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信息交流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07 14:20:57

政务信息交流材料

政务信息交流材料范文第1篇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基础工作,组织领导到位

一是加强对信息工作的领导。州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政务信息工作,将此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州领导对编发的信息刊物每期必看,经常了解信息工作情况,签批重要信息,适时为信息部门出题目、定目标、交任务、提要求、压担子、授方法。州长及主管副州长定期不定期就不同时期女口何做好政务信息工作与政府办公室领导及信息工作人员进行座谈、研究,及时协调解决信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州政府办公室结合实际,每年对全州、1信息工作进行通盘规划,确定信息工作思路、重点和措施,将政务信息贯穿于各项业务工作中去,作为办公室自觉履行为领导当好参谋助手职责的重要途径。各县(市)、了口口岸委、州直各单位直至各乡(镇、场)层层建立责任制,落实“六有”措施(有领导负责,有专人落实,有量化指标,有工作制度,有检查考核,有奖惩措施),形成齐抓共管工作局面,为政务信息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是狠抓信息队伍建设。实行分级归口负责制,州、县(市)都设立了信息科室,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的要求,精心挑选配备信息工作人员。各级组织进一步加大对信息人员的培养力度,对他们坚持“高看一眼,严管一层,厚爱一分”,对能力强的给予肯定,稍差一些的给予鼓励,对个别确实不能胜任信息工作的通过向单位领导建议及时更换,营造栓心留人环境,造就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和特别能奉献的信息工作队伍,确保了信,皂工作效率和质量。为提高信息工作队伍整体素质,我州在加强信息人员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教育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采取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以干代训、轮岗培训、送出去等多种形式和方法,加强信息人员培训,经常性开展理论研讨活动,相互交流经验。仅2002年,受训人数达490余人次。目前,全州共有专兼职信息员300余名,文化程度均在大专以上,形成了精兵强将办信息的良好局面。三是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始终把政务信息工作硬件建设放在优先位置,本着适应新形势\提高政务信息处理和传输手段的现代化水平的要求,在资金十分短缺.的情况下,挤出230余万元用于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迷一步提高了政务信息工作办公自动化水‘平,实现了州直32个单位信息网上传输入库和公文管理系统应用。各地对信息工作在内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资金投入、设备购置等方面均给予了大力倾斜。在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信息网络主渠道作用,建立经常性联系制度,及时传达政府信‘/悬需求,分层次广泛采集、捕捉、提炼、传报各个领域信息。加强同党委信息部门的合作,并网衔接,扩大交流,共同承担重大信息调研任务,;蔗。线√面结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全州己形成以州政府办公室为核心纽带,纵到乡镇、横到州直各单位、驻博机构、上下联通、反映灵;敏、全方位、多层次政务信息内部局域网,每天均能收到各地、各部门上报信息30余条,内容涉及经济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对外开放、社情民意等方方面面,实现了政务信息收集、、加工、整理、,传递、存贮的高速化,保证了上情下达、下情上报。

二、提高信息质量厂工彻艮务到位:

一是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突出做好“两个结合”,提高信息的实用效能。一方面把信息与调研结合起采,主动沉下去、贴上去、*上去,深入基层挖“金子”,在拔高、增厚、拓广、挖深上做文章,另+方面把握“重点”、突破“热点”、“难点”,想领导之所想,报领导之所需。对基层和部门报送的原始信息材料,进行鉴别筛选、修改加工、去伪存真,把那些有较强针对性、可*性、时效性和价值高的信,息及时提供给领导,提高前瞻性、预测性、综合类的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努力使信息工作更加符合新时期各级政府领导的需要,跟上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如:《磊积极应对入世挑战力促太阳升天月亮发光星星闪亮》、《国内进口商品政策调整对主要税源商品进口产生不利影响》、《社会弱势群体就医难原因及建议》等综合性调研信息,通过找问题、提建议,使信息的实用、参考价值大幅提高。根据信息实用性特点,围绕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对重大事件进行追踪反馈,挖掘和延伸其内在深层价值。如:《基层反映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有三难》、《地县农民群众担心奎赛高等级公路建成后农用机动车将无路可走》等信息,引起区、州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使问题得以及时解决。

二是把握工作思路,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及时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唱地方戏,打地方牌”,围绕党委、政府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编写综合分析,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反映情况,在深挖特色上做文章,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上挖潜力。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州党委九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自治州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的部署,针对我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翻两番半的目标、产业结构调整、防治非典、“口岸兴州、口岸强州”和“发展奶业、富民强州”战略、国企改革、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招商引资、改善投资软环境等工作,有计划、有重点地先后编发了400余期信息,如:《中动员全民参与大力发展奶牛业》、《口口岸拉动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中搭建发展平台解决银行难贷款和企业贷款难问题显成效》等,突出了区位特色,全面反映了中各项工作情况。

三是拓宽信息渠道,扩大信息来源。一方面积极发挥信息网络的主渠道作用,广泛收集和反映全州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动态、社情民意等各个领域不同侧面的信息,采集编报了《中中小学校舍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制约农业结构调整的不利因素有四》、《了口海关放射性超标退运货物大幅增加》等一批忧信息,为各级领导准确掌握情况、正确指挥工作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主动为信息工作开展创造宽松环境,拓宽信息来源,开阔信息视野。采取了“三优先”措施,优先让信息人员参加各种会议,使其及时掌握全州各方面工作的安排部署、领导工作思路和意图,开阔视野,增强工作的灵敏度和针对性;优先让信息工作人员跟随领导下基层调研,随时搜集领导在调研和检查工作中的新观念、新思路及基层的各项工作动态;优先让信息工作人员阅读各类文件,为信息人员全面掌握情况,明确工作重点创造了条件。

四是牢固树立“精品意识”,严把信息质量关,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坚持“真实、实用、准确、严谨”的原则,对编辑的每一条信息都从内容、文字表述、反映角度等各个方面严格把关,精编细选,字斟句酌,量体裁衣,在信息的时效上突出一个快字,在信息内容上突出一个实字,在信息的篇幅上突出长短结合,在信息的深度和层次上求质量,求价值,在准、新、深、精上下功夫,做到反映工作进展和成绩恰如其分,反映问题真实可*,反映困难实在准确,经得起实践和群众的检验。

三、完善制度建设,责任机制到位

为确保信息工作能够上台阶、上水平,我们结合实际,制定实施了一整套科学有效制度。一是审核把关制度。凡上报自治区涉及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事项、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以及发生的各类灾害、重要事件等内容信息,由州长或主管办公室的副州长亲自审核,凡上报各项工作中采取的做法、取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及以各项阶段性工作进展情况的信息,由政府办公室主任审核签发。二是目标管理责任制。对全州80个信息联系点,按照职责范围和信息量来源大小,分别确定不同的报送任务和采用指标。对各部门信息工作加强指导,规定每月至少报送2条以上反映本部门重点的信息。每月10日前,各经济工作部门必须报送上月经济运行、财政收支、税收、外贸等情况,涉农部门报送农业生产情况,政法部门报送敌社情,海关报送税收、对外贸易、过货等情况。此外,对州党委、政府安排部署的重大工作(如非典防治、发展奶牛业、部门包村、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打整治等)定期或不定期不问断向党委、政府报送进展情况。年底对照质量指标进行考核评比,考核情况向州领导汇报并反馈各信息联系点及其所在单位,作为对信息工作分管领导和信息员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三是重要信息必报制度。要求全州各地、各部门必须将贯彻中央、自治区、自治州重大决策、工作部署以及自治州国民经济运行、产业结构调整、对外开放、社会稳定等情况列为必报内容,及时组织上报;对突发性事件、重要社会动态、紧急灾情、疫情以及其他重要紧急情况,随时发生随时报送,最迟不得晚于事件发生后4小时,并续报事态进展、处置措施和原因、后果以及汲取教训、开展工作等情况。四是信息编写预约制度。围绕自治州中心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向各信息联系点下发信息需求要点,采取电话预约或走出去调查等办法,给信,皂点出题目,提要求,变被动等要信息为主动挖掘信息,不断增强信息的时效性和实用性。除依*信息部门报信息外,我们还规定了政府办公室其他科室信息报送任务,打破了单纯依*信息人员搞信息的格局,使得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压力,形成“全员办信息、全员促信息”的良好局面。五是忧信息开发反馈激励、约束和监督制度。对于那些敢于反馈忧信息,避免决策失误,弥补工作缺陷,挽回工作损失的同志给予表彰奖励和提拔重用;对忧信息漏报、迟报或隐瞒不报、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给予严肃批评甚至党纪政纪处分,并追究单位领导责任。州政办定期对各地各部门报忧情况进行抽查,将忧信息反馈数量和质量作为衡量整个信息工作优劣的重点,对报喜不报忧的,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对阻挠报忧的进行教育,造成后果的追究领导责任,有效解决了报忧难问题。六是定期通报制度。对各地各部门信息报送情况、采用情况每季度通报一次,鼓励先进,鞭策落后。七是信息激励竞争制度。制定并出台了优秀信息员评比奖惩办法,每年组织评比一次,表彰奖励上年度优秀信息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在全州范围.内做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形.成信息工作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我们的主要体会是:

一是领导重视是前提。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和依据。中各级政府始终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认真研究部署,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在配备人员、改善工作条件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有效地保障了政务信息工作的高效运转。

二是提高质量是关键。质量是信息的生命。信息质量好坏,直接影响领导决策。对此,我们结合实际,突出把握信息需求重

点,善于从文件及会议精神中了解政府工作意图,从客观情况的发展变化中分析政府工作思路,把握、捕捉各级政府的关注点,抓住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喜忧兼报。对信息在文字、内容上严格审核,严格把关,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分析问题,从而为领导和部门提供了高效、优质、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三是目标、责任、措施、制度落实是保障。加强信息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是保证信息工作/烦利开展,提高信息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基础。在工作中,我们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和严密制度,积极用新思路、新视野、新方法捕捉信息、收集信息、编写信息,从内容和方法不断改进,推陈出新,使政务信息工作走上了规范化轨道并始终具有生机和活力。

政务信息交流材料范文第2篇

(1)电子政务发展整体需求

依据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现实基础,缭绕改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强化综合监管、完美宏观调控这1电子政务建设的战略目标,加强、改善以及晋升我国政务信息资源同享及业务协同的能力水平,是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整体需求,也是实现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目标的根本途径。推进首要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同享以及业务协同是电子政务施展成效的症结。加大国家基础信息资源体系开发应用力度,就是要进1步建设完美地舆、人口、法人、金融、税务、统计等国家基础信息资源体系。但是截至目前,国家基础信息资源体系建设尽管获得必定进展,但从整体上说仍然没有建成,基本功能尚需完美,难以在短时间内进1步实现信息资源同享,而进1步实现对于这些基础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的难度也很大。不同部门之间相对于缺少必要的信息资源调和同享机制,导致信息资源开放、同享程度不足,实现开放同享的比例很低。部份部委出于信息资源安全的斟酌,和信息资源安全保障机制、体制与系统的不健全等缘由,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各中央国家机关基于不同业务系统的面向社会、市场的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与信息公然。

(2)同享信息资源的种类以及主要特色

政府信息资源种类主要包含:业务系统中的瓜葛数据、公文资料(含政策、法规)、审批文件、音像记录、档案材料等静态资源,和可供调用的利用服务资源等。政府信息资源的主要特色是在上述电子政务信息中,存在大量的结构化数据以及非结构化数据。据相关钻研报导,政府的数据信息中八0%是非结构信息,二0%的信息是结构化数据。而这些信息资源拥有如下特色:信息量大,增长快速,寄存扩散,分权管理,信息源多头采集、重复采集,数据命名、类型、格式有异,表现情势各异,部门间的数据不1致,数据不能及时同步更新,传输方式不统1,技术多样化等。

(3)信息同享与交流的主要情势

一.数据上报。下级单位依据上级部门的请求,以点对于点的方式,在固定时间里,将自己业务系统中的数据抽掏出来,按必定的格式收拾后向上级单位报送。

二.部门间的数据同享。为防止数据重复采集,政府部门依据法定职责采集本身职能规模内的数据,再应用数据同享机制,将各部门采集的数据整合在1起,构成某1事物(务)的完全数据,如完成的人口库、法人库等。

三.公文数据的交流。政府的公文有两类,1类是内部公文,通常由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另外一类是主管部门下发的红头文件以及政府部门之间的业务来往公文。部门间公文来往1般拥有特定的公文走向,在规定的时间内被相干业务部门浏览或者批阅,或者者被接入接管部门的内部利用系统。因为不同的政府部门之间,存在着利用系统的体系差异,所以,没法由统1的公文流转系统来实现数据交流。而且,不同公文的数据格式不尽相同,没法用瓜葛数据库来表现。

四.随机的文件传送。这种数据文件,1般是由特殊任务引发的数据需求,需要其他政府部门协同配合。然而,因为任务的突发性以及随机性,没法预先抉择数据的类型以及格式,需要以手工的方式从对于方利用系统中采集数据,打包成文件,通过交流系统进行传输。

五.交互式数据交流。这1类数据交流是需要侧重解决的利用需求,如政府联合审批、企业基础信息交流等。

六.服务调用。跟着SOA架构的成熟以及流行,直接应用服务资源的调用,也将成为实现数据信息同享的1种选择以及趋势。

七.其他数据交流。如通过在线窗口、利用接口等方式知足数据检索、查询与下载的数据交流要求等。

2、推动电子政务信息同享面临的核心问题

(1)如何有效组织以及管理同享信息资源面对于迅速增长的数字信息以及相对于独立的部门管理体制,怎么根据信息属性对于扩散的、多形态的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分类、加工、处理以及存储,实现信息资源的有序组织以及管理?

(2)如何利便用户快速发现、定位以及获取同享信息怎么树立1种支撑用户检索、定位、获取以及使用同享信息资源的服务体系知足人们在大量信息资源中利便、准确、经济地获取所需的信息内容?

(3)如何实现部门间安全、可靠、不乱的信息交流怎么既支撑部门间异构系统、不同格式的数据交流,又知足安全、可靠、不乱以及灵便的请求,实现横向部门间跨平台、开放式、松耦合的按需信息交流?

(4)如何推动业务流程的优化以及调剂在信息化进程中,如何增进业务流程的优化整合?如何通过系统的优化设计,去适应未来必然的业务调剂,实现以最小的代价知足新的业务需求。

(5)如何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增值服务跟着电子政务的发展,社会对于政府管理以及服务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请求,要怎么应用信息比对于、集成等处理手腕实现信息资源的增值、增效?

3、推动电子政务信息同享的措施及建议

加强兼顾计划以及顶层设计是保障电子政务信息同享的症结环节。108届3中全会提出“晋升国家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政府部门在信息化前提下,如何更好地实行职责.将电子政务作为晋升国家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1部份,做好信息化兼顾计划是10分紧急的任务。我国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建设中,长时间以来重视工程建设以及软件开发,忽视服务以及使用顶层设计及利用发展计划,职能部门纵向业务的快速发展以及横向电子政务兼顾迟缓发展的矛盾依然普遍存在,造成电子政务发展利用“纵弱”的现象仍然严重。因为缺少统1计划以及顶层设计,扩散建设、重复投资、区域内数据同享以及业务协同难题的现象依然存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同享作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在新的形势下,只有在科学的、现代的、公道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同享的理念的指点下才能不断发展。为此从下列3个角度给出具体的措施及建议。

(1)技术角度措施及建议

一.加强标准规范建设。为利便以及规范信息资源采集、组织、管理、交流与使用为目标,按“参

照、设计以及收拾”相结合的建设原则,制订标准规范体系,侧重解决“信息资源多头采集,重复采集,数据命名、定义、类型、格式差异,数据不能及时同步更新,部门间的数据不1致,技术多样化”等问题。完成的标准规范体系大致触及下列几个方面。信息资源方面。主要包含信息资源分类标准、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规范、信息资源核心元数据定义规范、目录编制指南等。技术平台对于外服务接口规范。主要包含数据库交流服务接口、文件交流服务接口、目录查询接口、目录注册接口、信息服务接口、身份认证接口等。前置交流环境建设规范。对于各委办局前置交流环境所需的网络、服务器、数据库、安全设施等提出配置请求,统1计划前置服务器的IP地址及命名规则。身份编码规范。制订有关组织机构、角色、用户、利用系统、前置换节点等方面的身份编码规则,以标识其在技术平台上的独一合法身份。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支持体系主要包含目录与交流体系、政务信息交流网络、安全保障系统3个部份。目录与交流体系。即依照国家的“两个标准”,依据“系统设计,整合应用,集约建设”的原则来计划、设计以及建设。目标是逐渐树立“1点接入、普遍联通,1套设施、普遍合用”的基础技术支持平台。政务信息交流网络。即在电子政务外网中开拓资源同享专网,既防止重复建设,又保证资源同享网的相对于独立。安全保障系统。从基础环境、管理轨制、技术手腕3个方面保证网络系统、利用以及数据安全。由专业的IDC负责机房环境安全,由专业的电子政务外网运维单位保证网络通畅。加强轨制建设,规范系统运维、资源管理、资源提供以及资源使用工作。综合斟酌安全、同享、本钱以及效力瓜葛,部署必要的安全技术设施。

  三.加强信息资源组织。主要包含下列4部份内容。4大基础数据库建设。以需求为导向,侧重做好4大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按“统1建模、分步建库,利用累积、转动发展”的思路,依托大项目带动,通过利用累积,逐渐扩充、扩大指标体系以及数据资源;加强信息化主管部门的综合调和以及资金杠杆作用,调动以及施展职能部门的专业优势,合力推动4大基础数据库建设。非格式化数据资源组织。与格式化数据相比,对于非格式化数据的需求不太强烈以及迫切。1是结合政务信息公然,分期、分批、分类地组织资源;2是结合档案局电子文件中心建设,通过服务编目的方式来知足需求。专题利用数据资源组织。对于于专题利用所需的同享数据,1是出台相干轨制(规定),强调“同享是原则,不同享是例外”,并树立信息同享申请、审核、批准的正常渠道,加强轨制保证;2是正视事物发展规律,尊敬行政体制现状,执行“部门协商为主,信息化主管部门调和为辅”的过渡性策略;3是按“1靠轨制保证,2要技术支持”的思路,通过利用立异,实现同享数据的按需交流,树立“给的愿意,要的满意”的共建同享机制。加强服务资源的开发以及组织。通过服务资源的开发以及调用,树立多层次、专业化的数据服务模式。

(2)经济角度措施及建议

一.树立信息同享奖励补偿与绩效考查机制。公道使用政府投资信息化资金杠杆,强化资源支配的导向性作用,激励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向资源同享及业务协同方向发展。增添政府在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同享方面的经费投入,专项保障公共设施、标准规范等方面的基础建设。适量强化经济鼓励机制,树立资源同享“贡献度”奖励政策,增进信息资源公然、同享工作。完美资金管理,加强资金使用绩效考查。

二.引入市场机制,激励政府信息资源服务外包。现在各个政府部门之所以不愿意将信息拿出来同享,说到底仍是利益问题。政府部门常常应用行政管制以及法律等手腕来人为限制信息自由活动,以保护其既患上利益,也就是所谓“信息寻租”。打破信息垄断、引入市场竞争是解决信息寻租问题的首要手腕,我国政府在解决电子政务信息同享问题的进程中,也应该在政府信息服务中引入市场机制,激励第3方信息中介以及信息服务机制介入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另外一方面政府还需要明确规定政府部门不患上进行有偿的信息资源开发经营,由于1般来讲,这些部门从奖励与补偿机制中所获取的利益远远比不上直接经营这些信息资源所带来的收益。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打消政府部门独占信息的设法,才能使市场化机制真正在政府信息资源开发中生根发芽。

(3)管理角度措施及建议

一.树立健全政府信息资源同享管理体制。政府信息资源同享管理体制是影响政府政府信息化发展的[:请记住我站域名/]首要因素,只有树立健全科学公道的政府信息资源同享管理体制,为电子政务创造1个优良的发展环境,才能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健康发展。在具体做法上,1是改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机构的设置,将其纳入政府组成部门的序列,成为1个具有指挥、调和、节制职能的综合部门。2是明确政府信息资源管理职能。坚持同享双赢的原则,制订有关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应用方面的发展计划以及政策规定,明确信息资源同享管理方、提供方、使用方的主体及各自责任、权力以及义务,逐渐构成规范有序的信息采集、组织、管理、同享以及使用机制。3是树立健全对于信息管理人员的培训机制。各地信息管理部门要充沛施展各级教育培训机构的作用,通过各种情势对于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政府信息资源同享方面的知识普及,加强政府信息资源同享的观念教育及技巧培训。

政务信息交流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环保;政务信息;认识

政务信息是需要政府机关采集的,通过指定渠道反映出社会管理、经济发展及公共服务方面的情报、情报、资料、数据等的统称。随着社会发展和我国政务信息公开进程的不断加快,政务信息工作在行政决策和信息交流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地位也随之提高。可以看出,政务信息工作是办公室的重要工作之一。本人通过在办公室政务信息工作的几年实践,简单谈一下对政务信息工作的几点认识。

一、环保政务信息工作的重要性

环保政务信息是为各级党委、政府和环保部门提供重要情况,为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政务信息反映的情况是通过最原始、最直接的方式,没有媒体渲染,是属于原汁原味的信息,是上级领导亟须看到的信息。环保政务信息主要有三点作用:一是排忧解难。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发现的新问题,需要上级领导帮助解决的,可以报送政务信息。二是展示成绩。环保部门在工作中取得的好成绩,想让上级领导知晓的,可以报送政务信息。三是反映情况。环保部门在工作中发现了一些矛头性、倾向性的新情况、新现象,希望上级领导关注的,可以报送政务信息。

二、政务信息的分类

按照环保政务信息内容和性质的区别,环保政务信息分为动态类信息、调查研究类信息、经验类信息、综合汇总信息等。

动态信息是指反映机关重点工作进展情况、重要会议、重要决策贯彻落实情况等动态信息。它主要包含机关如何去落实上级部门的重大决策、重要会议精神等情况;各地承担的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反映上级部门出台、实施的一些重大政策和措施执行情况等。调查研究类信息主要是社会普遍发现反映的一些调研类信息。该类信息反映当前社会生活和当前经济产生的一些不良现象等问题。此类信息可以借助“通天”之优势,推动问题的解决。经验类信息是指通过此类信息能够介绍一些好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充分发挥指导作用,从而不断推进此项工作的开展。综合汇总信息是指对一些工作或者一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整理、汇总形成的信息。该类信息一般包括工作推进情况、存在问题、建议等,可以称之为面面俱到。

三、切实加强对政务信息的收集

政务信息具有公文性质,其综合性很强。那么,如何去收集质量高的、时效性强、真实性的信息呢?笔者认为要从三个方面去采集政务信息。

一是在材料中挖掘信息。以环保政务信息为例。当前,环境保护工作压力大,重点任务多,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形成各类材料,比如总结性的材料、汇报稿、讲话稿等等。在这些材料中能够挖掘出大量的政务信息。

二是工作中发现信息。各部门平时工作中的大事小情,就是我们政务信息的重要来源。比如环评处制定并下发了《×××省环保厅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管理规定》,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政务信息题材,将规定中的内容进行整理、提炼就能形成一篇很好的政务信息。

三是阶段性的总结信息。在着手开展某一项环境保护工作时,其工作进展、取得的成效、最终成果等内容,都可以形成政务信息。比如:×××省环保厅刚刚开始研究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我们可以确定题目《×××省启动开展企业环境信息评价工作》,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可以报送《×××省逐步开展企业环境信息评价工作,确定第一批××家参评试点企业》,之后就可以报送一些取得的成效、成效类的信息。因此,同一项工作在不同的时间节点,都可以总结形成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四、政务信息写作“四个注重”

写出好的政务信息,要有一双勤劳的双手和一双会捕捉信息的眼睛,只有在工作中善于发现信息,才能写出高质量、有见解的信息。结合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写好政务信息要做到“四个注重”。

一是注重标题。标题是信息所表达出来的基本观点或中心思想,是全篇的灵魂。拟一个好的题目是写好政务信息的基础。政务信息的标题要新颖,要直观明白、简洁明快、一语中的、一目了然,同时还要吸引人的眼球,让人一看到这个标题就有渴望读下去的兴趣。标题的写作可以适当地渲染,但不能为了追求新奇效果而过份地夸大或缩小。

二是注重内容。政务信息的内容没有字数要求,政务信息的内容描述简洁精炼、严谨准确、开门见山,要用最短的语言把事情说清楚。政务信息的内容要抓住重点、关注热点、剖析难点、捕捉亮点,要用全局的、战略性的高度去写政务信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深。

三是注重时效。做好政务信息工作,注重时效最为关键。要及时捕捉最近发生的新鲜信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尽量避免延迟报送。比如:题目为《第一季度×××工作开展情况》的信息,如果到5月份再去报送就失去了实效性。

四是注重例证。写好一篇综合性强的政务信息稿件,往往要用一些具体的实例和数据做支撑。政务信息中最好有同比、环比的数据。比如:2014年我省×××个断面水质有明显提高,这就需要上一年度或近几年的断面水质情况的数据做比较来支撑这篇政务信息。

参考文献:

政务信息交流材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OA 电子政务 管理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4-0001-02

前言

为了能够更好地整合各种资源,切实提升政府办公的系统化、自动化以及规范化,这就必须要能够加强OA协同管理平台的特点分析,对系统的内部要求做出相应的变化,使得能够更好地融入到电子政务管理中去,通过不断的创新发展,来实现电子政务系统的长远发展。

一、我国政务信息化发展个阶段

现在全球已经是实现网络化和信息化阶段,在这种时期里,人们的很多生活习惯被改变,在影响着人们相关的生活工作上,网络技术的应用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都扮演者重要角色。对于我国的政务信息化,其基本的发展进程为一下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提高个人工作效率为目的,在计算机的应用方面桌面字处划工具已经是个人办公工具软件阶段的代表。第二阶段是用关系数据库技术做代表,这个阶段大致上实施了部门级别的数据处理、公文处理等,而且这一阶段的显著特点就是使用了B/S体系结构。第三阶段是建立在Intrenet技术标准的应用平台上,这个平台现在已经涉及到部门内部、部门之间,甚至发展到行业的系统内部,这些都肯定了Intrenet技术的进步。总结这些之后就可以看出,电子政务的使用特色上和之前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有着很大的差别,虽然在一些应用上,两者的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在应用侧重面、用户群体和自身的技术等因素上,都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基本上来看,用户可以在电子政务上自由的使用办公自动化技术,电子政务在政府办公自动化的运用上意义更为的广泛,也可以说是正对社会的政府办公自动化。现在,在Intrenet使用上,Web服务器和网站政府部门都可以独立的建造,对一些简单的网上业务,政府部门也可以自行的操作。但是存在的问题是因为各各单位在信息化建设中各自的技术能力参差不齐,并且所具有的经验也是高短不一,使得电子政务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现在有的政府部门已经使用了办公自动化,先是从内部进行,再向单位发展发展为交错的办公自动化系统,通过这样的引导来逐步走向电子政务。

二、实行办公自动化的效果

有相关数据显示,在20世纪中期自计算机出现之后,国内的政府数据库总量就达到了三千多,这其中包括了许多超大型的数据库,虽然这些可观的数据库并没有发挥出全部的作用,面对更多的有关流程处理、信息共享、部门写作等数据的处理问题,政府并没有建立一个可以提供相应解决问题的渠道。现在政府的内部已经有了办公自动化的身影,系统将政务资料迅速的收集,电子刊物可以进行采编和发报,这些都要归功于办公自动化在政务部门之间的推广。现在政府部门的文档管理系统在用户查询、使用国务院和省级政府文件时都可以进行简单方便的操作。内部人员可以通过政务信息系统这条渠道查找了解国内最新的信息,借鉴了大量的经验相对于政策和制度的建立法案。针对下级单位来说,他们自和省级政府交流讯息时,比以往更加的快捷和方便。

1.实行办公自动化提升办事效率

实行办公自动化之后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许多重复性的工作,像跟踪反馈类的、传送通知类的,还可以减少文档管理等不是很必要的工作,在公文和信息传达速度方面,较之以往有了较大的提升,对于领导和下属或是同事之间都给予了很大的方便。

2.实行办公自动化减小了劳动强度,节省资金

在以前传送文件、发送信息等工作一直是各部门比较繁重的工作之一,现在实行办公室自动化之后就可以将这些工作交付给计算机来完成,将人员的工作量减轻下来。

自从信息电子化的加入以来,节省了很多的时间资源和办公资费,而且将大量的办公信息转变为数字化信息,传统的纸质刊物变成了电子刊物,这无论是对于资金的使用和对空间的节省都有着巨大的好处,而且在使用时可以快速的查找,储存的时间较长,不容易损坏。

3.实行办公自动化可以更好的为社会大众提供服务

使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办公室自动化运用到社会中来,更好的为大众提供服务,在和社会公众进行互动时也能够做出及时的反应,将大众的反馈和上访信息进行汇总、上报和解决。项目申报系统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让社会大众的信息能够有渠道进行反应,不会再出现一份所需要的材料被来回的传送才能达到要求这样的缺点,将政府的服务真正的做到让老百姓满意。

4.实行办公自动化提升政府内部的知识资源和技能素质

具有高素质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在办公室实行了办公自动化之后就从一些繁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将这种需要重复进行的工作交付给了计算机,大大的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时间使用效率,将他们的学习教育时间进行了延长,着重的培养了人员的自身素质为大众更好的进行服务。

OA协同管理平台基本蓝图

三、OA协同平台的管理特点

在信息处理上做到快捷方便,对主要的框架建设一般是用的 B\S模式,可以进行百兆的传输活动,在信息处理上具有较为强大和全面的功能,在用户读取数据是可以快速的提供。

在信息的共享方面,可以实现全方位的交流,用垂直机构来设计具有清晰层次分化的用户,在两级单位之间如果有较高的数据交换情况,系统会链接上下级单位和子单位的接口,将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在系统内务做到无障碍进行。于此,可以建立数据资源共享领域,让用户可以在这个领域内进行储存和下载。

对于工作流程内的流转路径和内容等等,都可以自由的设定,以便来适应业务的多项需求。用户可以确定模板来设置工作日志,做到共享可以同时进行,还可以根据需要来使管理员设定管理时间和限制。用户于此同时也可以建立单位部门框架和员工账号,依次的组建到全部的摘要上,也就是OA协同管理平台,或者叫办公自动化。它是国内电子政务发展中形成的一种全新办公自动化平台,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快速的成熟,融合了大量的政府办公需要,并以此为基本来面向政府。

对于远程办公模式来讲,可以对实际办公中的繁杂情况通过系统提供的远程移动用户办公模式进行,这种新型的远程模式可以确保信息交流的流畅性。远程移动用户可以在这种新型的远程工作站可到高效快捷的办公服务,以此来提高办事效率,将远程办公费用降低,在工作人员出差时就可以在互联网上进入OA网络系统,轻松的掌握了最新动态的数据,将文件和信息可以及时的和同时交换。

在安全方面,系统有着严格的把关,对数据和用户权限的控制都明确的限定,做到对单位内部关键信息和用户隐私信息的最大限度的保障。为了保障用户私人数据和单位资料能安全录入和读取,对数据的传送和文件储存都使用MD5这类单向不能逆转的加密算法。

用户可以在OA协同系统上体验强大的多媒体信息储存和访问能力。对于声音和影响等媒体资料,用户可以在逐步使用系统中进行储存,或者是在有需要的时候进入平台进行访问和下载。

这个平台具有一定的人性化设计,可以提醒和记录。用户的最新数据信息可以在这个平台被提醒,因为平台具有最新的技术和网络程序,将动画、文字、语言等连接在一起,将这些最新的信息全面立体的呈现在人的眼前。并且做到了同时性,就是用户上交的数据可以同步的记录储存,来寻在最贴近的需要的信息。

四、如何来进一步完善健全电子政务系统

1.面向社会,提高电子政务运营管理的协同软件平台

为了能够更好地规范管理,切实提升管理的效率,努力支持政府进行组合业务的流程,打破各个政府管理部门之间的壁垒,从而实现政府管理的高效协同性,这就需要政府各个部门管理者及时了解掌握各个政策的信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经济的变革,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运营成本,实现无纸化的办公效率,我们都知道,实现无纸化办公,可以进一步节约大量的纸张费用,节省工作流程的规范性,从而可以大大减少工作的时间,通过不断完善的信息交流渠道来获得相应的社会信息。

2.实现精确化的管理

一方面,为了能够通过融入管理思想的系统,可以更好地面临各种问题的挑战,从而实现政策战略分解和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人员控制,,坚持信息的量化和细节上的控制与过程控制,确保各个政策得到精确的执行力,切实提高政府内部管理部门的信息透明度,这样就能够方便上下级之间的部门沟通的方便,确保各项信息沟通的通畅无阻,从而更好地发挥人民群众的手中权利,为发挥好各个部门之间的智慧和积极性,提供良好的舞台,使得人们群众和政府人员实现良好的沟通。

3.打造全面良好的协同管理能力

在基于电子政务的平台建设中,为了能够使得建设信息扁平和立体化的沟通团队协作模式,有效地弥补各种组织结构的缺陷,这就必须要实现打造良好的组织协同管理能力,不断提升我国电子政务的管理水平,从而提高政府的决策、执行以及协作的能力,消除各种信息上的孤岛,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消除各个内部业务系统上的相互独立、数据不一致的局面。

4.OA协同管理平台在电子政府中的作用发挥

我们都知道,电子政务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概念,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对成熟和普及之后,大量的政务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双向的交流在技术上才成为有可能,从而可以在传统的电子政务系统中实现创新,从这个意义上看,电子政务的物质基础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是在电子环境下形成的,能够充分利用OA协同管理平台各方面的优势,不仅仅是要求先进的信息技术来代替手工的劳动,能够通过政府的管理手段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和决策方式以及管理行为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更好地促进政府管理方式的变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进一步提升政府管理的水平。

同样的,只有实现电子政务系统管理水平的提升,这就必须要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的服务型和效率性的政府提供了多元化的手段和方法,而且,电子政务的公共管理组织在政务的活动中,可以实现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及网络化的办公,为社会提供更为科学的一种治理方式,并且,在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可以大概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政务公开,第二,简单性的业务处理,第三,交互式的办公政府管理服务环境,从而可以观察到电子政务的运用与发展每个阶段,

第一,网络政务的公开阶段。也就是能够利用网站为媒介,从而实现动态上的政务公开,一方面,政务的公开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加强执政能力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部门可以通过OA协同管理平台来加强执政能力。

第二,政府单个部门的简单性业务处理上,通过OA协同管理平台为突破口,从而可以实现办理事项过程和结果上的公开和透明,这就必须要借助OA协同管理平台的建设,在管理平台上实现交互办公。

第三,交互式办公管理环境,就是能够通过OA协同管理平台来建设服务性政府,利用管理平台来实现政务上的公开,让政府开始“一站式”的服务,从而可以实现服务模式的精确化管理,或者是可以通过数据信息交流平台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这样就能够实现政府办公的自动化,并在此基础上,将所有的数据以统一的格式保存在政府一站式的信息资源服务平台上,消除政府信息孤岛的尴尬的局面。同样的,为了能够确保OA协同管理平台在电子政务上的运用,这就必须要不断优化电子政务的管理系统,实现我国电子政务管理系统的创新发展。

五、结语

总的来说,为了能够更好地加强OA协同管理平台在电子政务的管理效率,就必须要我们进行深入地分析出OA协同管理平台的各种优势特点,并针对这些优势特点加以利用,引入到电子政务过程中。只有面向社会,提高电子政务运营管理的协同软件平台,实现精确化的管理,才能更好地促进OA协同管理平台在电子政务中的效用。另外,政府可以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新组合和优化,是因为OA协同管理平台可以在电子政务中实行,这种摆脱了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限制的平台,将组建成简约、高效、廉政的政府运行模式,有效地提升政府在电子政务的办公效率。

参考文献

[1]倪振涛,赵建涛,王飞.当前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实现的探讨[J]. 硅谷. 2010(13):13-27

[2]高复先.地方电子政务数据中心与数据交换平台的统一建设[J].中国信息界. 2010(07):119-130

[3]侯勃峰.咸阳市电子政务内网协同办公平台的实现[J]. 信息化建设. 2010(06):47-71

[4]胡永强.开发区电子政务平台的实践研究与系统开发[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0(07):90-121

[5]刘世平,刘兆宏,熊永福.浅析数据交换平台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J]. 价值工程. 2010(13):31-42

[6]郭理桥.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及业务协同――深化电子政务建设应用的有效途径[J].中国建设信息. 2009(16)

[7]周建中.省辖行政机构基于电子政务网协同办公初探[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9(09)

政务信息交流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基层政府;政务信息公开;措施

基层政府是与一般老百姓接触面最多、最广的一级政府,是人民能够直接感受到的政府的具体形式,也是国家与社会沟通的关键桥梁。随着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正式实施,无论在公开的内容和范围,相比较于过去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但是从对基层政府政务公开工作的调查来看,目前的信息公开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密切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成为基层政府管理中的必要课题。

一、基层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完善党务、政务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 基层政府承担着上传下达的职能,既行使国家权力,又处理民众的利益诉求,对于十八届三中全会传达的政务公开的决定必须切实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布实施后,把权力关在笼子里的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我们从各地实践过程中,仍然看到很多未能解决的问题。

第一,对于政务信息公开思想保守,公开程度较低。在改革开放前,封闭的经济体制影响信息交流,妨碍信息传播,很多政府所谓的“内部材料”事实上都应该向公众公开而未公开。长期以往,导致基层政府对政府信息资源公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虽然有些地方在努力推动各种形式的政务公开,但是都停留在政府承诺公开的层面上。另外,一些地方部门对群众的公开申请总以各种理由进行搪塞,即使有面向公众的信息也是简单地概括性描述,都是以文件等静态信息公开。

第二,政务信息公开缺乏规范形式,内容不全面。一些部门的政务公开,只停留在简单形式和内容上,不根据实际情况,甚至不顾实际效果,很多基层政府部门频频出现“假”、“空”的现象,政务大厅、政府新闻网站都是上级政府颁布的很久的政策,很少更新;另一方面,一些基层政府不真实、不准确,甚至有隐瞒事实真相的信息,导致很多的发生。基层政府部门政务公开随意性大,公开或者不公开全凭工作人员做主。

第三,政务信息公开与保密的界限不清晰。政务信息公开有一个前提是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我国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关于政务信息保密的法律,基层政府对于应该公开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不清晰,许多基层政府工作人员不知道哪些信息应该保密。结果就导致关乎自身利益的信息被保密,公众希望知道的信息被部门拒绝,政务信息的公布出现混乱的局面。

第四,政务信息公开制度不够完善,考核监督机制不健全。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尽管对信息公开作了明确的要求,但是一些部门未能对政务公开的相关事宜作深入细致的研究。而且相对于具有广大受众的农村地区的基层政府来说,基础设施不齐全,电子政务没办法开展,以至于很多地区的政务信息公开处于相当低的层次。另外,政务公开的责任主体不明确,对于基层政府没有追究制度,让工作人员觉得公开与否都不重要,对于政务信息公开的奖惩没有落到实处。

二、推进基层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化的应对措施

(一)转变思想观念,以公众服务为中心

首先转变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对政务信息公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灌输公开能服务大众的思想。其次,强化对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引入具有高学识和文化素质的大学生来当村官或街道干部,提高整个基层的工作素质和执政能力。深入开展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培训工作,教育基层工作人员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践行群众路线。

(二)拓展公开内容形式,健全政务公开的运行机制

不断扩大基层政府政务公开的主体,开展各种形式的公开方式,更好地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合法权益。建立依法申请公开制度,赋予群众一定的关于申请信息公开的权利,人民能够在既有的运行机制下当家作主。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信息予以最大限度的公开,尤其是乡镇中关于财务收支、各类专项资金使用等财务信息的公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电子政务的发展。

(三)加强对保密信息的清晰界定

政务信息公开在具体的操作步骤上仍有相当大的寻租空间,尤其负责信息安全的部门,很容易混淆信息安全与公开的界限。这种界限不清晰的情况一方面给基层政府信息公开增加了困难,另一方面又为它们不公开信息提供了方便,很容易钻法律的漏洞。因此,应该尽快将关于保密信息的规定进行修改,对基层政府人员和人民群众进行保密教育,使其明确什么信息是民众应该知道的,方便民众的查阅。

(四)建立基层政务信息公开的监督机制。

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依赖于稳定的监督机制的建立,在当今依法治国的方略下,应该让基层政府工作人员明确不公开政务信息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与此同时,规定人民群众遇到拒不公开信息的时候,应当寻求国家监督机关的帮助。对于监督政务公开这项工作,不应该全部由政府机关进行,可以设立由人民组成的无政府组织等专门第三方机构对基层政府进行审查。

基层政府的工作繁多而复杂,却跟人民群众是否能安居乐业息息相关,因此基层政务信息的公开应该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基层人民自治工作已经走过了很多年,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但是对于基层政务信息公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密切合作。

参考文献:

[1] 郑雨涵.当前政务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2)

[2] 廖章庭.完善基层政府政务公开机制研究.福建论坛,2010(12)

[3] 崔长夫,杜学廷. 基层政务公开工作探析.中国监察,2010(3)

[4] 杜学文.基层政府信息公开:问题、成因与对策.理论探索,2011(3)

[5] 何柳,孙昌增.建立阳光、服务型政府――关于政务信息公开制度的几点思考.公共管理,2006(8)

政务信息交流材料范文第6篇

电子商务是指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商务及运作管理的整个过程。电子商务缩短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距离,使交易双方面临的商业机会迅速扩大。实际上,网络就是一个规模无比庞大的虚拟市场,参与交易的成员可以覆盖全球。电子商务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可定制的服务。通过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在网络上进行交流,生产者可以迅速地对消费者的要求做出反应,还可以分析消费者的潜在需求是什么,进而主动地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实现一对一的市场营销。开展电子商务可以为生产者提供可视化的供应链,减少产品库存积压,实现敏捷生产。

电子商务包括4个组成部分:一是企业与消费者(公众)之间的电子交易(B2C);二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交易(B2B);三是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电子交易(B2G),如政府采购;四是消费者(公众)与消费者(公众)之间的电子交易(C2C)。类似地,电子政务也包括4个组成部分:一是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二是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三是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企业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四是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公众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系统,应当是上述这4类系统的有机结合。

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为电子商务奠定了技术基础,广大企业对国际互联网抱以巨大的希望,电子商务一时间成为众所周知的名词。面对电子商务的发展,政府也必须做出相应的反应。实际上,电子商务是电子政务的一个原动力之一。例如联想的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做得很好,但是联想的电子商务体系与中国的金融体系、税收体系、海关体系无法很好地对接,因此发展电子商务要求政府行政改革与时俱进,发展电子政务。

新经济飞速发展的特征要求政府对新经济有敏锐的洞察力,政府不仅要及早介入电子商务,参与实践,而且要主动为电子商务营造安全、有序、合理的商务环境,新经济时代赋予了政府新的经济内涵。

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支撑体系是“同构”的。开展电子政务的前提是政府实现信息化,开展电子商务的前提是企业实现信息化。电子政务是政府对政府部门内部、其他政府部门、企业与公众进行管理和服务的电子化、网络化。同样,电子商务是企业对企业内部、其他相关企业、政府机构以及普通消费者(公众)进行管理和服务的电子化、网络化商务活动。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交集就是政府与企业的信息接口。电子政务的开展离不开电子商务的支持,反过来,电子商务的开展也离不开电子政务的支持。因此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是相辅相成的。正是由于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存在上述密切关系,所以我们认为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支撑体系是“同构”的。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支撑体系的“同构”关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务流程再造(GPR)与商务流程再造(BPR)。企业为了在信息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运作,要求对以前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组合和更新改造,这就是商务流程再造;同样,政府为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办事效率和社会服务水平,也要对传统政府行政管理和服务业务流程进行重新组合和更新改造,这就是政务流程再造。

(2)政府资源规划(GRP)与企业资源规划(ERP)。企业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要求对企业的内部和外部所有可用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加快对市场的反应,这就是企业资源规划;同样,政府为了节约运转成本,提高政务的处理效率,也要考虑如何对政府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这就是政府资源规划。

(3)政府关系管理(GRM)与客户关系管理(CRM)。企业为了在市场销售中吸引顾客、留住顾客、不断升级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就要利用信息技术对企业与企业的客户之间的关系进行维护、管理和更新,这就是客户关系管理;虽然政府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差异很大,但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就是对社会进行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政府要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也要采用信息技术提升对社会进行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这就是政府关系管理。

(4)政府供应链管理(GSCM)与企业供应链管理(ESCM)。企业为了有效满足客户需求,要联合企业上游和企业下游的合作伙伴,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对原材料、燃料等采购以及产品供货进行管理,这就是企业供应链管理。虽然政府没有必要像企业那样,但是政府部门作为一个实体单位,必然要求采购物资以满足政府部门正常运转的物资供应,如办公设备、燃料、电力等,并对物资采购进行信息化管理,这就是政府供应链管理。此外,如果我们把政府的文件流转看作一种特殊的供应链形式的话,那么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一些方法和手段就可以变通地应用到政府业务流程管理当中。

(5)企业信息门户(EIP)与政府信息门户(GIP)。企业为了方便与外界的互动式信息交流,以便快速获取外界信息以及提高企业的办事效率,要建立企业信息的门户网站,这就是企业信息门户;同样,政府为了方便与外界的互动式信息交流,以便快速获取外界信息以及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要建立政务信息的门户网站,这就是政府信息门户。

(6)协同商务(CC)与协同政务(CG)。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双赢甚至多赢,相关企业就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互动交流,联合起来开展电子商务,这就是协同商务。由于企业或个人要办理的许多事情要与多个政府部门打交道,传统政务方式是让企业或个人串行式地跑腿,现在政府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协同办公,企业或个人只要在一个网络入口填写一份电子表格就行了,剩下的事情由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协同办公处理。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政府办事效率,而且可以减少企业或个人的开销,这就是协同政务。协同商务是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同样,协同政务也是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

从应用层面看,政府与企业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组织,他们有完全不同的应用需求,政府管理与企业管理有本质的不同,一个是公共管理,一个是商业管理。但在更抽象的系统层面看,二者却有一定意义上的共性,都是一种分层组织结构。有了这种共性,就为ERP等企业管理软件向电子政务的平移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这正是国际电子政务前沿最新的潮流动向。

政务信息交流材料范文第7篇

一、如何选择问题

我一起萦绕于怀的,是在写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的一年多时间里,导师薛澜教授反复追问的一个问题:“你的 puzzle 是什么?”多少次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的问题就是,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为什么发展不起来。”薛老师问题以其特有的储蓄,笑而不答。我在心中既恼火又懊丧:这么简单的道理,这么明显的答案,到底哪儿不对了?

奥妙就在于提出问题的“层次”。不同于政策研究报告,学术文章聚集理论层面、解决理论问题。理论是由一系列前设和术语构造的逻辑体系。特定领域的理论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畴和研究范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视角和范式下,理论才能够对话;只有通过对话,理论才能够发展。极少有硕博论文是创造新理论的,能这样当然最好,但难度很大。我们多数是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因此,在提出问题时,要以“内行”看得懂的术语和明确的逻辑来表述。审视我最初提出的问题“中国半导体产业为什么发展不起来”,这仅仅是对现象的探询,而非有待求证的理论命题。我的理论命题是:“中国产业政策过程是精英主导的共识过程吗?”在这个命题中,“政策过程”、“精英政治”、“共识诉求”三个术语勾勒出研究的理论大体范围和视角。

其次,选择问题是一个“剥笋”的过程。理论问题总是深深地隐藏在纷繁复杂的现实背后,而发现理论问题,则需要运用理论思维的能力。理论思维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过初学者也不必望而却步,大体上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先划定一个“兴趣范围”,如半导体产业、信息产业、农村医疗、高等教育体制等,广泛浏览相关的媒体报道、政府文献和学术文章,找到其中的“症结”或“热点”。第二步,总结以往的研究者大体从哪些理论视角来分析“症结”或“热点”、运用了哪些理论工具,如公共财政的视角、社会冲突范式等。第三步,考察问题的可研究性,也就是我们自己的研究空间和研究的可行性。例如,西方的理论是否无法解释中国的问题?或者同一个问题能否用不同的理论来解释?或者理论本身的前提假设、逻辑推演是否存在缺陷?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我们找到自己研究的立足点。不过还要注意我们研究在规定的一到两年时间内,是否可能完成?资料获取是否可行?等等。

最后,如何陈述问题?陈述问题实质上就是凝练核心观点的过程。观点应当来自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总结,而不是为了套理论而“削足适履”。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充满动态的、丰富的景象,如何才能用恰当的术语、准确的逻辑表述出来呢?雄心勃勃的初学者往往提出宏伟的概念或框架,但我的建议是尽可能缩小研究范围、明确研究对象,从而理清对象的内存逻辑,保证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范的学

术论文。如“中国半导体产业政策研究”就是一个非常含糊的陈述,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收缩话题:( 1 )时间:从 1980 年到 2000 年;( 2 )对象:政府的叛乱者和决策行为,而不是市场、企业、治理结构等;( 3 )视角:政治和政府理论中的精英研究;( 4 )案例: 908 工程、 909 工程、 13 号文件和《电子振兴》,这是发生在 1980 - 2000 年间半导体政策领域的两个重大工程和两个重要文件。通过这样的明确界定,我们将目光集中在“政策过程”、“精英”、“共识”几个显而易见的概念上,问题也就水落石出了。同时,问题清楚了,我们在筛选信息和资料时也就有了明确的标准,在这个“信息冗余”的时代,能够大大提高研究效率。

二、 如何做文献综述

首先需要将“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与“背景描述 (Backupground Description) ”区分开来。我们在选择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了解该问题产生的背景和来龙去脉,如“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程”、“国外政府发展半导体产业的政策和问题”等等,这些内容属于“背景描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的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其次,文献综述是评论性的( Review 就是“评论”的意思),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 (critical thinking) 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评论的主线,要按照问题展开,也就是说,别的学者是如何看待和解决你提出的问题的,他们的方法和理论是否有什么缺陷?要是别的学者已经很完美地解决了你提出的问题,那就没有重复研究的必要了。

清楚了文献综述的意涵,现来说说怎么做文献综述。虽说,尽可能广泛地收集资料是负责任的研究态度,但如果缺乏标准,就极易将人引入文献的泥沼。

技巧一:瞄准主流。主流文献,如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重要化合物的观点和论述等,是做文献综述的“必修课”。而多数大众媒体上的相关报道或言论,虽然多少有点价值,但时间精力所限,可以从简。怎样摸清该领域的主流呢?建议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一是图书馆的中外学术期刊,找到一两篇“经典”的文章后“顺藤摸瓜”,留意它们的参考文献。质量较高的学术文章,通常是不会忽略该领域的主流、经典文献的。二是利用学校图书馆的“中国期刊网”、“外文期刊数据库检索”和外文过刊阅览室,能够查到一些较为早期的经典文献。三是国家图书馆,有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出版的社科图书,学校图书馆往往没有收藏,但是国图却是一本不少(国内出版的所有图书都要送缴国家图书馆),不仅如此,国图还收藏了很多研究中国政治和政府的外文书籍,从互联网上可以轻松查询到。

技巧二:随时整理,如对文献进行分类,记录文献信息和藏书地点。做博士论文的时间很长,有的文献看过了当时不一定有用,事后想起来却找不着了,所以有时记录是很有必要的。罗仆人就积累有一份研究中国政策过程的书单,还特别记录了图书分类号码和藏书地点。同时,对于特别重要的文献,不妨做一个读书笔记,摘录其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述。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到真正开始写论文时就积累了大量“干货”,可以随时享用。

技巧三:要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综述。看过一些文献以后,我们有很强烈的愿望要把自己看到的东西都陈述出来,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洋洋洒洒,蔚为壮观。仿佛一定要向读者证明自己劳苦功高。我写过十多万字的文献综述,后来发觉真正有意义的不过数千字。文献综述就像是在文献的丛林中开辟道路,这条道路本来就是要指向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是直线距离最短、最省事,但是一路上风景颇多,迷恋风景的人便往往绕行于迤逦的丛林中,反面“乱花渐欲迷人眼”,“曲径通幽”不知所终了。因此,在做文献综述时,头脑时刻要清醒:我要解决什么问题,人家是怎么解决问题的,说的有没有道理,就行了。

三、如何撰写开题报告

问题清楚了,文献综述也做过了,开题报告便呼之欲出。事实也是如此,一个清晰的问题,往往已经隐含着论文的基本结论;对现有文献的缺点的评论,也基本暗含着改进的方向。开题报告就是要把这些暗含的结论、论证结论的逻辑推理,清楚地展现出来。

写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请老师和专家帮我们判断一下:这个问题有没有研究价值、这个研究方法有没有可能奏效、这个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因此,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就要按照“研究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和理论空间”、“基本论点和研究方法”、“资料收集方法和工作步骤”这样几个方面展开。其中,“基本论点和研究方法”是重点,许多人往往花费大量笔墨铺陈文献综述,但一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时但寥寥数语、一掠而过。这样的话,评审老师怎么能判断出你的研究前景呢?又怎么能对你的研究方法给予切实的指导和建议呢?

对于不同的选题,研究方法有很大的差异。一个严谨规范的学术研究,必须以严谨规范的方法为支撑。在博士生课程的日常教学中,有些老师致力于传授研究方法;有的则突出讨论方法论的问题。这都有利于我们每一个人提高自己对研究方法的认识、理解、选择与应用,并具体实施于自己的论文工作中。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二)

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字学

研究方向:应用写作

导师:董教授

研究生:李**

论文题目:行政沟通视角下的政务信息写作

开题报告日期:****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来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政务公开进程的不断加快,行政沟通在行政活动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在行政决策和信息交流中的作用凸显。而随着政府职能从全能向有限、从管理型向服务型、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作为影响领导决策的政务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自产生以来,政务信息就担负着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的作用,随着信息工作的发展和时代的不断变化,政务信息的这一作用一直被作为信息作用的重点,这也是政务信息写作和处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信息工作作为一项专门工作开始于1984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向中央全面报送信息。在此之前,信息工作则分散在简报工作、会务工作、工作、资料工作、综合情况工作等具体工作,工作杂乱无章,十分不规范。而随着信息工作的不断改革发展,党政信息的写作及处理工作已经步入正轨。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政务信息既是行政沟通的重要手段又是行政沟通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又可以加强各单位之间的联系,加强沟通、通报信息,提高行政效率。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行政沟通手段的不断扩展以及政务信息的多样化,侧重于行政沟通视角的政务信息写作出现了新的变化,其写作方法和写作内容以及文体形式日益多样化。但长期以来,信息工作虽然受到重视但理论上的不足开始显现,尤其是从写作学和文章学上看,政务信息写作理论和文体理论并没有形成体系,因而在行政沟通日益多样化和信息化的今天,政务信息的写作和处理理论的欠缺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沟通障碍,不仅没有发挥其在行政沟通中的作用反而成为了沟通的桎梏。在政务信息产生发展的这段时期内,许多的专家学者和办公室工作人员一直在探索信息工作的发展思路以及政务信息写作的技术,其中取得了很大的学术成就,也有效地指导了政务信息写作和处理活动的进行。但对政务信息写作的研究生主要侧重于对其写作技术的研究而对政务信息的文本以及写作思想的研究较少,也没有将政务信息的写作研究与具体的行政实践结合起来,影响了研究效果。在我国现在使用的政务信息文体样式不一而作用却大同小异,使用缺乏规范性,统一性不强,这也加大了信息处理的难度。随着社会的进步,行政改革的深入以及新媒介的发展,政务信息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特点,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在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为政务信息的写作理论进行必要的补充,为这一文种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实现信息的有效沟通、提高行政效率。

鉴于政务信息写作的重要性以及政务信息在行政沟通视角下写作理论的缺失以及政务信息自身在文体的定位和写作方面的理论欠缺,以及新媒介发展情况下政务信息写作理论支撑的构建不足,其理论研究的空间相对较大,在导师的引导下我将行政沟通视角下的政务信息写作作为硕士论文的研究方向,以期能够为丰富政务信息的写作理论做出浅薄的贡献。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行政沟通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环节,而政务信息则是行政沟通的重要内容也是行政沟通的重要手段。并且基于政务信息实现的有效行政沟通对行政管理和政府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实在行政体制改革和信息日益发达的今天,行政沟通视角下的政务信息写作和处理的作用凸显。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行政沟通这一视角对政务信息写作的研究进一步探讨政务信息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并研究其在写作上的特点,完善政务信息的写作及文体理论。同时探讨政务信息写作在行政管理中作用,探讨实现行政有效沟通的政务信息写作方法及理论,为新媒介发展背景下的政务信息写作做进一步探讨,希望对政务信息写作提供借鉴和理论支撑。

首先,本课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自政务信息产生到现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在其发展中不断适应行政管理的需要,但至今,政务信息这一文种的基本理论研究依旧不是很完善。对政务信息的定义以及分类划分标准不统一,在使用上即写作和处理上也没有形成系统等实际情况一直存在,这也是困扰政务信息写作的一大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政务信息的发展。而行政沟通实际上主要就是信息的传递与处理而政务信息正迎合了行政沟通的需要,既承载了行政沟通的内容又充当了行政沟通的手段,把政务信息写作放到行政沟通的视角下进行研究主要是把政务信息的写作放到具体的行政环境中,探讨实现行政有效沟通的政务信息写作。就此来看,本课题在理论上将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政务信息写作的基本理论,从行政沟通的角度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整合并在新媒介发展的背景下研究政务信息写作的新特点,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其次,本课题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当今政务信息发展的潮流,对政务信息写作的具体实践有一定的意义,即本课题有其自身的现实意义。在现实生活中,虽然各机关单位基本都有政务信息的写作和处理机制,但政务信息质量不高、处理不及时以及因为政务信息使用的不同意造成的处理困难等情况一直存在,究其根源主要是政务信息这一文种的写作及处理理论不健全所致。而本课题将探讨的即是基于行政沟通视角的政务信息写作,对解决当今政务信息写作过程中出现的文体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3000字左右)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中国现作理论诞生于“五四”以后。在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一批从语言学、修辞学分离出来的初具现代品格的研究写作的著作。陈望道的《作文法讲义》是现作理论的开山之作;叶圣陶的《作文论》、夏丐尊和刘薰宇的《文章做法》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论著。我国现代政务信息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顺应党和国家的行政工作需要而产生的,经过进三十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了与其自身相适应的写作方法。自产生以来,政务信息写作的秘书人员和一些学者都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了相关研究,是政务信息的写作逐渐成形,也为政务信息的发展奠定了相关理论基础。随着政务信息工作日益受到重视,政务信息写作方面的研究也开始逐渐升温,在政务信息写作理论方面的研究也有了一定成果。

当前政务信息写作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的同时,成果并不是十分显著,在专著方面单纯研究政务信息写作的只有两部,其他有的研究公文写作的专著中个别的将信息写作列为了其中某一章节,还有的作品中涉及到了政务信息写作的某一文种,因此研究成果并不是很丰富。论文和期刊方面较专著相对多一些,主要刊载在研究应用写作的杂志《应用写作》、《秘书》、《秘书之友》以及研究行政管理的《中国行政管理》和其他专业性较强的杂志上,数量也不是十分可观。以《应用写作》杂志为例,在在网络上的杂志部分内容中,能找到的有关公文写作叙事研究的文章,只有2002 年第2期中的一篇马增芳学者所写的《公文叙事三特点》,在网络中文数据库中查找关于公文写作叙事的文献数量相较其他公文数量也比较少,在中国知网上以题名查询,以“公文写作”为关键词搜索结果为1974条记录,但其中的内容涉及公文写作研究的多个方面,如公文写作教学的研究、古代公文写作研究、公文写作思维分析研究等等,单纯关于“公文写作”和“叙事”为关键词,所能找到的文献的只有3篇,由此也可以看出公文写作叙事研究成果的匮乏。

1.研究成果

(1)专著方面:

1994年,陕西省渭南市韩国强同志所著的《党政信息工作通论中》对党政信息的一些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地阐述,详细论述了党政机关的信息网络建设、信息采集、信息写作、信息编辑、信息调研、机关信息工作的运行以及信息工作人员素质的培养等项工作的基本特点和工作方法,并且作者在书中还探讨了党政信息进一步发展的几个重要问题,并对党政信息在新时代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及为适应政府机构改革和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党政信息的转变,为为党政信息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著作中,韩国强同志对党政信息工作的流程作了剖析并对党政信息的采编过程作了详细叙述。在信息采编包括信息写作这一环节,作者将党政信息作置位于行政工作中,并将信息工作定位为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显示出作者对信息工作的重视。但此书是从整个党政信息工作入手的,党政信息写作并不是本书的重点,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写作技术即细节的分析上。

在杜国强所著的由陕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政务信息写作》就是一本关于政务信息写作的专著,改著作首次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政务信息写作的相关知识及写作技巧,在政务信息写作的研究方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第一次以专著的形式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专门系统的阐述。该著作对政务信息的阐述比较详细,书中对政务信息工作也进行了研究,内容也比较全面。涉及了政务信息写作的整个过程,从主题的确定、材料的搜集到信息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等信息各部分的写作都进行了叙述。而且该书从工商行政管理的实践出发切入,在体现出理论意义的同时,政务信息写作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

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杨霞主编的《公文写作规范与例文解析》一书中有关于政务信息写作的内容,在该书的第六章信息材料一章中对信息写作做了阐述。在本章的引言中,作者对信息材料的定义和主要特点以及与正式公文的差异。作者认为,信息材料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各级、各类社会组织收集、整理和传播各种管理信息的一种常用文字材料。作者认为,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范围、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次具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适用范围广发,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一个组织的管理决策与决策的执行情况,在启发管理思路、形成管理观点、辅助管理决策、交流管理信息、沟通管理情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辅、参考性作用。作者在文中对信息材料的主要特点作了归纳,主要有三点。一是信息来源地广泛性,信息材料既有来自上级机关的各种信息,也有来自本机关各部门的信息;既有来自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的信息,也有来自社会中广大人民群众的信息;既有来自本国相关单位的信息又有来自国外同类机构的信息,等等。广泛的信息来源为信息文稿的写作中材料的比较、鉴别、筛选和提炼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二是信息内容的概括性,因为信息材料大多数直接服务于组织中各个层次的管理者,对信息内容的概括性要求较高。三是信息成果的层次性,信息材料一般是经过加工的材料,根据加工程度、反映问题的深度、参考价值大小等的不同,表现为不同的层次性。在文中作者提出了层次分类的标准。作者认为信息材料不是公文,但在现实的公文写作中使用频率很高,与公文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法定效力不同、撰写目的不同、信息内容的性质不同、制发程序不同、发送范围不同。作者对简报、大事记和消息的写作规范进行了阐述。虽然作者的观点尚需商榷,但是作者对信息材料的观点还是值得借鉴的。

由郭恩达、叶黔达、周介钧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行政管理应用写作》一书中也有关于政务信息写作的内容。作者在第九章专门对“行政信息文体”做了详细阐述。作者认为“行政信息文体是指在行政工作中,传递信息,反映情况的一种应用文体。它作为信息的载体不仅起到发现问题、反映情况、总结经验教训的作用,还可以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是领导机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市领导掌握机关情况、推动工作的重要工具。”作者在文中没有进行信息的分类只是着重对几个文中进行了研究,包括调查报告、简报和分析报告。在对三个文中进行分析时,作者的角度主要是涵义和特点、文中作用、文种分类以及文种写作,作者从这几个角度对行政信息文体进行了分析。笔者对作者将调查报告放入行政信息文体有异议,而且对行政信息文体的写作作者并没有进行综合分析,对几个文种的分析无法总结行政信息文体写作的普遍适用规律,这也是本章的不足之处。

在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王群所著的《品味公文——公文写作漫谈四十篇》一书中,作者在第31、32、33、34节中谈到了信息写作和信息工作。在第31节的“信息写谈”中作者认为“信息稿件的篇幅短小,内容集中,文字简洁。这既是信息文体的特点,也是写作上的基本要求”,而且就作者的观点来看,在写法上信息文体是比较灵活的,不像公文那样有固定的格式要求,但也有其自身的写作规律。作者着重论述了信息稿件的写作要求,主要有“主旨集中突出、标题简洁醒目、内容虚实结合、语言简练顺当”,在这几个要求中,笔者对“内容虚实结合”存有异议,这有违实用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在第32节“怎样加工信息稿件”中,作者点名了信息稿件中存在的问题,基本事实准确但表述不当、稿件事实有误、数字前后矛盾、整体价值偏低但某一部分有一定价值需要摘要、稿件价值高但次长结构欠妥当。作者在文中结合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并提供了信息加工的步骤和加工方法,加工方法包括内容和辞章两个方面。在第33节“信息工作与市场经济”中,作者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党政信息工作必须适应新的体制,转变旧的观念和习惯做法,在思想上有个较大的解放,工作方式有个较大的改进;同时将市场经济的一些普遍原则,有机地运用到信息工作中,更好地为领导科学决策服务,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本届作者主要探讨的是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信息工作的开展,作者将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则与政务信息使用结合起来,是政务信息写作具有了时代色彩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政务信息的改革和发展。在第34节“深层次信息的开发”中,作者提出了根据中央办公厅的观点将党政信息分为“初级信息”和“深层次信息”两个层次,并指出,这一区分有利于党政信息内容的深化和质量的提高。并且作者认为“初级信息”和“高级信息”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信息的服务层次和信息的内容上。作者研究了深层次政务信息的开发方法并着重论述了信息调研,提供了信息调研的主要方法即内容扩充法、综合归纳法、协同调查法、成果转化法、个案调查法。

(2)论文方面:

在知网上输入“政务信息”或“党政信息”可以搜到的期刊、会议以及硕士博士论文一共不超过15篇。就我国在应用写作研究方面处于前沿的《应用写作》杂志自1985年至今刊载的关于政务信息写作的文章总共不超过10篇。而且就目前已发表的论文内容看,研究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写作技巧上,对政务信息写作基础的理论论述不是很多。

《秘书》在1994年第2期发表了江苏省镇江市委办公室朱亮的《党政信息写作要点》,作者在政务信息写作的篇幅结构、背景材料、结尾等要素上着手做了分析,以求找出政务信息写作的规律,文章的着重点是在结构方面,较为简短,论述不是很详尽。 1996年在《行政与法》杂志第一期刊载了一篇题为《论党政信息写作》为文章,着重论述了党政信息的作用、特征、分类及写作的注意要点,提出在党政信息写作在政策上的观点和注意事项,主要是宏观层面上的写作思想。

《浙江统计》在1999年第6期到2000年第2期连续登载了《政务信息知识简介》的8篇文章,在这8篇文章中,对政务信息的基本概念及特征、政务信息的分类、政务信息的作用、政务信息工作的基本原则、政务信息的要求以及统计信息的采写和编报要求进行了介绍。这几篇文章是从统计角度对我国政务信息的概括和介绍,文章的内容并不深入知识从客观上介绍了政务信息,

1999年《秘书之友》杂志在第一期刊发了一篇名为《浅谈政务信息与一般公文的差异》的文章,作者从自身从事政务信息工作的经验出发对二者进行了分析比较。作者认为政务信息与一般公文在运作上有很大的区别,着重从四个方面来阐释了二者的不同,即来源、报送程序、写法和容量上进行了分析,作者在最后归结时将政务信息认为是政府系统的内部“情报”,主要作用仍是为领导决策服务。

《秘书》杂志在2008年第8期上刊载了河北省的王东升所创作的一篇名为《浅谈党政信息与新闻写作之异同的》文章,对信息、信息论以及新闻和二者之间的异同进行了论述。文章对“何为信息和党政信息”进行了定位,对党政信息的内涵给出来自己的观点,但同时他也认为党政信息发展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在文中作者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党政信息的特点。然后,对比新闻的概念和特点,作者将二者做了对比,找出了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主要集中在党政信息的新闻性上,而不同点主要是政务信息自身的一些涉及政府行政原则上的内容。就作者的而研究来看,之所以将二者进行对比也是认为党政信息与新闻存在共同点,认为党政信息不是新闻但具有新闻的性质。

《重庆行政》在2010年第一期上发表了重庆市委党校葛雅兰的《党政信息的写作技巧》一文,在文中作者从写作策略和写作技术上都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了分析。文种点明了政务信息主体的3中写作方法而且提出了对政务信息的集中类型,但还是沿用了以往作者的分类方法和分类标准并对各个类型的结构形式做了分析。在文中作者对信息中背景的设置和结尾的写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结尾的形式和要求做了分析。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设计到了信息写作的细节尤其是背景的设置和结尾的结构和形式。

(3)会议政策方面:

1985年1月,全国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座谈会明确提出,信息工作是办公厅(室)的一项重要任务,并要求信息工作要“从单纯地收发传递信息转变为既收发传递又综合处理信息”。

1986年底,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召开部分省区市和中央部门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座谈会,专题讨论了信息工作,各级党委办公厅(室)向上级党委、各地区各部门向中央报送信息的工作相继全面展开。

1995年6月的省区市党委办公厅信息工作交流会,都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历史时期的任务和特点,再次强调信息工作的“三项重点工作之一”的重要地位和“集中精力抓质量”的要求,并在此期间由中央办公厅下发了《报送重要信息实施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工作的意见(试行)》。自此,我国的党政信息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的道路,对日后政务信息的发展至关重要。

2.研究中的不足

在我国1998年提出并确定政务信息的概念至今,政务信息工作及其理论研究逐步深入,并取得了可喜成果,但在一些涉及政务信息写作问题的论说中,往往借鉴的多是新闻学的理论和知识,尚未形成政务信息本身的鲜明特点,对政务信息结构的识别和认定尚处于“雾里看花”阶段,在写作上无定式、审核上无尺度、评价上无标准,以致限制了政务信息写作学的形成与发展。

从目前已发表的可以见到的著作来看,专门研究政务信息写作的专著是十分少见的,至今也只有两部,为韩国强所著的《党政信息工作通论》和杜国强所著的《政务信息写作》,而且其中前者所陈述的理论和观点主要涉及的是党政信息工作,写作并不是其主要内容,而后者虽然主要是论述写作,在对政务信息写作理论作了构建的同时并没有深入探讨,主要是解决如何写的问题。由此来看,政务信息写作方面的理论支撑并不是十分完善、基础并不深厚。

论文方面,从写作角度政务信息写作的也有,但没有深层次的从写作角度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探讨,尤其是将行政管理活动与政务信息写作联系起来研究的基本没有。从中国知网上可以收集到的有关文章来看,基本上都是从写作技巧方面入手进行的研究,对政务信息写作的理论构建的作用并不明显。

鉴于此,笔者试从行政沟通角度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分析研究,以求在理论与实践结合基础上做出一点有益探索,为写作学科以及其他学科的发展稍尽绵薄之力。

(二)研究内容

第一章 绪论

一、引言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四、研究方法与写作框架

第二章 政务信息写作与行政沟通

一、政务信息概述

(一)行政沟通的概念和范围界定

(二)政务信息的内涵及外延分析

二、政务信息的文体定位

(一)政务信息的特性及功用分析

(二)政务信息的文体现状

1.现行常用文种分析

2.政务信息与其他公文对比分析

(三)政务信息文体性质

1.政务信息的政治性

2.政务信息的新闻性

3.政务信息的内部性

(四)政务信息与新闻消息比较

1.文体性质

2.内容选择

3.写作策略及技巧

三、政务信息写作对行政沟通的必要性和理论基础

(一)政务信息对行政沟通实现的必要性

1.行政效率的提高要求掌握大量信息材料

2.领导决策要求信息的充分供给

3.行政沟通功能实际就是信息沟通功能

4.信息化条件下的行政沟通要求复杂信息的有效处理

(二)政务信息写作对行政沟通实现的理论基础

1.政务信息写作目的与决策制定理论

2.拉斯韦尔模式与政务信息写作活动因素

3.行政沟通信息接受理论与政务信息写作策略

4.写作活动的“三环互动”与行政沟通信息传递与反馈

第三章 行政沟通过程与政务信息写作的融合

一、行政沟通要素与政务信息写作活动因素的交集

(一)行政沟通发动者与政务信息写作主体素质的构建

1.行政沟通发动者与政务信息写作主体的一体性

2.主体能力的构建

3.主体素质的构建

(二)行政沟通内容与政务信息写作客体的范围

1.行政沟通内容与政务信息写作对象的一致性

2.行政沟通内容到政务信息写作客体的转换

二、行政沟通效果对政务信息写作的要求

(一)行政沟通有效性对政务信息写作选题的限定

(二)行政沟通效果对政务信息写作载体选择的制约

1.行政沟通效果与政务信息的传布范围

2.不同效果与传布范围要求下政务信息写作的文本选择

三、政务信息写作中行政沟通障碍因素的规避

(一)政务信息写作中易产生行政沟通障碍的因素分析

1.写作主体与受体心理障碍

2.写作客体价值判断与实际需要的偏差

3.文本表现风格与行政沟通风格出现偏差

(二)政务信息写作主体与受体心理障碍的克服

1.写作主体与受体行政地位心理对等的实现

2.写作主体与受体好恶态度公共化的消解

(三)政务信息写作对象价值的准确判断

1.行政沟通角度政务信息写作对象的价值评判标准

2.行政决策的参考价值要求写作对象具有广泛影响力

3.政务信息的行政指导意义要求写作对象典型化

(四)政务信息写作文体选择与行政沟通效用的吻合

1.行政效用与文本模式的适用

2.不同效用要求下文体选择依据

(五)行政沟通风格与政务信息写作语体风格的契合

1.行政沟通风格特点对行政沟通的影响

2.适当地运用修辞手段,提高语言的表现力

3.合理地选择事实材料,增强语言的说服力

第四章 新媒介背景下政务信息写作的发展趋势

一、 新媒介的产生与行政沟通方式的变化

(一) 信息化条件下行政沟通手段的多样性与电子公文

1.传统行政沟通手段向电子政务沟通模式发展

2.电子政务信息沟通对政务信息写作发展趋势的影响

(二) 新媒体的产生与政务信息写作媒体的多元化

1.新媒体的产生对传统政务信息写作的影响和冲击

2.政务信息写作与新媒体下的行政沟通相适应的解决策略

二、政务信息写作发展的电子化趋向

(一)政务信息写作资源的网络化

(二)政务信息写作的非线性化

(三)政务信息写作模式的标准化

1.写作格式的标准化

2.写 作语言的规范化

3.政 务信息载体界限的模糊化

第五章 结论及前景

一、总结和归纳

二、研究中的不足及前景

(三)研究方法和思路

1.研究方法

本课题在研究时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与本课题中行政沟通和政务信息相关的文献,并进行阅读、分析,从中得出对本课题的理论性认识,为课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概念分析法

通过对搜集来的资料进行整理、阅读、分析、总结,从中得出本课题主要研究对象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其内涵和外延。主要是行政沟通视角下的政务信息写作如何定位以及政务信息的文体归属,并从行政沟通角度对政务信息进行在分类,使之更能适合当前行政沟通的需要。

(3)调查研究法

通过对有关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现行的政务信息写作和处理状况进行调查,了解目前政务信息写作及处理的现状、政务信息的运行模式以及当前政务信息的要求和原则,并对当前的政务信息写作加以细致分析,找出当前政务信息写作的规律,并对新媒体背景下政务信息写作的发展趋向进行分析总结。

(4)个案研究法

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政务信息包括动态信息、综合信息等等,而且其载体形式多样,所以不可能穷尽所有类型文章,为了便于研究,同时也为了能够深入的研究,只能从中找出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或片段来加以论证和分析。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级进行研究从而抽象出整个类别的特点和性质。

(5)系统科学法

从写作学科在整体上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研究,政务信息不管归于什么门类,其写作最终要受到写作规律的制约,写作行为也要在写作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例如,政务信息写作行为系统也存在写作主体、写作客体以及写作载体和写作受体等内容,在写作时也要按照写作过程的要求进行。从整个写作学科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更明显地发现政务信息写作的个性特点,而且在研究过程中可以用写作学和行政管理学的理论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分析,这样在既定理论上得出的结论更加准确。

(6)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政务信息写作涉及到写作学以及行政管理学等学科的内容。写作学本身属于综合性边缘学科,涉及到哲学、心理学、美学、思维学等等,而行政管理学同样也是综合性学科,涉及到社会学、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等等。而从行政沟通角度来谈政务信息写作也是两个不同学科的相互交叉。这样由于笔者研究的角度是从行政沟通角度来研究政务信息写作,就不可避免的采用此方法。但就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来看,内容涉及较多的仍是写作学科。

2.研究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大致为以下几个阶段:

(1)广泛搜集、阅读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专著,对有关本课题的理论观点进行了解,充分占有资料,为课题研究进行初步的理论准备;主要是根据以往的研究理论对政务信息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分析,在行政沟通的视角下对政务信息进行重新定位。

(2)对上阶段所积累的理论观点和有关实践的原始性资料进行梳理,理清这些庞杂观点和资料的脉络,进行归纳、总结和概括,为下一阶段的分析做好准备。

(3)在上阶段的基础上,结合导师的指导对理论观点和相关的实践现状进行初步分析,找出本课题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基础,使本课题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和实践上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而确定研究对象、目的及意义。同时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对研究内容形成大致的构想。

(4)上述三个阶段是本课题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下述两个阶段则是整个研究过程的重点。此阶段针对最初构想的研究内容,进一步深入地研读理论文献,进行文献分析,运用个案分析法和系统科学方法以及跨学科研究方法对行政沟通视角下的政务信息写作从行政学和写作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重新定义和划分,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较科学地对政务信息的写作策略和技巧进行分析和研究。

(5)进一步论证上一阶段研究所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针对发现的问题,继续进行文献搜集阅读和实践调查分析,听取导师意见,修正观点和办法,并对论文进行填充,完善论文观点。

三、经费来源及概算

阶段项目

数额(元)

用途

资料与调研费

1700元

购买借阅书籍资料及外地调研经费

装订复印费

300元

打印复印所需资料及论文

送审及答辩

500元

送审及答辩费用

经费来源:研究生培养费

四、主要设备、仪器及材料,实验地点或协作单位

主要设备:电脑、打印机、校园网

主要材料:与课题相关的书籍、杂志、学术会议论文、优秀硕博论文等

主要搜集资料地点:中国国家图书馆

吉林省图书馆

长春市图书馆

长春理工大学图书馆

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资料室

五、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并列出25篇重要的参考文献,其中外文10篇)

政务信息自产生以来作为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各部门之间沟通的重要形式受到各相关部门的重视,不少信息工作人员和学者也对其写作规律和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其中围绕政务信息写作技巧的占多数,也有的学者研究了政务信息写作的内涵、外延以及文体性质,有的将政务信息写作与新闻消息写作相对比来探讨其写作形式和方法。以上这些研究都为政务信息的相关理论提供了帮助。近几年,随着政府对信息工作的日益重视,也出现了关于政务信息写作的专著,论文数量也比以往有所增加,侧重点也有所改变,可是研究政务信息失真的原因等内容,加深了人们对政务信息写作的认识。而且随着行政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和新媒体的发展演进,着重从行政管理和新媒介传播方面研究政务信息的成果不断出现,为加快政务信息写作的信息化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关于政务信息工作的研究

我国现代政务信息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顺应党和国家的行政工作需要而产生的,经过进三十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了与其自身相适应的写作方法。自产生以来,政务信息写作的秘书人员和一些学者都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了相关研究,是政务信息的写作逐渐成形,也为政务信息的发展奠定了相关理论基础。

1985年1月,全国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座谈会明确提出,信息工作是办公厅(室)的一项重要任务,并要求信息工作要“从单纯地收发传递信息转变为既收发传递又综合处理信息”;1986年底,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召开部分省区市和中央部门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座谈会,专题讨论了信息工作,各级党委办公厅(室)向上级党委、各地区各部门向中央报送信息的工作相继全面展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以及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进行,政务信息写作业随之进入了新时期。1995年6月的省区市党委办公厅信息工作交流会,都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历史时期的任务和特点,再次强调信息工作的“三项重点工作之一”的重要地位和“集中精力抓质量”的要求,并在此期间由中央办公厅下发了《报送重要信息实施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工作的意见(试行)》。自此,我国的党政信息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的道路,对日后政务信息的发展至关重要。

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新的历史条件对政务信息有了新的要求,对政务信息的写作和处理提出了新标准,并注意到信息失真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秘书局的《新时期机关信息工作》以及长期从事党政信息工作和研究的袁庆学同志的新著《创新与超越———纵论21世纪机关信息工作》都是这一时期政务信息研究新理论的总结和体现。

在我国著名的秘书学研究专家钱世荣先生的《我国党政信息工作研究20年述略》一文中对我国自1984年政务信息产生至今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但其侧重点在党政信息工作与研究。根据钱先生对我国党政信息工作的总结,可以将20余年的发展历程概括为“五年促‘转变’,十年抓‘重点’,新世纪追求‘创新与超越’”。在文中,钱先生对各个阶段党政信息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做了一下总结,把握住了20多年来党政信息研究的主要脉络,并在文中指出了政务信息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并对信息技术时代的政务信息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从政务信息研究的历程来看,钱世荣先生的这一论文对20年的政务信息研究做了总结的同时也对未来的走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颇具见的,可以看作是政务信息研究的一次大总结。

1994年,陕西省渭南市韩国强同志所著的《党政信息工作通论》中对党政信息的一些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地阐述,详细论述了党政机关的信息网络建设、信息采集、信息写作、信息编辑、信息调研、机关信息工作的运行以及信息工作人员素质的培养等项工作的基本特点和工作方法,并且作者在书中还探讨了党政信息进一步发展的几个重要问题,并对党政信息在新时代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及为适应政府机构改革和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党政信息的转变,为为党政信息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著作中,韩国强同志对党政信息工作的流程作了剖析并对党政信息的采编过程作了详细叙述。在信息采编包括信息写作这一环节,作者将党政信息作置位于行政工作中,并将信息工作定位为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显示出作者对信息工作的重视。但此书是从整个党政信息工作入手的,党政信息写作并不是本书的重点,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写作技术即细节的分析上。

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环境下的政务信息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第16期刊载的一篇文章《试论网络时代的政务信息管理》中为我国新时代的政务信息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文章着重从电子政务信息角度入手来分析,探讨了电子政务信息的内涵以及分类,对电子信息化条件下的政务信息运行过程进行了分析,是与当前政务电子化结合比较紧密的一篇文章。

关于政务信息文体的研究

随着政务信息的兴起和地位日益重要,许多专家学者开始从政务信息的源流发展上进行研究以期对当今的政务信息工作提供有益的指导,但这类的研究成果不是很丰富。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江苏省政协办公厅的林涛同志的一篇论文,在其发表的《中国古代政务信息的产生和演进》一文中对我国古代的政务信息产生和演进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了古代政务信息的源流。在文中,林涛认为在原始社会时期的氏族部落已经具备了政府机构的雏形,而政务信息作为政府“实行行政管理的必然产物”也伴随着政府的产生和产生,作者认为,“在氏族部落首领统一指挥下,有组织地传递着定向、有序的信息便是政务信息的萌芽”。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国家权力机构和政府行政管理机关的建立和不断发展,政务信息也随着行政管理的需要不断发展。在文中,坐着将其演化分为三个阶段,即奠基时期、确立时期和完善时期。在政务信息的流变中,作者着重阐述了政务信息的发展演变的动力和政务信息的传播形式。

而我国现代政务信息自1984年开始使用到现在,多数学者将其定位为事务性公文,但也有的学者认为其是带有公文性质的新闻类文体。自产生开始,政务信息的文体一直处在争议中,但在后来的论调中有的学者提出,政务信息文体应为公文而在写法上应该与新闻消息的写作时相同的,也就是政务信息是借公文之壳而具新闻消息之实,但也有工作人员可学者提出了不同见解。

《秘书》杂志在2008年第8期上刊载了河北省的王东升所创作的一篇名为《浅谈党政信息与新闻写作之异同的》文章,对信息、信息论以及新闻和二者之间的异同进行了论述。文章对“何为信息和党政信息”进行了定位,对党政信息的内涵给出来自己的观点,但同时他也认为党政信息发展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在文中作者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党政信息的特点。然后,对比新闻的概念和特点,作者将二者做了对比,找出了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主要集中在党政信息的新闻性上,而不同点主要是政务信息自身的一些涉及政府行政原则上的内容。就作者的而研究来看,之所以将二者进行对比也是认为党政信息与新闻存在共同点,认为党政信息不是新闻但具有新闻的性质。

《浙江统计》在1999年第6期到2000年第2期连续登载了《政务信息知识简介》的8篇文章,在这8篇文章中,对政务信息的基本概念及特征、政务信息的分类、政务信息的作用、政务信息工作的基本原则、政务信息的要求以及统计信息的采写和编报要求进行了介绍。这几篇文章是从统计角度对我国政务信息的概括和介绍,文章的内容并不深入知识从客观上介绍了政务信息,但也为人们了解政务信息提供了的借鉴。就文章内容来看,其中的观点基本也与《浅谈党政信息与新闻写作之异同的》对政务信息的定位大同小异。

1999年《秘书之友》杂志在第一期刊发了一篇名为《浅谈政务信息与一般公文的差异》的文章,作者从自身从事政务信息工作的经验出发对二者进行了分析比较。作者认为政务信息与一般公文在运作上有很大的区别,着重从四个方面来阐释了二者的不同,即来源、报送程序、写法和容量上进行了分析,作者在最后归结时将政务信息认为是政府系统的内部“情报”,主要作用仍是为领导决策服务。

关于政务信息写作的研究

政务信息自产生起就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而如何突出其作用出了处理环境之外写作是重中之重。按照裴显生先生在《基础写作》中队写作过程的范围界定将写作范围分为“准备阶段”和“运行阶段”,将调查到反馈都纳入到了写作的范畴,根据这一理论,政务信息的写作过程也从发现信息源到信息写作完成都属于写作过程。对政务信息写作的研究主要其中在调查捕捉、采编、写作技术、写作策略及何如预防信息失真等方面,这方面的研究以研究写作技术为多,大多都是进入写作状态后的细节的分析,例如政务信息标题的拟制、语言的运用等。

近几年各级党委政府是强调报送信息的重要性,政务信息已经成为行政机关不可缺少的需求之一,顺应这一要求,许多专家学者对政务信息的写作进行了研究。在杜国强所著的由陕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政务信息写作》就是一本关于政务信息写作的专著,改著作首次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政务信息写作的相关知识及写作技巧,在政务信息写作的研究方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第一次以专著的形式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专门系统的阐述。该著作对政务信息的阐述比较详细,书中对政务信息工作也进行了研究,内容也比较全面。涉及了政务信息写作的整个过程,从主题的确定、材料的搜集到信息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等信息各部分的写作都进行了叙述。而且该书从工商行政管理的实践出发切入,在体现出理论意义的同时,政务信息写作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

1996年在《行政与法》杂志第一期刊载了一篇题为《论党政信息写作》为文章,着重论述了党政信息的作用、特征、分类及写作的注意要点,提出在党政信息写作在政策上的观点和注意事项,主要是宏观层面上的写作思想。《秘书》在1994年第2期发表了江苏省镇江市委办公室朱亮的《党政信息写作要点》,作者在政务信息写作的篇幅结构、背景材料、结尾等要素上着手做了分析,以求找出政务信息写作的规律,文章的着重点是在结构方面,较为简短,论述不是很详尽。

《重庆行政》在2010年第1期上发表了重庆市委党校葛雅兰的《党政信息的写作技巧》一文,在文中作者从写作策略和写作技术上都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了分析。文种点明了政务信息主体的3种写作方法而且提出了对政务信息的集中类型,但还是沿用了以往学者的分类方法和分类标准对各个类型的结构形式做了分析。在文中作者对信息中背景的设置和结尾的写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结尾的形式和要求做了分析。在这片文章中作者设计到了信息写作的细节尤其是背景的设置和结尾的结构和形式。

参考文献:

[1]路德庆。中国写作学大辞典[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1

[2]路德庆。普通写作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

[3]林可夫。现作学:开拓与耕耘[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12

[4]陈国安。现作学引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2.8

[5]马正平。高等写作学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2.10

[6]杜福磊。中国写作学理论研究与发展[M].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4

[7]向常华,叶昌德。实用行政文书写作大全[M].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5.2

[8]张天定。写作心理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12

[9]刘海涛等。写作学新教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5

[10]刘锡庆。基础写作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5

[11]段建军等。新编写作思维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

[12]闻君,倪亮。党务公文写作及范例全书[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1

[13]杨霞。公文写作规范与例文解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

[14] 卢汉桥,郑洁。行政沟通简论[J].中国行政管理,2006.9(255)

[15] 葛雅兰。党政信息的写作技巧[J].重庆行政,2010.1

[16]Laura Wright, Jonathan Hope.Stylistics:A Pratical CourseBook[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2000.

[17]H.G.Widdowson. Pratical Stylistic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18]William.H.Roberts,Gregoire.Turgeon. About Language:A Reader for WrIter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2000

[19]Jennie M. Burroughs. What Users Want.Assessing Government Information Preferences To Drive Information Services[J].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09.26(1)

[20]John Carlo Bertot,Paul T. Jaeger,Shannon N. Simmons,Justin M. Grimes,John A. Shuler.Reconciling government documents and e-government: Government information in policy, librarianship, and education[J].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09.26(3)

[21]Robert A. Staley.Electronic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Changes for Programs,Users,Libraries,and Government Documents Librarians[J].Collection Managemen

[22]Tae Hyun Kim,Gye Hang Hong,Sang Chan Park. Developing an intelligent web information system for minimizing information gap in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public institutions [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08.34(3)

[23]Christopher G. Reddick. Factors that Explain the Perceived Effectiveness of E-Government: A Survey of United States City Govern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rector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government research.2009.5(2)

[24]Hirohito SHIBATA,Koichi HORI. Cognitive Support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Writing[J].A Survey of United States City Govern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rectors: New Generation Computing.2008.26(2)

[25]Chih-Hung Wu.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Based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ystems (KES'99)[Z].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Based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ystems (KES'99),Adelaide, South Australia,1999.1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三)

一、简述

设计计划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证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在设计需要科学计划这一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的情况下,我国业界内部对设计计划学的认识与研究,还没有跟上设计发展需要的步伐。针对我国设计教育现状,本书将就该学科的教学方面,提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计划方法。以期为设计类学生深入理解设计,更好地掌握设计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导。

二、学术价值分析

1.选题依据

计划在今天已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大至国家事务,小至个人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划,各类大大小小的成功项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导入,实施了相应的计划活动。计划学的兴起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源整合化的大势所趋。而反映到艺术设计学的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计划同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设计,如何保证优良的设计,这都需要科学的调查研究,需要精准的分析定位,需要详实的设计依据,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这些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形式,风格的赋予层面的“设计”相异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设计计划的内容。而如何正确进行设计计划,存在着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成为当前学术主流的大环境下,设计计划应该可以打通各设计专业间的藩篱,为取得成功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设计先进国家,对设计计划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设计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较成熟的结果,出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术预测法,科学类比法,系统分析设计法,创造性设计法,逻辑设计法,信号分析法,相似设计法,模拟设计法,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模糊设计法等。这些方法侧重于不同的专业设计方向,而设计计划面临不同设计专业,更需要的是一种整合的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计划自身的学科特点,从现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进行提炼,总结出一套适应现在情况的设计计划方法来。

2.创新性及难度

本文将参考管理决策方法与相关设计方法研究的成果, 试图寻找一套对于我国设计师来说,明确可行的跨专业设计计划的方法体系。

本文致力于从简明实效的角度,为设计计划人员提供易于操控,而且便于和各个专业设计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该方法不仅对专业设计团队的计划环节有用,对个体设计人员的的设计工作也应具有指导作用。这就需要针对我国设计现状,从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名目众多的相关方法中进行精心挑选,合理安排,科学综合的处理,创造出一套高效的计划方法来。虽然国外的相关成果业已成熟,但如何在众多不同侧重角度的方法中总结出理想的计划方法,需要我们对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同时明了我们设计各专业的工作规律,以期做到跨专业的有效性。

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对计划的理论性分析与研究中,需要树立对计划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进而廓清设计计划的概念。接着将在设计计划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上,对设计计划及其方法论进一步阐述。鉴于国内现在并没有对设计计划有深入的的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基本上属此方面问题的首次讨论,面临着缺乏大量相关经验及理论借鉴的景况,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积累的实践性资料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总结与深化。

本文最大的难度在于资料的搜集上,国内相关资料匮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气候,而由于我院互联网情报系统的不完善和出于对技术保密的考虑,也很难从互联网上得到理想的资料。作者只能从书店,图书馆和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同学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当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从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方法的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也需要从很多领域进行比较分,探索总结。而从一个学科到另一个学科的跳跃性研究,需要迅速转换思维及反复调整视点,这也对作者的思维技能,思考方式,学术视野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于国际设计交流间的局限和我国设计界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国内设计教育上的某种封闭性和滞后性,我国业界对设计计划方法的认知尚不够深入,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学和实践中简明且易于操作的设计计划方法。经初步调查,当前学界内仅有的几本相关著作,也仅限于对西方某些设计方法与程序的简单的介绍,没有很专业地从计划的层面进行系统阐述,而市场上连篇累牍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对设计类诸专业的设计计划,并不具备现实指导作用。所以亟待有这么一套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计划方法及其论著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的出现将对设计计划这一门新兴学科,起到填补教学用书空白的作用。而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本书的完成也有相当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几年来的设计策划课程的教学中,已为之积累了大量新鲜的实践性,经验性资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构,亦为这个跨专业的研究项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准备。

4.预期成果

本书预期字数为12万字,分为理论与方法两大版,仅阐述设计计划的相关内容,更重要是推出设计计划的概念与方法。所涉及范围主要包括管理学,决策学,认识论,方法论,创造学,心理学,行为组织学,人类学,社会学,设计学,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最终将完成一本集科学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动案例及实际操作指导于一身的,具有教学指导作用的专业书籍。现在本书工作已大致完成资料收集阶段任务,在下阶段三个月的时间内,我将就所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

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方法研究

前言

一、思维的奥秘

1.神奇教练的解决之道

2.全脑运动---人脑思维的奥秘

3.理性思维程序化

4.日常生活中的思维程序

二、设计有序

1. 系统设计系统---浅析设计

2. 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的兴起

a. 设计计划学的需要

b. 设计计划学的发展与前景

c. 设计计划学的角色

3.设计计划方法论

4.Step to step---计划的展开(全书之重)

5.一起来吧(具体案例)

6.计划书

a.操作方案书的要求

b.实施方案书的要求

c.计划书的构成

d.计划书的表现技法

7. 十八般武器---计划工具介绍

三、计划从身边做起

a.处处留心皆学问---以窥视来训练

b.排除确信无疑的定论

c.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

d.培养有效运用分配时间的能力

后记

附二 参考书目(仅列二十条)

1.《兰德决策—机遇预测与经营决策》乔迪译著 —成都:天地出版社,2000,10

2.《麦肯锡理念》 [美] 埃森拉塞尔 保罗弗里嘉著;赵睿等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2,4

3.《企划书实用手册》 [日] 小泉俊一著;于大德译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4.《企划训练入门》 [日] 悴田进一著;李幸纹译 —台北:小知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3,11.

5.《设计过程与方法》 [日]沈祝华,米海妹编著 —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5,10

6.《创意企划案》小管著;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9

7.《新企划力:创意思考解决难题的六大能力》 郭泰著;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4

8.《创意企划案》小管著;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9

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对计划的理论性分析与研究中,需要树立对计划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进而廓清设计计划的概念。接着将在设计计划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上,对设计计划及其方法论进一步阐述。鉴于国内现在并没有对设计计划有深入的的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基本上属此方面问题的首次讨论,面临着缺乏大量相关经验及理论借鉴的景况,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积累的实践性资料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总结与深化。

本文最大的难度在于资料的搜集上,国内相关资料匮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气候,而由于我院互联网情报系统的不完善和出于对技术保密的考虑,也很难从互联网上得到理想的资料。作者只能从书店,图书馆和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同学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当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从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方法的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也需要从很多领域进行比较分,探索总结。而从一个学科到另一个学科的跳跃性研究,需要迅速转换思维及反复调整视点,这也对作者的思维技能,思考方式,学术视野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于国际设计交流间的局限和我国设计界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国内设计教育上的某种封闭性和滞后性,我国业界对设计计划方法的认知尚不够深入,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学和实践中简明且易于操作的设计计划方法。经初步调查,当前学界内仅有的几本相关著作,也仅限于对西方某些设计方法与程序的简单的介绍,没有很专业地从计划的层面进行系统阐述,而市场上连篇累牍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对设计类诸专业的设计计划,并不具备现实指导作用。所以亟待有这么一套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计划方法及其论著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的出现将对设计计划这一门新兴学科,起到填补教学用书空白的作用。而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本书的完成也有相当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几年来的设计策划课程的教学中,已为之积累了大量新鲜的实践性,经验性资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构,亦为这个跨专业的研究项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准备。

4、预期成果

政务信息交流材料范文第8篇

关键词:政府 信息资源 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3-0008-01

当前我国的信息化发展进程已经从信息资源基础建设阶段走进了信息资源利用阶段。新的阶段要有新的主题,这个主题就是信息资源利用。当前我国信息化工作应当突出强调创新、开放、竞争、合作、协调,紧紧抓住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重点,按照领域信息化、区域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方向,开创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

一、信息资源和政府信息资源

目前,国内外对信息资源这一概念的认识尚未达成共识。综合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有两种观点具有代表性:一种观点是狭义的理解,认为信息及其载体就是信息资源;另一种观点是广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不但包括了信息及其载体,而且反映了信息采集、传输、加工、存储与利用的能力和发展潜力。狭义的信息资源是经过采集、加工、有序的、有价值的、有共享的可能的信息。

政府信息资源包括政府部门为履行管理国家行政事物的职能而采集、加工、使用的信息资源,政府部门在业务过程中产生和生成的信息资源,由政府投资建设的信息资源以及由政府部门直接管理的信息资源。政府信息资源是政府行政管理的基础、科学决策的依据、联系公众的纽带、宏观调控的手段。因此,政府信息资源是信息资源类的一个子集。按照广义信息资源的理解,政府信息资源可理解为政府行政工作中所产生和利用的信息资源。

二、政府信息资源的主要特征

政府信息除了具有一般信息的基本特征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特征:(1) 宏观性:政府信息通常不是追求直接的经济效益,而是政府的工作效益或社会效益,它主要从宏观角度来反映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情况和问题,即使是反映一些局部性的情况和问题,也对全局具有普遍的意义。(2) 权威性:政府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而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代表国家行使权力,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这种政治地位决定了它的权威性。因此,由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提供、的信息,具有很高的真实性和可靠性。(3)目的性:政府信息具有很明确的目的性,或者为政府决策服务,或者为各部门各行业的发展服务,或者为社会公众服务。(4)共享性:政府信息资源应该为国家所有、全民所有,而不能为部门所有、个人所有。在不危害国家民族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的前提下,部分政府信息资源要与公众共享,部分信息在政府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共享。在信息共享的同时,还要注意信息安全和信息隐私保护。(5)机密性:政府信息资源有相当一部分涉及到国家重大的方针政策、政府活动、工作部署和社会动态等机密性信息。其机密程度高,意义重大,稍有不慎,势必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

三、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政府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政府部门要组织和鼓励非政府机构从事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政府信息资源利用是指经过采集、加工、存储的政府信息资源,通过检索、传递,提供给相关组织和个人,以满足其信息需求的过程。事实上,信息资源的价值只有通过利用才能体现,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增值和效用。 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二者之间并非孤立,而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开发是利用的前提,利用为开发提供动力和方向。开发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反之,用户强烈的利用欲望和行动,必须促进开发工作的进展,利用是开发的延续。任何开发行为的最终目标都能够在其利用过程中产生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

1.制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规划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离不开政府的宏观指导,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目标明确、措施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例如,美国政府制定的电子政府战略报(E-Government Strategy),有效地推动了美国电子政府建设的发展,并成为美国对电子政府立法的依据;欧盟制定的《发展信息市场五年规划》、《欧洲信息服务产业促进计划》、《2002 电子欧洲行动计划》等战略规划,对欧盟各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起着指导性作用;日本制定的《信息技术国家基本战略草案》(2000)和《国家产业技术战略》(2001),确立了21 世纪日本信息化战略的总目标。

2.通过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推进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政府门户网站是政府的电子窗口,是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履行政府职责的重要手段,也是电子政府建设中“水平整合”和“垂直协调”的重要载体。我国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为电子政务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政府门户网站的作用仍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尤其是在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阵地之一,政府门户网站应该依照《条例》要求,明确必须主动公开的信息,促进政务信息公开,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通过各级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与整合,带动各部门信息系统的建设,促进政务信息资源在政府部门之间的共享,提高网上办事能力,进一步提升政府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3.加快公益信息开发利用,促进信息市场的发育和繁荣

在公开政务信息、加快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同时,要加大力度建设公益性信息资源。公益性信息资源的范围很广,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和医疗保健等信息资源,也包括行业协会的信息资源。公益信息的开发利用,必须强调利用的平等性、普及性和公益性(免费性)特征,尤其要体现对广大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让他们也能够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而不至于始终处于边缘化状态。各级政府应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支持公益性信息的开发利用:首先,要鼓励支持公益性信息的开发利用,对公益性信息的开发利用给予政策上的鼓励和支持;其次,要加强公益性信息的服务能力,采取相应的措施,把公益性信息的服务能力延伸到各个层面,使之遍及城市和农村、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第三,保障公益性信息资源的有序开发,规范公益性信息的服务行为,明晰公益性信息和商业性信息的界限,重点研究信息定价、反垄断经营、透明化、许可证管理等问题,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鼓励企业向信息市场加大投资,形成合理的价格机制,促进信息市场的发育和繁荣。

4.加强法律法规与标准的制定、完善与整理,规范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随着信息化事业的深入发展,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的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2006 年,我国公布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并将一系列电子政务标准文本草案向全社会征求意见;2007 年,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除了要宣传、贯彻、落实已公布的法律标准文件外,还应当在对信息社会的特点和基本管理规则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加快现行法律法规和标准的修订以及新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制订工作,其内容包括个人信息保护、信息安全、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和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电子记录管理、信息资源分类和检索、元数据、电子数据交换、互操作性等。与此同时,对已有法律法规中有关信息规范条文进行归纳整理,理清整个法律体系对信息的规范脉络,把握信息资源的源头,为新法律的制定提供基础材料,以减少法律间的重复或冲突,增强新法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5.重视信息人才队伍建设

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信息产业的大力发展, 离不开大量的人力投入,各国政府在信息化进程中都非常重视对信息人才的培训和教育。以美国为例,克林顿政府自上台之日起, 就把信息人才的教育和培训问题看成是美国经济振兴的根本动力所在。另外, 美国政府通过新“移民法”等措施吸引外国的信息科技人才, 不断扩充本国信息人才力量, 保持美国在信息资源开发战略中的人才优势, 进一步促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日本政府为了普及社会信息化,采用多渠道培养信息化高级人才的政策,如加强学校的信息化专业教育,完善吸引国外专业人才的机制,在风险企业中实施大学生就业制度,采用多种方式培育拥有专门技术、创新能力强、能适应风险变化的多元化人才。

拓展政府信息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一方面,政务信息应把握新、准、快、精四点,主动听取领导同志的意见,主动与部门、基层单位进行网上的或走出去的信息交流,拓展信息收集的内容,及时处理反馈意见;利用因特网查询国际国内最新信息,编制出有深度与广度、高质量与高层次的调研报告,提供给领导决策使用。另一方面,要注重信息资源的广泛性,包括国内外经济和社会的方方面面;信息时效性要强,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政府信息最方便、最直接、最迅速、最权威的优势;覆盖面要大,兼顾区域内政府管理的各行各业;实用性要强,去掉虚假信息,既向下提供信息,又注重吸收基层丰富的信息来源。总之,开发好政务信息的内容,才能使政府网上的信息常更换,才能保证政府及时、客观、准确公开于公众的信息,保证信息资源服务于社会和公众。

参考文献

[1]马费成、李钢,《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3页。

[2]刘强,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7)。

[3]将永福,政府信息资源利用若干重大问题研究,图书与情报,2010(2)。

[4]黎石秋,《政府信息化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1(5) 。

[5]冯志波,政府信息资源深度开发研究,研究探索,2013(10)。

政务信息交流材料范文第9篇

电子政务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政府机构树立信息资源同享的首要平台,既包含信息化资源、信息网络、信息化人材,也包含政府信息化建设中的各类法规标准体系等。在今天,信息资源已经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首要战略资源,档案信息资源尤为症结。就当前的档案信息管理而言,主要有档案原件和基于档案的可应用的信息成果。电子政务环境下档案管理综合运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是从档案管理的内涵及外延上,其包括的信息不断增多,并出现社会化趋势;2是电子政务对于档案管理的综合运用触及面更广、更深。作为现代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有效平台,电子政务环境是应用网络技术来整合各个信息孤岛,以实现对于各个孤立的档案资源进行跨库连接、信息同享。对于于该平台的运行及发展,需要从保障信息资源畅通互动中,增进各档案管理机构间的互补、吸收。同时,借助于档案信息平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档案信息进行检索、收拾、浏览、输入、输出和综合加工,从其开发及利用上来知足社会对于档案信息的多种利用。如应用四G网络技术来完成随时随地的接入,实现快速检索及利用。传统的纸质档案及以手工为主的档案管理方式,局限于区域性、部门内的使用,且在互联互通管理上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以及物资本钱。电子政务环境下突破了时空局限,并从信息资源、技术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的协同开发上提高了档案信息管理综合效益。

2、电子政务环境下我国档案信息综合运用现状

档案信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汇聚着认识世界以及改造世界的丰厚历史记录。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我国档案管理综合运用工作也获得了必定成绩。1是对于于数字化档案管理框架基本构成,自一九九九年展开“政府上网工程”以来,经由多年的发展,对于于电子政务环境下的信息资源整合已经经初具范围,尤其是跟着政府机关职能转变以及深化机构改革中,各级政府在信息化资源综合运用中提高了管理的透明度,晋升了办公综合效力。当前,九八%的政府机关建成为了网络办公平台,并在政务内网与外网的协同发展中,最大化地整合了各类业务资源系统。如在宏观管理上,金税、金卡、金财、金盾、金审、金农等一二个业务系统树立了关联,以统1化信息平台规范了我国电子政务各业务系统的有效对于接。2是在政府与公家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基本实现,以档案管理信息化服务为主体的电子政务环境,将网络信息、政府信息公然等档案资源进行了分层开发,尤其是对于政府网站,从对于公家的开放上,逐渐构成了机构政策条文、公告等窗口,这些窗口不但为公家提供了档案信息咨询机会,也从档案信息服务中加强了政府与公家间的互动。可见,电子政务环境下档案信息综合管理,应当从构建良性的、知足政府与公家双向互动的有效平台,并借助于现代网络技术以及信息化平台,最大化地知足公家对于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如在个人交税、护照办理、车牌办理等档案信息查询中,晋升了档案资源管理的便捷性以及效益性。

3、电子政务环境下档案信息综合运用中的问题及改良方向

电子政务环境为实现档案信息数字化资源整合创造了基础前提,但在档案信息整合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互联互通上,还存在1些问题。1方面从信息资源的内容上来看拥有重合性,尤其是传统政府机构在政务流动中对于各类文件的存储与记录,既有法律法规等政策性文件,还有触及各项具体业务的统计类信息,这些信息在数字化进程中又发生了更多信息衍生资料,在鉴定其政务信息价值上增添了难度;另外一方面在信息互通中面临共同的数字化困难,跟着政府信息化建设及各类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加快,其信息资源都面临着数字化的共同困难,如数据库技术、数字化扫描技术、数据紧缩技术,和纸质文件与声像图文文件的归档问题等等,这些系统化资源在重组及编制上因数据源的差异性,还存在较多的标准化困难;再者,对于于政务信息与档案信息在信息化分层管理上,根据全宗理论,对于于隶属不同信息部门的档案信息资源需要结合时间、价值、内容等不同标准进行归类,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同享的智能化管理。此外,电子政务环境下数字化档案信息网络建设中,因为经费等因素的影响,整个建设进度较为迟缓,对于于已经经建成的档案类网站,其互通能力遭到影响,尤其是1体化建设计划缺少明确性,多数档案信息网络采取相干站点的简单链接,以至于扩散性、孤立性较强。对于于档案信息数字化规范及转换标准的制订相对于凌乱,其因素源自社会各档案信息所有者,未能从建设伊始就加强数据结构的统1化管理,以至于档案信息结构模式较多,格式不统1,如异构数据库现象严重、对于于各档案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缺少有效的规范,也加重了档案信息资源重组整合的难度。

跟着网络化、开放性互联环境的构成,对于于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安全问题尤为凸起。开放的网络环境使患上档案信息收到更多的网络安全要挟,如病毒、黑客入侵、各类特务行动等,对于于档案信息资源的损坏及盗取行动的打击是确保档案资源安全不乱的症结。从我国档案信息管理综合运用实践来看,需要从3个方面加以应答。1是做好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尤其是从法律、轨制、规范等方面进行整合,优化电子政务环境下档案资源管理需求配置不均衡问题。如对于于数字化档案信息特色及作用的明确,从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中构建统1的信息资源交流平台,切实从扩散异构的档案信息资源库中进行技术优化,实现有效组合以及衔接,增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可控性、动态性以及可延续性;针对于档案信息资源与社会其他信息的集成问题,要从信息资源配置体系上,踊跃调和各档案信息管理部门间的融会,应用统1用户界面及检索法子,实现各类用户随时随地获取有效信息,施展数字档案信息的服务效益。2是重视对于档案信息部门与图书、情报信息的融会,对于于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在统1建设中,不但要从本身进行整合,还要统筹电子政务环境下,图书、情报信息的资源整合,以构建政府行政与档案信息1站式服务格局。同时,针对于信息资源整合中,政府档案信

息与档案馆、各级档案管理机构、档案信息服务机构和图书、情报机构间数字化信息的非统1现状,要强化各部门间的互通与交换,着力从信息搜集、收拾、分工、协同、统1中,强化信息交流,构建畅通的信息资源同享机制,以便于各类档案信息数据库的有效融会与集成。3是要强化对于数字档案网站与政府网站的衔接与整合,跟着各级档案机构本身网站建设的推行,在对于外进行档案信息服务的同时,应当多与政府网站树立信息同享,尤其是在提供政府信息服务及网络办公方面,要从现阶段政府网站与数字档案网站的有效对于接中,晋升民众对于档案信息资源的便捷、快速、有效检索的水平。 4、以某高校为例来探讨档案信息管理的综合运用对于策

在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及综合运用上,高校凭仗其本身信息技术优势及电子政务信息化发展契机,通过量方调研以及利弊分析,逐渐构成了多层次、多任务、高效力的档案信息管理模式。其主要举措表现在5个方面。

(1)重视专业队伍建设,深化校企合作

二00八年江苏盐城师范学院档案馆通过参观考察等流动,立足本身档案信息化管理实际,从构建高效数字化档案资源建设中,踊跃组建专业队伍,并成立了由馆长为首的数字档案管理开发与建设小组。1方面组织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强化对于信息化档案业务知识及技巧的学习,晋升团队的业务水平;另外一方面重视与软件公司及政府档案管理部门树立协作,通过技术服务来优化工作重心,增进整个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的有序进行。

(2)踊跃组建软硬件平台,创造档案信息化管理综合运用环境

档案信息资源综合管理工作离不开先进的软硬件平台环境的支持,在硬件平台建设上,该院档案馆全面分析当前档案管理业务需求,配置了二台HP服务器,一台Juniper防火墙,三台Cisco路由器,高机能计算机八台,多功能1体机三台,A三、A四扫描仪各二台,复印机二台,为全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硬件保障。在软件建设上,结合当前高校档案管理实际,从软件的先进性、灵便性、可移植性等方面开发了新系统,使其体系结构更为开放,系统保护更为安全、可靠,尤其是在功能模块设置上,以现代数字化信息管理综合运用为指点,涵盖档案的采集、处理、归档、存储、应用以及管理,并支撑文件批量处理,PDF格式转换与应用,以多字段为检索前提的模块化结构设计,既统筹了传统用户的使用习气,又可以知足未来用户的自定义需求。

(3)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与施行

根据全宗管理理念,对于于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流程进行全面优化,尤其是针对于全宗馆藏档案信息进行清算与统计,鉴戒各兄弟院校的档案管理成效以及对于策,结合本身实际来进行灵便运用。如针对于历届新生录取名录进行逐年扫描与统计,对于历届毕业生的学习成就、登记表进行扫描与统计,对于相干文件的索引目录进行扫描与统计,完成数据的衔接与管理。在信息检索上,借助于档案信息数据库技术,可以实现隐约查询。如输入学生信息上的某1症结词,将会显示与之相干的录取名册、毕业登记表及成就等信息。对于院校相干的各类首要文件、项目文档等资料进行扫描并统1管理,便于各部门管理人员进行快捷检索与利用。需要强调的是,在新数据库建设上,针对于旧数据库中的信息与馆藏纸质文件的对比与核实,根据《高等院校档案实体分类法》请求,分别对于相干数据库资料进行数据迁移以及转换,尤其是对于于原馆藏资料中未录入的纸质案卷,从新进行收拾与核实,以实现馆藏信息资源的全面数字化。

(4)实现档案信息管理利用与学校OA系统的在线对于接

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平台建设,在与院校OA系统的拓展与对于接上,更好地实现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同享与开发。应用网络技术来实现与OA接口的开发,并通过构建中间库来知足校园内外其他系统对于档案信息资源的检索与走访。尤其是中间库技术的利用,便于档案管理员从按期采集的档案信息临时库中进行筛选,直接存储到档案管理信息库中。新软件系统平台在晋升档案资源应用效力上,更好地将各类信息资源进行了全面整合,突破了传统采编人员低效、重复的工作强度限制,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可以实现对于档案信息的选题、材料加工、应用,为整个编研工作节省了时间,降低了劳动量,晋升了工作效力。

(5)构筑安全、可靠的网络数据库平台

政务信息交流材料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平台;接口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2-0267-02

引言

电子政务(E-Government,即电子政府)是电子商务(E-Commerce/E-Business)应用体系中,基于网络的符合Internet技术标准的面向政府机关内部、其他政府机关、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的信息服务和信息处理系统。电子政务平台与企业办公自动化平台必须深度融合,将政府的工作流程创新扩展到为企业服务中去,从企业所处的社会和经济价值链入手,改造政府部门为企业服务的工作流程,才能真正提高政府部门为企业服务的工作效率。

一、我国电子政务的崎岖道路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提出的“政府上网工程”,可以看做中国政府在电子政务方面迈出的第一步。据统计,截至1998年5月17日,“.省略”下域名已注册145个。而自1999年开始,电子政务的概念逐步升温,相关研究不计其数。进入21世纪,电子政务更是迎来了它的春天。

然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道路是非常崎岖的。分析起来,电子政务在我国的发展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制约。

1. 信息不公开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内部一直存在两种声音:一部分人认为,绝大部分政务应当对公众保密;另一部分人认为,公众有权知道大部分政务并以此行使监督权。从建国一直到21世纪初,前者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而电子政务从来都被看做是政务公开的产物。基于这种思想,电子政务发展相对缓慢。但最近几年后者的声音逐渐强大,政府意识到了政务信息公开的必要性。2008年5月,更是出台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这对推进电子政务无疑有巨大的作用。

2.资金匮乏

我国政府资金本来就不充裕,再加上前些年对电子政务的不重视,各级政府真正投入到电子政务上的资金相当有限。而电子政务的建设处处离不开钱:从硬件设施到软件平台,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开支。有时候为了用及其有限的资金完成庞大的系统建设,不得不在某些环节“偷工减料”,导致电子政务平台往往不如人意、功能简单、漏洞偏多。

3.认识有误区

这几年电子政务飞速发展,这当然是好事。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电子政务平台是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限时要求下作为“任务”完成的。有些地方政府自身没有意识到电子政务的重要意义,对这个任务并不重视,只求完成任务了事。这造就了无数“60分”电子政务平台,而真正“90分”以上的电子政务平台十分罕见。

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与政务信息公开的必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经2007年1月17日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这标志着我国关于政务是否应公开的争辩有了基本的结论:政府信息公开利大于弊。

各式各样的谣言是威胁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谣言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而政府信息公开可以有效减弱信息的不对称性。故政府信息公开对维持社会稳定可以说功不可没。

从 “三个代表”到“和谐社会”,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树立自己的亲民形象。一个神秘的、高高在上的政府自然不是“亲民”的,而政府信息公开可以让民众深入了解政府的运作、最新政策,这使得群众有机会参政议政,进而推动了中国民主进程。一个民主的政府当然是亲民的,而亲民的政府又是民众希望看到的政府形象,故政府信息公开对改善政府形象有重要意义。

2002年非典暴露出政府信息保密对政府公信力的致命伤害。最近几年政府逐步实行信息公开制度,2008年5月汶川地震政府信息公开不论速度还是程度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从政府的措施和两次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来看,政府信息越公开,公信力也就越大。

三、我国电子政务的不足

在以上所述的制约之下,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遇到了很多问题。

1.电子政务平台涵盖的内容过少

很多地方政府的政务公开平台仅有一些政府公文,并且这些公文的数量还相当有限。这导致群众在电子政务平台上查不到想要的信息,更谈不上网上办事。

2.电子政务平台制作粗糙

部分政务公开平台制作很粗糙,看起来完全没有政府网站所应具备的权威性,倒像是个人网站。有些政府网站不仅外观粗糙,安全性能更是令人担忧:这些网站没有经过专业技术人员的设计制作,而是由一些政府内部的业余人士制作,这样的平台很少考虑安全性的问题,以至于某些电子政务平台的安全性能甚至不如中小企业的网站。

3.电子政务平台更新缓慢

大部分电子政务平台继承了传统政务的诟病――效率低下。现在电子政务平台的信息往往比传统渠道还要慢很长一段时间,使得电子政务失去了时效性强的优点。

4.电子政务平台互动性不足

绝大部分电子政务平台的“留言板”形同虚设,根本没有管理人员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质疑进行答复。有些地方政府的政务平台虽然有工作人员回答留言板上的问题,但往往负责答复的人身兼数职,管理留言板只是该工作人员众多工作任务之一。这造成工作人员查看、回复留言板不及时。

5.电子政务平台仍需借力于传统渠道

有些电子政务平台具有“网上办事”的功能,但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在网上初步申请。在网上完成第一步后,很可能还要递送书面材料,这使得“网上办事”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四、基于电子政务的企业办公自动化应用分类

1.信息检索

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往往需要了解各类最新政策、政府的战略发展蓝图等。若没有电子政务平台,企业相关负责人需要翻阅无数报刊,走访若干部门才能得到需要的信息。这个过程不但耗费经历,而且时间可能拖得很长。有时候虽然能在非官方网站上查阅到一些信息,然而这些信息不具备权威性,以此知道企业的运作、发展方向未免过于冒失。

电子政务平台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企业无需再翻阅报刊,无需走门串户,只需轻点鼠标,即可在较短时间内了解所需信息。并且这些信息都已经“电子化”,无须手工录入,就能与企业自身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完美融合。有些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平台提供了RSS订阅源,使得企业可以选择自己关心的信息类别,在相关政策、文件上网的第一时间,通过RSS传递给企业用户。

21世纪是信息的社会。如果能掌握电子政务平台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结合后先进、权威的信息检索途径,企业必然能在商海取得不错的成绩。

2.互动交流

电子政务平台的信息功能毕竟只能为企业提供无差别服务,即便有了RSS技术,这种服务仍然不能算作个性化的。企业有时需要针对自身遇到的实际问题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交流,这就要借助电子政务平台提供的互动交流服务。

互动交流服务在电子政务平台中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有的电子政务平台提供了留言板,有的电子政务平台公布了各部门的投诉咨询信箱,还有一些平台甚至提供了BBS系统。企业大可借助这些途径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实时/非实时的沟通,这种沟通方式将来甚至可以考虑融合进入企业内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通讯模块,以方便企业的应用。

我国政府近年来越来越重视与网民、企业用户的在线沟通。2008年6月20日,国家主席甚至做客带有官方色彩的“强国论坛”,与网民通过论坛交流。这个举动被媒体看作是政府加强官方与民间网络互动的一个典型。

3.网上办事

电子政务普及之前企业如果遇到诸如许可证核发、年审这一类的问题往往不得不往返奔波于企业与若干个政府部门之间。如今某些优秀的电子政务平台已经推出了“企业办事”这一类应用。如上海市政府网站就在首页醒目位置放置了“企业办事”专栏,进入该栏后有二十余大类可在网上无纸化办理的项目,内容从企业开业申办到劳动保障等等,涵盖了企业办事的各个方面。

五、电子政务平台与企业办公自动化平台的深度融合

1.现阶段电子政务应用的缺陷

这里我们单就政府电子政务平台与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衔接问题做一些探讨。

目前企业要在办公自动化中使用电子政务平台,还需要将从电子政务平台中获取的信息、文件手工转存、复制进入企业自己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企业用户很希望这个过程也能够像“办公自动化”的名称所描述的那样自动化完成。

另一方面,即便有部分RSS订阅功能,目前企业与电子政务平台的信息交流基本还是靠企业人工关注电子政务平台的新信息,使得信息传递效率低下,有时企业甚至会错过一些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于电子政务平台上的重要文件。

综上所述,目前电子政务平台与企业办公自动化平台之间缺乏强大的交互枢纽,两者各自为阵,为企业的实际应用带来了许多麻烦。

2.Interface设计实现“无缝对接”

笔者认为,解决办公自动化系统与电子政务平台“各自为阵”需要以下几点努力:

政府须出台电子政务平台相关规范,对各部门电子政务平台的设计作出统一规划,使全国各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平台具有统一功能、统一界面、统一接口。

办公自动化系统要进一步从“项目化”过渡到“产品化”,从单一产品的组合过渡到协同办公系统。

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应文件,公布经过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对外的接口部分,并强制要求协同办公系统生产单位在其系统内集成相应模块完成与电子政务平台的对接。

结束语

在考虑各政府部门内部办公信息系统、政府网站、电子政务网的建设,完成电子政府的基础框架,实现政府内部、跨部门间、面向公众、企业的基本应用的基础上,要积极考虑政府部门面向企业的深层应用,包括无纸化办公、电子社区、电子税务等应用。与此同时,国家应加强加快电子行文的立法,确立电子文件中的数字签名、电子印章的合法性;加强对电子行文过程中所涉及的计算机系统软硬件安全,计算机系统数据安全、运行安全,计算机物理环境安全,管理和人事,法律、规范和标准,社会公德和标准等研究,为电子政务与企业办公自动化的深度融合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 姚国章,林萍. 加拿大电子政务发展解析[J].信息系统工程,2010,(4):11.

[2] 李文梅,王茶生. 浅谈在现代企业中实施网络办公自动化[J].商场现代化,2007,(36):27-28.

上一篇:精准扶贫交流材料范文 下一篇:志愿服务交流材料范文