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格初探

时间:2022-04-19 12:05:42

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格初探

摘 要:初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音乐课堂中通过歌唱教学、欣赏教学、教师的人格魅力等途径加强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可以使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到潜移默化的促进,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音乐课;人格;歌唱欣赏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7-0210-01

中国古代乐论专著《乐记》中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音乐对人的情感、性格、意志等有重要影响,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让人的情感得到美的熏陶,达到陶冶情操、升华人格的作用。此外,音乐本身具有强大的催化作用,具有真、善、美的特点,能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社会更加和谐。

初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比较喜欢音乐课,大都积极的参与课堂实践,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喜欢在课堂上讲话,扰乱课堂秩序。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某些同学认为,音乐课不是考试学科,学好学不好没关系,只要把考试学科学好就行了,甚至包括一些家长也有这种想法。

面对这种现状,如果教师板起面孔批评学生,学生内心是不服气的,往往是暂时安静,过后依旧我行我素。老师的批评也会影响课堂气氛,进而影响课堂效果。笔者认为,只要我们改变一下教育教学方式,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学生人格的培养,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在歌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格

人的歌喉是世界上最纯洁、最珍贵的乐器,歌唱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歌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凝聚力。音乐教科书中大量的优秀歌曲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可以拓展学生知识面,开阔视野,发展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歌曲中蕴含的情感非常丰富,音乐教师可以在歌唱教学中深入挖掘歌曲中蕴含的人格教育因素,用“潜移默化”的方法,将其充分地渗透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体验和表现,实现“润物细无声”的人格教育功能。

歌唱教学可以让学生更为直观地体验到旋律、节奏、歌词、音韵等音乐的美,合唱中还可以体验到和声美,不同地区与民族的民歌可以让学生热爱民族音乐,感受优秀的民族文化,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如在学唱《青春舞曲》时,可以让学生欣赏关于新疆风土人情的视频,了解新疆歌曲典型的节奏特征,有感情地用歌声去表现热情活泼的新疆音乐。学唱《桑塔露琪亚》时教师在介绍意大利的音乐文化历史之后,让学生想象着在傍晚美丽的海滩上用美妙的声音表达心中的舒畅,用划船的动作去表现意大利船歌的灵动优美与热情奔放,从而让学生体验到,音乐没有国界,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不仅要热爱本民族的优秀音乐,还应该多接触、了解其他民族的音乐,激发学生对世界民间音乐的热爱。

二、在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格

音乐是最富于情感的艺术,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阵地。欣赏教学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以音响、聆听、体验、审美为手段,融多学科知识于一体,使学生对作品形成一种全身心的审美体验。

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抓住旋律、节奏、乐器等塑造的音乐形象,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意境,根据作品特征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情绪,展开联想与想象,感知作品的深层意义,鼓励学生之间积极交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想。例如在欣赏《台湾风情画》时,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信念,让学生通过感受、体验、了解作品的情感和内容,感受台湾优秀的音乐文化。欣赏《热巴舞曲》时,让学生在庄严的法号声中联想到,互相交流对的了解,教师介绍藏族的音乐文化并欣赏藏族踢踏舞的视频,学生模仿并跟着音乐节奏用踢踏舞的步法为乐曲伴奏,深刻体验藏族音乐的高亢豪放、热情优美。

三、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人格

人格是指人的气质、性格、能力、世界观、人生观等特征的总和,既有先天的形成因素,又有后天培养的结果。教育的首要问题在于养成学生的健全人格。健全学生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人格魅力。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是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孔子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教师往往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重点对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人格魅力具有示范作用。首先,音乐教师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教育教学技能,用较强的歌曲演唱能力、较高的钢琴演奏水平和高超的教学能力赢得学生的尊敬与信赖,营造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在音乐课参与课堂实践的积极性。其次,教师应尊重并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音乐课上少数学生的捣乱要冷静对待,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课后及时找学生沟通,让学生心服。此外,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做到用爱育人,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优点,看到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多鼓励学生,充分接纳学生的个性并加以引导,用宽容和微笑去感染学生,用爱温暖学生,使学生的内心得到触动,产生共鸣。

参考文献:

[1]刘再生.中国音乐史简明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上一篇:简析高校音乐系舞蹈教学的的重点 下一篇:浅析有效性教学方法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