漠,养成自私自利的狭隘思想、好逸恶劳的性格。

2.3家庭责任感减弱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再苦也不能苦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父母勤劳工作、省吃俭用供孩子上学,部分父母竭尽所能给孩子提供的优越物质生活环境;学习成绩好坏成为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学校、家庭和社会过分注重智育而忽视德育,造就了部分大学生对父母、亲人的付出习以为常,甚至漠然视之,对家庭的责任感减弱,只知道一味索取而没有考虑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3 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缺失原因

3.1社会原因

这是部分大学生责任感淡化甚至缺乏的重要外在原因。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上出现许多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部分大学生在分析社会问题时容易走极端,不能全面正确看待社会问题,不能正确理解社会光明面与黑暗面的关系,对此,由于缺乏对社会现实深入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能力,大学生的认识往往较片面,容易走极端。

3.2家庭原因

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优越,在家娇生惯养,容易形成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依赖性强的性格。缺乏自我服务和服务他人的能力以及必要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在家庭教育上,很多家长只重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轻道德、责任感的教育,对孩子的关爱重物质层面,轻精神层面。因此,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他们过分关注自己,考虑最多的是别人应该为我做些什么,而很少考虑我应该为他人、为家庭、为社会做些什么。

3.3学校原因

在中学阶段,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主导着教育体制,学校片面重视智育、轻视德育。在这种环境下,学生过分追求考试分数、轻视文明修B,这是造成他们成为大学生后社会责任感薄弱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的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缺乏具体明确的责任感教育,高校的“两课”教育以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虽然涉及到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但在灌输式教育占主导地位,学生管理工作者单纯的说教,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教育效果不太理想,这使得大学生责任意识无法在教育中得到加强。

4 培养构建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的措施

4.1重视家庭教育的影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的好坏都会影响孩子的责任感形成。因此,家庭成员要时刻注意自身的道德修养,要尊重和爱护别人的东西,要让孩子从小学会感恩父母,感恩社会,养成善良的品德。此外,家长还要积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对于孩子和学校进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道德观念,为及时修正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奠定基础。

4.2注重学校教育,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提供有力保证

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如果教师在承担各种责任方面率先垂范,就会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教育应采取启发分析式,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重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责任感,使他们能真正主动地承担起各种责任。

4.3强化大学生自我教育,加强社会实践,拓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途径

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引导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不断增强为他人和社会服务的意识。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有机联系起来,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让他们在实践中认识社会,倍受教育,自觉承担社会责任,进而提高和巩固己形成的社会责任感及其层次。

参考文献:

[1]丛艳丽.当代大学生责任感培养的探索[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05):183-184.

[2]沈浩,李文丽.论新时期大学生责任感的缺失与构建[J].科技创新导报,2013,(19):160.

[3]王韬.新时期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探究[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30-33.

[4]张付新.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探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02):79-81.

作者简介:

徐敏(1987.11―),女,河南安阳人,硕士,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研究方向:预防兽医学。

上一篇:幼儿园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分析 下一篇:论小儿扁桃体炎的诊治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