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对患者的免疫状态及血黏度的影响观察

时间:2022-08-27 04:55:26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对患者的免疫状态及血黏度的影响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对患者的免疫状态及血黏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1年12月于本院进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的49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的49例患者为对照组,后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 d、7 d的红细胞免疫和细胞免疫指标、血液黏度指标进行统计比较。 结果 观察组红细胞免疫和细胞免疫指标波动幅度均小于对照组,而血液黏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均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对患者的免疫状态的不良影响更小,且患者的血黏度更低。

[关键词]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免疫状态;血黏度;影响

[中图分类号] R657.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2-0050-02

随着腹腔镜手术在临床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及技术越来越成熟完善,其在临床多个科室中的应用效果均得到广泛肯定,其中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是临床开展较多的术式之一,其对患者的手术性创伤较小的优点已经得到了临床肯定,但是此术式对患者的其他方面及系统影响的相关研究却较少[1,2]。本文中我们即就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对患者的免疫状态及血黏度的影响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1年12月于我院进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的49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的49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的49例患者中,男21例,女28例,年龄34~77岁,平均(58.6±6.6)岁,结石数量1~7枚,平均(3±1)枚,结石直径2~19 mm,平均(9.5±1.2)mm,病程0.5~105.5个月,平均(29.3±1.4)个月。观察组的49例患者中,男20例,女29例,年龄34~78岁,平均(58.8±6.5)岁,结石数量1~8枚,平均(3±1)枚,结石直径2~20 mm,平均(9.7±1.1)mm,病程0.5~107.0个月,平均(29.5±1.2)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结石直径、结石数量及病程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进行治疗,主要为麻醉后于右肋下缘做一个斜切口,进入腹腔后进行病灶探查,将胆总管前壁游离,并切开大约2~3 cm,然后将结石取出,然后进行处理及留置”T”管。观察组则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进行治疗,以四孔法进行手术,主要为麻醉及切开胆总管后,在腹腔镜辅助下以取石钳将结石取出,胆总管下端结石取石钳取石困难者,以胆道镜取石,依次清除结石后进行探查是否有遗漏结石,然后从剑突下的操作孔置入“T”管,缝合后将其从右肋腋中线穿刺孔除引出,进行后期处理。后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 d、7 d的红细胞免疫和细胞免疫指标、血液黏度指标进行统计及比较。

1.2.2 检测方法 红细胞免疫指标检测项目包含红细胞RFER、RFIR、NTER、RBC-C3bR及RBC-ICR,均为取患者的手术日晨起及术后3 d、7 d的空腹外周静脉血进行检测,均采用郭峰法进行相关检测操作;细胞免疫检测指标包括CD3+、CD4+、CD8+及CD4/CD8,均采用美国贝克曼 Gallios 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血液黏度检测指标包含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及血细胞比容、血沉方程K值,均采用MVIS 2035全自动血液流变学分析仪进行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 d、7 d的红细胞免疫和细胞免疫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和细胞免疫指标比较(P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3 d及7 d观察组的RFER、NTER及RBC-C3bR均高于对照组,而RFIR及RBC-ICR均低于对照组,同时CD3+、CD4+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均

2.2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 d、7 d的血液黏度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及血细胞比容、血沉方程K值比较(P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3 d及7 d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

3 讨论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是临床中治疗结石的有效方法之一,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诸多特点,且取石效果也较好,但仍然会对机体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创伤,如腹壁的切口、维持较高的腹压、术后腹压迅速下降等造成的缺血再灌注样改变等,这些创伤也会迅速波及其他系统,对预后的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其疗效的评估应综合多个方面进行考虑[3,4]。创伤与免疫相关,当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时,其机体同时遭受到手术性创伤,必然对其血液黏度及免疫状态产生一定影响,多表现为术后免疫功能受抑制或缺陷,其机体免疫抑制程度与外科手术创伤程度密切相关,创伤越大免疫抑制时间越长,术后并发感染或脓毒血症所致的病死率越高。在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过程中,这种情况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但是对于不同术式对患者这些方面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5,6],因此在术式选择方面应引起对这些方面的重视。开放手术对机体的创伤已有文献证实,由于腹腔镜手术以CO2气腹为条件,高压CO2气腹引起呼吸、循环、酸碱平衡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这些改变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和免疫过程。

本文中我们就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对患者的免疫状态及血黏度的影响进行研究,以进一步了解其在此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显示,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其术后的血液黏度指标均低于开腹手术患者,且在术后3 d即与术前无明显差异,在术后7 d显著低于术前。另外,其红细胞免疫和细胞免疫在手术前后的波动幅度要小于开腹手术,说明开放手术后出现免疫功能损害,腹腔镜手术对患者机体免疫状态的不良影响更小,而这是保证机体康复效果和速度的有效前提之一。反映红细胞免疫粘附活性的指标主要有RBC-C3bR、RBC-IC、RFER(免疫粘附促进因子)、RFIR(免疫粘附抑制因子)。手术创伤导致机体循环内的IC增加,RBC-C3b受体结合循环免疫复合物,从而使RBC-ICR增高,红细胞膜上RBC-C3b受体空位数下降,即RBC-C3bRR下降。腹腔镜术后机体可出现免疫功能增强的状态,可能是CO2气腹后机体免疫功能有增强趋势,其机理是高压气腹刺激和高碳酸血症引起机体应激反应,使T淋巴细胞功能增强。腹腔镜手术对于机体的血液黏度影响较小,对于机体的血供及微循环的不良影响即较小,因此血栓发生率较低的同时,病灶部位的血供也较佳,恢复速度即较快,而红细胞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对平衡,是保证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的基础[7,8],因此机体整体状态也相对较佳。

上一篇:关于当前高职教育背景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思考 下一篇: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模式下学生管理问题的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