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发展对策

时间:2022-04-14 12:17:41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发展对策

根据关贸总协定中的《服务贸易协定》,服务贸易定义为:(1)从一缔约方境内向任何其他缔约方境内提供服务;(2)在一缔约方境内向任何其他缔约方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3)一缔约方在其他缔约方境内通过提供服务的实体性介入而提供服务;(4)一缔约方的自然人在其他任何缔约方境内提供服务。

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服务业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各国服务业发展水平很不平衡。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占据绝对优势,而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业则比较落后,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处于弱势地位。我国的服务业起步晚、基础差。虽然近几年我国的服务贸易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无论是服务贸易出口额的绝对数量,还是服务贸易出口额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本文从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来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对策。

一、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贸易竞争力指数,即TC指数,是指某国产业或产品的进出口差额与总额之比,可以用来衡量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其计算公式为:TC指数=(产业出口额-产业进口额)/(产业出口额+产业进口额)。TC指数的取值范围在-1和1之间,其值越接近0,表明该产业比较优势越接均水平;当其值大于0时,说明比较优势大,且越接近1,竞争力越强;当其值小于0时,表明比较优势小,指数越趋近于-1,其竞争力越弱。(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服务贸易总体上虽然得到快速发展,但竞争力不强,处于比较劣势。从部门上看,除了旅游业和通讯业为正,其余全为负。旅游业是自然禀赋产业,因而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通讯业竞争力指数高是行业垄断的结果。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运输和建筑服务的国际竞争力也不容乐观,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远洋集装箱运输和国际建筑业BOT方式的盛行,这两项服务越来越偏向于向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方式转变,而我国在资本、技术这两方面基础比较薄弱,相应的比较劣势也日益凸现。计算机服务的TC指数在1999~2001年为正,可是2002年转为负数,在2003年和2004年又转为正数,说明计算机服务贸易缺乏稳定的竞争力。其他部门的TC指数均为负值,说明这些部门在贸易中全为逆差,而且在短期内还难以扭转这种局面。以上数据表明,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无论从整体上还是从部门上均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

二、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不容乐观。而影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服务业的市场开放度,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一)市场开放度。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对外开放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是有好处的,这是因为开放后国外同行的进入会给国内服务业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从而使国内的服务业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技术转移能够促使服务业引入新技术,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促进服务贸易竞争优势的形成;制度创新效应又有助于完善服务业监管制度,形成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而这些最终又会促进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高。利用国际贸易学者豪克曼提出的计算开放度的算法可以得出目前我国服务业的开放程度较发达国家来说比较低,而服务贸易的市场开放度可以反映一国参与国际服务贸易的程度。因此,我国的服务业应扩大市场开放度,提高国内服务行业的竞争力。

(二)服务业发展水平。作为服务贸易的产业支持,国内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至关重要,它决定了服务的出口能力。但是,目前我国的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有些部门还没有完全市场化,服务业的发展不能同服务贸易的发展同步,目前我国的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徘徊在1/3左右,明显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服务业的市场化水平较低以及社会化程度不高等因素都阻碍了服务业的发展。例如,服务业中一些行业进入门槛高,甚至存在垄断现象;某些行业服务质量不高,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一些供不应求的行业价格明显高于国际市场同行业的水平,这些都抑制了我国服务业的发展,给服务贸易出口的竞争力带来消极影响。

(三)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对我国服务贸易有促进作用。外商直接投资会产生技术溢出效应,在实现技术的当地化过程中通过技术的非自愿扩散,促进当地企业技术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当地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同时,跨国公司具有较高的出口倾向,其出口竞争力一般要高于东道国当地企业。因此,我国服务业应该积极引进外资、合理利用外资、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三、发展我国服务贸易对策

(一)优化服务产业结构,推动服务业产业升级。协调发展三大产业,尤其是抓好第三产业的发展,扭转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局面。实现服务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外延型到集约型、内涵型的转变,使服务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出口收入的增长真正建立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而不是靠加大一般劳动力的投入。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本的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服务的出口,同时利用高新技术,鼓励知识密集和资本密集产业的发展,重点发展金融、保险和计算机信息等新兴服务行业,提升这些行业的竞争力,尽快实现产业升级和出口结构的优化。同时,加强对优势行业的扶持,制定相关政策对我国国内需求较大但处于比较劣势的行业加以保护,使其尽快发展并逐渐对外开放,以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均衡发展。

(二)稳妥有序地开放国内服务贸易市场。基于外资的溢出效应,我国服务业可以优先对一些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成熟服务贸易产业实行开放,通过溢出效应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同时利用出口行业的前向和后向关联效应带动整个服务贸易的增长。

(三)大力培养服务贸易专门人才。加大对教育产业的投资,建立相应的服务贸易培训机构,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加快培养服务贸易专门人才。加快人才激励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健全人才政策,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防止人才流失。

(四)逐渐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我国服务贸易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晚,总体发展水平低,许多行业仍处于幼稚阶段。我国的服务业市场发育不完全,服务行业竞争力较弱,加上服务业本身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和广泛性等特点,因此应该在本国经济健康稳定的前提下,按照一定比例、分层次来开放服务业,循序渐进地推进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在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受益。

上一篇:合资企业跨文化冲突与对策 下一篇:品牌延伸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