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俗文化正能量 提振“中国梦”

时间:2022-04-15 12:55:14

弘扬民俗文化正能量 提振“中国梦”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的加快,我国的文化形态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危机。不可否认,我们的传统文化遭到了时代的强烈冲击和强势文化霸权的挑战,我们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体记忆正在经受遗忘的考验。全球性的文化同质趋向,日益挤压着我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生存空间,甚至威胁到它的存活!尤其最近几年,我国经久不衰的传统节庆,几乎被多种在华夏大地毫无文化根基的“洋节”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父亲节等―― 在商人、媒体用“洋气即文明”的烟幕炒作声中逐渐代替。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原本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节日和信仰,但是很多都已被历史的流沙磨灭了,有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在人们的漠视中面临消亡的危险。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财富之一,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资源与根基之一,也是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

在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氛围中,我们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建设成就和魅力,保持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精神,以其巨大的优越性和感染力,展现在世界面前,就必须站在时代前列和世界科学文化的制高点,创造出表现时代前进要求和历史发展趋势的先进文化,不断创新文化的发展理念,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合56种民族文化的能量,挽救即将消逝的文明,从而丰富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民俗文化的历史担当 我们要有“自知之明”,“文化自信”,“自为担当”。 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中从不缺乏这种文化理念,那似曾相识的恰是被我们丢掉的、扼杀的祖国文化。所以,笔者认为,认清别国文化,要解决“自知之明”,即自知、自信和自为。

文化,是民族的生命,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对社会发展影响巨大,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发展中要不断去伪存真。但我们的第一步困难还不是判断和选取甚至还达不到为此而烦恼的水平,我们面临的第一步困难是对祖国传统文化 (民族民俗)严重缺乏认知,甚至最基本的传统文化知识都缺乏。

五四时期的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选择是理论上的困难,而今天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则降低为对其无知的困难。时代越是发展这个问题就越显得突出。退一步讲,百年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是随着中国的坎坷命运而日渐沉浮。在现代教育体制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已经少之又少,或是支离破碎了。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我们能够取舍,怎么做到“自知、自信和自为”地取舍呢?

例如,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然而百年来,中国人在如何对待中医问题上的争论,直到今天仍在进行,并未取得一致意见。更紧要的是,百年来由于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地位的下降,直接导致今天的中国人普遍对中国民俗文化知之甚少。如何取舍传统文化就不仅面临了理论上的困难,更面临知识上的困难。仅听几位专家的意见是难以自主地做出科学选择的。我们要做的第一步是要解决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普遍无知或知之甚少的状况,要解决这种状况,就要知道“我”是谁,就要清楚认识自己,要明白自己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发展的趋向。文化自觉必从自己始,自修身始,继以家族国,如此反复,不断砥砺方得成效。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核,是国家、民族前进的“源头活水”,没有文化的支撑,一个国家和民族不可能崛起,更不可能成长为大国。文化,也是一种理念,是一个国家制度之母,是一个民族的集体精神信仰,是民族的生命。文化的核心是一种思维。

中国要进行新一轮经济改革、政治改革,首先必须改造自己的社会文化土壤,特别是作为其核心的“哲学思维”。为此,对待自己的传统文化,我们首先要有“自知之明”,其次要有“文化自信”,最后做到“自为担当”。

党的十报告中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文化软实力。笔者认为,我们要建设“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认识上面临的一个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转变观念,而转变观念的前提是要树立自觉自信,要自为担当,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做出科学、客观的取舍。我们激活民族文化事业的前提之一就是要在民族民俗文化中找到自我,找到自信。要做到文化自觉自信,首先要有“自知之明”。

民俗文化是一切文化艺术的源泉 民族民俗文化不创新就没有活力。其要创新,首先就得变思维,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和行为定势及心理影响。如何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进行新的文化创造,是攻克民族文化创新制高点的关键之举。

民族民俗文化的保护不仅仅是抢救一件文物,更重要的是不断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理念与观念,大力抢救与保护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俗文化是沟通世界各国不同民族、不同信仰最好的内容和渠道,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文化交流可以加强不同民族之间的彼此尊重,增强信任、理解和包容,是不同民族在交流中实现进步和繁荣的重要纽带。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应正确把握国际文化脉搏,积极扬弃以民族多元文化为桥梁和纽带,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为促进中国和世界相互了解,为加强中国同世界各国的联系与友谊发挥重要作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资源与民族根基,也是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正能量。

我们坚信,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随着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的不断推进,兼容并包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中华文化所蕴藏的强盛生命力也会得到越来越充分的体现,“中国梦”指日可待。

上一篇:下一页的你我 下一篇:大部门制改革稳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