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中小企业授信风险管理刍议

时间:2022-04-17 01:39:02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授信风险管理刍议

【摘要】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生力军,是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由于中小企业本身的局限性和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商业银行中小企业授信风险日益加剧,如何有效控制授信风险并实现银企双赢是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对中小企业进行了定义,其次分析了中小企业授信的潜在风险因素和银行中小企业授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中小企业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措施。

【关键词】 中小企业 授信 风险管理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中小企业的重要性日益显著,成为国民经济的生力军和税收增长的基石,对促进社会就业,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力度也越来越大,中小企业业务市场非常广阔。积极推动中小企业业务发展不但是政府和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的政策要求,更是银行加快业务发展、优化资产结构和客户结构、提升综合收益和市场竞争力,增强发展后劲的内在需求和动力源泉。然而,由于中小企业本身的局限性和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商业银行中小企业授信风险日益加剧,如何有效控制授信风险并实现银企双赢是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授信的潜在风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小企业授信业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中小企业的定义

目前,商业银行判定中小企业标准仍然采纳国家统一标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该标准主要考虑企业从业人数、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这三个参数。笔者结合中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新巴塞尔协议要求以及香港金管局在中小企业划分的实践,以销售收入作为划分中小企业的主要依据,将年销售额在500万元(含)至5亿(含)人民币的企业、各类从事经营活动的法人组织称为中小企业。对房地产业、投资管理业等行业的中小企业划分以资产总额代替销售收入。

二、中小企业授信的潜在风险因素

截至2011年末,我国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21.8万亿元,同比增长18.6%,增速比大型企业贷款高7.1个百分点。然而,据银监会统计,截至2011年末,全国小企业贷款不良率为2.02%,其中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贷款不良率为5.14%,远高于商业银行整体约1%的不良贷款率。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风险承受能力、运作特点较大企业具有明显的差异,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授信业务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因素。

一是市场风险。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短,更容易受到经济周期波动、原材料价格波动、人力成本价格上升等因素的影响,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另外,中小企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高新技术产业比例偏低,大部分中小企业是靠模仿、贴牌、来料加工,原创性、自主性的产品较少,产品附加值较低,产品竞争力弱,企业转型升级较难,一旦受到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就会失去抵御能力,导致商业银行授信的市场风险。二是信用风险。中小企业一般担保缺失,抵押物不足,容易出现恶意拖欠或者逃废贷款的情况,违约率较大中型企业较高。三是经营风险。中小企业大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不高,主要经营者对企业有较强控制权,经营的自主性和随意性较大。许多中小企业产权不清,家族性质较浓,容易发生关联交易,企业内部股东容易出现纠纷和涉诉,企业的贷款资金存在被关联企业占款或挪用风险。四是道德风险。银行为了控制风险,往往对企业的财务指标提出若干限制性的要求。这意味着若企业违反与银行签订的以会计数据为基础的债务契约,将会增加企业借款成本。因此,为了能够取得银行的信贷支持,中小企业往往会对一些不利信息和风险因素进行隐瞒,诉诸“报表粉饰”的现象比较普遍,多本账簿、多头开户的现象也比较普遍。由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企业可能改变信贷资金的用途,将信贷资金用于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项目,这也增加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授信风险。

三、银行中小企业授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乏动态调整的客户准入标准。目前,由于中小企业授信管理成本过高,大多数银行客户准入标准没有及时根据业务发展及区域情况的变化而适时调整,相关指标欠缺标准化、科学化,不具操作性,使得授信风险的源头不能及时得到把控。

第二,商业银行中小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仍须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缺乏效率,没有贴近市场。大多数商业银行现有分行组织架构中缺少中小企业专业业务团队和专业审批团队,尚未完全实现全面贯穿,总分行各业务节点缺乏联动的组织架构。专业审批团队的缺失,使得小企业授信审批效率低,不能满足企业资金短、频、快的要求,严重制约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另外,商业银行现有的早期预警和贷后管理技术也有待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贷后管理主要依靠客户经理进行定期跟踪,难以避免管理体系中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

第三,中小企业授信担保方式有待多样化。有数据表明:我国商业银行接受信贷担保物中70%左右是土地和建筑等不动产,而广大中小企业资产的70% 以上表现为应收账款和存货,普遍欠缺不动产担保资源。担保不足成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瓶颈之一。扩大贷款担保的保证措施范围,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意义重大,同时,保证措施多样化有利于分散商业银行授信风险。

四、中小企业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措施

第一,严格“准入”关,从源头上把控风险。商业银行需研究中小企业所在的行业环境、行业地位和国家宏观政策,确定业务目标市场及标准,制定实施细则,包括客户准入标准、授信标准、目标市场选择、资产组合管理要求。同时,商业银行应及时根据业务发展及区域情况对有关标准进行适时调整,根据借款人最新的财务报表数据及对账单流水情况,动态调整客户的准入评级,使指标更加标准化、科学化,更具操作性,以便更合理有效地控制风险。要研究不同类型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和资金流动规律,有效识别和控制信贷运行中各环节的关键风险点,把握信贷投向。另外,企业评价标准应该多样化,侧重对企业非财务信息的分析和评价。中小企业授信客户财务管理不规范,提供的财务报表数据缺乏真实性,未能真实反映客户的经营情况。所以,商业银行信贷人员不能单纯以财务报表数据作为评判企业的主要手段,而应该结合中小企业核心管理层经验、公司成立年限、控制人背景和学历、贷款和结算纪录、银行同业查询、买方集中度、上下游客户查询等非财务因素作为企业授信的主要准入依据。重点关注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定期监测企业销售回款这一指标的完成情况。只有制定细化的目标市场及准入标准,将他们与一般大型客户区分开来,并进行动态调整,才能更合理、有效地控制风险。

第二,建立专业的风险团队和风险监控系统。一是建立中小企业客户经理队伍和风险管理团队。设立专职的中小企业贷款审批人员或者建立批量化审批中心,实行标准化的流程,根据业务的风险度和授信金额,分级授权审批,推进中小企业业务独立的信贷审批机制与风险管理体系。建议可以在总行风险管理条线设立中小企业风险总监,负责全行中小企业的风险组合管理、授信审批管理、审批流程质量监测、客户满意度监测、信用恢复评价等工作,并根据以上相关职能设立专业团队。在各分行(含二级分行)及中小企业业务量大的异地支行设立分级授权的中小企业独立审批人,利用信贷审批系统,负责日常项目的具体审批工作。总行信贷审查部门负责审批政策制定、信贷组合管理、审批流程监测、个别特例项目审批等整体质量、流程管理工作。二是完善中小企业问责机制。据悉,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不良率急剧攀升最主要的原因是执行层面的违规问题。分行在具体业务操作环节的执行上存在较为普遍的操作风险,需切实加强对业务全流程和各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加强对贷款“三查”制度执行的监督,完善中小企业问责机制,以违规的发生作为问责触发点。按照“尽职者免责,失职者问责”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和相关业务规定执行检查和问责。三是做好对中小企业业务的资产组合分析,科学监测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各项风险,并根据风险监测结果,对中小企业产品方案、业务流程、业务授权等进行优化和完善。四是加强科技系统建设,提高中小企业业务的风险管理水平。推进小企业授信业务销售回款监测系统和客户评级操作系统、中小企业业务贷后管理系统、中小企业财务核算体系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建设等工作,提高中小企业业务的信息化操作水平和风险管理水平。

第三,采用多种保证方式。由于信息不对称,担保措施对小企业信贷资金的安全至关重要,特别是对首次接触的中小企业客户,必须落实可靠的第二还款来源。银行可按照中小企业所在的“资金线”、“产业链”、“生意圈”为其设计担保方式,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可以是“软抵押”,即用动产抵押、应收款抵押、存货质押、仓单质押、专利权质押等方式。具体担保措施可以多样化,例如:获取专业的担保公司提供的保证担保;对于由商业银行优质客户、世界500强企业或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建立的稳定供销、协作关系的上下游产业链中的小企业贷款,应由以上企业提供保证担保;对于供应链业务中的中小企业,可要求相关的优质核心企业提供保证担保,联盟体成员互相了解,彼此监督,使信息不对称性降低;进行保证金风险缓释,保证金池覆盖联盟体成员最大单户授信。同时,积极探索中小企业联保贷款,由当地企业联合担保或行业“龙头”企业担保,并积极搭建担保公司、保险公司、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地方商会、园区管委会等合作平台。对符合信用贷款条件的优质中小企业,可以发放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同时,对现有的忠诚客户,可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可按不同信用等级分别适当调整抵质押覆盖率,但要设定可调整客户数量的上限比例。

可以预见,随着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最强劲的力量。多年来习惯于围绕大客户展开竞争的国内银行,在政策扶持倾斜和新兴领域挖潜的双重驱动下,现已纷纷大力拓展中小企业金融。效率是股份制商业银行抢占市场的武器。银行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风险控制模式,既要控制风险,又要注重效率,不断提高银行业务发展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构建起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信贷业务机制,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崔宏:财务报表阅读――信贷分析实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 黄世忠:财务报表分析:理论、框架、方法与案例[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3] 刘传岩、王涛: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1(2).

[4] 童明军:中小企业信贷风险防范[J].经营与管理,2012(1).

[5] 王林: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防范研究[J].新金融,2011(1).

上一篇:浅析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村扶贫开发新途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