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

时间:2022-04-13 05:35:34

怎样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历史悠久。诗歌是文学作品的一大样式,读诗可以提升美感、陶冶情操。诗歌鉴赏是中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高考必考的重点对象,所以,无论是从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需要出发,还是从高考的实际需要来考虑,都应该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诗歌鉴赏活动,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那么,我们如何穿越时空去理解那些诗歌呢?

一、让学生掌握必须的文学常识、文化知识

在古诗中春风秋雨、明月彩霞、江南花鸟、塞外黄沙,甚至金戈铁马、红粉女娃,文房四宝、琴棋书画、亭台轩榭、诗酒文章、历史掌故、轶事趣闻,总之,只要能够入题的,无不被诗人纳入诗中,而且赋于中国味的深意,这就需要我们平时扩大阅读面,尽可能地多了解古人生活的时代,了解古人的生活经历,了解诗人写作时的处境和心境,以便准确把握诗歌的意境。

二、指导学生通过朗诵来感受诗歌的意蕴

朗诵是诗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手段,诗歌的情感和韵味都可以通过朗诵体会出来。因为诗歌的语言是一种情感语言。并具有一定的音乐性,根据这一特点,首先要求学生的朗诵要读出节奏。在朗诵之前,教师应指导学生用特定的符号在诗中标记出长短、强弱和高低来,并作示范朗读,以便从技巧和情感两方面对学生起规范、指导作用。

其次,读出韵律。诗歌从《诗经》开始就押韵,诗歌正是通过韵脚的关联,把诸多散漫的音群组合为一个有韵律的整体。韵律的使用,使前后句子互相呼应,既有约束语言的作用,也造成一种回环之美。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韵律,可以使他们领略到诗歌的音乐美,并能通过声音来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

三、分析标题,确定作者表述的对象

从标题入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如《春夜洛城闻笛》,我们可以发现标题给出了时间、地点、事件等信息。而陆游的《剑门道中遇微雨》,同样可以给我们这些信息。有了这些信息,我们稍微思考一下:作者为何而写?写的是什么?便可把握诗歌的主要方向。

四、分析诗歌的意境

诗歌意境的构成有两个方面:一是所刻画的形象,二是所抒发的情感。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事物融合起来而构成了诗的意境。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出一幅雨后山村秋日晚景图。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幽静恬淡的心情。又如陶渊明的《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绘出清新自然,安谧美好而令人神往的农村劳动生活图景,使人感到淡泊宁静的高洁心理。所以,我们鉴赏诗歌,正是要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去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五、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表达技巧既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又有借物比兴、摹绘形容、烘托渲染、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表现技巧。如《硕鼠》一诗主要运用了比喻,重章叠唱的表现手法。柳永的《雨霖铃》的开头“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作者捕捉了晚秋景物的特色,描写此景此物,为的是借以抒发哀怨愁苦的感情。《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用听众反映和江心秋月来渲染和衬托出琵琶声美妙动听的艺术效果。

六、重视诗歌的炼字、炼句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一个词,一个句子,运用得好,绝妙异常,可以给整篇诗作起到提神运气的作用,从而更能使人真切地进入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起波动。阅读诗歌,要反复咀嚼品味,领略含义深刻、隽永的字词,推敲作者炼意炼字的技巧,进而通过调动联想、想象、比较等多种方法。领悟其中的妙处。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极富表现力,使春日绚烂的景色跃然纸上。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一个“潜”字把春雨写得有知有感,也写出了雨丝绵绵,悄临人间的春雨特征。可见,炼字不仅使诗句简洁准确,也能使诗句更加鲜明生动。更加形象地表达诗意。

七、注意诗歌的不同风格

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就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于是作品也就有不同的风格。如李白的诗豪放飘逸,热情奔放,气势磅礴;杜甫的诗则沉郁顿挫;王维的诗清新空灵;李商隐的诗瑰丽含蓄。

宋词中以柳永、李清照、姜夔等为代表的婉约派,其作品比较婉曲,比较含蓄,多以艳情为题材,严守音律。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其作品反映社会生活广阔,风格多样,旷达洒脱,慷慨激昂。了解了这些特点,可帮助我们更好、更快、更准确的深入理解诗歌,把握诗人的情感脉搏。

八、发掘诗歌的主题

诗歌无论是写景、抒情,还是议论,都要表现一定的主题,如: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追求功名,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哀惋之情等。

总之,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要让学生充分理解诗歌的特征,从以上八个方面入手,把握诗人的情感和诗中的意境,从而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上一篇:高中地理教学方法谈 下一篇:初中作文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