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职学校教师教育权威的建构

时间:2022-04-13 01:04:13

论中职学校教师教育权威的建构

摘 要: 中职教师的教育权威受到多方面的挑战,教师的个人成就感很低。本文从梳理现有的教师权威研究入手,分析中职教育的现状及威胁中职教师教育权威的多方面因素,从社会支持、学校管理、教师自省、学生自我辨识等方面提出建构中职教师教育权威的建议。

关键词: 中职教师 教师权威 建构

一、研究意义

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莫不感慨:如今的学生越来越难管;教师权威受到严重的威胁,教师的个人成就感很

低;班主任的个人威信要稍强于科任教师,但班主任工作的繁琐特点让众多教师唯恐避之不及。

教师教育权威的正负功能特点(有助于个体的社会化和有碍于个体的个性化)、社会倡导的新的教育观念(在师生之间创造一种“开放性的民主平等的主体间的关系”)和网络时代惊人的知识增长速度与更替频率,使得教师相对于学生的权威逐渐显得力不从心。于是,关于教师权威的消解论和重塑论应运而生。

二、研究现状

陈锦燕就2006年之前的教师权威的相关研究做了简单的梳理工作,指出教师权威的研究深度和广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推进,教师权威的转型问题成为教育理论研究的边缘的争议性话题。之后的理论界继续肯定了教师权威的必要性,“教师应可以借助它通过言传身教把真情实况(价值、意义、判断)传授给学生”,指出:教师的个人权威是由教师知识水平、施教能力、人格魅力三要素共同组成的,其中知识权威是基础,能力权威是支柱,人格权威是后盾。有关教师知识权威、人格权威、师生对话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发展。

罗红艳就网络背景下的教师权威做了细致分析,指出:网络背景下教师的关键――传递知识与促成未成年人的社会化――并没有消失,教师应该端正知识态度,学会和善于利用网络因素,传递主流价值观念与社会规范。

刘丙元强调:道德是一种影响力,而不是强制力;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道德结构和活动;要尊重彼此的角色。

覃莹、郭寿良就对话教学过程中新型教师权威的构建作了初步的探讨,建议更新知识结构、正确处理教师权威与学生自由、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和实现角色互换。

三、中职教师权威的现状

杨明曾经就我国职业学校教师权威的构建提出几个建议: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大力开展校企合作、提高教师待遇和地位、加快教师教育方式的现代化。但是,社会的发展使得影响教师权威的各种因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学生家庭背景的复杂性

中职学生基本上都是没有达到高中入学标准的学生,他们在学习基础和兴趣方面都落后于高中学生,而造成这种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家庭。以我在湘西北的市级中职学校任班主任的实际情况为例,我班学生总数42人,独生子女有24人,单亲家庭3人,重组家庭3人,留守家庭6人。这种家庭背景存在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家庭教育中父母因生计奔忙而逐渐退出教育领域;二是因隔代抚养或单亲抚养或留守,孩子的教育中经济补偿强化、父母与子女间情感疏远或隔代溺爱。

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中,家长不经意间以经济补偿替代亲情疏远的做法,以及手机等通讯工具相对便宜的社会条件下,大部分学生配备有手机,且更换频繁,部分学生更是迷失在通宵上网或网络游戏里。

学生家庭的复杂性使得教师在履行自身的职业教育的同时,还需要兼顾一部分家庭教育角色,从而增加了教师权威建立的难度。同时,班主任工作中包含了更多的替代性家庭教育功能和情感抚慰功能,在教师角色中也出现――班主任的个人威信要明显强于科任教师的特有现象。

2.教师个人魅力的多样性

在传统的教育观中,教师的定位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秉承“师道尊严”的权威控制学生,拥有知识方面的绝对权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的知识权威因个人知识的有限性而受到来自于学生方面的挑战。要想维持应有的教学秩序,维护教师的个人威望,教师不得不加强个人魅力的培养。而教师个体的多样性、教学任务的繁重、师资力量培训经费的有限性等约束了教师个人魅力的建立与保持。

3.学校管理的无奈

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普遍薄弱,同时,职业教育大都关注学生的技能训练,学校管理中偏重于维持较正常的教学秩序,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如期完成,很难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很多职业教育都采取了见习、顶岗实习等方式训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校企合作中的因买卖双方市场的变化,校企双方隐藏的关系网、利益链中的一些摩擦没有及时解决,最终导致学生对学校的认同率不够理想,并进而影响中职学校的继续招生问题也较为常见。

部分中职学校为锻炼青年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增进师生的相互了解,在教师的职称评定要求中将班主任工作经历作为必备条件。教师要想评定职称就必须担任班主任工作,这样,繁重的教学任务、繁琐的班主任管理工作和个人的家庭琐事,使得很多青年教师疲于工作,教学效能明显降低,教师权威又何从谈起?

四、中职教师教育权威的建构

教育权威的建构需要社会、学校、教师个人、学生和家长等多方面配合。任何一方面的配合力量缺失都将严重影响教师教育权威的建构。

1.社会的大力支持

中职学校的发展受到社会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发展空间有限。(1)生源的减少,计划生育政策使得社会中接受教育的总人数在减少。(2)大学的扩招,还有蓬勃发展的高职教育,挤压了中职学校有限的生存空间。(3)中职教育本身的缺陷,既要突出技能,又要有别于社会中的技能培训班;既要有理论,又不能与高职生比理论素养;中职教育者的教学探讨也一直处于摸索中。

国家对中职学生发放的每学期750元的助学金,以及每期的贫困生补助,明显减轻了中职学生的经济压力。国家对中职学生参与技能竞赛的奖励,给中职教育辟出了新的出路。同时,社会也需要大批的基层劳动者。建议用人机构加强在职培训,开辟中职学生的发展空间。中职学生的发展空间的存在和拓展,将是中职教师存在的首要前提。

2.学校管理的科学性

教师权威是多方面的综合,而每位教师很难有完美的行为模式和能力水平。“术业有专攻”,学校对教师的管理也要具有针对性。对专业知识扎实、全面的教师,就将他安置在教学的第一线;而在学生管理方面能力强的、沟通与交际能力强的,则安排在班主任岗位上。毕竟,每个人的精力有限,很难达到既精通业务知识,又全面了解学生的境界。

3.教师个人的自省

教师权威是综合的,需要教师个人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准、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人格魅力。信息的发展、社会观念的更新、教师个人的学习能力,这些都是教师权威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学校等机构要提升师资力量,必须适时给教师创设一定的机会,让教师在教学之余能接触更宽广的世界,视野更加开阔。

教师必须善于学习。社会在发展,面对的学生在成长,个人的知识在逐渐被社会淘汰,教师要维持最基本的教育功能,必须善于学习。一个故步自封的教师,其个人权威总是要被他人质疑的。

4.学生的辨别能力

学校往往通过班级日志、教师评语等方式了解班主任及科任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状态。一些师生关系紧张的蛛丝马迹可以从中得到体现,相关的负责人应采取谈心的方式及时沟通,避免双方关系的进一步恶化。中职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思想不成熟,但是敢于表达;他们容易冲动,处于叛逆期。中职生是否服从某一位教师的权威,要看该教师树立的权威能否被学生接受。这需要相应的思想引导。

5.家长的配合

根据我当班主任期间与家长交流的经历,家长主要包括留守家庭或者重组家庭中的祖父辈、单亲家庭中的父亲或母亲、正常家庭中的妈妈。家长的态度可以分为四种:一是放任型,即家庭教育完全失败,已经无法管教孩子,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抱有过高的期望,希望学校能帮他管着孩子,等孩子成年,就可以撒手不管。二是武力型,只要学校一打电话找家长,告知学生在校的不良表现,学生马上就遭受家长的打骂。三是主动配合型,家长对孩子有较高的期望,期望孩子能有良好表现,这类家长会主动每隔一段时间就打电话到学校来咨询。四是友善型,家长与孩子间有良好的沟通,但由于孩子在校表现较好,故不需要打电话麻烦教师,教师也不需要状告家长。

从上述的四种态度来看,前两种家长很难与教师达成良好的配合关系,第三种家长教育下的孩子则普遍有着心理上的压力,第四种家长的配合效果最好,但需要教师主动维持这种关系。教师权威的维持需要家长的配合。中职学校的管理通常会要求学生在入学之初建立初步的个人档案,其中包括家长的联系方式,并当面告知家长:联系方式一旦有变化,则要与班主任联系。事实上,几乎没有家长会主动告知其变动后的联系方式。处理问题学生时,则可能会见到各种冒牌的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则变成了一种“斗智斗勇”的博弈关系。

参考文献:

[1]罗红艳.网络背景下教师权威的消解与重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37(5).

[2]吴殿华.论教师的个人权威[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32(3).

[3]刘丙元.教师道德权威及其重构[J].教育导刊,2006,(3).

[4]覃莹,郭寿良.论对话教学过程中新型教师权威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07,(2).

[5]杨明.论我国职业学校教师权威的构建[J].成人教育,2006,(5).

上一篇:运用课堂提问,激活学生思维 下一篇:语言的横向组合与纵向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