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三破:区域数学课堂变革探路

时间:2022-04-19 06:45:23

三立三破:区域数学课堂变革探路

成都高新区教研室虽没有充足的人员配置,却卓有成效地撬动了区域小学数学课堂变革。课堂变革因素复杂,教育观念、改革动力、操作策略、管理评价等相互的关系若处理不好,改革实践就会扯不清,理还乱。而高新区的数学课堂变革不仅没有出现纠缠状,而且风生水起。其奥妙何在?

立愿破胆:教育改革,成也质量,败也质量。通过反思教学质量观念和管理行为的偏差,高新区教研室更新质量观念,转变管理行为,给力课堂改革,促使学校、教师重树育人愿景,放胆变革课堂。

立策破规:课堂变革既需要勇气,还需要底气。高新区切实构建教研文化,以教材解读为研究基点,以学科基础扎实与教学行为优化的统一为研究重点,以发现、欣赏和推广改革经验放大研究亮点,引导实践者探路径、寻策略、增智慧、破旧规。

立志破困:改革之路崎岖,需要增强志气。为克服全新教育理念与学科核心价值追求的顾此失彼,高新区数学课堂变革以《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研究》的课题,引领学校和教师立攻坚克难之志,通过校内、校际和跨区域的联动研究共谋策略、破解困局、突围困境。

一个区域的教育改革,凭借勇气、底气和志气,以"三立三破"打破实践的沉寂,迎来课堂变革的风生水起。

数学评讲课与综合实践课在公开场合亮相十分罕见。因为它们很难呈现教与学的现场精彩。但是,高新区在2010年的成都市第七届数学年会和2011年的成都市教育局主办的儿童学堂研讨活动中推出的评讲课与综合实践活动课,获得观课者的由衷好评。应邀前来评课和讲座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发出感叹:我在离天安门这么远的地方,还能看到这么一群能干、优秀的学生!教育部北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数学工作室的任景业老师也说:我很欣赏你们的课堂改革,你们的教师很能干。

评讲课、综合实践课的公开亮相和成功,迎来省、市内外络绎不绝的教学观摩者。当他们深入到学校数学课堂,方才发现,高新区有一大批数学课堂变革的先行者:教学鲜活灵动、轻盈奔放的李秋菊老师;娓娓道来、润物无声的游琼英老师;简约质朴、清新自然的王晓明老师;机智幽默、扎实厚重的周波老师等等。一些学校的数学团队特色也正在形成:以游琼英、赖杉、杜琳等为代表的芳草小学的个性化课堂探索团队;以成都师范银都小学林方全、雷蕾、肖燕等为代表的小班化特色课堂探索团队;以实验小学李秋菊、曾秋生、刘晓军等为代表的生命课堂探索团队;以缪兵、周波、何清等为代表的玉林附小的探究性课堂探索团队等等。

“作为建区20年的高新区,没有厚重的教育文化积淀,教育部门机构精简,人手少,教研室也只有正、副主任两个专职工作人员,其他小学数学教研员都是由学校教师兼任,而你们的数学课堂变革何以能呈现百花争艳的良好态势,并以先锋的姿态亮相于成都市各类大型研究活动?”面对教育媒体的询问,我们对区域内小学数学课堂变革的实践引领进行了梳理。

研究发现,凡是变革力度大、效果好的课堂,首先不是因为破得好,而是立得好。因此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先立后破”的主张。立什么?立的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堂改革方向,破的是偏离素质教育价值取向的教育教学行为。课堂变革,如何由知立知破到真立真破,最后到善立善破?基本做法是:通过管理给力、教研奠基、课题引领,促进区域内学校和教师立愿破胆、立策破规、立志破困,营造促进善立善破的数学课堂变革的生态环境。

管理给力——立育人之愿 破变革之胆

一、绿色质量诉求,重树育人愿景

课堂变革的前提是教师愿改、敢改。但落后的教学质量观长期制着约教师“改”的意愿和胆量。虽然,教育管理与指导部门任何时候都没有放松对质量的监控,但是摆脱不了以考试衡量教学质量,按分数将质量分为三六九等,结果导致学校、教师浓厚的分数情结和教学行为偏差。课堂,因知识的强制性灌输和技能的应试性训练而忽视了儿童需求,弱化了儿童主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终极价值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核心是转变教与学行为,提高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学质量。然而,究竟什么是教育教学的高质量?怎样才能获取高质量?

东北师大史宁中校长说得好:“我们教学的目的是什么?一是为了国家未来发展的需要,一是为了孩子们未来发展的需要。能把这两个需要有机结合起来的教育就是一个好的教育”。从“好教育”的角度来看,适应社会发展进程,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就是教育教学的“高质量”;教学的高质量产生于好课堂。好课堂不仅关注学生学业水平,还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业负担以及师生关系、教师教学方式等。针对数学学科来说,学生的学业水平包含了双基达标情况、学习思维品质与数学素养。构建好的课堂,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的生命成长,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遵循学科教学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基于对教学质量管理的反思与质量内涵的确认,基于对教师教学行为偏差的分析,我们认为:只有牢牢地树立起科学的教学质量观,开展科学的教学质量管理,学校和教师才有可能重树育人愿景,自觉、主动地破课堂变革之胆,真正走出质量追求的误区。为此,我区借鉴“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体系”,结合区域实际,重新制定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与过去的课堂评价指标相比,新的评价标准除了注重学科教学目标的达成,还突出了以下特点:特别关注学生积极主动生动地发展,包括学生在课堂的情感状态、思维状态和行为状态;特别关注教师是否以学论教、顺学而导。课堂评价标准的重订,促进了教师教学质量观的改变。

二、质量过程管理,催生变革动力

虽然,课堂教学评价新标准为课堂变革提供了方向引领与操作指导,但是变革的真实发生,还需要教师的真改真破。而真改真破有赖于各层面科学、有序、有效地教学质量过程管理。在高新区社会事业局教育处的推动下,我们加强了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过程管理,修订完善了高新区《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意见》,这里的“教学常规”有别于过去单纯的制度规范,而是注入全新的内涵,明确要求各校以育人立人为目标,以教学质量提升为重点,创新与优化教学常规管理,深入课堂现场,聚焦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常规和课堂质量管理。

上一篇:完美的太空对接 下一篇:城市品牌传播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