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高职教育背景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思考

时间:2022-08-22 05:14:59

关于当前高职教育背景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思考

摘要: 随着我国就业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本文分析了当前的就业形势,通过调查描述了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和就业期望,指出了存在的主要困难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of employment number,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sever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described the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mentality and expectations through investigation, pointed out the main difficulti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mad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关键词: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graduates;employment;influencing factors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6-0232-02

0 引言

大学生就业关系百姓民生,关乎社会稳定,已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也摆上了政府工作的首要位置。随着我国就业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在不断增大,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在当前职业教育特色不鲜明,专业性不强的高职教育背景下,对于处于学历层次较低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来说,就业难度更大,具体表现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低,就业率低,薪酬待遇低,社会认可度低,离职率高。作为一名在高职院校从事一线就业管理工作的人员,通过近几年的工作经历及对我校部分应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我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和就业期望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如何理解我国职业教育的现实困惑有了更深的体会,也形成了自己在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的一些思考。

1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和就业期望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毕业生对就业形势的看法不是很乐观,对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表现出不够自信,甚至担忧“毕业即失业”。他们认为,自己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在学历和学识方面不如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学生,很难在就业中获得有利的优势,还有可能会在待遇等方面受到一些不公平因素的影响。调查中仅有20%左右的毕业生比较有自信能够找到适合的工作。

另一方面,调查也发现,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超过一半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倾向于“先就业,再择业”。这意味着,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心态虽然整体上不是很平稳,且在就业过程中自信心不足,但也有了比较大的改观。的确,就业心态是毕业生在面对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时表现出来的心理态势,在当前就业难的大背景下,要顺利实现就业,心态是非常关键的。高职院校毕业生不能一味地为了实现所谓的“一步到位”而放弃基层的就业机会,应该在保证“先就业”的前提下不断积累个人工作经验,再努力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工作。

在毕业生的就业期望方面,调查显示,高职院校毕业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值主要集中在1500-2000元左右,大概占到了调查人数的60%。另外,他们在选择工作性质方面并没有过多考虑稳定性,也能接受到生源地以外的区域就业,到民营、私营等企业就业。大部分学生都本着“先就业,再择业”这么一个心态,认为在第一个单位工作也就1-2年左右。因此,毕业生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时往往也会考虑合同的期限,一般要求在3年以内,超过3年的经常会犹豫着不肯下定决心签约。

同时,调查中85%的同学都希望在学校或者招聘会现场就可以获得有效的就业机会,只有不到10%的同学想通过就业网站就业材料来获得机会。还有少数同学想通过亲朋好友的介绍或个人自荐获得就业机会。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前的职业教育背景下,有少数高职院校毕业生已经把“专升本”、“应征入伍”、“自主创业”作为面对就业的一种选择,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注意并进一步去思考。

2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困难和影响因素分析

首先,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自我角色转化不够主动、及时。对于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思想相对单纯而且有家庭物质保障的生活,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在高职院校毕业生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工作岗位之前,如果不能主动、迅速地完成自我角色的转化,做好就业心理准备,调整好各方面的状态,他们就不能尽快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更加谈不上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积极主动地去适应全新的社会生活了。

其次,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自我认识不清,自我定位不准,心理素质不够硬。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素质表现出参差不齐,他们的竞争意识在大学三年的学习生活中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强化,面对竞争的挑战会显得手足无措,无法适应。要想在求职择业中取得成功,就要敢于与人竞争、善于挑战自我,这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择业前最基本的心理准备。在面试时,保持情绪的稳定和轻松,克服焦虑和波动,才有机会在竞争中获胜。

再次,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规划意识不强。高职院校毕业生对职业的规划意识还是不够强,以为从事一线操作工后就要在基层做一辈子,觉得这样的工作很没有发展前途,总想着出社会了自己马上就做技术员或工程师,而不是做产线工人。如果能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让他们学会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就业难的问题就容易解决多了。

最后,高职院校毕业生对自主创业的认识不全面。近年来,各类报刊媒体频频报道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案例。而据统计,高职院校毕业生中选择自主创业的人数并不多,甚至可以说非常少。这一方面是他们对自主创业的认识不足,甚至存在明显的缺陷,比如缺乏管理经验,缺乏行业认识,缺乏营销知识,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等等。

3 缓解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思考

3.1 高职院校毕业生要调整好自己的就业心态 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放低架子,虚心学习,在自己的能力还没有达到时,要将自己的就业期望值稍微降低些,更务实些。一定要摒弃眼高手低的心态,努力做好手中的每一件事,端正心态,从基础做起,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

3.2 要大力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方面,要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反映在多方面,尤其是心理素质和品德素质。现代企业都希望自己的员工有良好的心理抗压能力和工作态度,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品质。因此,在校学习期间应着重加强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引导学生提高品德修养,树立良好工作态度,做个有德有才之人。

另一方面,要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专业素质。专业素质主要表现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上。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一般都需要从事一线的具体操作工作,需要有一定的本领。职业教育是面向职业、为了职业的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倾向性,要突出它的职业性、生产性和岗位性。

3.3 要进一步端正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求职意愿

教育高职院校毕业生树立职业平等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的一个重点。要积极鼓励和大力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到部队军营磨炼,到本科院校继续深造,进行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进一步拓宽毕业生就业的渠道,特别是基层就业渠道。

3.4 要切实做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政府部门要发挥好就业市场主渠道的作用,着力搭建网络招聘和现场招聘等就业平台,建立高职院校毕业生见习实习基地,积极为高职学生就业创造更多机会。高职院校则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多举行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面试大赛、就业及创业知识讲座等相关活动,努力营造良好氛围,千方百计促进毕业生的充分就业,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杜佩莲.浅议如何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J].中国电力教育,2011,(04).

[2]陈在铁.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的探索[J].江苏高教, 2010,(06).

[3] 张权范.加强专业建设 提升就业质量[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上一篇:基于市场需求的独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特色培育... 下一篇: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对患者的免疫状态及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