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会计信息化教学目标与内容重构

时间:2022-04-17 12:31:10

高校会计信息化教学目标与内容重构

摘 要:本文首先从会计信息化的演进出发,重新定位了高校会计信息化教学目标:培养能够深层次应用、管理和分析评价会计软件的应用型和创新性会计信息化人才,并在此基础之上,重构了高校会计信息化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重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0-0024-02

一、引言

在未来信息社会,企业信息化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是实现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而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在于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在我国已经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作为会计工作的基本工具,已经成为现实。我国发达地区会计信息化的普及程度约为80%,欠发达地区的普及程度约为50%,会计人员或者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会计专业的学生若不懂会计信息化, 可以说是“寸步难行”[1]。

目前,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的会计教学体系中,“会计信息化”都是高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而且其内容也是会计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知识[2]。各个高校的会计专业基本上以《电算化会计》、《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会计软件应用》等开设了相应课程。

我国的会计信息化的教学始于80 年代,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化的进程发展迅速,其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会计电算化背景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已不再符合社会的需要。因此,对新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化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并重构教学内容是当务之急。

二、高校会计信息化教学目标变革与定位

1.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会计信息化产生于1979年,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从东德进口一台EC-1040计算机进行计算机辅助薪酬核算的试点工作为标志。随着集成性的不断发展,经历了单项会计数据处理、部门内信息集成、企业内过程集成、企业间过程集成等四个阶段[3]。

其中,前两个阶段一般称为“会计电算化”阶段,即以记账凭证为数据起点,最后实现用计算机对经济业务进行记账、算账和提供报表等功能。这使得会计人员从繁重的简单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大大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但电算化会计数据处理实质上并未突破手工化处理的思想框架,是基于手工化发展而来的,其业务流程与手工操作方法基本一致,是以视图为导向,通过计算机技术对手工会计的仿真或模拟。

后两个阶段一般称为“会计信息化”阶段。会计信息化更能从内涵及深度上概括现阶段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状况,表达了我国继会计电算化之后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部分,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基于事件驱动原理对传统会计模式进行重构,打破了原有部门内的界限,从整个企业管理的角度进行出发,实现了财务业务一体化,即业务处理与财务核算紧密集成,此时,会计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和传输嵌入在业务处理系统中,使原有会计信息的处理流程发生一定的变化。

2.高校会计信息化教学目标的变革与定位

我国高校的会计信息化的教学开始于80 年代,此时商品化的会计软件缺乏,企业如果需要实现会计电算化一般需要自行开发。此时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仅限于财务部门内的数据处理量大、计算简单且重复次数多的单个核算业务,只是对手工流程的简单模拟,程序也相对简单,在此背景下,自行开发会计软件是可能的。因此,在这个阶段,高校会计信息化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培养会计软件开发和维护管理人员。此时会计信息化的理论教学内容主要是深入学习系统分析、设计、实施、运行维护等系统开发与设计的具体内容,从整个系统的整体设计到系统中每一个功能模块以及各个模块中每一个文件、数据库的具体设计;而实践教学内容则是具体会计软件系统的开发,如账务处理系统、薪酬核算系统等。

从2000年开始,会计信息化进入高速发展期。随着商品化会计软件的普及以及会计软件向部门级、企业级、企业间发展,功能也从事后核算到事中控制、事前预决策发展,会计软件发展的很快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企业很难自行开发会计软件也没有必要自行开发,因为直接购买商品化会计软件周期短、风险低、成本低。在这种背景下,再将会计信息化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会计软件的分析与设计则不太现实也没有必要。此时,会计信息化教学目标主要定位为对会计软件应用方面的能力的培养。会计信息化的理论教学多是介绍一到多个具体的会计软件的操作应用,实践教学则是独立操作一或多个会计软件。

然而,学生所面临的是一个真实而又千变万化的信息化世界,知识陈旧的周期相对缩短。由于市场上的商品化会计软件非常多且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变化也非常快,我们不可能在短短的一个学期之内介绍所有的会计软件及所有的功能并考虑到会计信息化领域的所有变化。如果只是学习并操作具体软件,则容易陷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当面对没有操作过的功能或没有操作过的会计软件或会计软件升级变化时则不知如何应对。

另外,会计人员所处的工作环境越来越复杂,会计职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和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打交道。在一个组织中,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使用者的会计人员必须参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并理解其运行过程;作为会计管理人员必须能够评估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作为内部审计人员和外部审计人员必须能够评价信息处理的质量,评价信息输入和输出的正确性;作为会计咨询人员,其会计咨询的一个主要的工作方面就是设计、执行和评估信息系统。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应将高校会计信息化的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了解会计信息化的内涵和外延,能够深层次应用、管理和分析评价会计软件的应用性和创新性的中级会计信息化人才。这一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三个能力层次的培养:(1)深层次应用:能够正确地应用会计软件且在操作出错后能够追跟溯源并进行修改;(2)管理:能够根据企业具体情况以及内外部环境变化对会计软件进行初始化和管理维护;(3)分析评价:分析评价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升级方案以及对企业旧流程的优化与重构等。

三、高校会计信息化教学内容重构

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理论以及实践两个层面的配合,这样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印证理论,共性到个性的结合,能够培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的能力。

1.会计信息化理论教学内容的重构

要培养上述能力,就理论教学而言,不能依附于某会计软件具体介绍操作应用,而应从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角度讲解会计软件各个子系统的功能结构以及内外部数据关系,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会计软件数据处理的原理及一般流程。会计人员只有掌握会计软件的数据处理原理和一般业务流程,才能在面对不同会计软件、没有操作过的功能和会计软件随外部环境或应内部需求变化发生变化时,能够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更好地运用会计软件完成财务核算、管理与预决策任务;只有掌握了其设计思路,才可以更充分地进行功能的挖掘,从会计工作的需求与信息技术的可实现性出发提出可以实现的需求。另外,会计信息化作为一门交叉、边缘性学科,还应介绍会计与信息技术融合所产生的一些理论前言,如近些年随着XBRL优势的体现及在全球应用的广泛,我国财政部提出了逐步扩大范围的使用XBRL进行信息披露的规划,因此,为了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在会计信息化理论教学中也应涉及相应的内容。

基于上述分析,会计信息化理论教学主要内容如表1所示。

2.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内容的重构

在理论教学中对会计软件的处理原理及一般流程掌握的基础之上,实践教学应基于ERP流程设计自主型和配合型实验案例进行分层、对比实验,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印证。

2.1自主型实验案例模式

每位同学首先独立依次进行总账、报表、薪酬、固定资产、应收应付账款、销售、采购、库存与存货、成本管理等模块的非集成应用下的操作,目的是掌握每个模块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流程;然后进行这些模块的集成应用下的操作,目的是掌握财务业务一体化下的业务操作流程,并能够与前期的财务会计手工综合实验的流程与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这里每位同学都要模拟多种岗位,目的是了解整个流程与功能。

2.2配合型实验案例模式

由多位同学构成一组,分别模拟不同的岗位角色,配合完成财务业务一体化集成应用下的操作,这时可考虑使用不同的软件来完成。目的一是仿真企业真实环境,了解不同岗位之间如何配合完成工作;二是对比学习不同的会计软件,更好地掌握会计软件的共性与个性。

四、结论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市场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高校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基于市场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和内容,还要注意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手段,并做到会计信息化与传统会计理论的无缝衔接与融合,以及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必须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支撑,才能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具有应用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会计信息化人才。

参考文献

[1] 励景源. 应当把会计信息化理念融入会计基础教育之中——兼评会计学基础教材[J]. 会计之友(中旬刊).2007(11).

[2] 刘永泽,孙光国. 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4(2).

[3] 辛茂荀. 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方向[J]. 会计之友.2005(4).

[4] 林志军,熊筱燕,刘明.中国会计教育中知识及技能要素的发展 [J].会计研究,2004(9).

上一篇:我国房地产预告登记制度探究 下一篇:浅析服装设计中的民族元素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