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能力之教与学

时间:2022-04-15 12:05:06

初中物理实验能力之教与学

摘 要:物理学是自然学科的基础,也是科学世界论和方法论的基础。在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物理学逐渐发展壮大。物理有着真实的依据和理论来源,并且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它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变成直接的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推动整个自然科学向更深层次发展,成为了现代技术革命的先导。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兴趣;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132-01

物理实验教学在初中教学中占据较为重要的学科地位。由于物理的科学性以及实用性,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物理实验可以使学生提高物理学习能力,同时对培养学生对自然学科的兴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为物理学科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通过我自身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和兴趣的重要手段。

兴趣是影响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的因素。创设问题情境,在引导学生追本求源,积极探索上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创设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增强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实验渗透着方法,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训练意志品质方面有积极作用,是提高素质的有效途径。如果演示实验生动有趣,易于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索知识和获取知识。如介绍大气压强时,取一只普通的U形管,一面用软木塞塞住,再从另一面加入水,两面的液面不会是等高的,而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觉得水往低处流,两边的液面应该是等高的,这样一下子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激发起学生们搞清问题究竟的欲望。所以,教师不仅要千方百计做好演示实验,还应该善于选择演示实验。物理教育学家朱正元先生说过,物理概念、规律等一些理论的东西往往是“千言万语说不清,一看实验便分明”。整个教学过程,要保证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内容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使学生在“动中思”、“思中探”,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质。

二、加强学生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探究方法,培养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我们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一定的实效性。例如: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首先分组讨论,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接下去的环节是验证猜想。由于学生合理猜想有多个,逐个进行研究需要时间较长,此时就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有重点的落实其中的一个任务或两个任务,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己动手实验,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感知,再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概括、小组内或小组之间讨论,最后共同归纳结论。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又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三、利用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物理知识。

“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充分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物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有意识的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 如塑料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用于装矿泉水和饮料用的,我们在几只相同的塑料瓶中装上不同深度的水,然后用嘴对着瓶中吹气,会发出音调高低不同的声音,从而可以说明音调跟频率的关系。又如研究摩擦起电时,把所料尺在头皮上反复摩擦几下,然后将其靠近一些小纸屑,发现小纸屑被吸引,说明用摩擦的方法可使物体带电,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以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科研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品质。

四、结合具体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探究性实验是学生在学习好课本知识的同时,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具体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对知识更进一步的领会和掌握,探究实验是基础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探究性实验应注重科学性、需要性、趣味性、新颖性、创造性和可操作性。组织好探究性实验的活动要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并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知识和规律,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技能得到充分的提高。要鼓励和提倡学生敢于想象、勇于提问、大胆实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师提出的问题上,让学生能够联系实际,尽量让学生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实验器材,选择自已的实验方法,设计好实验步骤,制作好实验记录表格。根据各自的猜想和假设来进行自主探究、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

总之,物理教学的主体内容就是要搞好概念和规律的教学,而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必须以实验作引探。物理的实验教学效果的提高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实验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验的直观性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记忆,实验的导向性可以启发学生主动思维,实验的可信性可以强化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正确认识。把课内外融为一体,把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统筹安排。实践证明,在实验内容上把科学知识、生活知识全面考虑、互相渗透,把获取知识、科学观察、独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发挥聪明才智安排于合理的结构中,充分发挥了各部分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整体功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物理实验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柴 林“中学物理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物理教师,2006

[2] 《关于物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一些问题》.张军明

[3] 曲志新.“谈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9,

[4] 熊春玲.“开展教学评价改革,促进物理新课程的实施”.物理教师,2003,

[6] 《探究教学的学习指导》.中国人事出版社.靳玉乐主编,

[7] 刘强.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J].现代教育.2013,(5)

上一篇:理性课堂中的感性思考 下一篇:初中英语教学方法创新之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