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有个“状元村”

时间:2022-04-16 06:14:41

沙湾县柳毛湾镇王家庄村坐落在柳毛湾镇北边,和镇上只有一条马路相隔。地多人少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使王家庄村全村的人均收入在柳毛湾镇排行首位,这为该村培养大学生提供了经济基础。目前,该村凡是18岁或者18岁以上的孩子都读大学。在王家庄村的村民眼中,“娃娃的学习和家里的收入是每家每户最大的事情。”

作为远近闻名的“状元村”,王家庄村为促进当地教育发展起到一定作用,并且该村村民的生活理念、思想观念等也有积极方面的转变,但“状元村”的状元们毕业后大多在外成就事业,吸引走出去的人才回自己家乡创业成为王家庄村的首要大事。

53户人家出了58名大学生

从沙湾县城乘车一小时到了柳毛湾镇,王家庄村就在柳毛湾镇彩门北面,和热闹的柳毛湾镇市集仅隔一条马路。

村民李贵生家在王家庄算普通人家,李贵生为人老实本分,家里经济状况在村里也一般,他有两个女儿李晓芬和。李生贵说,他的大女儿晓芬在乌鲁木齐上大学,二女儿在沙湾县一中上高二。说起培养女儿,李生贵很感慨,孩子是很单纯的,对社会上的事物没有分辨能力,再加上贪玩和好奇的天性,做家长的一定要耐心、细心,不能有半点疏忽。

李贵生自豪的表示,因为他和妻子能关注到孩子每天生活的细节,愿意了解和倾听孩子的想法,并且主动联系学校里的老师,和老师探讨做家长的在培养孩子过程中需要怎样做,所以他的两个女儿长得乖巧懂事,学习成绩也一直比较理想。

李生贵还透露,村民现在越来越注重从孩子生活和思想的点滴抓起,娃娃们在上学成长的路上总要有一段这样那样的弯路,有的家长为了阻止孩子上网和早恋,甚至把家都搬到了学校附近,或者在农闲时租房子陪孩子读书,这样的现象在王家庄村并不少见。村民们还专门拜访村里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孩子,向他们的父母请教培养孩子的经验,不为别的,就盼自己的孩子也能考大学,做个有出息的人。

据王家庄村的村委会主任王和云介绍,从2000年开始,王家庄村流行起了送孩子上大学。目前,全村53户居民,大学生的数量达到了58多名,还有两名硕士研究生。“村子里凡是年满18岁的年轻人基本上都在上大学,这些学生分别在全国的各个省,平均下来,每户人家有一名大学生,不到寒暑假期间,村里很难找到一个18到20多岁的本村青年。”

家有状元村民素质高

王家庄村村委会主任王和云说,“过去,农民在农忙时节饭都顾不上吃,但农闲时又整天靠打牌、吃喝消磨时间,要么就是妇女们拉家常,现在,我们村冬天偶尔有人打牌,几乎没有人酗酒,也听不见谁家说些陈芝麻烂谷子的琐碎事情,为啥?家里有大学生了!”

“原先村子里的村民有为一两句闲话打架的,现在全村一年到头也找不见几个吵架的人,哪有跟人斗气的闲工夫啊,村民们眼下最关心的只有两个问题,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家庭的收入。村里哪家娃娃中途辍学了,准是个头号新闻,半天工夫,就会传遍全村。同样,哪家娃娃考上了名牌大学,全村人都欢腾。”

村民王月强家里经济条件比较优越,冬天闲的时候,他偶尔也会打打牌,但只要上大学的儿子回来了,牌友们就再也请不动他了。王月强说他以前是很喜欢打牌的,电视节目除了武打片别的他都不爱看,冬天隔三岔五的和几个要好的朋友甩几把“双扣”斗两把“地主”,要么就是轮流着和朋友在家里请客,炒两个肉菜喝两瓶酒。

大概从2000年起,朋友的孩子就陆续准备高考了,村里的气氛一下紧张了起来,打牌喝酒人都凑不齐,等他自己的孩子上高中后,他也彻底把心思放在教育孩子上了。

“我现在已经不打牌了,状元的爸爸还能打牌吗?不能让人笑话了,也一直没有喝过酒,除了去年我儿子考上大学那天,全村人都来给我祝贺,心里实在是高兴,不小心就喝醉了。我现在学着唱京剧,还关心政治每天看新闻联播呢。家里有个大学生儿子,我们全家人的生活方式都改变了。”王月强说完朴实的笑了。

村民王和智不会打牌,也不会打麻将,他在农闲时的娱乐就是到亲戚,邻居和朋友家里头互相聊孩子的学习成绩,交流教育孩子的心得。再就是琢磨自己明年种什么庄稼,怎么能多增加收入提前给孩子存学费。

今年卖完棉花,王和智给自己家买了台电脑。“听说这个东西很有意思,想知道什么都能查到,能跟全国各地的人联系,我年轻的时候没有学文化,现在买台电脑让儿子寒假回来在家上网,顺便我也学习用电脑,听说国内发展好的村子里,农民都上网,我们是状元村,可不能落后了。”

王和云告诉记者,“自从2000年后,王家庄的村民整体素质就开始提高,村民们语言和举止文明了,纠纷事件减少了,娱乐和兴趣爱好开始文艺化,舞蹈、歌曲、乐器、下棋等娱乐方式受到大部分村民的青睐,部分经济条件优越的人家还买了电脑,开始学习上网。”

吸引人才回归“状元村”

目前,“状元村”里很少有18至30岁的青年人在家,都因为上大学或者毕业后参加工作在外,这让该村的村干部们在感到光荣的同时也有所顾虑。“状元村”家家户户有“状元”的现象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的同时,还给该村带来潜在的人力资源危机。

村委会主任王和云说,“我们村区别于一些媒体宣传的贫困状元村,村里人家都供得起大学生,但是年轻人的匮乏有时候会让村里陷入尴尬境地。比如,每年征兵村里有3个指标,一般征兵体检至少需要9个年轻人,征兵的工作人员从中挑选。可我们村别的不缺,就缺年轻人。以前应征服役是很光荣的,而今却是个老大难问题。”

“状元村”平均每户人家都为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可如今,“状元村”里却没有年轻人,这让王和云不能不发愁。村里目前形成了老年人搞养殖,中年人搞种植,青年人都在外上学或者工作。“现在我们村除了可分到每口人头上的6亩承包地之外,还有1400亩机动地,一对中年夫妇要种50到70亩地,家里每年都有笔相当可观的收入,可现在村里的中年人将来老了,谁又来接茬呢?”

“现在领导干部都提倡年轻化,可上完大学后的年轻人又都有各自的工作,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几十年以后,我们村将会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那么村里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要受到影响,必须解决年轻人流失的现象。”王和云说得很坚定。

“状元村”的“状元”们通过高考不断的走出去,青年人只出不进让该村陷入青年人力量缺乏的尴尬。对此,柳毛湾镇的副镇长燕文德和王家庄村的村委会主任王和云一致表示,一定要设法吸引出去的“状元”们回家乡,补给青年人队伍。

燕文德对记者说:“青年人思想活跃,敢想敢做,尤其是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是王家庄村甚至柳毛湾镇的新鲜血液,目前不光是王家庄村,柳毛湾镇各村都出现因为上大学而造成青年人流失的现象。靠这些青年人的父母或者村、镇干部招回这些才子是不现实的,必须设法吸引他们回来创业。”

“如果这些青年人回来,他们有知识、有头脑,将给柳毛湾镇带来飞速的发展。目前,镇里正在寻找吸引人才的可行方法,准备吸引流失的人才回乡。参照过区内外吸引人才的方式,利用本地优势开办企业、让大学生们回来担任村干部等都是吸引人才的途径。”燕文德充满希望的说。

王和云说,王家庄村每年有近30多万元的集体收入,但缺少青年人,这正好给回乡的大学生提供了创业的平台,为此,他已经和村里一些大学生的家长详谈过,关于让大学生回乡创业的想法,得到了村民的赞成。他甚至还联络了毕业后在外工作的大学生,有部分大学生对回到家乡,为自己家乡的发展出力表现出很高的热情,村里也正在考察各项可开发的项目,准备迎接走出去的大学生回家创业。

上一篇:家――永远的依靠 下一篇:“准妈妈”的保险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