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小学生“能说会道”

时间:2022-04-14 03:03:40

怎样培养小学生“能说会道”

“口语交际”这部分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也就是培养小学生“能说会道”的主要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课程标准进一步针对各个学段中提出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得出,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把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方法,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同时,大多伴之以讲授法,这是当前教师用得最多一种教学方法。其次,要讲究讲授的主要特点:运用口头语言作为传递知识信息的媒体,通过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这种方法比较容易控制所要传递的知识信息内容,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和需要、多年的丰富教学经验去确定要多讲什么,必讲什么,突出什么,重点讲什么,主动性发挥得比较充分。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发言的机会,学生除了“听授”之外,缺少其他各种活动机会,缺少思考活动,缺少发言机会,又易疲劳。

根据目前(区)乡村学校的情况,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还是比较差的,在课堂上说话都是畏畏缩缩,害羞木讷,没有达到答辩这一基础,又不能当众自言自语,更无法达到思维能力的增强。其原因,也许是小学语文教学“重文轻语”导致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富强,全面奔向现代化,更需要“能说会道”的人才,为此,我们小学语文的“口语”教学更为重要,必须加强训练“口语交际”这部分内容。因为口语交际是人们用口语进行交谈、演讲、交流的基本手段,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的素质和技能。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该怎样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呢?

我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总结许多经验教训,受益匪浅。总结一下,发现学生“能说会道”能力的形成经过“趣说―敢说―会讲―善辩”这四个发展阶段。

一、激发学生兴趣,打开话匣子

俗语说:“人从心里起精神。”每个人都有情绪低落、心情愉悦之时,但人往往在心情愉悦,情感激动的时候,易亲近接触,尤其是小孩子易打开自己的“话匣子”。在教学过程中,这个问题我经常采用比较灵活多样、随机应变的训练的方法和生动活泼的活动方式,在课堂上让学生之口在兴趣中打开。记得有一次,我开展“讲话比赛”活动,以“飞”字为活动主题进行,没想到出乎意料,学生们个个都纷纷议论起来:鸟、老鹰、风筝、白云、飞机、火箭等等,它们都“飞”起来了,越飞越高,飞到月球上去。学生们想坐上飞船“飞”到很高很远的地方去观看那美好的世界。这样学生便兴趣盎然,自言自语,达到了理想的升华。

二、解除约束,培养敢说

我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始终是主动的、积极的、能动的。有些学生开始有了说话的兴趣,但缺乏说话的勇气,没胆量,总是木木讷讷,不敢面对现实,不敢当众张嘴说话或回答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常常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个性深入了解;多和他们接触交流;多给他们锻炼的良好机会;出现问题也及时纠正;有回答不对的,给他们先鼓励,后解释,让他们知道回答不对并不是件坏事,是正常的现象。杜绝学生脑海里遗留阴影,绝对不批评训斥、讽刺挖苦。这样学生们的心理障碍得到自然消除,打破拘束念头,个个踊跃发言,使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平衡、发展。例如:有一位学生,他平常与同学之间闲聊时非常有趣,但让他在课堂回答问题或阅读课文,却吞吞吐吐,期期艾艾,好不容易说出一句流利的话来就急得脸都发红了,这就是胆小的缘故。经多次与他接触,谈话交流,慈母般的帮助、指导,才确切触动他的心灵,得到他的信任,愿意和师交友。他后来胆量大了,敢说话了,逐步成为一个活泼可爱、语言流畅的好学生。

三、掌握教法,引导会道

常人说:“敢说不等于会说。”在日常生活中,我让学生自己克服语无伦次、无头无尾、任意粘连、哆嗦重复等语病,尽量把话说顺、说细、说好、说活、说准,做到言之有义、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并教学生怎样描绘角色,怎样勾勒一件实物,怎样刻画一幅美丽的画面,懂得口头阐述一种思维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在关键时刻能“口出文章”。

四、掌握教学技巧,让学生善辩

“熟能生巧”这个道理谁都懂得。没有熟练的基础,就无法引进技巧。为了使学生在接受传递信息的同时发挥自己的善辩水平,我时常极力要求学生对阅读方面抓得严、抓得紧。我反复强调学生当堂训练话语表达能力,从“不习惯―习惯―自然”,形成一种规律,再多次开展“对话比赛”活动,逐步使学生在论辩时达到语言顺畅,语点、语式合乎要求,语言中做到神情自若,态度大方,动作、表情符合说话内容,令人易懂、易感,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善辩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

上一篇:坚持教后反思 优化教学方法 下一篇:提高民族山区学生口语能力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