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 推动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时间:2022-04-13 02:23:42

【前言】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 推动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我国在电子政务建设中一直非常重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的推进工作,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明确提出,要依托统一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2006年6月,全国电子政务工作座谈会指出,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是实现信...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 推动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从政府的实际工作看,跨部门的业务工作极其广泛,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完成,实现跨部门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因此,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交换体系的建设需求非常急迫。

2006年12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电子政务组、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高新技术部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研讨会,不仅研究与探讨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的国家标准、技术支撑环境及应用服务模式,而且还举办了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巡礼展,标志着我国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追求逻辑上集中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本次研讨会上,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陈大卫指出:当前,政务信息资源分置于各地方、各部门,表现为物理上分散,使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困难。推进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建设,就是为了形成逻辑上集中的政务信息资源体系,支撑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要满足两大需求:一是满足跨部门、跨地区普遍信息共享的需求,支持各级政务部门决策、管理与服务;二是满足部门间特定信息横向交换与共享的需求,支持各级政务部门的业务协同。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是实现部门间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常务副校长、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组长怀进鹏认为,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通过对政务资源信息的有效组织和集中管理,可以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发现和定位。而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则围绕各类政务应用主题,可以满足部门内信息的纵向汇聚和传递,以及部门间在线实时信息的横向交换和业务协同等需求,为各级政务部门的资源共享和政务协同等提供信息交换服务,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在逻辑上集中。

我国在电子政务建设中一直非常重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的推进工作,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明确提出,要依托统一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2006年6月,全国电子政务工作座谈会指出,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是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重要基础,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组织制订相关标准,依托国家电子政务网络,探索建设交换体系的途径。

推进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工作,也适应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新趋势。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呈现出全局性的发展趋势:从重建设、轻应用向深化应用转变,从信息网络分散建设向现有资源整合利用转变,从信息系统独立运行向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转变,从信息管理偏重自我服务向注重公共服务转变,从信息网站自建自管向重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转变。这种发展趋势使得电子政务的业务内涵和技术需求更加突出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

为解决信息共享问题,各地区许多政务部门在自身的电子政务应用中,已经开展了以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为基础的电子政务应用。企业基础信息交换、企业征信、并联审批、城市应急指挥、社会保障等项目成为跨部门信息资源共享与政务协同的应用范例。这些成功的应用实践为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的建立积累了大量技术、工程和管理经验。

异构应用系统间数据需要标准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殿富教授认为,政务信息资源包括三个方面:政务部门为履行管理国家事务的职责,根据法律法规采集、加工、使用的信息资源;政务部门在业务过程中产生和生成的信息资源,如会议文件、公文、档案、方案等;由政务部门投资建设的信息资源,以及由政务部门直接管理的信息资源,如各类数据库等。

所有这些政务信息资源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存在形态各异,既有文本形态,也有电子地图、空间信息、图片、视频、音频等形态。这些数据存在于不同的应用平台上,由于不同的平台在建设的时候采用的技术是多样化的,平台之间的信息资源难于实现互通和互操作。

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林宁认为,由于政府部门履行职能需要,分头对相同的信息源多头采集、重复采集,造成数据命名、类型、格式上的差异;同时由于政务部门内部业务系统的设计时期、理念不同,造成异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难。如果数据不能及时同步更新,也容易造成部门间的数据不一致。

所有这些都为数据交换提出了挑战。据林宁介绍,当初在进行标准体系设计的时候,对于是否将异构应用系统间数据标准化的问题单独列为一个课题还有些犹豫,但实践证明,将其单独列为标准体系的一部分是十分必要的。

林宁认为,对于已形成的系统,在交换体系交换中要进行数据语义的转换;对于新建系统,就要采用标准化的数据语义。数据标准的内容随着政务信息的发展不断更新完善,形成动态更新机制。

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的内容分为政务部门间信息共享基本目录和政务部门间信息共享指标目录,前者指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中使用元数据描述的基本目录内容,后者指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中交换的信息内容。交换过程中的具体信息实体代表政务业务,由若干交换指标描述信息实体的具体内容,而交换指标是一类电子政务数据元,只描述信息实体在交换过程中的基本特征,并不完整地描述政务业务。共享信息实体与交换指标组合形成具体含义的交换指标。据林宁介绍,目前,政务部门间信息交换指标中包含共享信息实体共有212项,指标项共有2093个。

在对信息实体进行描述的时候,离不开信息资源标识符。在本次研讨会上,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房庆在演讲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人、组织、商品和信息资源都是经济和信息社会的主要对象,公民身份号码制度解决了人的惟一识别问题,组织机构代码制度解决了组织的惟一识别问题,商品条码制度解决了商品的惟一识别问题,那信息资源的惟一识别问题如何解决呢?

在电子政务领域,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政务信息资源标识符。政务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方案已经成为目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对异构应用系统间政务信息资源进行标识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分类,实现对政务信息资源组织的规范化和一致性。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赵新力认为,虽然合理、高效、统一的标准与百花齐放的分类之间有很大冲突,意见难以统一,但主题分类得到了更多支持。

国家加大标准制定力度

为贯彻中央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会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推进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相关工作,开展了标准制定、地方验证试点、部门间共享资源调查等工作。

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助理宿忠民介绍,《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等23项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已在全国范围内征求意见,这些标准为政务信息系统间的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提供了基础的技术支撑。下一步,围绕“十一五”时期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按照《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要求,国家将重点研制一批支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业务协同所需的基础性、关键性和共性的标准,建立电子政务标准实验和验证机制,进一步完善以国家标准为主体,充分发挥行业标准在应用系统建设中的作用的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

在国信办统一领导下,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的试点工作已经取得成效。天津市建立了市区两级目录中心;上海选择黄浦、松江、徐汇三个区,分别承担人口、法人、空间地理信息共享交换与业务协同的试点工作;北京则初步建立覆盖北京市及海淀、石景山两个试点区的目录体系框架。

上一篇:SAP网罗西部软件人才在乎“性价比” 下一篇:让VC青睐的十大潜力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