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模式下学生管理问题的探讨

时间:2022-04-13 06:09:22

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模式下学生管理问题的探讨

摘要: “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已成为高职教育的今后发展方向,而学生管理是其中比较重要的问题,如不得到合理的解决,将会影响工学交替的持续进行。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工学交替工作经验分析管理中学生、企业和学校三方面存在的问题,还对管理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Abstract: "Alternation of study and work" teaching mode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student management is one of the more important issues, if it does not get a reasonable solution, it will influence the alternation of study and work. Based on the working experience of author,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management of student, enterprise, and school, and gives the countermeasures.

关键词: 工学交替;学生管理;问题;探讨

Key words: alternation of study and work;student management;issue;discussion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6-0206-02

0 引言

2005年11月7日,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学生可以一面在学校学习,一面在企业工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这既可减轻学生和家长的经济负担,毕业后也容易找到工作。”[1]

工学交替,就是把学校学习和生产岗位做工交替进行的培养模式。即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学校学习和企业工作两个过程并交替进行。“工学交替”是在校企双方联合办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实质是产学合作、联合育人,利用学校与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

1 “工学交替”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2-3]

笔者所在学院2006年开始先后与广东的多家企业签定校企联合培养协议,实行“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根据企业生产周期,采用学期交替制的办法培养接近企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多批次的试点学生取得了可喜的教学效果并得到了企业方的充分肯定。然而在此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也是相当严峻,尤其是学生管理上的问题。

1.1 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分析 ①学生自身对顶岗实习主观认识不到位,顶岗实习目标不明确 根据调查,很多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都属于随大流的情况,学校动员学生参加“工学交替”时,很多厌倦学校学习的学生报名参加,因此很多的学生对”工学交替”模式很不是了解,只是盲目的参加,没有自己的目的性,不能对自己顶岗实习进行很好的规划。②学生心理素质较差,不能很好的面对困难。现在高职学生大多数是上世纪90年代后出生的,通过调查约有70%以上属于独生子,在家享受惯了父母所提供的优越物质生活条件,甚至在学校也几乎做到饭来伸口,衣来伸手的地步。一旦进入所实习的企业,环境随之发生了变化,突然之间什么事情都要他自己去做,很难适应;在工作过程中,如遇到企业组长或班长批评时,很难接受,导致一系列的不良事情发生,这也是造成“逃岗”原因。③学生的专业技能不强,很难适应企业。出去“工学交替”的学生,大多都在二年级第一学期或三年级上学期的时间,因此很多的专业技能课程还未学习,直接去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就造成学生企业技能上的空白,很难跟上企业的节奏,造成很难拿到所期望的薪资,产生很大的失落感,从而很难适应企业。

1.2 企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①很多企业的重视不足,培训力度不足 很多参与“工学交替”的企业属于人情企业,和学校都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关系,因此企业会认为学生进行“工学交替”只是形式上的需要,不会真正的做些什么。②很多企业追求效益,忽略对学生的培养 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很多的企业往往把学生当作正式员工看待,从而忽略了学生的真实身份,加班、加点已经成了家常便饭,从而造成学生身心疲惫,怨言四起,直接影响“工学交替”的真实效果。③企业和学校沟通较少,校企信息不通畅 在很多的时候,学校把学生往企业一放,认为学生在企业中应该是企业的事情,学生的一切事物都应该由企业来解决,学校的教学管理处于真空状态。而实习结束后,学生回到学校,企业也完全退出,完全处于学校的管理状态。这样的交替阶段,学校和企业分别处于管理的两个过程,互不联系,这样极其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快速成长。

1.3 学校存在的问题 很多学校的教学标准没有跟上”“工学交替”的模式。目前,很多高职学院纷纷举办各种形式的“工学交替”班,但是很多学院没有进行很好的市场调研,没有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标准,往往很多的时候根据企业的生产周期而制定教学计划,企业生产任务紧时,需要增加人手时,学生企业实习,反之回学校读书,极其不利于学生的的培养。在学校学习时,辅导员老师会经常召开对学生思想、身心有益的主题班会,而外出实习时就很难进行主题班会的召开,极大的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2 “工学交替”模式学生管理问题的对策[4-5]

“工学交替”模式学生管理出现的问题是较多的,况且问题也是多样的,既有学生本身的问题,也有企业和学校两面的责任,因此问题的解决方法也要从这三者本身寻找措施。

2.1 参与“工学交替”的学校,首先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事情:第一,强调到企业工学交替实习对学生就业的重要意义,明确实习的目的,调整好心态,找准自我的定位;同时教育和引导学生做好角色的转换,让其明确到企业后,应该迅速转换自己的身份,尽快适应实习的岗位工作。第二,要全面详细的介绍企业的情况、工学交替校企合作实习协议、工学交替中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使学生对工学交替实习的相关情况有全面的认识。第三,应该让学生充分了解与认识即将实习的行业的状况、企业发展动态、企业对员工及管理人员有哪些方面的素质要求、岗位需求等。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理性的面对实习工作,做好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准备。第四,为了实习更好的进行下去,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例如学生的企业成绩考核形式、企业日常管理制度、奖学金评定制度等各种制度措施。

2.2 要建立通畅的校企信息通道。“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的开展需要学校和企业两方面的协作,因此要建立通畅的信息通道,加强校企合作的重要手段是建立校企长期合作机制,通过建立校企长期合作机制让企业参与到培养方案的制订中来并从中获益,这样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才可能和相应的教学大纲相适应,企业才能根据学校的教学进度安排相应的实习岗位,相反的学校才能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相应的教学安排,这样才能校企双方产生“双赢”。

2.3 对于参与“工学交替”的学生,作为这种教学模式的主题,为了更好的适应这种教学培养模式,自身也要做好几件事情:第一、要摆正自己的实习动机。第二、要有足够的心理来承受环境的变化。第三、要提前分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工学交替的一个特征就是学生“提前”参与社会工作。这是由于这个“提前”使学生认识到了社会,“提前”认识了企业,长时间的加班和较强的劳动强度让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失落感,这与学生所想象的美好社会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学生本身要认清这种差距,并且要能理解这种差距,避免出现“天上地下”的反差。

3 结束语

通过多年的实施,“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给职业教育带来的生机和活力,极大的促进了学生技能和就业的提高,虽然给学生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例如学生的住宿问题、主题班会的举行以及党建问题等一系列的困难,但是我们只要采取合理的办法,探索行之有效的学生管理办法,不断改革,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相信通过”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会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高晓东.职业院校“工学交替”现状的调研报告[J].考试周刊,2011(72):197-199.

[2]杨开勇.工学交替期间学生管理问题研究[J].世纪桥,2012(9):78-80.

[3]王春兰.高职院校加强实习期间学生管理的思考[J].对外经贸,2012(3):146-147.

[4]杨玉芳.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管理[J].考试周刊,2012(3):154-155.

[5]曾维林,吴连连等.工学交替模式下学生“辞工”的主要原因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8):181-182.

上一篇: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对患者的免疫状态及血... 下一篇:无线远程控制的混泥土喷雾养护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