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大包干责任制层级管理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

时间:2022-04-13 03:32:48

评价大包干责任制层级管理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

摘 要 目的:探讨大包干责任制层级管理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建立大包干责任制层级管理的护理模式,并对护士整体护理责任制、管床责任制、小组责任制及床边工作制等进行了逐步落实,实现了护士常态情况下在病人身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的主动性。结果:实施大包干责任制层级管理护理模式后,调动了各级护理人员的积极性,病人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结论:大包干责任制层级管理护理模式,可激励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主动为病人提供整体或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从而建立了和谐医患关系,塑造了护理工作的良好形象。

关键词 大包干责任制 层级管理 护理模式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3.262

只关心工作而不关心病人的传统护理模式,已不符合现代护理学发展的需要。随着目前护理学的发展,要求护理人员或护理管理者必须实现护理观念的根本转变,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思想[1]。我院护理部于2009年积极落实临床护士管理模式的改革,建立了护士管床职责制、小组责任制及床边工作制等,落实大包干责任制层级管理护理模式,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大包干责任制层级管理护理模式

护士管床职责制:我科共有62张病床,并分成4个小组。第1、3、4小组各管15张床,第2小组主要由组长负责(包括多出的两张监护床)。原则上每个护士每班管理病人或床数不超过15人,责任护士与医生所管患者基本相同,如同医生一样实行管床制,负责其中一组患者护理的全过程,完成患者自入院到出院期间的各项护理、治疗、病历书写等,为医护患三者的沟通提供了便利。实行8小时连续排班模式(APN连续排班),增加高峰时段或午间上班护士的人数,撤销中午班,实行三班交接。各班上班时间:A班:8:00~16:00有护士4~5名;P班:16:00~00:00有护士2~3名;N班:00:00~8:00有护士2名。护理组长参加科室轮班,每月变换班次,轮休时工作由相当资历的责任护士代替,保证节假日有1位护理组长当班。根据工作量及危重患者的多少弹性排班,若晚班治疗护理任务重或危重患者多时,应及时增加责任护士。

小组责任制:将我科病区分成2个护理大组4个护理小组,每个护理小组分管15~16张病床,完成小组病人的治疗和基础护理。按照我科护士的职称、学历、年资等进行科室综合考评,公开评选3名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高级责任护士以上层级,且具有护理大专以上学历的高级责任护士担任护理组长,并报护理部审批通过后执行护理组长岗位职责。护理组长在护士长的领导下,负责所在护理小组的日常工作,任期1年。护理组长每天查房后,根据病人病情需要落实护嘱,并指导下级护士完成。同时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及时解决病人的疑问。当科室护长不在岗时,可护士长工作。

床边工作制:我科共有4辆护士流动车,每个护理小组拥有一辆,实现了护士常态下在病房或病人身边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各组护士定时巡视病人,认真执行床边交接班、治疗与护理、建立护士床边记录等护理工作方式,这样责任护士照顾每组患者相对固定,不但在患者床边工作的时间增多,能主动发现患者病情变化,使其病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而且也为患者极易找到自己的责任护士提供了便利,满足了患者需求。

应用效果

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大包干责任制层级管理,要求护士在当班时间内对分管的患者,从生活护理到基础护理、从疾病护理到心理护理全面负责,体现了护理人员为患者着想和关注细节的人性化服务[2],同时也巩固了护士与病人的关系,满足了病人的护理要求。另外护士还要掌握病人病情、各项检查结果及治疗情况,做到不间断地满足病人需求,为病人提供连续的整体护理,使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得到提高。

增强护士团队合作意识:大包干责任制层级管理,使科室的质控系统不断健全,各级各类护士、组长等人人遵循核心制度运行良好,护理业务查房也能认真落实。对查房发现的问题,通过建立护嘱,班班落实解决,激励了护士团队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共同完成护理工作目标的决心。

促进了护理学科的发展:大包干责任制层级管理,将护理程序贯穿于护理业务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了各层次护理人员的作用,建立了新型的护患关系,调动了各级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稳定了护理队伍,促进了护理学科的发展。

结 果

大包干责任制层级管理护理模式的运行,提高了护理人员执行护理制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病人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其各层级护理人员提高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思想与良好的职业素质,激发了勤奋好学、刻苦训练、积极进取、乐于奉献的精神,同时刺激了她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使病人住院期间的生理、心理、自尊等需求得到了及时满足[3],建立了和谐、友善的医护患关系,确保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讨 论

大包干责任制层级管理护理模式:①各级责任护士做到了基础护理和病情的观察,能够正确实施医嘱、用药及护理措施,主动服务意识增强。护士由以往的被动护理变为主动护理,不再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有目的和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避免工作的盲目性。②高级责任护士为患者提供健康指导,且评估患者病情及生活自理能力,及时与医师沟通,准确认定患者护理级别,并根据病情变化做出护理级别的调整。③护理专业小组各级人员的职责明确,既相对分工、又互相协助,发挥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团结协作。

确保护理安全:高级责任护士或组长应承担本科危重症患者及复杂疑难患者的护理和个案管理,及时与主管医师沟通,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制定护理计划或下达护嘱,使护理有连续的过程。同时要前瞻性预见病情的变化及转归,指导护士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并发挥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和护师的作用,使护理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护士负责及安排病人的基础护理:①对病情稳定但不能自理的患者,由组长安排助护或经过培训的人员予以生活护理和帮助,并跟进质量;而对病情不稳定患者,由责任护士负责患者生活护理工作,组长负责指导和帮助。②对于护理并发症高危患者,由高级护士或组长负责评估、确定护理措施并指导实施。③手术后患者的生活护理由责任护士评估,并根据手术后康复程度,由护士或助护人员负责。④康复期患者的日常生活照顾,由助护或经过培训人员完成,当班护士予以指导和质量控制。这样形成了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三级业务管理体系,使护理服务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黄津芳,刘玉莹,郑欣.加强模式病房建设实现三个根本转变.中华护理,1998,33(2):92.

2 瘳容,王琼.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J].护理管理杂志,2005,5(3):58.

3 刘义兰,王桂兰.优质护理的指征-住院病人观点的调查.中华护理,2004,39(9):641-643.

上一篇: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与护理的临床体会 下一篇: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临床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